第124章
“呦,这么护着?”褚元瑞放声笑了几下,“可你知道他是如何看你的吗?他将你视作向上攀附的高枝,踩着你才能爬到更高的地方,这便是你挑的‘良配’?”
“是啊,这就是我挑的良配。”褚元祯冷漠地回道:“高枝也是我自愿做的,我甘心乐意被他踩着,如何?”
这下轮到蔺宁尴尬了,他生怕褚元祯着了道,慌忙站出来,指着褚元瑞,“你莫要岔开话题,如今你是朝廷通缉的要犯,又是通敌叛国的逆党首领,哪一条都是死罪,岂容你在这儿逞口舌之快?”
“口舌之快?”褚元瑞眨了眨眼,“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站在这里,如此颐指气使,是觉得自己赢了吗?”
蔺宁微怔,“总之……我们没输。”
岂料褚元瑞却是付之一笑,“你们没输,可输局早就注定了。新帝登基不足半年就遭遇逼宫,为何?一向忠心的上十二卫接连叛变,宫变之时几乎没有官员站出来,这些又是为何?要我说,褚元恕不得官心,大洺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敢不知轻重与五姓为敌。父皇忍了一辈子至死没碰的李家,他褚元恕刚刚登基就是一刀,亲手斩断了自己最强的后盾,如若不是这般,他还能做个傀儡皇帝,留下一条性命,何须落得个跳城墙自尽的下场。”
屋内寂静,褚元瑞转动手腕上的镣铐,那目光似乎已经看透一切,“当年褚氏北伐建立大洺,不是因为我们的先祖骁勇善战,而是背后予以支持的世家足够强大。大洺建立百年,褚氏是根,其他世家是株,根株结盘方可牢不可脱,根株分离则大树之将倾。褚元恕妄想制衡五姓,手刃李氏,再动王氏,世家怎么可能坐以待毙?所以他只能是这般下场,不仅是他,任何人想要破局都会是这般下场,除非——连根拔起,一起毁灭。”
一起毁灭。
蔺宁恍然大悟,脱口而出:“所以褚元苒知道自己赢不了,逼宫只是假象,他要的是……一起毁灭?他要整个皇宫、整个京都全部付之一炬?”
“不。”褚元瑞摇头,“是整个大洺。”
“为臣为子做到这个地步,你们早已无颜面对列祖,谈什么破局之说!”褚元祯霍然起身打断了俩人的对话,“刑部会接手剩下的事情,皇子犯法亦与庶民同罪,即便千刀万剐、死无全尸,也是报应罢了。”
“好啊,我不稀罕全尸,千刀万剐也好,碎尸万段也罢,这桩桩件件双手染血的事情,本就是我做的,但是——”褚元瑞突然变了副语气,“子宁啊,看在曾经的情分上,可否答应我一件事?”
烛火忽明忽暗,蔺宁看到褚元祯身子一震,如此高大的一个人竟瞬间矮了些许。蔺宁内心绞痛,快速伸手托住了褚元祯的后背,没有让他倒下。
“……不能。”只听褚元祯缓缓开口,“曾经的情分,已经烂掉了。”
大牢外面天色大亮,他们来的早,来时天边刚刚泛起肚鱼白,这会儿日头都要升起来了。
褚元祯一反常态率先钻进马车,蔺宁紧跟在后面,上车之后挨着人坐下,“饿吗?去吃点东西?城南的粥铺?”
