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顾莲沼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对他这样的人而言,有时候放弃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就如同一个一心想要捞月亮的人,从他踏入倒映着月亮的深潭,却又不选择折返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被溺毙的命运。
……
柳元洵这一觉睡了很久,直到下午才被顾莲沼叫醒。
他抬手捂着额头,觉得脑袋又重又痛,稍微一动便头晕目眩,恶心感阵阵袭来,身上也没什么力气,难受得紧。
顾莲沼用手背贴了贴他的额头,有些忧虑,“好像发热了,要请太医吗?”
柳元洵动了动手指,虚弱地摇了摇头,哑声道:“不用,我心里有数,回府之后吃了药就好了。”
身体上的不适逐渐将他压垮,别说质问柳元喆了,他连吃饭喝药的力气都没有,整个人都冒着虚汗。
他蜷缩在顾莲沼怀里,扯住他的衣襟,声音断断续续:“阿峤,你……你带我回府吧。”
尽管此时的柳元洵并不适合颠簸见风,可顾莲沼还是顺着他的意思,用大麾将他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而后抱进了回瑞王府的轿子里。
常顺顾及柳元洵的身体,特意放缓了驭马的速度,力求马车行驶得平稳些。可柳元洵实在太过虚弱,马车只是微微一晃,他就缩在顾莲沼怀里干呕起来。
可他什么东西都没吃,半天也呕不出什么。华丽的大麾裹着他瘦弱的身躯,每一次干呕,那弯成一道弧线的脊背就会不受控制地颤抖。
纯阳内力只能调动柳元洵的气血,但对别的病症却毫无办法。顾莲沼将他抱在膝头,让他枕着自己的肩,一只手揽住他的腰,另一只手在他胸前轻轻拍抚。
怀里的人像是要把心肺都呕出来,慌得他连搂抱都不敢用力,只能用下巴不停地蹭着柳元洵的侧脸,妄图通过这样的接触给予他一些安抚。
好不容易熬到王府,马车停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晃了一下。柳元洵彻底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呕出了一大滩血,温热浓稠的血液喷溅到顾莲沼脸上,一滴血不偏不倚地溅进他的右眼。
顾莲沼瞬间浑身僵住,有那么一瞬间,他的大脑一片空白。直到柳元洵软软向后倒去,他才猛地回神,裹紧大麾,抱紧柳元洵,冲下轿子,厉声喝道:“快去请太医!”
右眼的那滴血珠彷佛一颗滚烫的炭火,烧得他双眼发红,脚下更是运起轻功,短短几瞬,便消失在了常安常顺的视线里。
常顺叫他脸上的血惊了一跳,片刻后回神,他二人兵分两路,一个跟在顾莲沼身后入了后院,另一个则奔向马厩,牵了匹快马,朝着太医署疾驰而去。
顾莲沼头一回见柳元洵吐血,顾不上细思自己究竟是什么心情,撞开卧房大门后便直冲榻前,抬手去解柳元洵的大麾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手竟然在颤抖。
“阿洵,阿洵……”他忍不住唤出了那个深藏在心底的名字,明知道已经陷入昏迷的柳元洵给不了他任何回应,可他还是妄图从这样的呼唤中觅到一丝心安。
他见过太多人的血,却头一次从温热的血液中感受到了恐惧。温热的血早已凉透,顺着他刀锋般的下颌滴落在前襟。
淩氏兄妹匆匆赶来,第一个注意到的甚至不是柳元洵,而是满脸血腥,宛如地狱恶鬼般的顾莲沼。
淩晴惊呼一声:“怎么回事!主子怎么了?”
淩氏兄妹跟随柳元洵已久,自然最清楚他的身体状况。顾莲沼勉强找回一丝理智,迅速将柳元洵的情况说了一遍:“昨夜累着了,一夜没睡,直到刚才才醒。醒来时状态就不好,一直干呕,呕到最后吐了血。”
在宫中为何会累到?
又发生了什么才会一夜未睡?
淩亭刚要细问,却眼尖地看到了柳元洵耳侧的红玉坠,和他颈间明显的欢i爱痕迹。
这些痕迹刺痛了他的眼睛,也堵住了他的喉咙,让他好半晌都说不出话,还是淩晴率先动了一步,摸向柳元洵的衣襟。
可她的手刚伸出去,还没来得及碰到柳元洵的衣襟,就被满心慌乱的顾莲沼猛地抓住了手腕。
他不是占有欲发作,只是心神大乱,才下意识地挡住了淩晴的手。但他很快便反应过来,松开手,稍稍让开了挡在床前的位置。
淩晴根本没多想,挣脱开束缚后,便继续伸手摸进柳元洵的衣襟,从里头掏出一个药瓶。一看到这个药瓶,她顿时安心了许多:“这是救命的药,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主子自己会吃的。他若是没让你喂药,就说明情况还没到最糟糕的地步。”
听到这话,顾莲沼总算镇定了一些,他反覆深呼吸了好几次,才抬起袖子擦去脸上的血。待冷静之后,这才意识到胸腔里的心脏跳动得多么剧烈。
他和柳元洵从相识到冷战,再到破冰,整个期间他都只陷在自己的情绪里,从未认真了解过柳元洵的身体状况,自然不清楚他随身带着什么药,病情发作时又是什么样,再加上心里一直惦记着柳元洵命不久矣这件事,所以才叫那一口血惊掉了魂。
淩晴的冷静安了他的心,可理智是回来了,心口的揪痛却愈演愈烈,他半跪在床边,轻轻握住柳元洵的手,低声道:“他……经常吐血吗?”
