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其他……盟友?”褚元恕心下一惊,脑中倏地闪过一个念头,“漠北游民?你还勾结了漠北游民?!他们表面上借兵给西番,实则却是受了你的蛊惑!褚元苒,你可知‘廉耻’二字怎么写?你身上流淌着燕云褚氏的血,怎敢通敌叛国做到此种地步?!”
城墙上疾风烈烈,褚元恕的怒吼湮没在风声里。
褚元苒笑得更厉害了,他的袖袍在风里上下翻飞,好像下一瞬就要飞到天上。
*
震天雷1贴着头皮炸响,全部的火力都朝着西城门而去。
任良弓着身子猫在城垛后面,对司寇青大喊:“他奶奶的见了鬼了,火器库被人打开了,这本来用来炸西番人的玩意儿,现在全朝着咱自个儿来了!”
“派人去火器库!”司寇青怒吼道:“把那看门的孙子给我带过来!”
“别去了,火器库早就空了!”一个男人快速跃上城头,他是京都营副统领薛青照,魏言征夫人薛青岚的胞弟,韩雷带兵奔赴太行关之前,曾命他暂管京都营事宜。薛青照抹了一把脸上的灰,贴着司寇青坐到地上,“一个时辰之前,官府和京都营双双沦陷,鹫人打开了火器库,城中兵力已经所剩无已。我来,就是向你们寻求支援的。”
“可是——”司寇青犹豫道:“我等奉旨守城……”
“守他个姥姥!”薛青照骂了一句,“你瞧那西番人打过来了吗?这城外倒是安然无事,城内已经火烧眉毛了!你可知,前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陛下为何迟迟没有动作?四爷拿着先帝遗诏逼宫,府军五卫统统叛变,一夜之间,宫里的主子都变了,你奉的哪门子圣旨?”
薛青照喘了口气,“我不与你多说,就与你说一件事,此前陛下要明王迎宣慰使入城和谈,明王公然抗旨,非要和西番人打。我知道你是明王的人,他敢抗旨,你为何这般冥顽不灵?”
司寇青眉间松动。
任良趁机凑了上来,“打吧,大人!鹫人都骑到咱羽林卫的头上了,殿下早就让您暗查鹫人,这不正是斩草除根的好时候吗!”
又一个震天雷在头顶炸响,司寇青赫然起身,“羽林右卫全部到城中支援!传命神机营,把火炮转过来,给我往城里打!”
炮架撞在墙垛上发出巨响,司寇青的话淹没在轰鸣里,“都瞄准些,打到房屋上要赔的……”
京都里已是一片混乱,百姓们想要出城逃命,纷纷涌上街头。要命的是,混乱之中涌上了另外一批人,他们穿着大洺的服饰,游魂一般出现在街头巷尾,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弯刀,见人就杀,见人就砍,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大洺方言:“屠城了!皇帝要屠城了!”
百姓们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恐吓,一下子四处奔逃,生怕晚了一步便做了刀下亡魂。
“他奶奶的!”任良的掌心里都是汗,举着刀不敢落下,“这、这是打哪儿冒出来的?!”
“漠北游民。”薛青照咬牙切齿,“他们怎么进来的?城防干什么吃的!”
“关城防鸟事!”任良也急了,“我们昼夜严守,一个苍蝇都没放进来!”
“那他们——”薛青照话到一半戛然而止,低头看向脚底的青石板路,气急败坏地跺了一脚,“是官沟!有人泄露了京都的官沟图!”
他们不敢相信,竟然有人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拱手献给外敌,这和把刀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有什么区别?
“此图乃是工部所制,工部一定存有原本。”薛青照道:“去找工部尚书,只要有了原本,就可以找到官沟的出口。现在时辰尚早,肯定还有大批游民没有进城,我们就在出口那儿守着,到时候来个守株待兔,将这些游民统统杀掉!”
“我去!”任良迈出一步,又退回来,不确定地问道:“这……工部尚书万一是个贪生怕死的人,缩在宅子里不肯见我怎么办?他是二品大官,定不会听我的。”
这话不假,他们一路过来,只看到百姓在四处逃命,那些个朱门都紧紧闭着,路上更是看不见半个官员的影子。
薛青照思忖片刻,“我去求我姐姐,她的夫君是大理寺卿,大理寺卿出面求情,工部就不好推脱了。”
“好。”任良应声,“我去召集右卫的人,先到工部门口等着。”
远处,接连几发火炮炸响了。
西城门转守为攻,司寇青命神军营朝着城中打。这招确实有效,打得鹫人节节败退,鹫人原本打算夺下城门,好大张旗鼓迎敌军入城,眼下只能放弃。只是火炮无眼,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周围,司寇青在混乱中倏地瞥见一抹身影,顿时急得声音都变了调——“停下!停下!老子他妈的让你们瞄准,一个个的都瞎了吗?!”
