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随夫进城 第23节
顾若在这时出了声。
孟添声音一停,猛然转向她。
“若丫?”赖桂枝惊讶一声。
顾若抿起唇,她其实猜到赖桂枝为什么会着急忙慌的要他们领证了,但她什么也没解释,“我脚没事,今晚休息一晚上,明天领证没什么问题。”
“那小添?”赖桂枝赶紧又问孟添。
孟添眼睛看着顾若,片刻,他应道:“好。”
“那行,那就这么说好,你们明天去领证。”
赖桂枝微黄的脸上露出喜意,事情有些出乎意料的顺利。
紧接着,她又和孟添说了说那三千块钱的事,为了做到她刚才说的,她主动去顾若书架上拿了纸笔,要把上次孟添借的那六百九十多块和三千块钱的欠条写上。
赖桂枝没读过一天书,会写自己的名字和数一百以上的钱都是嫁给顾良才以后和他学的,顾若手伤着,她就让孟添执笔,孟添说不用了,答应明早过来把钱给她,她还坚持。
顾若在边上看着没说话。
欠条写好,时间也都中午了,家里一团乱,能拿出来待客的饭菜几乎没有,赖桂枝象征性的留了留孟添吃饭。
孟添推脱了,说回二叔那边吃,随后他和顾若说了让她注意伤之类的叮嘱,离开了。
赖桂枝把人送到大门口,和人说了一番话,得了一声回复,才一脸喜意的回了屋换衣裳,准备去看儿子。
临走前,她拎着她刚才烧开水时蒸的鸡蛋羹来了趟顾若门边,看顾若依然靠在床边,眼睛半阖,也不知道是不是休息了,她试探着开了口:
“休息了?”
“我现在去医院看你哥,厨房里我用开水给你打了个蛋花汤,你饿了就起来喝了,我大概晚上回来,要是太晚了,你看拎半斤米去边上院子谁家帮你煮一煮。”
“我钱呢?”
顾若睁开了眼,看向她。
“钱?”
赖桂枝脸色僵了下,她下意识捏了下衣裳口袋。
“你哥医药费后面不知道还需要多少,我担心不够,
这个也算妈借你的好吗?”
对上顾若冷冷的视线,赖桂枝不敢说不还的话,和她商量道。
“不行。”顾若直接拒绝。
“我的钱就是扔河里,也不会给顾何友那个赌鬼用,你既然把我卖了,就拿我的卖身钱去用,我自己辛苦挣的,你还给我。”
“怎么是卖身钱!”赖桂枝睁大了眼。
“妈说了,那是妈借的!”
“你会还吗?要是孟添真的问你要债,你会还吗?”
“我当然会.......”
赖桂枝想也没想回道,对上顾若冷漠明显看透的视线,到底底气不足,她没继续说下去。
“你不给我也行,我就一句话,想要我嫁人,那就是一锤子买卖,不要指望太多。”
顾若说着,眼睛又看向了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催着我和孟添赶紧领证,不是因为什么你没空家里乱,需要他照顾我,说出去好听,是你怕他二娘会不同意。”
“刚才你非要送孟添出去,和他商量的也是这个事吧?”
赖桂枝脸色变了变,很快强自道:“我怕她不同意做什么?”
“小添都说他的事自己可以做主。”
顾若没再说话,只是看着她。
不知道是不是那场的大火余悸未消,赖桂枝现在对上这个女儿的视线就怕,她心里更恼,不知道原来那么听话的人,现在突然什么都要和她反着来。
真和她爸说的,就是个没心肝儿的白眼狼。
“给你,我给你行了吧?”
到底怕顾若又折腾出什么事,赖桂枝压着气,从口袋里掏出钱走进房间给了她。
“不知道你怎么变成这样,何友不管怎么样,他都是你哥,你嫁出去万一受欺负了,他可以给你撑腰你知不知道?”
