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提及魏皇后时,她眸光轻转,掠过宋重云腰间玉佩——那是已故皇后亲赐的羊脂玉蝶,与记忆中那人襟前佩饰分毫不差。
“那三哥究竟是谁的血脉?你既言父皇曾宠幸其母,为何又断言他非皇室骨血?”宋重云听完叙述仍存疑窦,于是抬眸再问。
“那罪奴临死前曾见过良妃,便将这秘辛之事尽皆托付,自然不会有误。”
“三皇子生父是南理人?”萧知非忽然说话,空气都凝滞了。
菡月眸光骤冷,针尖般的视线刺向萧知非:“你如何知晓?”
“果然不出所料。”萧知非勾唇,轻笑道:“据本将所知,三皇子诞辰前正值南理与大奉交好之际,当年陛下万寿节,南理使团入京……”他指尖轻点某人掌心嫩肉,“皇子血脉,可是源于那时?”
“怪不得三哥愿意娶南理郡主,后又自降身份返南理国生活,原来是早有筹谋!” 宋重云指尖抚过喉间,仍能忆起那日被其扼住的钝痛。
“筹谋自然早已有之,不过真正的布局,或许始于公主投奔之日。” 萧知非指尖摩挲宋重云的掌心,眸中却是冷光流转,“三皇子早知自己非皇室血脉,故年少与公主相处时便埋下了心思。公主聪慧,怕是早有察觉,是以离开青峰观之后,便投向他身侧。”
“是又如何?” 菡月长眸微凝,唇角扬起冷峭的弧度。
“有趣,当真是有趣。” 萧知非侧过脸,眸中掠过一丝兴味,柔笑望向宋重云,“我早说过,你与我的这般关系,在诸位皇子秘事中怕是最不足为奇的 —— 如何,可叫我猜中了?”
宋重云眼尾轻扫萧知非,指尖蜷动着试图抽离被他扣住的掌心。指节抵在对方掌纹间碾了碾,却如撞在铁壁上般纹丝不动,遂敛眸放弃挣扎,袖中青筋却因用力绷得微凸。
“菡月公主当真是痴情。” 萧知非似笑非笑,指腹摩挲着他腕骨,声调却浸着冰碴。
这话如淬毒的针尖,刺得菡月耳尖骤缩,指尖狠狠掐进掌心。
大奉谁人不知,她少年时便心悦萧家四郎,在青峰观抄经三载,盼着他高中时请庆元帝赐婚。却不想萧家突逢大变,萧四郎弃笔从戎,替兄奔赴战场。
庆元帝本就忌惮萧家握有重兵,又与魏皇后母族联姻,如何肯将金枝玉叶嫁与萧家,再为萧家添砖加瓦?
菡月至今记得,及笄宴上父皇看见她望向萧家四郎那种眼神时,唇角扬起慈祥笑意,眸中却掠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月儿这般倾城姿容,当配氏族宗亲。”
于是第二日,她便被赐婚给宁河钱氏的嫡长子。
菡月以死相抗,却敌不过父权天威。
失魂药混在参茶里灌进喉间,再睁眼时,已躺在描金喜床上,红盖头被男人的手掌扯落,陌生男子喘着粗气压下来,汗味混着酒气扑进鼻腔。
指甲深深掐进喜被,她忍着剧痛推拒,慌乱中触到枕边金簪。当温热的液体溅到自己脸庞时,那男子已瘫软在身侧,指尖还凝着他颈间渗出的血珠。
那年她不过十五岁,连夜踩着厚厚的雪逃出钱府,绣鞋浸得透湿,却依旧固执地朝着丰嘉关的方向奔去。她想抓住萧晏的衣角,想躲进他的臂弯里,再也不出来。
然而一切终是镜花水月。
萧晏寒铁般的声线,至今仍在她耳边上震荡。
他垂眸避开她泛红的眼尾,拒绝了她所有的恳求和期盼,每一个字都像用冰锥扎进心口:“臣与公主云泥有别,此生断无可能。”
“我不在意的!” 菡月踉跄着抓住他披风,指尖触到甲胄上的霜花,“只要你肯带我走,父皇的怒火、世人的非议,我都 ——”
“可我在意!” 萧晏猛地后退半步,寒铁枪顿地发出闷响,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萧家满门还有这二十万萧家军的性命都系于我一人身上,若与公主私逃,便是灭门之罪!公主担得起,我却担不起!”