那抹身影只顿了一瞬,接着转身跳进了一条巷子,是蔺宁。
司寇青拔腿就想追上去,想了想又停下,拽过旁边的侍卫吩咐道:“你现在马上带人往那条巷子去,找蔺大人,找到了就把人带回来,他若问起,就说我要见他。”
侍卫颔首,“是!”
司寇青还不放心,又问:“你认识蔺大人吗?前任太子太傅,现任内阁首辅,蔺宁蔺大人,睁大眼瞧清楚,千万别认错了。”
“认识,绝对不会认错。”侍卫满脸不解,“大人,你找蔺大人做什么?打仗还需要文官吗?”
做什么?司寇青在心里想,把这尊活佛放在眼皮子底下,褚元祯回来才好交差啊。可他哪敢胡说,只能强硬地道:“这是命令!快去!”
“活佛”蔺宁在跑,被闫老三从宁府救出来后,蔺宁没再回到褚元祯府上。他知道那里暂时是安全的,府上养着五十多号府兵,还有裘千虎和一众近卫,关起门来就是一座铁壁铜山,可他若是回去了,那里就会成为鹫人的“活靶子”,他不能拿全府人的性命冒险。
他跑的上气不接下气,闫老三从后面跟着,也是大口喘着粗气,“大人,城里都乱了,您要去哪儿?”
蔺宁停下脚步,抬头看着近在迟尺的大门,“那——大理寺卿的宅子。”
*
魏言征命下人把大门抵住,这才回身打量着蔺宁,“太好了,我这几日一直提心吊胆的,当日是我想的破注意让你出城,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啊,如今见你无事我也放心了。可、可这——眼下城中这样乱,你怎么还敢出来?”
蔺宁还在喘气,“逃命呢。”
“逃命?!”魏言征一惊,“有人要杀你?!”
蔺宁摆了摆手,靠在门上歇脚,这才将宁府的遭遇说出来。
魏言征听后沉默半晌,“我当真以为你无事呢,原来竟是死里逃生,这便是各有各的命罢。那日你离开后,陛下下旨要迎西番宣慰使进宫,随后便遣散了殿上的官员,第二日更是连早朝都停了。后面的事情你也知道了,明王殿下抗旨出兵,城外的事情我也不清楚,只是宫里已经翻了天了——”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四爷买通了府军卫,逼宫夺权,我猜陛下定是预料到什么,这才将我等官员遣散出宫。”
蔺宁一怔,“那你这身打扮……瞧着是要出门啊,你要携家人离开?”
“离开?离开能去哪里?”魏言征摇摇头,“做官数年,早就扎根在京都了。陛下愿护我等远离皇室内斗,我等为官者也得对得起‘忠君’二字,我是受人之托,要去一趟工部许大人的府上。”说罢将薛青照所托之事全盘道出。
“还有这等威风的事!魏兄可得带上我啊。”蔺宁一拍大腿,指着身旁的闫老三,道:“此人名唤闫老三,是前任锦衣卫指挥同知,身手好得很。你带着我们,我俩当你的帮手。”
“帮手么。”魏言征看向身后,“我也有。”
话音落地,只见一个女子穿过抄手游廊而来,她身着利落的劲装,手中的长剑已出鞘。
薛青岚走到几人面前,“你们这些个男人,只会在朝堂上论之乎者也。如今外面不太平,我且护你们一程。”
魏言征笑着叹了口气,“内子,你见过的,性子……略有急躁。”
“……不急躁。”蔺宁盯着那骇人的剑锋,下意识后退半步,“刚刚好,与你很配。”
城中早已是人仰马翻。
逃命的人更多了,有的人绕到城门,见守城军不肯开门,又哭着喊着折回来,一时之间分不清是逃命的还是作乱的。
一伙人路过兵部,却见兵部的铁门大敞。蔺宁疑惑,刚想说话,魏言征拉着他往前走,“兵部尚书祝广庭最先察觉到事情不对,两日前已向最近的都司发出借兵调令,可惜无人回应。祝广庭这两日连续守在兵部,已是把能派的人都派出去了。”
“怎会如此?”蔺宁眉头紧锁,“他们吃朝廷的饭,却不为朝廷做事?”