顾若懒得理她,她收下钱,身子一侧,躺下了,“要走快走,等下你宝贝儿子要饿死了。”
“蛋羹腥了不好吃,他可是会发火的。”
赖桂枝闻言赶紧看了眼手上拿厚外套围着的搪瓷缸子,多少有些担心冷了不好吃,她没再多说,匆匆忙走了。
顾若在她走后睁开了眼,眼圈一点点红透,她什么都知道,还是答应了,她想要那张身份证,想要有本新的户口本。
她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但这是她唯一能摆脱这个家,过正常人的办法了。
——
孟家,孟添回到家,打开家里房门,先去饭桌上拿了个早上煎的冷饼子。
他回来这些天各处忙,再姑姑那边走动探望,在家待的时间少,二叔孟广德知道他情况,想着他一个人开火麻烦,每天到饭点都会让孟龙上门看看他在不在家,在家就会叫二婶多烧点饭,把他喊过去一道吃。
但这个点儿了,孟龙早来确定过他人不在,多半没有准备他的饭。
他之前在顾家说他回家吃,完全是看出赖桂枝没打算留他吃饭,他看顾家那情况,也知道没什么吃的,才说回来吃,走的时候还给了赖桂枝十块钱,让她在附近买点鸡蛋,中午给顾若蒸个蛋。
他送忠大爷到大门口的时候,看到了厨房烟囱冒起的烟,也闻到一股蛋羹香,但赖桂枝来房间,却说烧开水,想也知道那蛋羹是给谁准备的,只是几个鸡蛋,他也不知道她怎么做得出来。
想到他把钱递给赖桂枝,她那张僵住的脸,孟添眸中泛出冷,嘴里的饼子粘着一层冻油,又腻又腥,他胡乱嚼了两口吞下去,去柜子里拿了早前买好的几样东西,拎着去了孟家院子,二叔孟广德家。
赖桂枝先前在门口的时候,和他暗示先不要把这事告诉给二叔二娘知道,以免他们不同意,他应付了她,却没有真的答应。
他和她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在一起就该正大光明在一起,不需要偷偷摸摸。
她已经受了很多委屈,不该在嫁他的时候还受一次。
何况,他盼着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孟姓在盘山村算大姓,出门遇到,都是排得上辈分的叔伯兄弟。
不过孟添爸孟广瑞这房只有三兄妹,孟添爸是老大,孟广德老二,小姑孟广美老三。
孟广瑞在世的时候,兄妹两个都靠着大哥,工作有大哥安排,结婚大哥帮忙操持,有了家庭孩子也有大哥帮忙贴补提点。
孟广瑞出事,兄妹两个受到的影响不亚于成了孤儿的孟添,两家分别丢了铁路上的工作,回来乡下种地,还因为户口问题没分到多少田地。
本家一些兄弟姐妹还有舅家那边也看他们落魄了,没了以往的亲密,甚至因为怕被拖累做出一些事来和他们划清界限。
那几年,几家人都过得艰难,一直到孟广德带着十五岁的孟添外出打工,日子才慢慢有了点起色。
不过因为当年的事,孟广德不管和本家兄弟姐妹还是舅家那边,都有了隔阂,来往走动也少了,才年初五,他们家走亲戚宴请已经都弄完了。
孟添到的时候,一家人正吃午饭。
和顾家那死气沉沉,压抑的气氛比,孟家氛围要好的多。
屋子里放着电视,正在唱戏,桌子上总共一家三口吃饭,却吃出了十来口人的感觉。
其中孟龙的嗓门最大,正抱怨孟二婶李巧银没把上午孟二叔在街上买的烧鸡切来吃了,只能吃红薯剩饭和白菜粉条。
李巧银坐在桌边怼他:“白菜粉条怎么了?家里困难那两年,你连白菜粉条都没得吃呢!”
“赶紧给我吃,不吃就给我下桌,你坐的位置正好挡着我看电视了!”
“亲妈,你可真是亲妈!”
孟龙一脸不满,“你对我姐我哥怎么不这样?”
李巧银白他一眼,“你要能和你姐一样,考不上大学也能考个会计证,或者像你哥那么出息,我把你当祖宗供起来都行。”
“.......那倒是不用,当少爷就成了!”
孟龙接一句,扭头看到孟添,他眼一亮,立即喊了他:“哥,你回来了!”