风雪卷着沙粒打在脸上,像无数细小的刀片。她望着他眉间未化的雪,忽然觉得这丰嘉关的风不是冷,是钝刀割肉,一寸寸将她的骨血剜空。
她喉间滚着恨意。
恨父皇的金口玉言皇权如刀,恨萧晏的铁石心肠如冰,恨萧家的忠烈二字如镣铐,恨这世道的纲常伦理如网。
每一丝恨意都在勒紧她的咽喉,让她喘不过气。
所以当她听闻萧知非兵权在握,萧家军旗再次插在丰嘉关时,便知蛰伏多年的刃终于能出鞘。
她要那些碾碎她真心的人,都陪着萧晏的亡魂下地狱。
思绪被夜风撕成碎片。
她望着眼前与记忆重叠的眉骨弧度,忽然明白为何会错信这张与萧晏七分相似的脸 —— 那含着冷光的长眸,那紧抿的薄唇,竟让她一时忘了,萧家的狼从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你从始至终都在算计本宫?” 她的指甲掐进掌心,却感觉不到疼。
萧知非轻笑,烛火在他眸中碎成寒星:“公主可曾听祖母唤我‘宴儿’?” 他指尖叩击腰间虎符,“臣这张脸,怕是让公主夜不能寐吧?”
“原来你早就知道……”
“当然知道!” 他忽然逼近,甲胄轻颤惊落梁上积灰,“萧家男丁在丰嘉关埋了四十年白骨,我从小跟着四叔长大,他教我握枪时掌心的茧子,现在还刻在我手上!” 喉结滚动间,他指腹碾过她跳动的脉搏,“可就是因为你 ——”
“因为你自以为是的爱,那封与戎狄私通的密函,刚好戳中陛下的逆鳞!” 他眼底泛起血丝,“他连查都不查,就将萧家一百三十二口锁进天牢,若不是四叔单枪匹马扛下通敌罪名……”
菡月忽然笑了,笑声像破碎的琉璃在黑夜里齐刷刷裂开:“本宫去救他,只要他肯和我一起走,我不要公主这个身份了也能带他离开,可他却一脚把我踹开,还说我是索命的艳鬼……”
话音未落,喉间一紧 —— 萧知非的指尖已扣住她天突穴,指节泛白如积雪:“你何止是艳鬼,你是剜着他的心肝下酒的恶鬼!”
“你以为…… 想让萧家死的只有我?” 她脖颈青筋暴起,血红的眼底翻涌着癫狂,“真正要你们命的人是 ——”
第89章
“住口!”
萧知非紧紧扼住菡月公主的咽喉, 声音冰冷:“你不必说了,公主。”
菡月的眼睛死死瞪着萧知非,双颊涨得血红, 喉间发出呜呜咽咽之声, 眼底翻涌的恨意与不甘几乎要破眶而出。
宋重云默默跟在他们身后, 每一步走的都比从前更沉重。
“皇姐, 我在禹州时,曾遭人暗杀,那些人是你派去的吗?”
