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210节
陈大郎说:“这玩意儿齁甜,我不兴吃,你给爹一根。”
陈父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悦悦……悦悦年纪小,留给她吃。”
“悦悦才几个月大,还不能吃,”陈允渡看了眼自己手上还剩的三串糖葫芦,“这么多,栀和要说吃不完了。”
“我我我!”陈录明口中含着一颗,口齿含糊道:“小婶婶要是吃不完,我还能吃!”
崔福兰伸手在他脑袋上轻轻一拍,“好啊陈录明,搞得像我平日亏待了你一样。”
陈录明嘿嘿一笑,讨好地看着自己娘亲,“怎么会,我只是想帮小婶婶分忧。”
陈允渡说:“那说好了,要是你小婶婶嫌我买多了,你可要帮我说好话。”
陈录明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十分讲义气地道:“好!”
众人又是一阵善意的哄笑。
……
府中,丫鬟和小厮有条不紊地走动,将今日接风洗尘的宴席准备好后,连忙请示许栀和。
许栀和正看着方梨和奶娘齐心协力给悦悦穿上了一件大红色的袄子,边缘续着一层柔软洁白的绒毛,衬得她整个人越发雪白粉嫩,像一颗糯米团子。
“大娘子,饭菜已经准备妥当,你现在要去看看?”
许栀和说:“嗯,你们几个再去厢房看一眼。”
丫鬟领命退下。
许栀和说:“悦悦你们直接带去正堂,外面起风了,她着凉了不好。”
奶娘应了一声,将悦悦的包袱包裹的更严实了。
方梨跟着许栀和的身边走到门口迎接,一行人在府前等待了一会儿,瞧见三驾马车朝这边缓缓驶来。
“嘶——”
马车停下,陈允渡率先下来,和许栀和对视一眼。
许栀和走到他身边,抬眸向马车上看去,声音温柔道:“娘。”说完,又看向还在马车里面的陈父,恭声道:“爹。”
陈母含笑点了点头,“哎。”
一家人从一架马车上,许栀和看了一眼后面的两架马车,低声问旁边的陈允渡,“后面是什么?”
“爹娘带了些家里种的菜,还有一些日常器具。”陈允渡回,“你挑着看,喜欢就收下,放在库房也无妨。”
陈录明举着三串糖葫芦,兴高采烈跑到许栀和的身边:“小婶婶,给你糖葫芦。”
盛情难却,许栀和拿了一串,然后向他道谢,“是你特意给我带的吗?多谢你。”
陈录明认真地摇了摇头,“不是哦,是小叔叔在路上买的。小婶婶你要是不够,再找我要。”
崔福兰说:“把剩下那几串都给你小婶婶,你一天吃这么多,牙齿还要不要了?”
陈录明不情不愿地嗷了一声,将剩下的几根糖葫芦递给许栀和,“还请小婶婶帮我保管。”
崔福兰两眼一瞪,“刚刚你小叔叔还说都给你小婶婶,怎么到你这儿就成了帮你保管?”
陈录明说:“我……我担心小婶婶的牙。”
许栀和看着他们两个母子一唱一和,忍俊不禁,“没事儿,录明既然喜欢,都给他也好。”
陈录明一蹦三尺高:“多谢小婶婶。”
“不谢,”许栀和伸手在他胖乎乎的脸蛋上捏了一把。“今日准备了一些菜,不知道你喜不喜欢。等吃饱了,你在厢房休息,等明日开始我陪着你们在汴京逛逛。”
陈录明像一只转悠的蝴蝶一样跑远,兴奋地往前冲。
没了陈录明聒噪,崔福兰静下心端详着许栀和,见她体态差不多恢复,气色也红润照人,放下了心,“看样子你恢复的不错,我也就放心了。”
“有劳嫂嫂记挂,”许栀和说,“你们传信过来,又有刁娘子和方梨盯着,我养足了一百多天。”
崔福兰说:“这是对的,我当年生录明的时候差点伤了身子,不过那时候条件没现在好,村里女人养不了这么久,一个月还没到就要下田。”
生陈录明的时候正好是稻田收获的时节,崔福兰在家中休养,后面见陈大郎辛苦,主动在家中操劳一家人的伙食,落了腰疼的毛病。
就这样,她已经算是过得还不错的了。
她自己吃了这份苦,于是听闻许栀和怀孕的消息,既开心又担忧,她自己只会写几个字,只能去集上找会写字的笔墨先生,将自己要嘱咐的话一遍遍写给她看。
许栀和说:“嫂嫂受苦了。”
崔福兰摆了摆手,“后面你让人时不时地寄一些药材过来,到现在还没吃完,身子比原先好受多了。”
两人说着话进去。
堂中,饭菜已经摆好,从汤水依次往外,是三道荤菜和五道素菜,加上一碟肉丸子和一碗银耳羹。
许栀和朝陈父和陈母道:“爹,娘,你们上座。”
