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209节
将散落的纸张和印泥重新放好位置,许栀和将自己还带着潮意的头发捋到自己背后,朝父女两个人走去。
悦悦听到声响时就忍不住激动,但又要保持着气鼓鼓的侧脸,只用眼角余光朝这边张望。许栀和顺势坐在她旁边,伸手一根手指头给她玩。
“你们刚刚在说什么?”
陈允渡轻咳一声,“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许栀和:“怎么不等我来了再讲?讲完了吗?”
“……讲了一半,娘子若是想听,我重新开始讲,”陈允渡面不改色,“不过讲之前,娘子是不是忘记了一桩事。”
许栀和偏头看向他,澄澈的目光中带着困惑。
忘了一桩事?什么事?
陈允渡伸手指着悦悦的侧脸,“刚刚你亲了陈问渔,没有亲陈……”
许栀和眉心一跳,连忙伸手捂住陈允渡的嘴巴。悦悦陡然失去可以把玩的手指,呆愣之后,不满地开始哼哼唧唧。
“说自己名字,你也不觉得别扭?”许栀和嗔他。
陈允渡看着许栀和半个身子扑在自己怀中,眨了眨眼睛。后者微怔,才捂住他的手挪开,脸上染着淡淡薄粉。
“怎么会不好意思?”陈允渡气定神闲道,“明明我与她一个姓,凭什么她有我没有?”
许栀和被他的歪理逗笑了,伸出手指点了点他的额头,“她多大?你多大?和自己女儿争风,可把你骄傲坏了。”
陈允渡:“听不见。”
他将许栀和往自己怀中带得更接近,放软了嗓音道:“难不成年纪大就不可以吗?可是我也没办法将自己退回几个月大的时候,怎么办?”
他的嗓音本就清越悦耳,刻意放软后尾音中仿佛带着勾子。许栀和的尾椎骨都酥麻了一瞬,才听清他说的内容。
“你这样子……”
陈允渡反问:“怎样?你不喜欢?”
许栀和:“……那也不是。”
她伸手掰正陈允渡含笑的脸,认真说:“不许用撒娇的语气和我说话,尤其是白天。方梨和良吉就在外面守着,让他们听见了多难为情。”
“这有什么。”陈允渡不以为意。
许栀和伸手在他的小臂上拍了一下。
“好好好,听你的。”陈允渡脑子转的很快,“只在晚上说。”
许栀和的脸涨红:“我不是这个意思——”
软榻上的悦悦察觉到自己好像彻底被娘亲忽视,从迷惘中回神后,立刻开始小声哼唧。
许栀和停下解释,将悦悦抱在怀中,抬了抬下巴看向陈允渡:“不是在说故事吗?我要跟着一道听。”
陈允渡看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同时看着自己,想了想,开口道:“那还是讲《启颜录》。这个故事叫做说话,从前啊,啊,临虞镇有一个富商,家中财帛万贯,光是供他赏玩的园子,便有十亩地大小。后来富商成婚,生了一个儿子,儿子相貌随他,却不会说漂亮话,旁人说的再热闹,一到了他口中便会变得索然无味。”
许栀和:“啊——所以是会冷场?”
陈允渡停住,询问:“何为冷场?”
“就是说本来大家说的热火朝天,后来有一人接了一句话,场面顿时变得安静,众人不知道说什么合适。”许栀和耐心地解释。
“那便正是娘子说的冷场,”陈允渡接着说,“富商的儿子在的场合都会因为他的存在冷场,后来富商为他请了位妙人先生,他教导这个儿子说漂亮话,却无需他与外人沟通,外人对此将信将疑,三个月后,富商儿子学成归来,这一回,他果真变得大不一样。”
许栀和:“后面呢后面呢。”
“家中新修了园圃,问儿子的意见,他面带微笑说‘甚好,甚好’,后面母亲与他说族中有堂姊成婚添丁,他也笑着说‘甚妙,甚妙’,众人恍然觉得这儿子经过学习,变得和之前大不一样,纷纷对那位先生大加赞叹,更是添礼金赠贺礼。那位先生仙风道骨,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许栀和觉得哪里奇怪,但一时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只好接着往下听。
“后来富商家园圃失火,家丁丫鬟纷纷救火,富商和妻子在旁边伤心不已,管事见了,对富商儿子说,兴许有你安慰,老爷和夫人会少些难过,儿子闻言,走到父亲母亲身边安慰——‘爹娘,甚妙,甚妙啊!’”