“快,把那只烧鸡切出来,你大儿子回来了。”
孟龙迫不及待的催一声,李巧银听得想打他,“吃你的粉条吧。”
“还不快给你哥拿碗筷去!”
“我去切肉。”
李巧银说着,赶紧起了身,不止是切肉,还要煮点饭。
她节省惯了,早上孟龙去喊孟添吃饭人没在家,中午她烧得简单,菜是昨天大女儿孟晴和女婿外孙回来吃剩下的一些菜,一碗咸菜炒腊肉,一碗白菜粉条,再一盘孟二叔下酒的花生米,饭是早上剩的饭再焖了点红薯进去。
“不用了,二娘。”
孟添看一眼桌上就知道什么情况,他伸手拦了李巧银。
“我吃过了,我过来是有事要和二叔二娘说。”
“有事?什么事啊?”
李巧银愣了愣,边上孟二叔也放下手里的酒碗,看向了侄儿。
当年孟家出事,对侄儿孟添的打击很大,几乎是一夜之间失去了最疼爱自己的人,感受到人情冷暖,来自亲妈的抛弃和背叛,让他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不愿意再多相信人。
十岁大就开始一个人生活,早早自立,也不再接受旁人的帮忙,连他最亲的二叔姑姑给他送粮他都不收。
他们喊他到家里吃饭,都是孟龙孟悦提前去说,他没办法拒绝才上门,这还是他头回说找他们有事说,李巧银有些好奇是什么事,看孟添还站着,又招呼道他:
“坐下说。”
边上孟龙比较有眼力见,顺手把边上一张长凳拉了过来。
“哥,你快坐!”
看孟添手里还提着东西,又好奇的看了眼:“哥,你还买了东西?给谁的啊?”
“都是些什么?”
边上孟二叔孟广德看着他手里的东西却皱起了眉山:“你这又是买来给哪家的?”
“我不是给你讲过?孟家你走一走你三爷爷家就行,别的家不需要理会。”
孟广德受大哥照顾最多,他对大哥敬重,对大哥唯一的侄儿也看重,当年要不是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他也不会让孟添初中读完就不读
了,和他出去闯。
孟添声音一停,猛然转向她。
“若丫?”赖桂枝惊讶一声。
顾若抿起唇,她其实猜到赖桂枝为什么会着急忙慌的要他们领证了,但她什么也没解释,“我脚没事,今晚休息一晚上,明天领证没什么问题。”
“那小添?”赖桂枝赶紧又问孟添。
孟添眼睛看着顾若,片刻,他应道:“好。”
“那行,那就这么说好,你们明天去领证。”
赖桂枝微黄的脸上露出喜意,事情有些出乎意料的顺利。
紧接着,她又和孟添说了说那三千块钱的事,为了做到她刚才说的,她主动去顾若书架上拿了纸笔,要把上次孟添借的那六百九十多块和三千块钱的欠条写上。
赖桂枝没读过一天书,会写自己的名字和数一百以上的钱都是嫁给顾良才以后和他学的,顾若手伤着,她就让孟添执笔,孟添说不用了,答应明早过来把钱给她,她还坚持。
顾若在边上看着没说话。
欠条写好,时间也都中午了,家里一团乱,能拿出来待客的饭菜几乎没有,赖桂枝象征性的留了留孟添吃饭。
孟添推脱了,说回二叔那边吃,随后他和顾若说了让她注意伤之类的叮嘱,离开了。
赖桂枝把人送到大门口,和人说了一番话,得了一声回复,才一脸喜意的回了屋换衣裳,准备去看儿子。
临走前,她拎着她刚才烧开水时蒸的鸡蛋羹来了趟顾若门边,看顾若依然靠在床边,眼睛半阖,也不知道是不是休息了,她试探着开了口:
“休息了?”
“我现在去医院看你哥,厨房里我用开水给你打了个蛋花汤,你饿了就起来喝了,我大概晚上回来,要是太晚了,你看拎半斤米去边上院子谁家帮你煮一煮。”
“我钱呢?”
顾若睁开了眼,看向她。
“钱?”
赖桂枝脸色僵了下,她下意识捏了下衣裳口袋。
“你哥医药费后面不知道还需要多少,我担心不够,
这个也算妈借你的好吗?”