褚元祯迟钝地点点头,浑身的力气像是被抽干了,平常总爱抓人的手此刻也失了力道,软软地覆在蔺宁的手背上。
驾车的人是成竹,蔺宁吩咐成竹去城南的粥铺,继而回身把褚元祯抱入怀中。马车一晃一晃,蔺宁抱着褚元祯,用手臂死死勒着,似要把他揉进身体里。
“太紧了。”褚元祯终于开口,“勒死我,你就成鳏夫了。”
“还不够。”蔺宁手臂发力,“我要勒到你哭出来,红着眼睛求我松开。”
下一瞬褚元祯真的哭了,没有丝毫隐忍或克制,哭得连肩膀都在颤抖,像是把心里的痛楚全部宣泄了出来,他任由蔺宁为自己擦拭眼泪,从喉咙里吐出连不成句的话:“十岁之前,都是他……是他带着我,带着褚元苒……钦天监说我有匡扶社稷之相,可这样的命格最易惹来嫉妒,也是他护着。宫规那么多,我犯错捱打,他会捧着脸安慰……我那时,真的羡慕褚元苒……”
蔺宁使劲儿地听,终于弄清了褚元祯痛什么。西宫大火那年褚元祯十岁,恐怕此前的十年里,老三与老四这对双生子是他唯一的玩伴,这便是褚元瑞口中“曾经的情分”了,只可惜这情分伴随着西宫大火燃烧殆尽,到了今日只剩算计。
眼下不一样了。
蔺宁捧起褚元祯的脸颊,让褚元祯觉得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子宁,你看着我。”蔺宁一字一顿,“对不起,我来的太晚了,我应该在你十一岁的时候穿越过来,不该让你一个人孤单单地到二十岁。他们陪了你一个十年,我会陪你两个十年、五个十年、十个十年。你不需要羡慕褚元苒,我以后,天天这般捧着你的脸,好不好?”
“不要天天……”褚元祯不好意思地转过头。
可是蔺宁没有放手,他捏着褚元祯,让褚元祯看着自己,“你那日同我说,我若是死了,你便一起死,这话不对,我不要你为我殉情,我要我们,长命百岁。”
马车拐上一条僻静小道,成竹听着车内哭声渐止,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高兴地挥着鞭,心道:还得是蔺大人啊。
城南粥铺的老板是个实在人,为了感谢褚元祯平息了叛乱,各种包子小菜不要钱似的端上桌。
蔺宁吃撑了,摸着肚子不想坐马车,褚元祯让成竹先回去,陪着蔺宁沿着街道往回走。
“京都遭了一场大劫。”蔺宁看着周围,“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褚元祯知道蔺宁想说什么,他没有回答,目光看向前方,“我们说好了的,寻一处肥沃的封地,过闲云野鹤的日子。”
“那是以前,以前那个位置上坐着别人,我不愿意你去争抢,可如今高位空悬,正是需要你的时候。”蔺宁拉住褚元祯的手腕,“好歹是个皇子,拿出点气魄来,等你老了,再去想闲云野鹤的日子,嗯?”
褚元祯被逗笑了,他觉得命运这玩意儿真是会操弄人,他原来费尽心思地想要爬到那个位置上,总是差一点又差一点,如今他想明白了不愿再去拼个头破血流,一切又变得唾手可得。他骨子里是想称帝的,谁不想当皇帝?谁不想君临天下睥睨众生,谁不想将一切都握在手里?
可是如果没有蔺宁。
褚元祯把手指穿过蔺宁指尖,与他十指相扣,问道:“如果我坐上去,你呢?”
