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206节
“少云,不得无礼。”马车上传来一道粗哑低沉的嗓音,随后,一个看着快三十的男人掀开帘子下来,锐利如鹰般的视线扫了一眼新漆的牌匾,意味不明道:“我随父出征日久,倒不知汴京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陈姓勋贵。”
他说话时脸上毫无表情,粗犷的嗓音中满是漠然。
许栀和的表情还好,旁边雨顺先一步炸了,“你阴阳怪气什么呢?”
“雨顺,”许栀和说,“别说话。”
雨顺还鼓着腮帮,对上许栀和的视线,他才不情不愿地挪开视线,愤愤闭上了嘴。
陆长镇像是才看清只带着两个小厮就敢出来的许栀和,他上下扫视了许栀和一眼,眼神说不上轻视,却也没有多尊重。
“我手下人说最后一次见到陆书容,是在这附近。”
他话音刚落,刚刚大呼小叫的府兵顿时来劲了,“识相的赶紧把人交出来,不然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一回,从马车上下来的男人没有出声制止。
或许是在高位被人捧着的时间太长,即便知道手下人说话方式欠妥,他也不觉得有什么。要不是担心惊扰了陆书容,他大可直接带着府兵进去找人,何至于站在门口废话。
雨顺不愧是王维熙带出来的,听到府兵狐假虎威的那段话,两人几乎是同时伸手撸起袖子。
“我们自然不敢高攀国公府,但汴京城内天子脚下,陆将军一回来就大动干戈,带着府兵围了朝廷命官的宅院,不知道的,还以为汴京城已经陆家说了算了。”
府兵脸一红,连忙道:“休扯那些没用的,快些将姑娘交出来。”
一直从容当看客的陆长镇眯起眼睛,忽地扯动嘴角,露出个皮笑肉不笑的瘆人表情,“这位……陈家娘子,我看在书容的份上一直保持应有的礼节,但你这样,是不是有点太不知好歹了?”
“罢了,和你们妇道人家说不通,”顿了顿,他接着问旁边站着的王维熙,“你们府上的主家呢?莫不是胆小畏事,不敢出来?”
许栀和看着他的侧脸,突然理解了陆书容身上总是萦绕在身侧的谨小慎微和紧绷感从何而来。
“我……”
“陆将军今日回京,一回来就带私兵围了在下府邸,怕是行事不妥。”
许栀和听到声音,朝着来人看去。
月色清辉下,陈允渡抬步朝门口走来,步子不急不徐。
同时转过头的还有陆长镇和一众府兵,他们的神色在看清陈允渡官袍后彻底放松下来——听着唬人,说到头不过是绿袍小官,放在十几二十年前,给他们陆府提鞋都不配。
“真是本将军离京时间太久了,什么人都敢凑上来教本将军行事了?”陆长镇冷哼一声,目光不善地看着他,“你能走到今日这一步不容易,可不要为了一时意气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陈允渡置若罔闻,走到许栀和身边,“没事吧?”
看着他神色一瞬间从冷峻变得关切,许栀和摇了摇头,“你要是来晚点,我已经骂上去了。”
说完,她又小声补充道:“在心底骂,陆国公毕竟是勋爵人家,传出去对你前程无益。”
“没事,就算骂了也不打紧,”陈允渡比许栀和自己还要相信她,“能让你生气,定然对方无礼在前。”
“自然如此,”许栀和面不红心不跳地点了点头,还不到一刻,她的神色带上了担忧,“对了,书容姐姐现在在府上,我看她神色不对劲,没有让陆将军带着她回去。”
怕陈允渡不理解,许栀和接着道:“陆将军身为书容姐姐的兄长,毫无对她安危的担心,更像是抓犯人回去。”
陆长镇看着两人旁若无人地交谈,面色越来越差。
“我劝你们想清楚,私自扣押国公府的姑娘,可不是什么小事。闹到开封府,你们也不占理。”
“——那现在就去报官。”
正在和陈允渡解释自己行为的许栀和听到嗓音,猛地回头看去。
门框中,陆书容一袭白衣翩然若谪仙,她倚靠着门框,神色冷淡又坚决。
陆长镇看见陆书容,张了张嘴。
“兄长不是要报官吗?”陆书容说,“既然如此,我们就一五一十将话说清楚。”
府兵觑着陆长镇的神色,“将军,要不要去……?”
