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长渡 第8节
  老医师捻须沉吟良久,道:“如此说来,或许是当年那伤埋下了病根。不过老朽还是以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公子不如,寻那位姑娘当面一叙。”
  薛召容见大夫也诊不出个所以然来,便起身朝老医师郑重一揖:“今日劳您费心了。容我回去再细细思量,看如何了结这桩心事。今日问诊之事,还望大夫莫要外传。”
  老医师连忙拱手还礼:“公子放心,老夫行医数十载,最重医德。今日之事,绝不会传出这间药堂。”
  薛召容辞别医师后回了亲王府。方才更衣洗漱,外头管家就来禀报说王爷传见。他匆匆赶到父亲书房时,但见父亲正就着烛火批阅文书。
  薛亲王薛甚虽已年过半百,却仍保持着武将的挺拔身姿。烛光下可见其轮廓分明的面容。剑眉入鬓,鼻若悬胆,那双锐利的凤眼即便在阅卷时也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势。当年他便是凭着这副俊朗容貌与赫赫战功,在京城贵胄中独领风骚,先帝曾赞其“玉树临风,将才无双”。
  薛召容容貌随了他,尤其是那棱角分明的下颌与挺直的鼻梁,简直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他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而后垂手侍立,等着父亲发话。
  薛甚素来治家如治军,两个儿子的一言一行、一应差遣,皆要经他亲手安排。
  即便是已能独当一面的长子,或是文武双全的次子,在这位曾为朝廷打下半壁江山的亲王面前,依然要俯首听命。
  薛甚将手中文书往案上一搁,锐利的目光在薛召容身上逡巡片刻,却未赐座。
  “近日你多留心些你大哥。”他声音沉如寒铁,“西域那边不太平,已有细作混入京城。偏生你大哥经手的那桩差事又与西域有牵扯。最近若遇西域人交接,你须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定要护他周全。”
  在薛甚眼中,两个儿子确是云泥之别。
  长子薛廷衍生得八面玲珑,在朝堂上能舌绽莲花,办起差事来又滴水不漏。莫
  说是亲王,便是圣上也常赞其“栋梁之才”。与这般伶俐人相处,自然轻松。
  反观次子薛召容,自幼便是个闷葫芦。虽也练就一身本事,可总像是蒙尘的明珠,该亮的时候偏要敛着光华。
  平日里,那些需要周旋的体面差事,薛甚都会交给薛廷衍,至于暗处的刀光剑影、见不得光的腌臜勾当,则统统推给这个沉默寡言的次子。
  偏生这闷声不响的孩子,办起事来竟出奇地妥帖。再棘手的难题,经他手后总能料理得干干净净,连御史台都挑不出错处。
  久而久之,他与长兄便成了明暗相济的两把利刃。一个在光风霁月处周旋,一个在暗影幢幢中行事。
  这般安排倒也合了薛召容的性子,横竖他本就不善与人虚与委蛇。纵使时常要赴汤蹈火,纵使功劳尽数记在兄长名下,他也早已习以为常。
  在这位说一不二的父亲面前,幼虎终究难成百兽之主。
  薛召容垂眸掩去眼底波澜,只恭顺应道:“孩儿省得,定当谨慎行事。”
  薛甚应了一声,又沉声道:“今日你大哥说他还没有成婚的打算,所以,联姻之事还是需得你去做。你大哥与你不同,以他的身份,择妇自然要千挑万选。你也到了成婚的年纪,趁此也了却了婚事。”
  “今日遇到太傅与江将军,交谈了几句。江将军话里话外都在提他那女儿不愿嫁你。还说江姑娘性子刚烈,先前多少王孙公子上门求娶,都被她亲自拒之门外。这般性子,怕是你也难以驾驭。”
  “倒是太傅府上那位沈姑娘沈支言,生得玉质兰心,性子又温婉,与将军府那位截然不同。她自幼娇养在深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倒是与你堪为良配。”
  薛甚摩挲着茶盏,继续道:“今日问及太傅结亲之意,他却沉吟良久。也难怪,掌上明珠谁愿轻易许人?不过眼下,确实没有比沈家更合适姻亲了。”
  他抬头去看薛召容的神色,又道:“你准备准备,明日随我去太傅府走一遭,看看能否把你与沈支言的婚事定下来。”
  第8章 第8章“儿子……娶。”……
  果然,父亲还是提起了让他迎娶沈支言。
  他这位父亲向来是雷霆手段,当年马踏山河的峥嵘岁月,铸就了如今权倾朝野的薛亲王。即便当年夺嫡之争败北,当今圣上也不得不忌惮他手中偌大的兵权,只得许以亲王之尊。
  如今朝堂之上,谁不知亲王府门庭若市,六部官员往来如织,边关将领递帖如雪。那太傅与镇国将军,明面上是天子近臣,暗地里早与王府结为唇齿。这般盘根错节的势力,连龙椅上的那位都要忌惮三分。
  薛召容垂首掩去眼底波澜,父亲这般急着与太傅府结亲,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太傅沈氏一门,乃是累世簪缨之族。其祖上出过三位帝师、五位尚书,族中子弟皆以才学闻名朝野。
  沈太傅少时与父亲同拜在南山先生门下,二人皆是惊才绝艳之辈。当年玄武门血战,太傅曾亲率府兵为父亲开路。而后新皇登基,父亲又以军功作保,硬是将太傅推上了首辅之位。
  皇家虽对亲王府忌惮已久,却始终寻不到由头发难。直到月前兵部那桩旧案被翻出:五年前父亲率军收复西域十二州时,曾与番邦使节有过密谈。这本是战前议和的寻常事,如今却被御史台参了“私通外敌、图谋不轨”的罪名。
  金銮殿上,皇上握着那封泛黄的密信,字字诛心:“王爷当年收复失地时,倒是与突厥可汗相谈甚欢啊。”
  他话音甫落,已有几位老臣出列力辩。江将军更是以头抢地:“当年议和文书皆经内阁用印,怎就成了谋逆之证?”