“我?”蔺宁还没回神,“我当然是陪着你,不然我能去哪儿。”
天空彻底亮起来了,晨雾散去,道道日光如穿透薄雾的金线,为京都的街道镀上一层金辉。
够了。褚元祯想,当不当皇帝都无所谓,这个人愿意陪着自己,就足够了。
“你操心太多。”褚元祯贴着蔺宁耳畔,“你以为朝中那帮老家伙们坐得住吗?他们最见不得自己头顶上空空如也,我与你打赌,不出三日,自见分晓。”
第117章
京都的劫难过去了, 街上的人多了起来,官府拨了银子,百姓开始修葺被破坏烧毁的房屋。
只是茶余饭后少不了闲言碎语, 褚元苒逼宫、府军卫叛变的消息不胫而走, 连带着整个临河王氏成了人们嘲谑的对象, 甚至有人在宝月楼里开了赌局, 赌下一个倒下的五姓是谁,有人胆大包天,说下一个倒下的肯定是褚氏,反正褚氏这一代几乎断后了。
这话倒是不假,年轻的明仁帝跳城墙自尽, 驾崩时连皇后都没立呢, 皇嗣一说更是无从谈起。
眼下朝中局面分成了两派,一派拥护褚元祯登基为帝, 另一派则提议由皇太后出面主持大局,这话传到了李氏耳里,被李氏以“丧子之痛,痛彻心扉”八个字驳了回去,最终无人再提。群臣开始转头给褚元祯递拜帖, 恭维迎合的句子张口就开, 话里话外绕不开“继位”二字。
但继位还需一个流程, 毕竟现在姓褚的还有一个褚元倬。褚元倬人不在京都里, 却也是如假包换的褚氏子孙,在没有遗诏的前提下, 他与褚元祯拥有同等的资格。而且,褚元倬是建元帝亲生的长子,若以“立嫡立长”来算, 他远远排在了褚元祯的前头。
所以,褚元祯要继位,必须有个名头。于是又有人提了,此事应由内阁出面,效仿前朝之经验,拟一个条例细则,让褚元祯继之有“名”。
兜兜转转,这天大的事竟砸到了蔺宁头上。蔺宁坐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为了让这个“名”合情合理,他硬是在内阁大院熬了两宿。
最终是褚元祯熬不住了,直接杀进了内阁大院,夺下蔺宁手里的毛笔,“前夜没回来就算了,昨夜也不见人,把内阁当家了?”
蔺宁抬起头,“又、又天亮了?”
褚元祯看着他,既生气又心疼,“五品官员那点俸禄,值得你这么熬?”
“你以为我想熬?我是骑虎难下。”蔺宁往椅背上一靠,也不干了,“自古以来都是立嫡立长立贤,你非嫡子,也非长子,我总得给你找个贤名吧,你击退叛军是真,可抗旨出兵也是真,这可算不得‘贤’。褚元恕好歹有赈灾的功绩在身上,还有数十篇亲笔写下的民生策论,他在东宫时就得了贤名,你呢,你有什么?”
“是啊,这就是我挑的良配。”褚元祯冷漠地回道:“高枝也是我自愿做的,我甘心乐意被他踩着,如何?”
这下轮到蔺宁尴尬了,他生怕褚元祯着了道,慌忙站出来,指着褚元瑞,“你莫要岔开话题,如今你是朝廷通缉的要犯,又是通敌叛国的逆党首领,哪一条都是死罪,岂容你在这儿逞口舌之快?”
“口舌之快?”褚元瑞眨了眨眼,“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站在这里,如此颐指气使,是觉得自己赢了吗?”
蔺宁微怔,“总之……我们没输。”
岂料褚元瑞却是付之一笑,“你们没输,可输局早就注定了。新帝登基不足半年就遭遇逼宫,为何?一向忠心的上十二卫接连叛变,宫变之时几乎没有官员站出来,这些又是为何?要我说,褚元恕不得官心,大洺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敢不知轻重与五姓为敌。父皇忍了一辈子至死没碰的李家,他褚元恕刚刚登基就是一刀,亲手斩断了自己最强的后盾,如若不是这般,他还能做个傀儡皇帝,留下一条性命,何须落得个跳城墙自尽的下场。”
屋内寂静,褚元瑞转动手腕上的镣铐,那目光似乎已经看透一切,“当年褚氏北伐建立大洺,不是因为我们的先祖骁勇善战,而是背后予以支持的世家足够强大。大洺建立百年,褚氏是根,其他世家是株,根株结盘方可牢不可脱,根株分离则大树之将倾。褚元恕妄想制衡五姓,手刃李氏,再动王氏,世家怎么可能坐以待毙?所以他只能是这般下场,不仅是他,任何人想要破局都会是这般下场,除非——连根拔起,一起毁灭。”
一起毁灭。
蔺宁恍然大悟,脱口而出:“所以褚元苒知道自己赢不了,逼宫只是假象,他要的是……一起毁灭?他要整个皇宫、整个京都全部付之一炬?”