“先帝改制,你忘了吗?”魏言征边走边道:“先帝重京都营和禁军,地方上兵力锐减,分到将士手里的皇粮越来越少,京都外的都司早就怨声载道了。”
城墙上疾风烈烈,褚元恕的怒吼湮没在风声里。
褚元苒笑得更厉害了,他的袖袍在风里上下翻飞,好像下一瞬就要飞到天上。
*
震天雷1贴着头皮炸响,全部的火力都朝着西城门而去。
任良弓着身子猫在城垛后面,对司寇青大喊:“他奶奶的见了鬼了,火器库被人打开了,这本来用来炸西番人的玩意儿,现在全朝着咱自个儿来了!”
“派人去火器库!”司寇青怒吼道:“把那看门的孙子给我带过来!”
“别去了,火器库早就空了!”一个男人快速跃上城头,他是京都营副统领薛青照,魏言征夫人薛青岚的胞弟,韩雷带兵奔赴太行关之前,曾命他暂管京都营事宜。薛青照抹了一把脸上的灰,贴着司寇青坐到地上,“一个时辰之前,官府和京都营双双沦陷,鹫人打开了火器库,城中兵力已经所剩无已。我来,就是向你们寻求支援的。”
“可是——”司寇青犹豫道:“我等奉旨守城……”
“守他个姥姥!”薛青照骂了一句,“你瞧那西番人打过来了吗?这城外倒是安然无事,城内已经火烧眉毛了!你可知,前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陛下为何迟迟没有动作?四爷拿着先帝遗诏逼宫,府军五卫统统叛变,一夜之间,宫里的主子都变了,你奉的哪门子圣旨?”
薛青照喘了口气,“我不与你多说,就与你说一件事,此前陛下要明王迎宣慰使入城和谈,明王公然抗旨,非要和西番人打。我知道你是明王的人,他敢抗旨,你为何这般冥顽不灵?”
司寇青眉间松动。
任良趁机凑了上来,“打吧,大人!鹫人都骑到咱羽林卫的头上了,殿下早就让您暗查鹫人,这不正是斩草除根的好时候吗!”
又一个震天雷在头顶炸响,司寇青赫然起身,“羽林右卫全部到城中支援!传命神机营,把火炮转过来,给我往城里打!”
炮架撞在墙垛上发出巨响,司寇青的话淹没在轰鸣里,“都瞄准些,打到房屋上要赔的……”
京都里已是一片混乱,百姓们想要出城逃命,纷纷涌上街头。要命的是,混乱之中涌上了另外一批人,他们穿着大洺的服饰,游魂一般出现在街头巷尾,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弯刀,见人就杀,见人就砍,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大洺方言:“屠城了!皇帝要屠城了!”
百姓们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恐吓,一下子四处奔逃,生怕晚了一步便做了刀下亡魂。
“他奶奶的!”任良的掌心里都是汗,举着刀不敢落下,“这、这是打哪儿冒出来的?!”
“漠北游民。”薛青照咬牙切齿,“他们怎么进来的?城防干什么吃的!”
“关城防鸟事!”任良也急了,“我们昼夜严守,一个苍蝇都没放进来!”
“那他们——”薛青照话到一半戛然而止,低头看向脚底的青石板路,气急败坏地跺了一脚,“是官沟!有人泄露了京都的官沟图!”
他们不敢相信,竟然有人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拱手献给外敌,这和把刀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有什么区别?
“此图乃是工部所制,工部一定存有原本。”薛青照道:“去找工部尚书,只要有了原本,就可以找到官沟的出口。现在时辰尚早,肯定还有大批游民没有进城,我们就在出口那儿守着,到时候来个守株待兔,将这些游民统统杀掉!”
“我去!”任良迈出一步,又退回来,不确定地问道:“这……工部尚书万一是个贪生怕死的人,缩在宅子里不肯见我怎么办?他是二品大官,定不会听我的。”
这话不假,他们一路过来,只看到百姓在四处逃命,那些个朱门都紧紧闭着,路上更是看不见半个官员的影子。
薛青照思忖片刻,“我去求我姐姐,她的夫君是大理寺卿,大理寺卿出面求情,工部就不好推脱了。”
“好。”任良应声,“我去召集右卫的人,先到工部门口等着。”
远处,接连几发火炮炸响了。
西城门转守为攻,司寇青命神军营朝着城中打。这招确实有效,打得鹫人节节败退,鹫人原本打算夺下城门,好大张旗鼓迎敌军入城,眼下只能放弃。只是火炮无眼,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周围,司寇青在混乱中倏地瞥见一抹身影,顿时急得声音都变了调——“停下!停下!老子他妈的让你们瞄准,一个个的都瞎了吗?!”