  亲王府在兵部的根基实在太深,这满朝武将,倒有大半是当年跟着薛亲王马踏山河的旧部。此刻若要硬来,怕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皇上望着殿下黑压压跪倒的一片顶戴,终是冷哼一声退了朝。
  而后,皇上为剪除亲王羽翼,想尽一切办法。那些言官们日日上奏,将陈年旧事翻出来大做文章。须知这谋逆之罪最易蛊惑民心,若让市井间流传开薛亲王里通外敌的谣言,只怕亲王府声誉就要毁于一旦。
  值此危急之际,父亲深知唯有以联姻之策稳固根基。太傅与将军府皆是朝中肱骨,若能与之结为姻亲,便是向皇上明示,这满朝文武,将有大半是他们亲王府的人。皇上若真要动亲王府,就得先掂量掂量太傅门生故吏遍布六部的势力,想想镇国将军麾下那十万精锐铁骑。
  不过,两府若是明着结盟,难免落个朋党勾结的口实。可若是打着婚嫁的幌子,在世人眼里不过是才子佳人的良缘,谁又能指摘什么?
  这步棋,既要让皇上如鲠在喉,又要教他寻不出由头发作。
  联姻之于世家,不过是一剂裹着蜜糖的苦药。薛召容想起早逝的母亲,当年那场门当户对的婚事,最终只换来一方冰冷的牌位。父亲虽曾对母亲立誓终身不续弦,可时过境迁,终究还是将那份情意转赠了他人。
  日后,他若真娶了沈支言过门,自会以礼相待,给她正室的体面。可这般相敬如宾的婚姻,与囚笼何异?不过是将两个活人生生熬成祠堂里并排的牌位罢了。
  当初父亲本属意大哥与重臣之女联姻,谁知大哥竟当庭直言:“儿子愿效仿古人,觅得知心人再论婚嫁。如今山河未定,何以家为?”
  这般大逆不道的话,偏生从他口中说出,倒显出几分名士风流。更奇的是,素来专横的父亲竟未加苛责,只摆摆手作罢。
  联姻轮到他头上时,他也曾硬着头皮道:“儿子亦想寻个两情相悦的……”
  结果,话未说完,父亲手中茶盏已重重搁在案上,但见他凤目微眯:“你当这是市井话本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古如此。你若有心仪之人倒也罢,既没有,三日后过府下聘。”
  竹影婆娑,将父子二人的身影切割得支离破碎。那时他望着地上摇曳的光斑,只觉得胸腔里翻涌着滚烫的岩浆。
  为何大哥能得父亲纵容,到他这里却要生生折断脊梁?
  “儿子宁死不娶。”他倔强地反抗,结果话音未落,父亲重重的巴掌已经落在了脸上。
  牛皮鞭沾了盐水,每一下都抽得他浑身发颤。血珠顺着月白中衣往下淌,在青砖地上洇出朵朵红梅。
  二十鞭过后,他终是踉跄着单膝跪地。喉间腥甜翻涌间,听见自己嘶哑的声音:“儿子……娶。”
  窗外惊雷炸响,照得他惨白的脸上水痕宛然,却不知是疼出的冷汗,还是别的什么。
  他应下这门亲事,并非屈服,而是对这二十余年不公的彻骨心寒。自小他便活在兄长的光环之下,大哥是嫡长子,是父亲精心雕琢的玉器,是亲王府未来的支柱。
  而他,不过是块垫脚的顽石。
  记得十岁那年寒冬,他因父亲偏心,想要离开亲王府,离开京城,结果还没出城,就被府兵押了回来。
  父亲命人剥了他的大氅,让他在雪夜里跪了三个时辰。那晚的雪下得真大啊,鹅毛般的雪片混着鞭伤渗出的血,在青石板上凝成冰碴。
  “你即是亲王府之子,就算是死,也要给我死在亲王府里,日后若是再敢离家出走,定会让你再也无法直立行走。”父亲的声音混着皮鞭破空声,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后来,他再也没有了离开的念头,只想着若是再努力一些,父亲是不是就不会偏心了,是不是就会爱他了。
  可偏偏,他这些年立的战功、办的差事,最后都成了大哥仕途上的垫脚石。就像此刻,连婚事都要成为巩固亲王府的棋子。
  这囚笼般的命运,究竟何时才是个头?