“不。”褚元瑞摇头,“是整个大洺。”
“为臣为子做到这个地步,你们早已无颜面对列祖,谈什么破局之说!”褚元祯霍然起身打断了俩人的对话,“刑部会接手剩下的事情,皇子犯法亦与庶民同罪,即便千刀万剐、死无全尸,也是报应罢了。”
“好啊,我不稀罕全尸,千刀万剐也好,碎尸万段也罢,这桩桩件件双手染血的事情,本就是我做的,但是——”褚元瑞突然变了副语气,“子宁啊,看在曾经的情分上,可否答应我一件事?”
烛火忽明忽暗,蔺宁看到褚元祯身子一震,如此高大的一个人竟瞬间矮了些许。蔺宁内心绞痛,快速伸手托住了褚元祯的后背,没有让他倒下。
“……不能。”只听褚元祯缓缓开口,“曾经的情分,已经烂掉了。”
大牢外面天色大亮,他们来的早,来时天边刚刚泛起肚鱼白,这会儿日头都要升起来了。
褚元祯一反常态率先钻进马车,蔺宁紧跟在后面,上车之后挨着人坐下,“饿吗?去吃点东西?城南的粥铺?”
褚元祯迟钝地点点头,浑身的力气像是被抽干了,平常总爱抓人的手此刻也失了力道,软软地覆在蔺宁的手背上。
驾车的人是成竹,蔺宁吩咐成竹去城南的粥铺,继而回身把褚元祯抱入怀中。马车一晃一晃,蔺宁抱着褚元祯,用手臂死死勒着,似要把他揉进身体里。
“太紧了。”褚元祯终于开口,“勒死我,你就成鳏夫了。”
“还不够。”蔺宁手臂发力,“我要勒到你哭出来,红着眼睛求我松开。”
下一瞬褚元祯真的哭了,没有丝毫隐忍或克制,哭得连肩膀都在颤抖,像是把心里的痛楚全部宣泄了出来,他任由蔺宁为自己擦拭眼泪,从喉咙里吐出连不成句的话:“十岁之前,都是他……是他带着我,带着褚元苒……钦天监说我有匡扶社稷之相,可这样的命格最易惹来嫉妒,也是他护着。宫规那么多,我犯错捱打,他会捧着脸安慰……我那时,真的羡慕褚元苒……”
蔺宁使劲儿地听,终于弄清了褚元祯痛什么。西宫大火那年褚元祯十岁,恐怕此前的十年里,老三与老四这对双生子是他唯一的玩伴,这便是褚元瑞口中“曾经的情分”了,只可惜这情分伴随着西宫大火燃烧殆尽,到了今日只剩算计。
眼下不一样了。
蔺宁捧起褚元祯的脸颊,让褚元祯觉得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子宁,你看着我。”蔺宁一字一顿,“对不起,我来的太晚了,我应该在你十一岁的时候穿越过来,不该让你一个人孤单单地到二十岁。他们陪了你一个十年,我会陪你两个十年、五个十年、十个十年。你不需要羡慕褚元苒,我以后,天天这般捧着你的脸,好不好?”
“不要天天……”褚元祯不好意思地转过头。
可是蔺宁没有放手,他捏着褚元祯,让褚元祯看着自己,“你那日同我说,我若是死了,你便一起死,这话不对,我不要你为我殉情,我要我们,长命百岁。”
马车拐上一条僻静小道,成竹听着车内哭声渐止,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高兴地挥着鞭,心道:还得是蔺大人啊。
城南粥铺的老板是个实在人,为了感谢褚元祯平息了叛乱,各种包子小菜不要钱似的端上桌。
蔺宁吃撑了,摸着肚子不想坐马车,褚元祯让成竹先回去,陪着蔺宁沿着街道往回走。
“京都遭了一场大劫。”蔺宁看着周围,“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褚元祯知道蔺宁想说什么,他没有回答,目光看向前方,“我们说好了的,寻一处肥沃的封地,过闲云野鹤的日子。”
“那是以前,以前那个位置上坐着别人,我不愿意你去争抢,可如今高位空悬,正是需要你的时候。”蔺宁拉住褚元祯的手腕,“好歹是个皇子,拿出点气魄来,等你老了,再去想闲云野鹤的日子,嗯?”