许栀和扑哧一声笑出来,然后一本正经伸手捂住悦悦的耳朵,“这个不对,不学。”
陈允渡:“他说完,发现周围人并没有像之前那般夸赞他懂事了长大了,而是又恢复成原先满场安静的环境,他自觉不妙,于是匆忙改口‘甚好,甚好’。富商和妻子顿时不再为园圃伤心,而是气冲冲地想要找教导儿子的妙人先生算账……可那先生远走,早不知在何处了。”
“虽然事与愿违,但是儿子也算是开解了自己父母不再为园圃伤心。”许栀和听完,客观地点评道。
陈允渡:“这样想,也不失为一种乐观的说法。”
许栀和:“所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陈允渡没想到还有这一茬,一时间有些茫然开口:“啊?”
许栀和在脑海中组织着措辞,然后佯装摸了摸莫须有的胡须,“假如让我来说,我会这样说——火神归位,福禄满仓;灰烬落地,金玉满堂!”
陈允渡跟着重复了一遍,随后道:“甚妙。金玉满堂,正对应上了富商身份。娘子字字生动风趣,我望尘莫及。”
许栀和:“我怀疑你在点我之前御前那件事。”
“说起来娘子御前说的那番话,还有不少同僚问我是不是我在家说的,我一一否认,说……”陈允渡看着她,“明明就是她自己聪慧敏捷。”
许栀和被她夸,心底乐开了花,但面上仍旧矜持,“还好还好,幸而陛下宽厚仁慈……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觉得自己当时十分……不怕死。”
好在现在的皇帝是漫漫长河中是出了名的宽厚仁善,若是换了其他人,她都怀疑自己能否全须全尾地回来。
陈允渡:“怎么会,现在外面可有不少人慕名娘子风采。”
“大家心知肚明这件事,只不过是我说出来罢了,”许栀和道,“不过能看见官家亲作《戍边论》,又有那么多少年儿郎愿意操戈从戎,羁旅疆场,我觉得很好。”
之前她想象自己太平岁月便高枕无忧,可现在她希望安定的时间再长一些,让悦悦不必颠沛,让百姓不必失所。
后面的事情她无法预测,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努力。凡事无愧己心,至于效果,留于岁月评说。
陈允渡一动不动地望着她。
她身后的长发已经快干了,几缕搭在身前,说这句话时眼睛明亮,里面像是藏了萤火。
鬼使神差地,他探过身,在许栀和的侧脸上蜻蜓点水地亲了一下。
不出意外,许栀和一边亡羊补牢地遮住悦悦的眼睛,一边看向他,用眼神询问:“你又在做什么?”
陈允渡的青色衣袍顺着软榻的高度自然下垂,被路过的微风勾起衣袂,后院正好有鸟雀飞过,几声清脆的鸟鸣传了进来。
“为了公平。”
许栀和不解。
“你不肯吻我,我只好自己来拿,”陈允渡的嘴角翘起,“还有,不用捂着陈问渔的眼睛。让她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相爱,没什么不好。”
许栀和要说出口的话顿时卡在了喉咙里。
她深刻地进行了一场自我反思:难道自己的思想还不如古人开明?