陈父和陈母一路屏着气没有东张西望,听到许栀和的招呼,显得有些拘谨,“没事儿,一家人吃饭,大家都坐吧。”
众人附和两句,纷纷找到各自的座位,许栀和和崔福兰临近,中间还预留着一个空位。
奶娘将许栀和特意让木匠打造的幼儿桌搬过来,然后将悦悦放在大小适合的位置里面俯身退下。
崔福兰本还惊叹这木制的幼儿桌,还没发出感慨,就瞧见粉嫩可爱的陈问渔,立刻瞪大了一双眼睛,眼底的喜欢快要溢出来。
“哎呀,悦悦这么可爱。”崔福兰想要伸手捏捏她的脸,又怕自己指尖粗糙,最后只能一遍遍夸赞。
一时间,全部人的眼神都落在了悦悦身上。
悦悦坐在许栀和身边,也不露怯,立刻睁着一双水润的眼睛打量着面前陌生的面孔。
陈父陈母两个人脑袋凑近,低声交谈了什么,然后由陈母笑眯眯地站起身,走到许栀和身边,“咱们也没什么好东西,这长命锁特意去寺庙里开了光,求的平安,你让悦悦带上。”
长命锁只有成人的食指大小,但上面刻着精细纹路。
陈母并没有因为要送悦悦长命锁而刻意选择了以次充好的银子,而是选择了精致的白银。
“这个录明出生那会儿也有一个,”陈母说,“你也别推辞。”
这是陈父陈母的一番心意,许栀和没有推辞,将其放在了悦悦袄子的小兜里。
“悦悦还不会说话,我便替她向爹娘道谢。”
陈母摆了摆手,“谢什么,看见她我心底就敞亮。对了,你兄嫂也准备了东西,是一家百家毯,他们可好费了一番心意。”
许栀和略带惊讶:“百家毯?”
百家毯之前许栀和在常家遇见常大娘子封过,由不同的碎布拼接而成,最后变成能包裹住婴孩的一张小毯子。
崔福兰说:“既然娘说了,我便趁机将东西拿出来,不过这一路上没找到合适的契机整理,要想给悦悦用,还得清洗一遍最妥当。”
她说的认真。
许栀和将其收下。
陈录明在旁边眼珠子转悠,似乎有话要说。不过还没说出口,就听见祖父和祖母开口:“好啦好啦,一家人聚在一块儿,吃饭最要紧。”
许栀和附和:“对,先吃饭,后面日子还长呢。”
桌上响起一阵碗筷碰撞的声音,家里人吃饭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他们随意问着近况,又说起家中的田产……陈允渡刚考中那会儿,峨桥县县令亲自上门,还带了县丞和主簿上门,当即拍板免了陈家三十亩田的税收。
陈父说:“家里田地拢共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有地主愿意低价卖田给咱家讨个交情,但考虑到我和你兄长的情况,还没有当即答应,想问问你的意思?”
不知不觉,家中做决定的已经变成了年纪最小的陈允渡。
陈允渡说:“现在朝中无法全免田税,大多只交十之四五便算恩待,既然有三十亩地,便找信得过的人买到这个数字,或可在家中招几个小厮,也让你们轻便些。”
陈大郎认真思考着陈允渡的话。
他和父亲一辈子在田地里摸爬打滚,要是陈允渡建议他们搬去镇上或者搬来京中,他们多多少少都会觉得不得劲,好在陈允渡知道他们的性子,并没有出言。
对他们庄稼人而言,田地和稻谷才是最珍贵的,他们经历过以前的贫瘠年代,更知道食物的可贵。
至于招小厮,他从前并未想过,总觉得那是什么富贵人家才会做的事情,不过既然陈允渡说了,他点了点头,“好,我回去留心着。”
第162章
除了免除三十亩的田税,陈允渡考中进士还能免除家中两个人的徭役,陈大郎加陈父刚好两个人,秋收时候总算不用紧赶慢赶忙完公田再熬夜收自家私田。
陈家父子两人乐于助人,忙完自家的事情,见村中其他人劳累辛苦,会主动帮扶一把,后面由村长带头牵线,主动在陈家村寻找了一块风水好的地方给陈允渡单独修了一个宗祠。
光凭活着就能入宗祠这一点,陈允渡便在陈家村和周邻几个乡村出了名。
陈家村的村长十分自豪,连带着这段时间陈家村的人出门都昂首挺胸。
陈大郎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陈家村的近况,说到激动处,伸手在陈允渡的肩膀轻拍一下,“好小子,真不错,连带着爹和我都沾光了。”
“还好,”陈允渡说。
许栀和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轻声咳嗽两声。
陈允渡:“对了,栀和还有话要说。”
许栀和偏头看了一眼陈允渡,用眼神询问他:不是说你提及这件事吗?