菡月公主猛然转头,发丝凌乱垂落,猩红的双眼几乎要瞪了出来, 她凝滞片刻, 喉间发出气若游丝的 “咯咯” 声,缓缓摇了摇头。
“你说不是, 我便信你。”
宋重云纤细的指尖轻轻搭在萧知非的小臂上,袖口暗纹随动作洇开涟漪:“知非,她如今已是困兽之斗,留些体面罢。”
萧知非眼底的恨意并未散去,却终究松开了扼住菡月咽喉的手, 发簪上的细珠流苏扫过她凌乱的鬓发, 像掠过一具失去生气的傀儡。
“自古以来, 位高权重的武将都会被人忌惮。”
宋重云虽是艺术生, 但也是有些基本的历史常识的,他望着萧知非腰间那柄沾着血的玉柄匕首, 忽然想起曾经看过的小说里那些武将府邸的白幡 —— 风吹过满庭素缟时,大概连檐角铜铃都浸着血腥气。
他没有经历过,自然也谈不上能够感同身受, 但是也能从萧知非眼底深潭般的墨色里,窥得几分刺骨的寒凉,萧知非也是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满门荣耀是千斤重担,血海深仇是穿心钢刀,全部都系于他一身之上。
所以他才会看起来这般冷漠无情,就连那些挂在唇角的笑容,也成了暗藏着刀子的恐怖。
廊下灯笼在风里晃出碎影,几人行至两府交界的月洞门时,之前在那里把守的侍卫还在,看见这几人吓得不轻,瞬间瞪大了眼,哆哆嗦嗦的退到墙根,“扑通” 一声跪成捣蒜,连粗气都不敢喘。
一路上他们便再无话说,径直来到庆元帝休息的寝殿门外。
屋内烛火昏黄,灯影幢幢,乍看并无异状。唯有门前两个守夜宫人垂头缩在廊柱下,身影单薄得像两株被霜打蔫的秋草 —— 按规制,便是离宫别馆,皇帝寝殿外也该有六名带刀侍卫、四个值夜宦官。
萧知非扫了一眼,那守夜的宫人垂着头,更是不敢看他,畏惧的缩到了一边。
“怪不得公主不敢让我们进来,想来陛下早已不在这里了吧?”
话音未落,靴尖已挑开殿门。
檀木床榻上被褥整齐如纸,连个褶皱都无。
菡月指尖攥紧,尽管颜面狼狈,却依旧尽量维持着金枝玉叶的端方仪态:“本宫行事滴水不漏,你怎会 ——”
“滴水不漏?”萧知非望了望屋内陈设,瞟见桌案上那一层细细的灰尘,他抬眼时,烛火将睫毛阴影投在眼尾,像淬了冰的刀:“不过是求见陛下一面,公主却三番五次阻挠。我便知你们早就将其转移他处,说罢,陛下如今到底被你们藏在了何处?”
“那三哥究竟是谁的血脉?你既言父皇曾宠幸其母,为何又断言他非皇室骨血?”宋重云听完叙述仍存疑窦,于是抬眸再问。
“那罪奴临死前曾见过良妃,便将这秘辛之事尽皆托付,自然不会有误。”
“三皇子生父是南理人?”萧知非忽然说话,空气都凝滞了。
菡月眸光骤冷,针尖般的视线刺向萧知非:“你如何知晓?”
“果然不出所料。”萧知非勾唇,轻笑道:“据本将所知,三皇子诞辰前正值南理与大奉交好之际,当年陛下万寿节,南理使团入京……”他指尖轻点某人掌心嫩肉,“皇子血脉,可是源于那时?”
“怪不得三哥愿意娶南理郡主,后又自降身份返南理国生活,原来是早有筹谋!” 宋重云指尖抚过喉间,仍能忆起那日被其扼住的钝痛。
“筹谋自然早已有之,不过真正的布局,或许始于公主投奔之日。” 萧知非指尖摩挲宋重云的掌心,眸中却是冷光流转,“三皇子早知自己非皇室血脉,故年少与公主相处时便埋下了心思。公主聪慧,怕是早有察觉,是以离开青峰观之后,便投向他身侧。”
“是又如何?” 菡月长眸微凝,唇角扬起冷峭的弧度。
“有趣,当真是有趣。” 萧知非侧过脸,眸中掠过一丝兴味,柔笑望向宋重云,“我早说过,你与我的这般关系,在诸位皇子秘事中怕是最不足为奇的 —— 如何,可叫我猜中了?”