陈允渡接着补充:“反正都已经看见了。”
……
二月底,梅丰羽和陈家父母兄嫂浩浩荡荡一行人过来。
陈允渡去接的,一行人人多,他带上了自家新备的一架马车,又去车行赁了两架。踏实了一辈子的陈父陈母哪里见过这个阵仗,把包袱交给热情的丫鬟后,偷偷走到陈允渡的身边拽着他的衣袖问他,“这得不少银钱吧?”
“是有些贵,”陈允渡搀扶着自己的母亲,“不过栀和聪慧,这些钱对她来说不值一提。”
陈母:“那你可要记着栀和的好,她当年不嫌弃咱们家寒门嫁与你,现在更是陪你在这举目无亲的汴京,你要是辜负了人家,娘第一个饶不了你。”
顿了顿,她把自己的声音放得更轻了,“来的路上人家都说汴京富贵迷人眼,你老实跟娘说,没做过对不起栀和的事情吧?”
陈允渡:“自然没有,娘要是不放心,回去我就给您写一封保证书。”
陈母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娘要保证书做什么?你和栀和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要紧。”
陈允渡颔首笑纳陈母的训斥,又问了几句家中的近况,得知一切都好,才放下心。
他走到梅丰羽的身边,“多谢。”
“汴京一年,到底把你变客气了,”梅丰羽戏谑地笑着,用胳膊撞了撞陈允渡,“你我之间,说什么谢字?”
陈允渡:“那便不说了,栀和最近新酿了一批梅酒,你来的巧,正好喝上。”
梅丰羽道:“倒是没听说过弟妹还会酿酒。”
“去年新学的,”陈允渡说,“欧阳学士特意将酒窖留给她使用,还有一种气泡酒,我猜你会喜欢。”
“气泡酒,倒是新奇,”梅丰羽道,“且有欧阳学士作保,这酒无论如何我都要品上一品了。”
陈允渡被他的语气感染,眸底闪过一丝笑意:“随你,现在宅子够大,若是兴尽酒醉,可直接在厢房睡下。”
梅丰羽满口答应:“好好好,等我先去拜访小叔父,再来你府上吃酒。”
一行人在汴河大街分道,陈父陈母表面上冷静克制,但心底早已经泛起数阵波涛。
在船上的时候他们就听人说了,越是富贵人家越住得离皇宫接近,这都快一个时辰了,竟然还没有到宅子吗?
沿街热闹的叫卖声透过纱帘传了进来,他们想要掀开帘子去看一眼外面的情况,又担心自己莽撞,跌了陈允渡的面子。
陈录明则没有这个担忧,几乎是听到卖糖葫芦的第一瞬间,就忍不住掀开帘子朝外面望了去,口中发出惊叹声:“哇——”
崔福兰看他半个身子探出去,连忙伸手将他扯回来,“乱动什么?”
第161章
陈录明被拽了回来,脸上依旧充斥着浓郁的喜悦:“娘,外面有好多的好玩的,还有卖糖葫芦的,果子比县城卖的还要大。”
崔福兰伸手拧着他的耳朵,“你都八岁了,还记挂着糖呢,你小叔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正在吩咐车夫去买糖葫芦的陈允渡:“咳咳。”
“都当官的人了,怎么听到两句还不好意思?”陈大郎看着陈允渡红着的耳根,笑着揶揄了他一句。
陈父陈母在旁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崔福兰嗔怪地看了自己的丈夫一眼,小叔脸皮薄你又不是第一次知道,怎么还故意这么说?
不过,马车中的气氛陡然松懈下来,陈大郎在心底有些感慨。
本以为小弟在汴京城这段日子会发生变化,现在看来,倒是一点儿都没变。
车夫很快将糖葫芦买来,他买的多,远远走过来像是捧着一束红色的花。
现在天气还凉,糖葫芦上包着一层糯米纸,倒是不用担心融化。陈允渡接过糖葫芦,分了陈录明一根,又将两根分别递给陈母和崔福兰。
陈母:“福兰就算了,我都多大年纪了?还吃这个?不要不要。”
陈允渡:“娘风华正茂,只偶尔一次不碍事。爹和大哥要不要?”
