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23节
  正上船时,裴以清却遇到了同年,正要去浙江任官的章通判带着家小赴任。
  舍娘倒是知晓这位章通判,并非是他为官多厉害,而是他的儿子章世钧,乃是前世她儿子的师傅,是个脾气火爆,才学极高,但好在颇为坦荡的人。
  章通判今年四十,年岁要比裴以清大一些,其妻方氏约莫四十岁的样子,她身边站着两个儿子,一位约莫十八九岁的青年,便是章世钧,另一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少年。
  众人互相厮见一番,那方氏见到丽娘和舍娘眼睛一亮,大的姑娘杏面桃腮,颜如渥丹,小的姑娘玉骨冰姿,有林下之风。
  “裴六夫人这两个女儿当真是天下无双。”方氏忍不住夸起来。
  庾氏生平也为两个女儿骄傲,嘴上还要谦虚几句,那方氏还一人送了一枚玉扣给姐妹俩。
  两边都要南下,遂决定船行在一处。
  裴以清对章通判这位同年其实观感一般,但是很欣赏章世钧,还对庾氏道:“我听说章家大郎还未定亲,若是咱们家丽娘没定亲就好了,舍娘年纪又太小了些。”
  长女六月的生辰,今年已经十四了,次女到十一月才满十二。
  不过,裴以清笑道:“也无事,反正这次要同行几个月,让霁哥儿跟在他身边学学,霁哥儿自小锦绣膏粱里长大,论及上进心,甚至还不如舍娘。也该让他和这些少年俊才们多来往,我也放心。”
  庾氏自然都听裴以清的。
  舍娘不知道她爹在想这些,就知晓夏妈妈如今管着厨房,她手艺很好,尤其是胡萝卜炒牛肉是她的拿手活计。
  本来舍娘是不爱吃胡萝卜的,但不知道她怎么做的,就是很好吃。
  在船上她们姐妹总算不必住在一起,一人一间屋子,舍娘听闻那章世钧已然是举人的功名,准备三年之后上京赶考。因他和哥哥都是学的春秋,故而舍娘见到章世钧帮裴霁出的题目,她也抄录了一份,就这般在船上写。
  说起来人家年轻举人就是不一样,也难怪后人能够成为皇子的老师,出的题目就与众不同。
  舍娘花三日
  的功夫把文章作好,正好裴霁过来道:“妹妹也写好了,不如我一起带过去,让章世兄也帮你批阅一番。”
  “这样可以吗?”舍娘很心动。
  裴霁笑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章世兄才高八斗,正是我很佩服的人。”
  舍娘道:“那你也好好跟人家学学,争取明年下场试试。”
  其实她也是指望哥哥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自有一番自己的事业,她不太喜欢那种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满脑子里想的就是男男女女□□里的那件事情,所以她自己不断的想多学些什么,也希望哥哥能够如此。
  裴霁挠挠头:“我试试吧,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中呢,若是不中,爹爹肯定骂我。”
  裴以清对女儿们都是和风细雨,对儿子虽然也疼爱,但在学业上非常严厉。丽娘就常常觉得很得意,舍娘却知晓这恰恰说明爹对哥哥更为看重。
  她喜欢自己作为女子的身份,但也羡慕男子们能够出将入相,大有天地。
  只不过千百年来也只出了个武则天,后世反而因为武则天,都不许后宫干政,对后宫死守严防,她作为皇后,从不和前朝臣子有任何勾结,也是让皇帝放心。
  但她不想因为自己不能去实施一些事情,就什么都不做,她还是想证明自己,即便最后证明自己也或许得不到什么。
  在等待章世钧批阅的时候,舍娘也很担心,担心此人因为自己是女子便有成见不予批改,或者糊弄自己。
  没想到裴霁拿过来给她的时候,真真是批阅的满满当当的,舍娘看了甚至觉得比裴以清还认真,真是真知灼见。
  她重新看了一遍,又想感谢人家,可送自己做的针线给外男,这不妥当,也很轻浮,送贵重物品也不合适,太过隆重了,想了想,她还有一根狼毫笔,是段娘子送给她的,她便托裴霁送给章世钧全当自己的谢礼。
  章世钧原本只是一时兴起帮舍娘也顺道批阅了一番,但明显能看出这个小姑娘的文章要比她哥哥强点,但是没有系统性的学过,所以有些问题。
  还有就是写的文章不够辛辣,本以为着重写的地方,却一笔带过。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只不过他没想到那孩子还差人过来谢自己,章世钧忙道:“这也太客气了。”
  裴霁笑道:“舍妹虽然只是闺中写的玩,但受益颇多,合该多谢世兄才是。”
  章世钧知晓但凡女子闺阁文章很少传到外面,尤其是还会写时文的小姑娘更是极少的,他道:“小事一桩,裴兄万万不要再提。”
  “那既然如此,望章兄日后能再帮我妹子批阅一番,我就不胜感激了。”裴霁看的出来妹妹是非常好学的,他也希望章世钧能帮忙多指点一二。
  章世钧一愣,他发现裴霁此人心思澄澈,算不得多么精明强干的人,却是个很可靠的人,竟然为了妹妹的事情求他,他自己的功课反而放在后面,这已然十分难得。
  故而,章世钧也答应下来。
  这事儿舍娘也在裴以清面前过了明路:“既然章家郎君答应了,那日后女儿就和哥哥一起做一样的文章。”
  裴以清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自家若是出个才女也是自家的荣耀,况且女儿有这个实力,若是他兄妹俩能够坚持下去也是好事,也不反对。
  倒是丽娘心道舍娘该不会是看上章世钧才这般吧?她这样想的私下也问了出来。
  被舍娘一顿好骂:“我看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男男女女□□里的那点事儿,我连人家的面都不见,只不过是让人帮我改一下文章,你做姐姐的不赞扬我好学,反倒说那些乱七八糟的。”
  丽娘情知理亏,只道:“不是就不是,你激动什么?”