宋重云眼尾轻扫萧知非,指尖蜷动着试图抽离被他扣住的掌心。指节抵在对方掌纹间碾了碾,却如撞在铁壁上般纹丝不动,遂敛眸放弃挣扎,袖中青筋却因用力绷得微凸。
“菡月公主当真是痴情。” 萧知非似笑非笑,指腹摩挲着他腕骨,声调却浸着冰碴。
这话如淬毒的针尖,刺得菡月耳尖骤缩,指尖狠狠掐进掌心。
大奉谁人不知,她少年时便心悦萧家四郎,在青峰观抄经三载,盼着他高中时请庆元帝赐婚。却不想萧家突逢大变,萧四郎弃笔从戎,替兄奔赴战场。
庆元帝本就忌惮萧家握有重兵,又与魏皇后母族联姻,如何肯将金枝玉叶嫁与萧家,再为萧家添砖加瓦?
菡月至今记得,及笄宴上父皇看见她望向萧家四郎那种眼神时,唇角扬起慈祥笑意,眸中却掠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月儿这般倾城姿容,当配氏族宗亲。”
于是第二日,她便被赐婚给宁河钱氏的嫡长子。
菡月以死相抗,却敌不过父权天威。
失魂药混在参茶里灌进喉间,再睁眼时,已躺在描金喜床上,红盖头被男人的手掌扯落,陌生男子喘着粗气压下来,汗味混着酒气扑进鼻腔。
指甲深深掐进喜被,她忍着剧痛推拒,慌乱中触到枕边金簪。当温热的液体溅到自己脸庞时,那男子已瘫软在身侧,指尖还凝着他颈间渗出的血珠。
那年她不过十五岁,连夜踩着厚厚的雪逃出钱府,绣鞋浸得透湿,却依旧固执地朝着丰嘉关的方向奔去。她想抓住萧晏的衣角,想躲进他的臂弯里,再也不出来。
然而一切终是镜花水月。
萧晏寒铁般的声线,至今仍在她耳边上震荡。
他垂眸避开她泛红的眼尾,拒绝了她所有的恳求和期盼,每一个字都像用冰锥扎进心口:“臣与公主云泥有别,此生断无可能。”
“我不在意的!” 菡月踉跄着抓住他披风,指尖触到甲胄上的霜花,“只要你肯带我走,父皇的怒火、世人的非议,我都 ——”
“可我在意!” 萧晏猛地后退半步,寒铁枪顿地发出闷响,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萧家满门还有这二十万萧家军的性命都系于我一人身上,若与公主私逃,便是灭门之罪!公主担得起,我却担不起!”
风雪卷着沙粒打在脸上,像无数细小的刀片。她望着他眉间未化的雪,忽然觉得这丰嘉关的风不是冷,是钝刀割肉,一寸寸将她的骨血剜空。
她喉间滚着恨意。
恨父皇的金口玉言皇权如刀,恨萧晏的铁石心肠如冰,恨萧家的忠烈二字如镣铐,恨这世道的纲常伦理如网。
每一丝恨意都在勒紧她的咽喉,让她喘不过气。
所以当她听闻萧知非兵权在握,萧家军旗再次插在丰嘉关时,便知蛰伏多年的刃终于能出鞘。
她要那些碾碎她真心的人,都陪着萧晏的亡魂下地狱。
思绪被夜风撕成碎片。
她望着眼前与记忆重叠的眉骨弧度,忽然明白为何会错信这张与萧晏七分相似的脸 —— 那含着冷光的长眸,那紧抿的薄唇,竟让她一时忘了,萧家的狼从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你从始至终都在算计本宫?” 她的指甲掐进掌心,却感觉不到疼。
萧知非轻笑,烛火在他眸中碎成寒星:“公主可曾听祖母唤我‘宴儿’?” 他指尖叩击腰间虎符,“臣这张脸,怕是让公主夜不能寐吧?”