悦悦听到声响时就忍不住激动,但又要保持着气鼓鼓的侧脸,只用眼角余光朝这边张望。许栀和顺势坐在她旁边,伸手一根手指头给她玩。
“你们刚刚在说什么?”
陈允渡轻咳一声,“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许栀和:“怎么不等我来了再讲?讲完了吗?”
“……讲了一半,娘子若是想听,我重新开始讲,”陈允渡面不改色,“不过讲之前,娘子是不是忘记了一桩事。”
许栀和偏头看向他,澄澈的目光中带着困惑。
忘了一桩事?什么事?
陈允渡伸手指着悦悦的侧脸,“刚刚你亲了陈问渔,没有亲陈……”
许栀和眉心一跳,连忙伸手捂住陈允渡的嘴巴。悦悦陡然失去可以把玩的手指,呆愣之后,不满地开始哼哼唧唧。
“说自己名字,你也不觉得别扭?”许栀和嗔他。
陈允渡看着许栀和半个身子扑在自己怀中,眨了眨眼睛。后者微怔,才捂住他的手挪开,脸上染着淡淡薄粉。
“怎么会不好意思?”陈允渡气定神闲道,“明明我与她一个姓,凭什么她有我没有?”
许栀和被他的歪理逗笑了,伸出手指点了点他的额头,“她多大?你多大?和自己女儿争风,可把你骄傲坏了。”
陈允渡:“听不见。”
他将许栀和往自己怀中带得更接近,放软了嗓音道:“难不成年纪大就不可以吗?可是我也没办法将自己退回几个月大的时候,怎么办?”
他的嗓音本就清越悦耳,刻意放软后尾音中仿佛带着勾子。许栀和的尾椎骨都酥麻了一瞬,才听清他说的内容。
“你这样子……”
陈允渡反问:“怎样?你不喜欢?”
许栀和:“……那也不是。”
她伸手掰正陈允渡含笑的脸,认真说:“不许用撒娇的语气和我说话,尤其是白天。方梨和良吉就在外面守着,让他们听见了多难为情。”
“这有什么。”陈允渡不以为意。
许栀和伸手在他的小臂上拍了一下。
“好好好,听你的。”陈允渡脑子转的很快,“只在晚上说。”
许栀和的脸涨红:“我不是这个意思——”
软榻上的悦悦察觉到自己好像彻底被娘亲忽视,从迷惘中回神后,立刻开始小声哼唧。
许栀和停下解释,将悦悦抱在怀中,抬了抬下巴看向陈允渡:“不是在说故事吗?我要跟着一道听。”
陈允渡看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同时看着自己,想了想,开口道:“那还是讲《启颜录》。这个故事叫做说话,从前啊,啊,临虞镇有一个富商,家中财帛万贯,光是供他赏玩的园子,便有十亩地大小。后来富商成婚,生了一个儿子,儿子相貌随他,却不会说漂亮话,旁人说的再热闹,一到了他口中便会变得索然无味。”
许栀和:“啊——所以是会冷场?”
陈允渡停住,询问:“何为冷场?”
“就是说本来大家说的热火朝天,后来有一人接了一句话,场面顿时变得安静,众人不知道说什么合适。”许栀和耐心地解释。
“那便正是娘子说的冷场,”陈允渡接着说,“富商的儿子在的场合都会因为他的存在冷场,后来富商为他请了位妙人先生,他教导这个儿子说漂亮话,却无需他与外人沟通,外人对此将信将疑,三个月后,富商儿子学成归来,这一回,他果真变得大不一样。”
许栀和:“后面呢后面呢。”
“家中新修了园圃,问儿子的意见,他面带微笑说‘甚好,甚好’,后面母亲与他说族中有堂姊成婚添丁,他也笑着说‘甚妙,甚妙’,众人恍然觉得这儿子经过学习,变得和之前大不一样,纷纷对那位先生大加赞叹,更是添礼金赠贺礼。那位先生仙风道骨,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许栀和觉得哪里奇怪,但一时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只好接着往下听。
“后来富商家园圃失火,家丁丫鬟纷纷救火,富商和妻子在旁边伤心不已,管事见了,对富商儿子说,兴许有你安慰,老爷和夫人会少些难过,儿子闻言,走到父亲母亲身边安慰——‘爹娘,甚妙,甚妙啊!’”