对上顾若冷冷的视线,赖桂枝不敢说不还的话,和她商量道。
“不行。”顾若直接拒绝。
“我的钱就是扔河里,也不会给顾何友那个赌鬼用,你既然把我卖了,就拿我的卖身钱去用,我自己辛苦挣的,你还给我。”
“怎么是卖身钱!”赖桂枝睁大了眼。
“妈说了,那是妈借的!”
“你会还吗?要是孟添真的问你要债,你会还吗?”
“我当然会.......”
赖桂枝想也没想回道,对上顾若冷漠明显看透的视线,到底底气不足,她没继续说下去。
“你不给我也行,我就一句话,想要我嫁人,那就是一锤子买卖,不要指望太多。”
顾若说着,眼睛又看向了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催着我和孟添赶紧领证,不是因为什么你没空家里乱,需要他照顾我,说出去好听,是你怕他二娘会不同意。”
“刚才你非要送孟添出去,和他商量的也是这个事吧?”
赖桂枝脸色变了变,很快强自道:“我怕她不同意做什么?”
“小添都说他的事自己可以做主。”
顾若没再说话,只是看着她。
不知道是不是那场的大火余悸未消,赖桂枝现在对上这个女儿的视线就怕,她心里更恼,不知道原来那么听话的人,现在突然什么都要和她反着来。
真和她爸说的,就是个没心肝儿的白眼狼。
“给你,我给你行了吧?”
到底怕顾若又折腾出什么事,赖桂枝压着气,从口袋里掏出钱走进房间给了她。
“不知道你怎么变成这样,何友不管怎么样,他都是你哥,你嫁出去万一受欺负了,他可以给你撑腰你知不知道?”
顾若懒得理她,她收下钱,身子一侧,躺下了,“要走快走,等下你宝贝儿子要饿死了。”
“蛋羹腥了不好吃,他可是会发火的。”
赖桂枝闻言赶紧看了眼手上拿厚外套围着的搪瓷缸子,多少有些担心冷了不好吃,她没再多说,匆匆忙走了。
顾若在她走后睁开了眼,眼圈一点点红透,她什么都知道,还是答应了,她想要那张身份证,想要有本新的户口本。
她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但这是她唯一能摆脱这个家,过正常人的办法了。
——
孟家,孟添回到家,打开家里房门,先去饭桌上拿了个早上煎的冷饼子。
他回来这些天各处忙,再姑姑那边走动探望,在家待的时间少,二叔孟广德知道他情况,想着他一个人开火麻烦,每天到饭点都会让孟龙上门看看他在不在家,在家就会叫二婶多烧点饭,把他喊过去一道吃。
但这个点儿了,孟龙早来确定过他人不在,多半没有准备他的饭。
他之前在顾家说他回家吃,完全是看出赖桂枝没打算留他吃饭,他看顾家那情况,也知道没什么吃的,才说回来吃,走的时候还给了赖桂枝十块钱,让她在附近买点鸡蛋,中午给顾若蒸个蛋。
他送忠大爷到大门口的时候,看到了厨房烟囱冒起的烟,也闻到一股蛋羹香,但赖桂枝来房间,却说烧开水,想也知道那蛋羹是给谁准备的,只是几个鸡蛋,他也不知道她怎么做得出来。
想到他把钱递给赖桂枝,她那张僵住的脸,孟添眸中泛出冷,嘴里的饼子粘着一层冻油,又腻又腥,他胡乱嚼了两口吞下去,去柜子里拿了早前买好的几样东西,拎着去了孟家院子,二叔孟广德家。
赖桂枝先前在门口的时候,和他暗示先不要把这事告诉给二叔二娘知道,以免他们不同意,他应付了她,却没有真的答应。
他和她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在一起就该正大光明在一起,不需要偷偷摸摸。
她已经受了很多委屈,不该在嫁他的时候还受一次。
何况,他盼着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孟姓在盘山村算大姓,出门遇到,都是排得上辈分的叔伯兄弟。