“去什么去?”陆长镇深吸一口气,“书容,你和父亲母亲肯定有什么误会,你先跟兄长回去。”
“回去继续跪祠堂吗?”陆书容嘴角勾起一抹笑,“陆国公班师回朝,全城瞩目,可他的女儿却不能相迎,不但不能相迎,还要被罚跪祠堂,这是什么道理?兄长想过吗?”
陆长镇:“谁让你罚跪祠堂了?书容,你说的话我根本听不懂。”
他今日回去,听母亲说三妹染了风寒不宜见客,还没吃完饭,府上就乱了套,说是姑娘不见了。
他稀里糊涂被推出来找人,离开时看了一眼母亲父亲和兄长,他们似乎在争执什么,现在见到三妹,她也和往日大相径庭。
似乎全家都知道什么,他是唯一不知道的人。
陆书容没搭理他。看向许栀和,朝她微微拱手,“栀和,这件事不该牵扯到你,你为我出头,我记下了。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我一个人料理吧。”
陆长镇刚想打断,就发现自己一直从容娴静的三妹冷然看着他,“兄长难道就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这其中定然有什么误会。”陆长镇仍在踟蹰。
陆书容陷入回忆:“当年陆夫人对我严苛,只有兄长愿意为我出头,现在看来,到底是变了。”
陆长镇年少时确实说过要保护三妹的话,可现在和三妹闹矛盾的,是他一直尊敬的父亲和兄长,是他一直引以为傲的陆国公府。
他陷入犹豫,看着眼睫沾上泪珠的陆书容,心中闪过一丝隐痛。
陆书容见状,知道自己已经胜券在握。
“非去官府不可?”
陆书容用沉默以回应。
陆长镇隐约知道这一趟过去很多东西都要天翻地覆,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既如此,哥哥带你去。”
许栀和视线落在陆书容身上,握住她的手,“要不要我陪你?”
“我一人足矣。”陆书容拍了拍她的肩膀,对她露出一个笑,“栀和,如果这一趟顺利,明日你就知道发生什么了。”
陆书容和陆长镇的身影消失在朱雀大街的尽头。
人甫一离开,许栀和双膝一软,几乎要摔倒在地上。
好在旁边的陈允渡手疾眼快,伸手搀扶住她。
“今日陆国公回京我心跳就隐隐约约加快,有种不太妙的感觉,”许栀和低声说,“没想到成真了。”
说完,她看向陈允渡,“你说这一趟,书容姐姐不会有事吧?”
陈允渡看着她的眸子,沉吟片刻,低声说:“回来路上,我耳闻了一些传言。”
许栀和说:“什么传言?”
“你今日奔波了一日,难道不累吗?”陈允渡将她抱起来,“总归,明日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许栀和这一夜睡得并不安稳。
在梦中,她依稀看见初见陆书容那时,她给难民施粥。
马车行经的时候,会有清脆的铃铛声,就连梅府门前的小厮也会情不自禁赞叹她为女菩萨在世。
鸡鸣刚过,许栀和就自发从被窝里面爬起来,套了衣服就往开封府跑。
坐在马车上,都能听到沿街百姓的交谈声——
“昨夜开封府灯亮了一整夜?”
“是啊!听巡夜的更夫说,值夜的推官断不了案,派人去请魏大人,后来惊动了国公府和太师府。今儿一早,全都进宫去了。”
“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这事儿我也是听我叔公家当衙役的表兄说的,”说话的人压低声音,“听说陆姑娘把她父母兄弟告上了衙门!”