许栀和扑哧一声笑出来,然后一本正经伸手捂住悦悦的耳朵,“这个不对,不学。”
陈允渡:“他说完,发现周围人并没有像之前那般夸赞他懂事了长大了,而是又恢复成原先满场安静的环境,他自觉不妙,于是匆忙改口‘甚好,甚好’。富商和妻子顿时不再为园圃伤心,而是气冲冲地想要找教导儿子的妙人先生算账……可那先生远走,早不知在何处了。”
“虽然事与愿违,但是儿子也算是开解了自己父母不再为园圃伤心。”许栀和听完,客观地点评道。
陈允渡:“这样想,也不失为一种乐观的说法。”
许栀和:“所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陈允渡没想到还有这一茬,一时间有些茫然开口:“啊?”
许栀和在脑海中组织着措辞,然后佯装摸了摸莫须有的胡须,“假如让我来说,我会这样说——火神归位,福禄满仓;灰烬落地,金玉满堂!”
陈允渡跟着重复了一遍,随后道:“甚妙。金玉满堂,正对应上了富商身份。娘子字字生动风趣,我望尘莫及。”
许栀和:“我怀疑你在点我之前御前那件事。”
“说起来娘子御前说的那番话,还有不少同僚问我是不是我在家说的,我一一否认,说……”陈允渡看着她,“明明就是她自己聪慧敏捷。”
许栀和被她夸,心底乐开了花,但面上仍旧矜持,“还好还好,幸而陛下宽厚仁慈……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觉得自己当时十分……不怕死。”
好在现在的皇帝是漫漫长河中是出了名的宽厚仁善,若是换了其他人,她都怀疑自己能否全须全尾地回来。
陈允渡:“怎么会,现在外面可有不少人慕名娘子风采。”
“大家心知肚明这件事,只不过是我说出来罢了,”许栀和道,“不过能看见官家亲作《戍边论》,又有那么多少年儿郎愿意操戈从戎,羁旅疆场,我觉得很好。”
之前她想象自己太平岁月便高枕无忧,可现在她希望安定的时间再长一些,让悦悦不必颠沛,让百姓不必失所。
后面的事情她无法预测,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努力。凡事无愧己心,至于效果,留于岁月评说。
陈允渡一动不动地望着她。
她身后的长发已经快干了,几缕搭在身前,说这句话时眼睛明亮,里面像是藏了萤火。
鬼使神差地,他探过身,在许栀和的侧脸上蜻蜓点水地亲了一下。
不出意外,许栀和一边亡羊补牢地遮住悦悦的眼睛,一边看向他,用眼神询问:“你又在做什么?”
陈允渡的青色衣袍顺着软榻的高度自然下垂,被路过的微风勾起衣袂,后院正好有鸟雀飞过,几声清脆的鸟鸣传了进来。
“为了公平。”
许栀和不解。
“你不肯吻我,我只好自己来拿,”陈允渡的嘴角翘起,“还有,不用捂着陈问渔的眼睛。让她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相爱,没什么不好。”
许栀和要说出口的话顿时卡在了喉咙里。
她深刻地进行了一场自我反思:难道自己的思想还不如古人开明?
陈允渡接着补充:“反正都已经看见了。”
……
二月底,梅丰羽和陈家父母兄嫂浩浩荡荡一行人过来。
陈允渡去接的,一行人人多,他带上了自家新备的一架马车,又去车行赁了两架。踏实了一辈子的陈父陈母哪里见过这个阵仗,把包袱交给热情的丫鬟后,偷偷走到陈允渡的身边拽着他的衣袖问他,“这得不少银钱吧?”