那抹身影只顿了一瞬,接着转身跳进了一条巷子,是蔺宁。
司寇青拔腿就想追上去,想了想又停下,拽过旁边的侍卫吩咐道:“你现在马上带人往那条巷子去,找蔺大人,找到了就把人带回来,他若问起,就说我要见他。”
侍卫颔首,“是!”
司寇青还不放心,又问:“你认识蔺大人吗?前任太子太傅,现任内阁首辅,蔺宁蔺大人,睁大眼瞧清楚,千万别认错了。”
“认识,绝对不会认错。”侍卫满脸不解,“大人,你找蔺大人做什么?打仗还需要文官吗?”
做什么?司寇青在心里想,把这尊活佛放在眼皮子底下,褚元祯回来才好交差啊。可他哪敢胡说,只能强硬地道:“这是命令!快去!”
“活佛”蔺宁在跑,被闫老三从宁府救出来后,蔺宁没再回到褚元祯府上。他知道那里暂时是安全的,府上养着五十多号府兵,还有裘千虎和一众近卫,关起门来就是一座铁壁铜山,可他若是回去了,那里就会成为鹫人的“活靶子”,他不能拿全府人的性命冒险。
他跑的上气不接下气,闫老三从后面跟着,也是大口喘着粗气,“大人,城里都乱了,您要去哪儿?”
蔺宁停下脚步,抬头看着近在迟尺的大门,“那——大理寺卿的宅子。”
*
魏言征命下人把大门抵住,这才回身打量着蔺宁,“太好了,我这几日一直提心吊胆的,当日是我想的破注意让你出城,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啊,如今见你无事我也放心了。可、可这——眼下城中这样乱,你怎么还敢出来?”
蔺宁还在喘气,“逃命呢。”
“逃命?!”魏言征一惊,“有人要杀你?!”
蔺宁摆了摆手,靠在门上歇脚,这才将宁府的遭遇说出来。
魏言征听后沉默半晌,“我当真以为你无事呢,原来竟是死里逃生,这便是各有各的命罢。那日你离开后,陛下下旨要迎西番宣慰使进宫,随后便遣散了殿上的官员,第二日更是连早朝都停了。后面的事情你也知道了,明王殿下抗旨出兵,城外的事情我也不清楚,只是宫里已经翻了天了——”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四爷买通了府军卫,逼宫夺权,我猜陛下定是预料到什么,这才将我等官员遣散出宫。”
蔺宁一怔,“那你这身打扮……瞧着是要出门啊,你要携家人离开?”
“离开?离开能去哪里?”魏言征摇摇头,“做官数年,早就扎根在京都了。陛下愿护我等远离皇室内斗,我等为官者也得对得起‘忠君’二字,我是受人之托,要去一趟工部许大人的府上。”说罢将薛青照所托之事全盘道出。
“还有这等威风的事!魏兄可得带上我啊。”蔺宁一拍大腿,指着身旁的闫老三,道:“此人名唤闫老三,是前任锦衣卫指挥同知,身手好得很。你带着我们,我俩当你的帮手。”
“帮手么。”魏言征看向身后,“我也有。”
话音落地,只见一个女子穿过抄手游廊而来,她身着利落的劲装,手中的长剑已出鞘。
薛青岚走到几人面前,“你们这些个男人,只会在朝堂上论之乎者也。如今外面不太平,我且护你们一程。”
魏言征笑着叹了口气,“内子,你见过的,性子……略有急躁。”
“……不急躁。”蔺宁盯着那骇人的剑锋,下意识后退半步,“刚刚好,与你很配。”
城中早已是人仰马翻。
逃命的人更多了,有的人绕到城门,见守城军不肯开门,又哭着喊着折回来,一时之间分不清是逃命的还是作乱的。
一伙人路过兵部,却见兵部的铁门大敞。蔺宁疑惑,刚想说话,魏言征拉着他往前走,“兵部尚书祝广庭最先察觉到事情不对,两日前已向最近的都司发出借兵调令,可惜无人回应。祝广庭这两日连续守在兵部,已是把能派的人都派出去了。”
“怎会如此?”蔺宁眉头紧锁,“他们吃朝廷的饭,却不为朝廷做事?”
“先帝改制,你忘了吗?”魏言征边走边道:“先帝重京都营和禁军,地方上兵力锐减,分到将士手里的皇粮越来越少,京都外的都司早就怨声载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