“原来你早就知道……”
“当然知道!” 他忽然逼近,甲胄轻颤惊落梁上积灰,“萧家男丁在丰嘉关埋了四十年白骨,我从小跟着四叔长大,他教我握枪时掌心的茧子,现在还刻在我手上!” 喉结滚动间,他指腹碾过她跳动的脉搏,“可就是因为你 ——”
“因为你自以为是的爱,那封与戎狄私通的密函,刚好戳中陛下的逆鳞!” 他眼底泛起血丝,“他连查都不查,就将萧家一百三十二口锁进天牢,若不是四叔单枪匹马扛下通敌罪名……”
菡月忽然笑了,笑声像破碎的琉璃在黑夜里齐刷刷裂开:“本宫去救他,只要他肯和我一起走,我不要公主这个身份了也能带他离开,可他却一脚把我踹开,还说我是索命的艳鬼……”
话音未落,喉间一紧 —— 萧知非的指尖已扣住她天突穴,指节泛白如积雪:“你何止是艳鬼,你是剜着他的心肝下酒的恶鬼!”
“你以为…… 想让萧家死的只有我?” 她脖颈青筋暴起,血红的眼底翻涌着癫狂,“真正要你们命的人是 ——”
第89章
“住口!”
萧知非紧紧扼住菡月公主的咽喉, 声音冰冷:“你不必说了,公主。”
菡月的眼睛死死瞪着萧知非,双颊涨得血红, 喉间发出呜呜咽咽之声, 眼底翻涌的恨意与不甘几乎要破眶而出。
宋重云默默跟在他们身后, 每一步走的都比从前更沉重。
“皇姐, 我在禹州时,曾遭人暗杀,那些人是你派去的吗?”
菡月公主猛然转头,发丝凌乱垂落,猩红的双眼几乎要瞪了出来, 她凝滞片刻, 喉间发出气若游丝的 “咯咯” 声,缓缓摇了摇头。
“你说不是, 我便信你。”
宋重云纤细的指尖轻轻搭在萧知非的小臂上,袖口暗纹随动作洇开涟漪:“知非,她如今已是困兽之斗,留些体面罢。”
萧知非眼底的恨意并未散去,却终究松开了扼住菡月咽喉的手, 发簪上的细珠流苏扫过她凌乱的鬓发, 像掠过一具失去生气的傀儡。
“自古以来, 位高权重的武将都会被人忌惮。”
宋重云虽是艺术生, 但也是有些基本的历史常识的,他望着萧知非腰间那柄沾着血的玉柄匕首, 忽然想起曾经看过的小说里那些武将府邸的白幡 —— 风吹过满庭素缟时,大概连檐角铜铃都浸着血腥气。
他没有经历过,自然也谈不上能够感同身受, 但是也能从萧知非眼底深潭般的墨色里,窥得几分刺骨的寒凉,萧知非也是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满门荣耀是千斤重担,血海深仇是穿心钢刀,全部都系于他一身之上。
所以他才会看起来这般冷漠无情,就连那些挂在唇角的笑容,也成了暗藏着刀子的恐怖。
廊下灯笼在风里晃出碎影,几人行至两府交界的月洞门时,之前在那里把守的侍卫还在,看见这几人吓得不轻,瞬间瞪大了眼,哆哆嗦嗦的退到墙根,“扑通” 一声跪成捣蒜,连粗气都不敢喘。
一路上他们便再无话说,径直来到庆元帝休息的寝殿门外。
屋内烛火昏黄,灯影幢幢,乍看并无异状。唯有门前两个守夜宫人垂头缩在廊柱下,身影单薄得像两株被霜打蔫的秋草 —— 按规制,便是离宫别馆,皇帝寝殿外也该有六名带刀侍卫、四个值夜宦官。
萧知非扫了一眼,那守夜的宫人垂着头,更是不敢看他,畏惧的缩到了一边。
“怪不得公主不敢让我们进来,想来陛下早已不在这里了吧?”
话音未落,靴尖已挑开殿门。
檀木床榻上被褥整齐如纸,连个褶皱都无。
菡月指尖攥紧,尽管颜面狼狈,却依旧尽量维持着金枝玉叶的端方仪态:“本宫行事滴水不漏,你怎会 ——”
“滴水不漏?”萧知非望了望屋内陈设,瞟见桌案上那一层细细的灰尘,他抬眼时,烛火将睫毛阴影投在眼尾,像淬了冰的刀:“不过是求见陛下一面,公主却三番五次阻挠。我便知你们早就将其转移他处,说罢,陛下如今到底被你们藏在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