陈允渡姿态闲适,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许栀和。
陈大郎笑了:“嗯?弟妹有什么事?都是一家人,直说便是。”
许栀和干咳一声,娓娓道来:“是这样——之前我和允渡商量,准备出钱在村中修一个书塾,方便村中和周邻小孩来读书。”
陈大郎说:“这是大好事啊!要是和村长说了这件事儿,他能让咱爹坐主座。”
陈父:“……说话就说话,提我做什么。”
陈大郎嘿嘿一笑,挠了挠头,“那不是为了让小弟和弟妹直观地了解到您现在的状态嘛。”
陈父略有几分嫌弃地伸手挪开陈大郎的脸,紧接着看向许栀和,“你们有这份心,我替陈家村的小童多谢你们。”
许栀和:“何至于客气。”
旁边的悦悦看不懂众人的客套,但也跟着咧了咧嘴角,她憨态可掬的表情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陈父陈母只恨路上没有多买些东西,好来逗她开心。
一顿饭后,陈允渡陪着陈父陈母去看厢房,他们年岁大,一路奔波过来早已经筋疲力尽,将两人安置好后,陈允渡紧接着带领兄嫂去另一处房间。
陈录明一路上东张西望,直到和父母进去后,他忽地扑闪着眼睛看向陈允渡,皱着鼻子问:“我还不困,能不能去找小婶婶玩?”
陈允渡低头看了眼他。
陈父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悦悦……悦悦年纪小,留给她吃。”
“悦悦才几个月大,还不能吃,”陈允渡看了眼自己手上还剩的三串糖葫芦,“这么多,栀和要说吃不完了。”
“我我我!”陈录明口中含着一颗,口齿含糊道:“小婶婶要是吃不完,我还能吃!”
崔福兰伸手在他脑袋上轻轻一拍,“好啊陈录明,搞得像我平日亏待了你一样。”
陈录明嘿嘿一笑,讨好地看着自己娘亲,“怎么会,我只是想帮小婶婶分忧。”
陈允渡说:“那说好了,要是你小婶婶嫌我买多了,你可要帮我说好话。”
陈录明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十分讲义气地道:“好!”
众人又是一阵善意的哄笑。
……
府中,丫鬟和小厮有条不紊地走动,将今日接风洗尘的宴席准备好后,连忙请示许栀和。
许栀和正看着方梨和奶娘齐心协力给悦悦穿上了一件大红色的袄子,边缘续着一层柔软洁白的绒毛,衬得她整个人越发雪白粉嫩,像一颗糯米团子。
“大娘子,饭菜已经准备妥当,你现在要去看看?”
许栀和说:“嗯,你们几个再去厢房看一眼。”
丫鬟领命退下。
许栀和说:“悦悦你们直接带去正堂,外面起风了,她着凉了不好。”
奶娘应了一声,将悦悦的包袱包裹的更严实了。
方梨跟着许栀和的身边走到门口迎接,一行人在府前等待了一会儿,瞧见三驾马车朝这边缓缓驶来。
“嘶——”
马车停下,陈允渡率先下来,和许栀和对视一眼。
许栀和走到他身边,抬眸向马车上看去,声音温柔道:“娘。”说完,又看向还在马车里面的陈父,恭声道:“爹。”
陈母含笑点了点头,“哎。”
一家人从一架马车上,许栀和看了一眼后面的两架马车,低声问旁边的陈允渡,“后面是什么?”