褚元祯被逗笑了,他觉得命运这玩意儿真是会操弄人,他原来费尽心思地想要爬到那个位置上,总是差一点又差一点,如今他想明白了不愿再去拼个头破血流,一切又变得唾手可得。他骨子里是想称帝的,谁不想当皇帝?谁不想君临天下睥睨众生,谁不想将一切都握在手里?
可是如果没有蔺宁。
褚元祯把手指穿过蔺宁指尖,与他十指相扣,问道:“如果我坐上去,你呢?”
“我?”蔺宁还没回神,“我当然是陪着你,不然我能去哪儿。”
天空彻底亮起来了,晨雾散去,道道日光如穿透薄雾的金线,为京都的街道镀上一层金辉。
够了。褚元祯想,当不当皇帝都无所谓,这个人愿意陪着自己,就足够了。
“你操心太多。”褚元祯贴着蔺宁耳畔,“你以为朝中那帮老家伙们坐得住吗?他们最见不得自己头顶上空空如也,我与你打赌,不出三日,自见分晓。”
第117章
京都的劫难过去了, 街上的人多了起来,官府拨了银子,百姓开始修葺被破坏烧毁的房屋。
只是茶余饭后少不了闲言碎语, 褚元苒逼宫、府军卫叛变的消息不胫而走, 连带着整个临河王氏成了人们嘲谑的对象, 甚至有人在宝月楼里开了赌局, 赌下一个倒下的五姓是谁,有人胆大包天,说下一个倒下的肯定是褚氏,反正褚氏这一代几乎断后了。
这话倒是不假,年轻的明仁帝跳城墙自尽, 驾崩时连皇后都没立呢, 皇嗣一说更是无从谈起。
眼下朝中局面分成了两派,一派拥护褚元祯登基为帝, 另一派则提议由皇太后出面主持大局,这话传到了李氏耳里,被李氏以“丧子之痛,痛彻心扉”八个字驳了回去,最终无人再提。群臣开始转头给褚元祯递拜帖, 恭维迎合的句子张口就开, 话里话外绕不开“继位”二字。
但继位还需一个流程, 毕竟现在姓褚的还有一个褚元倬。褚元倬人不在京都里, 却也是如假包换的褚氏子孙,在没有遗诏的前提下, 他与褚元祯拥有同等的资格。而且,褚元倬是建元帝亲生的长子,若以“立嫡立长”来算, 他远远排在了褚元祯的前头。
所以,褚元祯要继位,必须有个名头。于是又有人提了,此事应由内阁出面,效仿前朝之经验,拟一个条例细则,让褚元祯继之有“名”。
兜兜转转,这天大的事竟砸到了蔺宁头上。蔺宁坐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为了让这个“名”合情合理,他硬是在内阁大院熬了两宿。
最终是褚元祯熬不住了,直接杀进了内阁大院,夺下蔺宁手里的毛笔,“前夜没回来就算了,昨夜也不见人,把内阁当家了?”
蔺宁抬起头,“又、又天亮了?”
褚元祯看着他,既生气又心疼,“五品官员那点俸禄,值得你这么熬?”
“你以为我想熬?我是骑虎难下。”蔺宁往椅背上一靠,也不干了,“自古以来都是立嫡立长立贤,你非嫡子,也非长子,我总得给你找个贤名吧,你击退叛军是真,可抗旨出兵也是真,这可算不得‘贤’。褚元恕好歹有赈灾的功绩在身上,还有数十篇亲笔写下的民生策论,他在东宫时就得了贤名,你呢,你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