“啊?你是说陆姑娘?怎么可能呢?她平时最温和恭敬,”那人不信,可面前人神色坚定,他又迟疑着喃喃,“子告父母,刑加三等的。”
第158章
许栀和听着传入帘中的低声交谈,当机立断,对前排的雨顺说:“回去吧。”
雨顺反应很快,知道在这儿耗着也得不出结果,立刻掉头就走。
他们还没到府门,便被一群穿着内监服装的内宦带走了,为首的内宦手持拂尘,脸上叫人瞧不出神色,“许娘子是吗?陛下请你入宫一趟。”
许栀和心跳如擂鼓,面上强装镇定,“不知道陛下召见所谓何事?”
“许娘子到了,自然就知道了。”内监回了一句,便陷入沉默,不欲开口。
直到殿前,他才重新恢复神采,连忙抬步走到为首的大太监身边,“张公公,里头怎么样了?”
张惟吉摇了摇头,他又朝跟在后面的许栀和看了一眼,缓和了语气:“事关陆国公府和二十年前一桩旧案,陛下找来许娘子,也只是希望能开解一下陆姑娘。”
他说的话像是打哑谜,可脸上的神色却明晃晃写着“我可什么都告诉你了”。
许栀和还在琢磨着首领太监给出的提示,下一秒直接被人带入了殿中,几乎是本能地,她跟着旁边行礼请安的人一道俯身下拜。
“民女拜见陛下。”
高台上的皇帝抬了抬手,立刻有小太监走到许栀和身边,引着她走到陆书容的身边。
陆书容看见她,憔悴的脸上透出一抹愧意:“还是劳累你。”
“和书容姐姐虽然相识日子不长,却觉得倾盖如故,”许栀和说,“何必如此客气。”
陆书容低声念了两遍“倾盖如故”,淡淡笑了笑。她的视线掠过满堂人,这里面有她的父母兄长,还有曾经和蔼可亲的长辈们,可如今他们都变了嘴脸,一口一个说她不孝,不该为旁人几句话动摇心念,这般做法,也不怕寒了父母兄长的心?
她的脸上毫无后悔,伸手将许栀和散落的发丝别在耳后,语气温柔地开口,“我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许栀和感觉触在自己鬓边的指尖很凉,旋即被陆书容悠长的嗓音带入回忆。
那是一桩发生在二十年前的旧事,彼时大宋刚刚结束了真宗的统治,隔壁夏仍旧是李德明当政,仗着宋君年幼,年年开展不同规模的边境袭扰,以争夺资源、控制贸易和人口侵占为主。光是延州、镇戎和环州就爆发了多场战役。日复一日,宋朝国力被大量消耗,军士之中产生大量消极避战的情绪。
陆老国公和陆国公也是这样想的,无论胜负,总是宋向夏供粮饷,说好听点是赏赐,说难听点就是赔款,倒不如直接钱财买平安。他们在城中龟缩了七日,对外城的战事充耳不闻,直到城门失守,城内无辜两千人沦为刀下亡魂,他们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们在军士中选择了一个替罪羊,是一个小前锋,姓林,家中寡母两年前过世,亡妻留下的孤女无人照看,被他安置在了边城附近。
陆国公找上门,他先是奋力反抗,直到两人用他唯一在世的女儿当作威胁,他才含恨应下了疏忽轻敌的大罪,被架上了刑场。
临终之前,他赌咒般看着陆老国公和陆国公,“若是我女儿有好歹,我即便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陆家都是信佛之人,林士死状太过凄惨,父子二人本想斩草除根,但对上幼女清澈的视线,手却一抖。
最后陆老国公拍板:“你妻王氏失了幼女,便将这个孩子抱过去,放在她膝下养着吧。”
这件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陆国公将幼女带回来,什么都没说,陆夫人以为这是丈夫在外的私生女,又惊又怒,吵嚷着哭嚎:“我刚刚失去姝儿,你便从外头带来一个女孩,你到底有没有心?”