不过孟添爸孟广瑞这房只有三兄妹,孟添爸是老大,孟广德老二,小姑孟广美老三。
孟广瑞在世的时候,兄妹两个都靠着大哥,工作有大哥安排,结婚大哥帮忙操持,有了家庭孩子也有大哥帮忙贴补提点。
孟广瑞出事,兄妹两个受到的影响不亚于成了孤儿的孟添,两家分别丢了铁路上的工作,回来乡下种地,还因为户口问题没分到多少田地。
本家一些兄弟姐妹还有舅家那边也看他们落魄了,没了以往的亲密,甚至因为怕被拖累做出一些事来和他们划清界限。
那几年,几家人都过得艰难,一直到孟广德带着十五岁的孟添外出打工,日子才慢慢有了点起色。
不过因为当年的事,孟广德不管和本家兄弟姐妹还是舅家那边,都有了隔阂,来往走动也少了,才年初五,他们家走亲戚宴请已经都弄完了。
孟添到的时候,一家人正吃午饭。
和顾家那死气沉沉,压抑的气氛比,孟家氛围要好的多。
屋子里放着电视,正在唱戏,桌子上总共一家三口吃饭,却吃出了十来口人的感觉。
其中孟龙的嗓门最大,正抱怨孟二婶李巧银没把上午孟二叔在街上买的烧鸡切来吃了,只能吃红薯剩饭和白菜粉条。
李巧银坐在桌边怼他:“白菜粉条怎么了?家里困难那两年,你连白菜粉条都没得吃呢!”
“赶紧给我吃,不吃就给我下桌,你坐的位置正好挡着我看电视了!”
“亲妈,你可真是亲妈!”
孟龙一脸不满,“你对我姐我哥怎么不这样?”
李巧银白他一眼,“你要能和你姐一样,考不上大学也能考个会计证,或者像你哥那么出息,我把你当祖宗供起来都行。”
“.......那倒是不用,当少爷就成了!”
孟龙接一句,扭头看到孟添,他眼一亮,立即喊了他:“哥,你回来了!”
“快,把那只烧鸡切出来,你大儿子回来了。”
孟龙迫不及待的催一声,李巧银听得想打他,“吃你的粉条吧。”
“还不快给你哥拿碗筷去!”
“我去切肉。”
李巧银说着,赶紧起了身,不止是切肉,还要煮点饭。
她节省惯了,早上孟龙去喊孟添吃饭人没在家,中午她烧得简单,菜是昨天大女儿孟晴和女婿外孙回来吃剩下的一些菜,一碗咸菜炒腊肉,一碗白菜粉条,再一盘孟二叔下酒的花生米,饭是早上剩的饭再焖了点红薯进去。
“不用了,二娘。”
孟添看一眼桌上就知道什么情况,他伸手拦了李巧银。
“我吃过了,我过来是有事要和二叔二娘说。”
“有事?什么事啊?”
李巧银愣了愣,边上孟二叔也放下手里的酒碗,看向了侄儿。
当年孟家出事,对侄儿孟添的打击很大,几乎是一夜之间失去了最疼爱自己的人,感受到人情冷暖,来自亲妈的抛弃和背叛,让他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不愿意再多相信人。
十岁大就开始一个人生活,早早自立,也不再接受旁人的帮忙,连他最亲的二叔姑姑给他送粮他都不收。
他们喊他到家里吃饭,都是孟龙孟悦提前去说,他没办法拒绝才上门,这还是他头回说找他们有事说,李巧银有些好奇是什么事,看孟添还站着,又招呼道他:
“坐下说。”
边上孟龙比较有眼力见,顺手把边上一张长凳拉了过来。
“哥,你快坐!”
看孟添手里还提着东西,又好奇的看了眼:“哥,你还买了东西?给谁的啊?”
“都是些什么?”
边上孟二叔孟广德看着他手里的东西却皱起了眉山:“你这又是买来给哪家的?”
“我不是给你讲过?孟家你走一走你三爷爷家就行,别的家不需要理会。”
孟广德受大哥照顾最多,他对大哥敬重,对大哥唯一的侄儿也看重,当年要不是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他也不会让孟添初中读完就不读
了,和他出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