“爹娘带了些家里种的菜,还有一些日常器具。”陈允渡回,“你挑着看,喜欢就收下,放在库房也无妨。”
陈录明举着三串糖葫芦,兴高采烈跑到许栀和的身边:“小婶婶,给你糖葫芦。”
盛情难却,许栀和拿了一串,然后向他道谢,“是你特意给我带的吗?多谢你。”
陈录明认真地摇了摇头,“不是哦,是小叔叔在路上买的。小婶婶你要是不够,再找我要。”
崔福兰说:“把剩下那几串都给你小婶婶,你一天吃这么多,牙齿还要不要了?”
陈录明不情不愿地嗷了一声,将剩下的几根糖葫芦递给许栀和,“还请小婶婶帮我保管。”
崔福兰两眼一瞪,“刚刚你小叔叔还说都给你小婶婶,怎么到你这儿就成了帮你保管?”
陈录明说:“我……我担心小婶婶的牙。”
许栀和看着他们两个母子一唱一和,忍俊不禁,“没事儿,录明既然喜欢,都给他也好。”
陈录明一蹦三尺高:“多谢小婶婶。”
“不谢,”许栀和伸手在他胖乎乎的脸蛋上捏了一把。“今日准备了一些菜,不知道你喜不喜欢。等吃饱了,你在厢房休息,等明日开始我陪着你们在汴京逛逛。”
陈录明像一只转悠的蝴蝶一样跑远,兴奋地往前冲。
没了陈录明聒噪,崔福兰静下心端详着许栀和,见她体态差不多恢复,气色也红润照人,放下了心,“看样子你恢复的不错,我也就放心了。”
“有劳嫂嫂记挂,”许栀和说,“你们传信过来,又有刁娘子和方梨盯着,我养足了一百多天。”
崔福兰说:“这是对的,我当年生录明的时候差点伤了身子,不过那时候条件没现在好,村里女人养不了这么久,一个月还没到就要下田。”
生陈录明的时候正好是稻田收获的时节,崔福兰在家中休养,后面见陈大郎辛苦,主动在家中操劳一家人的伙食,落了腰疼的毛病。
就这样,她已经算是过得还不错的了。
她自己吃了这份苦,于是听闻许栀和怀孕的消息,既开心又担忧,她自己只会写几个字,只能去集上找会写字的笔墨先生,将自己要嘱咐的话一遍遍写给她看。
许栀和说:“嫂嫂受苦了。”
崔福兰摆了摆手,“后面你让人时不时地寄一些药材过来,到现在还没吃完,身子比原先好受多了。”
两人说着话进去。
堂中,饭菜已经摆好,从汤水依次往外,是三道荤菜和五道素菜,加上一碟肉丸子和一碗银耳羹。
许栀和朝陈父和陈母道:“爹,娘,你们上座。”
陈父和陈母一路屏着气没有东张西望,听到许栀和的招呼,显得有些拘谨,“没事儿,一家人吃饭,大家都坐吧。”
众人附和两句,纷纷找到各自的座位,许栀和和崔福兰临近,中间还预留着一个空位。
奶娘将许栀和特意让木匠打造的幼儿桌搬过来,然后将悦悦放在大小适合的位置里面俯身退下。
崔福兰本还惊叹这木制的幼儿桌,还没发出感慨,就瞧见粉嫩可爱的陈问渔,立刻瞪大了一双眼睛,眼底的喜欢快要溢出来。
“哎呀,悦悦这么可爱。”崔福兰想要伸手捏捏她的脸,又怕自己指尖粗糙,最后只能一遍遍夸赞。
一时间,全部人的眼神都落在了悦悦身上。
悦悦坐在许栀和身边,也不露怯,立刻睁着一双水润的眼睛打量着面前陌生的面孔。
陈父陈母两个人脑袋凑近,低声交谈了什么,然后由陈母笑眯眯地站起身,走到许栀和身边,“咱们也没什么好东西,这长命锁特意去寺庙里开了光,求的平安,你让悦悦带上。”
长命锁只有成人的食指大小,但上面刻着精细纹路。
陈母并没有因为要送悦悦长命锁而刻意选择了以次充好的银子,而是选择了精致的白银。
“这个录明出生那会儿也有一个,”陈母说,“你也别推辞。”
这是陈父陈母的一番心意,许栀和没有推辞,将其放在了悦悦袄子的小兜里。
“悦悦还不会说话,我便替她向爹娘道谢。”
陈母摆了摆手,“谢什么,看见她我心底就敞亮。对了,你兄嫂也准备了东西,是一家百家毯,他们可好费了一番心意。”
许栀和略带惊讶:“百家毯?”