他说话时脸上毫无表情,粗犷的嗓音中满是漠然。
许栀和的表情还好,旁边雨顺先一步炸了,“你阴阳怪气什么呢?”
“雨顺,”许栀和说,“别说话。”
雨顺还鼓着腮帮,对上许栀和的视线,他才不情不愿地挪开视线,愤愤闭上了嘴。
陆长镇像是才看清只带着两个小厮就敢出来的许栀和,他上下扫视了许栀和一眼,眼神说不上轻视,却也没有多尊重。
“我手下人说最后一次见到陆书容,是在这附近。”
他话音刚落,刚刚大呼小叫的府兵顿时来劲了,“识相的赶紧把人交出来,不然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一回,从马车上下来的男人没有出声制止。
或许是在高位被人捧着的时间太长,即便知道手下人说话方式欠妥,他也不觉得有什么。要不是担心惊扰了陆书容,他大可直接带着府兵进去找人,何至于站在门口废话。
雨顺不愧是王维熙带出来的,听到府兵狐假虎威的那段话,两人几乎是同时伸手撸起袖子。
“我们自然不敢高攀国公府,但汴京城内天子脚下,陆将军一回来就大动干戈,带着府兵围了朝廷命官的宅院,不知道的,还以为汴京城已经陆家说了算了。”
府兵脸一红,连忙道:“休扯那些没用的,快些将姑娘交出来。”
一直从容当看客的陆长镇眯起眼睛,忽地扯动嘴角,露出个皮笑肉不笑的瘆人表情,“这位……陈家娘子,我看在书容的份上一直保持应有的礼节,但你这样,是不是有点太不知好歹了?”
“罢了,和你们妇道人家说不通,”顿了顿,他接着问旁边站着的王维熙,“你们府上的主家呢?莫不是胆小畏事,不敢出来?”
许栀和看着他的侧脸,突然理解了陆书容身上总是萦绕在身侧的谨小慎微和紧绷感从何而来。
“我……”
“陆将军今日回京,一回来就带私兵围了在下府邸,怕是行事不妥。”
许栀和听到声音,朝着来人看去。
月色清辉下,陈允渡抬步朝门口走来,步子不急不徐。
同时转过头的还有陆长镇和一众府兵,他们的神色在看清陈允渡官袍后彻底放松下来——听着唬人,说到头不过是绿袍小官,放在十几二十年前,给他们陆府提鞋都不配。
“真是本将军离京时间太久了,什么人都敢凑上来教本将军行事了?”陆长镇冷哼一声,目光不善地看着他,“你能走到今日这一步不容易,可不要为了一时意气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陈允渡置若罔闻,走到许栀和身边,“没事吧?”
看着他神色一瞬间从冷峻变得关切,许栀和摇了摇头,“你要是来晚点,我已经骂上去了。”
说完,她又小声补充道:“在心底骂,陆国公毕竟是勋爵人家,传出去对你前程无益。”
“没事,就算骂了也不打紧,”陈允渡比许栀和自己还要相信她,“能让你生气,定然对方无礼在前。”
“自然如此,”许栀和面不红心不跳地点了点头,还不到一刻,她的神色带上了担忧,“对了,书容姐姐现在在府上,我看她神色不对劲,没有让陆将军带着她回去。”
怕陈允渡不理解,许栀和接着道:“陆将军身为书容姐姐的兄长,毫无对她安危的担心,更像是抓犯人回去。”
陆长镇看着两人旁若无人地交谈,面色越来越差。
“我劝你们想清楚,私自扣押国公府的姑娘,可不是什么小事。闹到开封府,你们也不占理。”
“——那现在就去报官。”
正在和陈允渡解释自己行为的许栀和听到嗓音,猛地回头看去。
门框中,陆书容一袭白衣翩然若谪仙,她倚靠着门框,神色冷淡又坚决。
陆长镇看见陆书容,张了张嘴。
“兄长不是要报官吗?”陆书容说,“既然如此,我们就一五一十将话说清楚。”
府兵觑着陆长镇的神色,“将军,要不要去……?”