  “怎么?我给你扣个屎盆子,你也安之若素是吧?你那才子佳人的书看的太多了,若再胡咧咧,我把你的书都拿去爹娘面前,让你《西厢记》《痴婆子》都公诸于众。”舍娘可不会轻易饶过她。
  丽娘嘴上逞强几句,到底不敢真的惹舍娘,只悻悻然的回房。
  丽娘这般,陈妈妈看在眼里,她安慰道:“还没见过做妹妹的对自己姐姐那么凶狠的,不过您也别管她。”
  在陈妈妈看来,五姑娘就是真的有意一个少年才子又如何?这些什么举人进士熬多少年也不过六七品的官,似王姑爷那样的恩荫出仕就有官做,家底子又厚,可强太多了。
  ……
  这些闲杂的事情舍娘并不放在心中,她现在每隔三五日都会作出文章,让章世钧帮忙批阅一番,她再逐一的改正,收获实在是颇丰。
  以至于一个月船到了,舍娘还意犹未尽,章世钧却是松了一口气,自己终于可以轻松几日了。
  那裴家五姑娘可是个硬茬子,每日他批阅完后,她还会在新交上来的题目上把自己的问题写的密密麻麻的,全然不管人家是不是要歇息,只顾自己弄懂,章世钧也只能硬着头皮改,还好到浙江了,他不需要找理由拒绝了。
  第27章 第27章双章合一
  船到浙江之后,她们在此处驿馆等了两日,才等到一艘船到福建。她们的箱笼行李又得继续搬运一次,舍娘感叹道:“没想到这么麻烦,真希望赶紧到泉州。”
  她还是身体很好的,长时间在船上都有些不耐烦,更别提别人了。
  陈妈妈就有些害肚,就这么一早上跑茅房五六次了,站着都不舒服。她巴不得丽娘早些嫁到京中,就不必这么长途跋涉了。
  等行李运完,舍娘等人随着大人们上了船,她看着和北方完全不同的风貌时,又觉得自己此行不虚。
  这次乘的船明显就比之前的船要快,且船行的十分平稳,舍娘听裴以清正道:“虽说泉州如今有市舶司,然而倭乱严重,且宗族势力强大,我这个通判也不知道好不好为官。”
  前世舍娘出嫁时,她爹刚调到浙江宁波府任知府,应该做官还算可以的。虽然这个官在晋王府时,人家都说她只是个小官之女。
  但现在她真的开始研究科举之道,才发现能成为知府的都十分不容易。
  “爹,我听说泉州理学兴盛,您也是理学名家,难道不是倦鸟归故林吗?”舍娘笑道。
  裴以清摇头:“做官可不是做学问,尤其是地方官,若是一府主官倒好,似我们这样的,上下受夹板气。”
  舍娘想来也是,没有管过人的,很会指手画脚,管过人的才知道难为。
  一个家连带下人不过几十个人都不好管,就像陈妈妈,裴以清都不好直接处置。此人不仅是裴老夫人的人,还是丽娘的乳母,开发了她是小,若是让六房公然和人撕破脸,或者让女儿因为这件事情和她们起疙瘩。
  但裴以清也绝对不会让这样的耳报神存在自家,舍娘本以为爹娘是要放过陈妈妈的,但是见如今这态势,恐怕是不会放过陈妈妈。
  船开之前,她就听庾氏正对陈妈妈道:“我看你这个样子,定然是要延医治病的,不能再跟着过去,否则,病情会愈发严重。等你把病看好了,再乘船过来。”
  陈妈妈连忙说自己是小病,庾氏让丽娘劝,丽娘见陈妈妈的确闹肚子整个人都站不直了,才道:“妈妈,您老还是看好了再去吧,我身边也不缺您伺候。”
  如此陈妈妈和一个小厮留下来治病,舍娘很清楚陈妈妈恐怕很难和她们会合了。
  家里人正说着话,夏妈妈让烹茶了送来,丽娘笑道:“这茶甜丝丝的,还挺好喝的,我就不爱喝浓茶,浓茶发苦。”
  “上了年纪的人才爱喝浓茶,因为尝不出味道来,所以连吃茶都要吃味道重一些的。”舍娘也很喜欢喝这种茶,清雅还有一
  丝甜意。