“是有些贵,”陈允渡搀扶着自己的母亲,“不过栀和聪慧,这些钱对她来说不值一提。”
陈母:“那你可要记着栀和的好,她当年不嫌弃咱们家寒门嫁与你,现在更是陪你在这举目无亲的汴京,你要是辜负了人家,娘第一个饶不了你。”
顿了顿,她把自己的声音放得更轻了,“来的路上人家都说汴京富贵迷人眼,你老实跟娘说,没做过对不起栀和的事情吧?”
陈允渡:“自然没有,娘要是不放心,回去我就给您写一封保证书。”
陈母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娘要保证书做什么?你和栀和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要紧。”
陈允渡颔首笑纳陈母的训斥,又问了几句家中的近况,得知一切都好,才放下心。
他走到梅丰羽的身边,“多谢。”
“汴京一年,到底把你变客气了,”梅丰羽戏谑地笑着,用胳膊撞了撞陈允渡,“你我之间,说什么谢字?”
陈允渡:“那便不说了,栀和最近新酿了一批梅酒,你来的巧,正好喝上。”
梅丰羽道:“倒是没听说过弟妹还会酿酒。”
“去年新学的,”陈允渡说,“欧阳学士特意将酒窖留给她使用,还有一种气泡酒,我猜你会喜欢。”
“气泡酒,倒是新奇,”梅丰羽道,“且有欧阳学士作保,这酒无论如何我都要品上一品了。”
陈允渡被他的语气感染,眸底闪过一丝笑意:“随你,现在宅子够大,若是兴尽酒醉,可直接在厢房睡下。”
梅丰羽满口答应:“好好好,等我先去拜访小叔父,再来你府上吃酒。”
一行人在汴河大街分道,陈父陈母表面上冷静克制,但心底早已经泛起数阵波涛。
在船上的时候他们就听人说了,越是富贵人家越住得离皇宫接近,这都快一个时辰了,竟然还没有到宅子吗?
沿街热闹的叫卖声透过纱帘传了进来,他们想要掀开帘子去看一眼外面的情况,又担心自己莽撞,跌了陈允渡的面子。
陈录明则没有这个担忧,几乎是听到卖糖葫芦的第一瞬间,就忍不住掀开帘子朝外面望了去,口中发出惊叹声:“哇——”
崔福兰看他半个身子探出去,连忙伸手将他扯回来,“乱动什么?”
第161章
陈录明被拽了回来,脸上依旧充斥着浓郁的喜悦:“娘,外面有好多的好玩的,还有卖糖葫芦的,果子比县城卖的还要大。”
崔福兰伸手拧着他的耳朵,“你都八岁了,还记挂着糖呢,你小叔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正在吩咐车夫去买糖葫芦的陈允渡:“咳咳。”
“都当官的人了,怎么听到两句还不好意思?”陈大郎看着陈允渡红着的耳根,笑着揶揄了他一句。
陈父陈母在旁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崔福兰嗔怪地看了自己的丈夫一眼,小叔脸皮薄你又不是第一次知道,怎么还故意这么说?
不过,马车中的气氛陡然松懈下来,陈大郎在心底有些感慨。
本以为小弟在汴京城这段日子会发生变化,现在看来,倒是一点儿都没变。
车夫很快将糖葫芦买来,他买的多,远远走过来像是捧着一束红色的花。
现在天气还凉,糖葫芦上包着一层糯米纸,倒是不用担心融化。陈允渡接过糖葫芦,分了陈录明一根,又将两根分别递给陈母和崔福兰。
陈母:“福兰就算了,我都多大年纪了?还吃这个?不要不要。”
陈允渡:“娘风华正茂,只偶尔一次不碍事。爹和大哥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