“去什么去?”陆长镇深吸一口气,“书容,你和父亲母亲肯定有什么误会,你先跟兄长回去。”
“回去继续跪祠堂吗?”陆书容嘴角勾起一抹笑,“陆国公班师回朝,全城瞩目,可他的女儿却不能相迎,不但不能相迎,还要被罚跪祠堂,这是什么道理?兄长想过吗?”
陆长镇:“谁让你罚跪祠堂了?书容,你说的话我根本听不懂。”
他今日回去,听母亲说三妹染了风寒不宜见客,还没吃完饭,府上就乱了套,说是姑娘不见了。
他稀里糊涂被推出来找人,离开时看了一眼母亲父亲和兄长,他们似乎在争执什么,现在见到三妹,她也和往日大相径庭。
似乎全家都知道什么,他是唯一不知道的人。
陆书容没搭理他。看向许栀和,朝她微微拱手,“栀和,这件事不该牵扯到你,你为我出头,我记下了。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我一个人料理吧。”
陆长镇刚想打断,就发现自己一直从容娴静的三妹冷然看着他,“兄长难道就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这其中定然有什么误会。”陆长镇仍在踟蹰。
陆书容陷入回忆:“当年陆夫人对我严苛,只有兄长愿意为我出头,现在看来,到底是变了。”
陆长镇年少时确实说过要保护三妹的话,可现在和三妹闹矛盾的,是他一直尊敬的父亲和兄长,是他一直引以为傲的陆国公府。
他陷入犹豫,看着眼睫沾上泪珠的陆书容,心中闪过一丝隐痛。
陆书容见状,知道自己已经胜券在握。
“非去官府不可?”
陆书容用沉默以回应。
陆长镇隐约知道这一趟过去很多东西都要天翻地覆,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既如此,哥哥带你去。”
许栀和视线落在陆书容身上,握住她的手,“要不要我陪你?”
“我一人足矣。”陆书容拍了拍她的肩膀,对她露出一个笑,“栀和,如果这一趟顺利,明日你就知道发生什么了。”
陆书容和陆长镇的身影消失在朱雀大街的尽头。
人甫一离开,许栀和双膝一软,几乎要摔倒在地上。
好在旁边的陈允渡手疾眼快,伸手搀扶住她。
“今日陆国公回京我心跳就隐隐约约加快,有种不太妙的感觉,”许栀和低声说,“没想到成真了。”
说完,她看向陈允渡,“你说这一趟,书容姐姐不会有事吧?”
陈允渡看着她的眸子,沉吟片刻,低声说:“回来路上,我耳闻了一些传言。”
许栀和说:“什么传言?”
“你今日奔波了一日,难道不累吗?”陈允渡将她抱起来,“总归,明日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许栀和这一夜睡得并不安稳。
在梦中,她依稀看见初见陆书容那时,她给难民施粥。
马车行经的时候,会有清脆的铃铛声,就连梅府门前的小厮也会情不自禁赞叹她为女菩萨在世。
鸡鸣刚过,许栀和就自发从被窝里面爬起来,套了衣服就往开封府跑。
坐在马车上,都能听到沿街百姓的交谈声——
“昨夜开封府灯亮了一整夜?”
“是啊!听巡夜的更夫说,值夜的推官断不了案,派人去请魏大人,后来惊动了国公府和太师府。今儿一早,全都进宫去了。”
“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这事儿我也是听我叔公家当衙役的表兄说的,”说话的人压低声音,“听说陆姑娘把她父母兄弟告上了衙门!”