  庾氏在旁道:“原来你们俩爱吃这样的茶,这是最嫩的茶叶,之前给别人吃,总嫌没有茶味。”
  几人都笑着喝茶吃茶点,中午是船家的浑家亲自烧的泉州本地的美食面线糊,舍娘见是一碗很细的面勾芡的糊糊,上面还有肉虾米香菇,她看着有点抗拒,但想来自己也该入乡随俗,她吃了一口,却惊喜的觉得还不错。
  又把旁边的饼泡在里面,还道:“不知道还有没有油条?我看这里面若是泡油条肯定好吃。”
  她说要油条,夏妈妈连忙道:“油条发酵要功夫,倒是油饼快,我给姑娘做去。”
  等油饼做了来,她把油饼撕成条涨在里面,把汤汁面糊吸的满满的,一口下去,真真是鲜美的很。
  本来裴霁吃不下去,但学着舍娘这么吃,竟然也别有一番风味。
  与此同时,丽娘就有些吃不惯了,她是标准的北方人,南方这边吃食总觉得黏黏糊糊的,故而还是选择吃饭。
  这艘船约莫半个月左右到的泉州,她们先到馆驿收拾一番,如今已然是七月,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丽娘和舍娘都是穿着白银条衫,玉色绉纱挑线缕金拖泥裙子。丽娘外面罩着银红焦布比甲,舍娘则穿着梅子青的焦布比甲,姐妹二人都梳着三绺头,配着绢花飘带珍珠排髻。
  原本丽娘比舍娘大两岁的,但不知道是不是舍娘常常跳百索,个头蹿的高,几乎和姐姐差不多高了。
  就在舍娘她们梳妆打扮时,泉州知府已然派出人过来接通判上任,还安排车马帮她们运送行李。舍娘等人则是一人坐着一顶小轿子过去,她不知道泉州到底如何,但是听见外面人声鼎沸,倒是个十分热闹的地方。
  只不过,他们的官话说的自己有点儿听不懂。
  约莫走个半个时辰,方才到泉州府府衙,裴以清如今是钱粮通判,她们住的官舍正好和知府宅挨着,前面住的是分管兵马的通判。
  这里一共九间屋子,比起她们自家的宅子当然小了不少,仅仅够住罢了。
  庾氏到了之后,先让人收拾打扫,又让舍娘和丽娘代笔写帖子让人送往知府、同知以及另两位通判处。
  很快泉州知府俞夫人就说已经设宴,请她们母女三人过去。
  这次不去不打紧,一过去,众人十分惊艳她们姐妹的容貌,甚至还有专门来看她们的。连俞夫人都对庾氏道:“不知令千金是否说亲?”
  庾氏笑道:“长女已经许了人家,次女还没有。”
  俞夫人多看了舍娘一眼。
  舍娘的注意力在桌上的菜色上,俞家是浙江乌程人,因此不少事浙江厨子烧的。舍娘虽然不太挑食,但对腥味太重的吃不下去,桌上海鲜尤其多,还好有一道酿苦瓜倒是不错。
  用完饭回去,已然夜深了,舍娘看了看外面,无论如何,这辈子是一个新的开始了。
  次日醒来,窗外雀儿在打架,啾鸣之声不绝于耳。
  昨日下午才过来,都没好好打量自己的房间,她和丽娘一起住在后罩房,一间明间,两间暗间,明间摆书桌、绣架,东边屋子住丽娘,西边屋子住舍娘。
  绣架是她们自己带的,其余都是官衙本身就有的,这些只能供她们使用,不能带走。
  庾氏正派了翠兰过来问她们要置办什么,舍娘的大丫头秋菊正回话:“我们姑娘平日就爱读书写字,堂屋的书桌肯定是不够的,再有要买各色丝线,几刀纸……”
  翠兰记下后,才对舍娘道:“姑娘,这几日天热,您和四姑娘都少出门,还是多歇息。”
  “唔,我知道了。”舍娘在船上捂出了痱子,只恨不得整日待在有冰盆的地方。
  和舍娘差不多,丽娘也巴不得在屋子里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