  而此时此刻,望着父亲那不容置喙的模样,他终是下定了决心,既然挣脱不得这金丝牢笼,不如借势而为。
  仓促成婚虽非他所愿,却不得不承认,这桩婚事确是上上之选。太傅府这棵参天大树,或许正是他破局的关键。
  他久久不语,父亲见他迟疑,眸色陡然转沉:“怎么?连太傅府的嫡女都入不得你的眼?且不说眼下朝局需要这门亲事,单论那沈姑娘,品貌俱佳,才学
  出众,配你已是绰绰有余。日后你只要好生相待,举案齐眉,再生个一儿半女,日子一样顺遂。况且,这桩婚事,于你于王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若不论风月,单看门第才貌,他与沈支言确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可这般算计的姻缘,对沈支言又何尝公平?
  “父亲。”他喉结滚动,口中苦涩,“此事仓促,恐唐突了沈姑娘。不若容儿子先去拜会,也好问问她的意思。”
  父亲眯着眼打量他,沉声道:“边关探子来报,连五年前的战俘营都有人在翻查,皇上铁了心要铲除我们亲王府,我们时间不多,必须用联姻引开皇上的视线,亲王府与太傅府联姻,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依附于他们沈家的官员不仅可以为我们所用,想是皇上自也掂量几分。如此,我们才能争取时间做下一步打算。”
  “我想着,只要我们去太傅府提亲,太傅大人自不会推辞,所以此事不必再议,我给你七日的时间,七日后,我会带你登门求亲。若没有其他事退下吧。”
  父亲说完,甚至都不给他回话的机会就让他走。
  他僵挺着身躯,望着这个本该伟岸的父亲,他曾经卖命努力都争取不到的父爱,或许本就不属于他,是他痴心妄想了。
  他回到自己院中,在树下的石桌前枯坐到三更,腕间那串紫檀珠子被摩挲得发烫。
  天光微亮时,他挑了件质地上乘的月白云纹锦袍,又命鹤川备了上好的龙井和一些精致的礼品,去了太傅府。
  他到了太傅府,说是要寻沈支安商议城中命案,结果他在沈支安书房里走神了许久都未听进去一句,眼睛总是频频望向门外。
  沈支安瞧着这位一大早登门且总是魂不守舍的稀客,满眼里都是疑惑。
  还未等他问个原因,只听薛召容突然问道:“你妹妹……今日可忙?”
  第9章 第9章他将她锢在怀中,气息灼热……
  忙?
  沈支安闻言微微一怔,打量着薛召容,却见他耳尖竟泛起薄红,心下不由一惊,莫非此人此来并非寻他,而是寻他的妹妹沈支言?
  这般想着,愈发觉得蹊跷。薛召容向来不与外界往来,更不曾与闺阁女子有过交集,怎会突然问起妹妹?况且他也不是头一回来府上,昨日来就颇为反常,不仅留下用膳,还盘桓许久。今日更是毫无征兆,天光未大亮就登门了。
  还有,昨日妹妹竟将那串贴身戴了多年的檀木手串赠予了他,这实在不似她素日作风。即便是与自幼亲近的表哥,她也从未赠过这般重要的物件。
  薛召容见他盯着自己眼底满是疑惑,低声道:“我有几句话想同她说,不知今日可否一见?”
  有几句话要说?
  沈支安愈发诧异,脑中蓦地闪过一个念头,不由脱口问道:“你们何时相识的?”
  “初识不久,昨日不过是第三回见面。”薛召容回道。
  第三回见面就有话要说?
  沈支安心中虽觉蹊跷,却也不好过多追问,只道:“她平日除了习画抚琴,便是坐在檐下看书,倒也无甚旁的事。说来今日原该有琴课,偏生先生前几日去了乡下还未归来,想是此刻正在院中读书。你若见她,我便去叫来。”
  薛召容生平头一遭这般登门求见闺阁女子,素来清冷的眸底难得掠过一丝局促,他起身道:“如此,便劳烦了。”
  沈支安将手中书卷搁在案上,引着他往外走:“你且先去后园稍候,我这就去唤她来。”
  薛召容低应一声,转身往后园行去。
  沈支安往妹妹院中走时,心中仍不住思量。近日他曾听大哥提起,说亲王府出了些变故,正欲与朝中重臣联姻以稳固地位,难不成亲王府将主意打到了他们沈家头上?薛召容此番前来,不会是有意于妹妹吧?
  昨日初见时,他分明听见薛召容说了句“求娶”,却被妹妹匆匆打断。
  有点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