“啊?你是说陆姑娘?怎么可能呢?她平时最温和恭敬,”那人不信,可面前人神色坚定,他又迟疑着喃喃,“子告父母,刑加三等的。”
第158章
许栀和听着传入帘中的低声交谈,当机立断,对前排的雨顺说:“回去吧。”
雨顺反应很快,知道在这儿耗着也得不出结果,立刻掉头就走。
他们还没到府门,便被一群穿着内监服装的内宦带走了,为首的内宦手持拂尘,脸上叫人瞧不出神色,“许娘子是吗?陛下请你入宫一趟。”
许栀和心跳如擂鼓,面上强装镇定,“不知道陛下召见所谓何事?”
“许娘子到了,自然就知道了。”内监回了一句,便陷入沉默,不欲开口。
直到殿前,他才重新恢复神采,连忙抬步走到为首的大太监身边,“张公公,里头怎么样了?”
张惟吉摇了摇头,他又朝跟在后面的许栀和看了一眼,缓和了语气:“事关陆国公府和二十年前一桩旧案,陛下找来许娘子,也只是希望能开解一下陆姑娘。”
他说的话像是打哑谜,可脸上的神色却明晃晃写着“我可什么都告诉你了”。
许栀和还在琢磨着首领太监给出的提示,下一秒直接被人带入了殿中,几乎是本能地,她跟着旁边行礼请安的人一道俯身下拜。
“民女拜见陛下。”
高台上的皇帝抬了抬手,立刻有小太监走到许栀和身边,引着她走到陆书容的身边。
陆书容看见她,憔悴的脸上透出一抹愧意:“还是劳累你。”
“和书容姐姐虽然相识日子不长,却觉得倾盖如故,”许栀和说,“何必如此客气。”
陆书容低声念了两遍“倾盖如故”,淡淡笑了笑。她的视线掠过满堂人,这里面有她的父母兄长,还有曾经和蔼可亲的长辈们,可如今他们都变了嘴脸,一口一个说她不孝,不该为旁人几句话动摇心念,这般做法,也不怕寒了父母兄长的心?
她的脸上毫无后悔,伸手将许栀和散落的发丝别在耳后,语气温柔地开口,“我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许栀和感觉触在自己鬓边的指尖很凉,旋即被陆书容悠长的嗓音带入回忆。
那是一桩发生在二十年前的旧事,彼时大宋刚刚结束了真宗的统治,隔壁夏仍旧是李德明当政,仗着宋君年幼,年年开展不同规模的边境袭扰,以争夺资源、控制贸易和人口侵占为主。光是延州、镇戎和环州就爆发了多场战役。日复一日,宋朝国力被大量消耗,军士之中产生大量消极避战的情绪。
陆老国公和陆国公也是这样想的,无论胜负,总是宋向夏供粮饷,说好听点是赏赐,说难听点就是赔款,倒不如直接钱财买平安。他们在城中龟缩了七日,对外城的战事充耳不闻,直到城门失守,城内无辜两千人沦为刀下亡魂,他们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们在军士中选择了一个替罪羊,是一个小前锋,姓林,家中寡母两年前过世,亡妻留下的孤女无人照看,被他安置在了边城附近。
陆国公找上门,他先是奋力反抗,直到两人用他唯一在世的女儿当作威胁,他才含恨应下了疏忽轻敌的大罪,被架上了刑场。
临终之前,他赌咒般看着陆老国公和陆国公,“若是我女儿有好歹,我即便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陆家都是信佛之人,林士死状太过凄惨,父子二人本想斩草除根,但对上幼女清澈的视线,手却一抖。
最后陆老国公拍板:“你妻王氏失了幼女,便将这个孩子抱过去,放在她膝下养着吧。”
这件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陆国公将幼女带回来,什么都没说,陆夫人以为这是丈夫在外的私生女,又惊又怒,吵嚷着哭嚎:“我刚刚失去姝儿,你便从外头带来一个女孩,你到底有没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