百家毯之前许栀和在常家遇见常大娘子封过,由不同的碎布拼接而成,最后变成能包裹住婴孩的一张小毯子。
崔福兰说:“既然娘说了,我便趁机将东西拿出来,不过这一路上没找到合适的契机整理,要想给悦悦用,还得清洗一遍最妥当。”
她说的认真。
许栀和将其收下。
陈录明在旁边眼珠子转悠,似乎有话要说。不过还没说出口,就听见祖父和祖母开口:“好啦好啦,一家人聚在一块儿,吃饭最要紧。”
许栀和附和:“对,先吃饭,后面日子还长呢。”
桌上响起一阵碗筷碰撞的声音,家里人吃饭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他们随意问着近况,又说起家中的田产……陈允渡刚考中那会儿,峨桥县县令亲自上门,还带了县丞和主簿上门,当即拍板免了陈家三十亩田的税收。
陈父说:“家里田地拢共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有地主愿意低价卖田给咱家讨个交情,但考虑到我和你兄长的情况,还没有当即答应,想问问你的意思?”
不知不觉,家中做决定的已经变成了年纪最小的陈允渡。
陈允渡说:“现在朝中无法全免田税,大多只交十之四五便算恩待,既然有三十亩地,便找信得过的人买到这个数字,或可在家中招几个小厮,也让你们轻便些。”
陈大郎认真思考着陈允渡的话。
他和父亲一辈子在田地里摸爬打滚,要是陈允渡建议他们搬去镇上或者搬来京中,他们多多少少都会觉得不得劲,好在陈允渡知道他们的性子,并没有出言。
对他们庄稼人而言,田地和稻谷才是最珍贵的,他们经历过以前的贫瘠年代,更知道食物的可贵。
至于招小厮,他从前并未想过,总觉得那是什么富贵人家才会做的事情,不过既然陈允渡说了,他点了点头,“好,我回去留心着。”
第162章
除了免除三十亩的田税,陈允渡考中进士还能免除家中两个人的徭役,陈大郎加陈父刚好两个人,秋收时候总算不用紧赶慢赶忙完公田再熬夜收自家私田。
陈家父子两人乐于助人,忙完自家的事情,见村中其他人劳累辛苦,会主动帮扶一把,后面由村长带头牵线,主动在陈家村寻找了一块风水好的地方给陈允渡单独修了一个宗祠。
光凭活着就能入宗祠这一点,陈允渡便在陈家村和周邻几个乡村出了名。
陈家村的村长十分自豪,连带着这段时间陈家村的人出门都昂首挺胸。
陈大郎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陈家村的近况,说到激动处,伸手在陈允渡的肩膀轻拍一下,“好小子,真不错,连带着爹和我都沾光了。”
“还好,”陈允渡说。
许栀和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轻声咳嗽两声。
陈允渡:“对了,栀和还有话要说。”
许栀和偏头看了一眼陈允渡,用眼神询问他:不是说你提及这件事吗?
陈允渡姿态闲适,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许栀和。
陈大郎笑了:“嗯?弟妹有什么事?都是一家人,直说便是。”
许栀和干咳一声,娓娓道来:“是这样——之前我和允渡商量,准备出钱在村中修一个书塾,方便村中和周邻小孩来读书。”
陈大郎说:“这是大好事啊!要是和村长说了这件事儿,他能让咱爹坐主座。”
陈父:“……说话就说话,提我做什么。”
陈大郎嘿嘿一笑,挠了挠头,“那不是为了让小弟和弟妹直观地了解到您现在的状态嘛。”
陈父略有几分嫌弃地伸手挪开陈大郎的脸,紧接着看向许栀和,“你们有这份心,我替陈家村的小童多谢你们。”
许栀和:“何至于客气。”
旁边的悦悦看不懂众人的客套,但也跟着咧了咧嘴角,她憨态可掬的表情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陈父陈母只恨路上没有多买些东西,好来逗她开心。
一顿饭后,陈允渡陪着陈父陈母去看厢房,他们年岁大,一路奔波过来早已经筋疲力尽,将两人安置好后,陈允渡紧接着带领兄嫂去另一处房间。
陈录明一路上东张西望,直到和父母进去后,他忽地扑闪着眼睛看向陈允渡,皱着鼻子问:“我还不困,能不能去找小婶婶玩?”
陈允渡低头看了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