淩晴拉过一张矮凳,坐在距离顾莲沼半臂远的地方,相较于淩亭脸上清晰可辨的忧虑,她显得更为冷静,“其实还好,比起吐血,主子大多时候只是虚弱,没什么精神,也没什么胃口。病重的时候,也就是卧床不起。不过今年,吐血的次数明显增多了。”
顾莲沼又问:“王太医怎么说?”
淩晴解释道:“主子每次吐血的原因都不一样,但根基没变,就是身子弱。过度劳累会导致气血上涌,情绪激动会让人气血逆行,但普通人平息一会便能缓过来,主子身体太弱,所以才会吐血。”
因为足够了解柳元洵的身体状况,所以她并未慌乱,听见顾莲沼问,她便十分细致地一一回答了。
在王爷迎娶正妻与侧妃之前,顾莲沼就是柳元洵最贴身的人,淩晴非但不会嫌他问得多,反而巴不得他多问几句,最好都能记在心上,这样就又多了一个人能照顾王爷。
“瞧见这药瓶了吗?”淩晴晃了晃刚从柳元洵怀里摸出来的瓷瓶,道:“这里头原本有七粒药,现在还剩四粒。只要不是天下奇毒,这药都能解;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吃下这药,就能吊住一天的命;只要这药还在,主子就有保命符。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你只管把药给主子服下。”
其实柳元洵上次大病的时候,自己又服了一粒,如今只剩下三粒了,但除他之外,没人会打开这药瓶,所以淩晴不知道罢了。
顾莲沼望着那药瓶,轻声问了句:“其余三粒中,有一粒,用在我身上了吧?”
“嗯。”淩晴点了点头,倒也没有埋怨,只是有些感慨,“一粒是先皇初生病时吃的,可惜没起作用,浪费了;还有一粒是三年前主子重病,他自己服下的;最后一粒,确实是在大婚之夜用的。”
三年前,先帝驾崩,柳元洵作为先帝最疼爱的儿子,一时承受不住打击,病情加重也在情理之中。顾莲沼出于以往的习惯,随口追问:“是先帝驾崩当日吃的吗?”
“不是。”回答的是淩亭。
顾莲沼侧头看向他,就听淩亭语调清晰道:“先帝驾崩当日,主子已经昏迷了。而他病情突然加重,需要丹药吊命,是在皇上登基大典的当日,也就是先帝驾崩的前五天。”
顾莲沼与淩亭对视着,两人的目光中都暗藏着旁人难以察觉的深意。
单看这件事,似乎并无不妥。柳元洵身子孱弱,又一直牵挂着先皇的病情,累垮了身体,一时病重,也属正常。
可若是想得更深些,这里头的门道可就多了。
淩亭陪在柳元洵身边已有十年,他或许不是最懂柳元洵心思的人,却一定是最清楚其生活点滴的人。如果,他还想挖出柳元洵极力掩藏的秘密,那淩亭无疑是最好的帮手。
不过,柳元洵对此事态度谨慎到了叫顾莲沼生惧的程度,只是一想起他当日的眼神,顾莲沼就不敢再深究了。
他和淩亭过久的对视引起了淩晴的注意,“你们怎么忽然都不说话了?主子吃药的时间有什么不对吗?”
淩亭移开视线,看向淩晴,“没什么不对,只是说到了这里,随口聊聊罢了。”
“哦。”淩晴没再多问,转头继续关注起了柳元洵的情况。
叫淩晴这一打岔,顾莲沼也移开了视线,看向榻上的柳元洵。
其实,柳元洵当着他的面吐过一次血。
不过那时的他是在诓骗洪公公,在他捏着血囊往嘴里放的时候,顾莲沼就已经发现了,被识破后,柳元洵便“扑哧”一声笑了。
他记得很清楚,那是柳元洵向他展露的,第一个毫无阴霾与恐惧的笑容。
就如同一个一心想要捞月亮的人,从他踏入倒映着月亮的深潭,却又不选择折返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被溺毙的命运。
……
柳元洵这一觉睡了很久,直到下午才被顾莲沼叫醒。
他抬手捂着额头,觉得脑袋又重又痛,稍微一动便头晕目眩,恶心感阵阵袭来,身上也没什么力气,难受得紧。
顾莲沼用手背贴了贴他的额头,有些忧虑,“好像发热了,要请太医吗?”
柳元洵动了动手指,虚弱地摇了摇头,哑声道:“不用,我心里有数,回府之后吃了药就好了。”
身体上的不适逐渐将他压垮,别说质问柳元喆了,他连吃饭喝药的力气都没有,整个人都冒着虚汗。
他蜷缩在顾莲沼怀里,扯住他的衣襟,声音断断续续:“阿峤,你……你带我回府吧。”
尽管此时的柳元洵并不适合颠簸见风,可顾莲沼还是顺着他的意思,用大麾将他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而后抱进了回瑞王府的轿子里。
常顺顾及柳元洵的身体,特意放缓了驭马的速度,力求马车行驶得平稳些。可柳元洵实在太过虚弱,马车只是微微一晃,他就缩在顾莲沼怀里干呕起来。
可他什么东西都没吃,半天也呕不出什么。华丽的大麾裹着他瘦弱的身躯,每一次干呕,那弯成一道弧线的脊背就会不受控制地颤抖。
纯阳内力只能调动柳元洵的气血,但对别的病症却毫无办法。顾莲沼将他抱在膝头,让他枕着自己的肩,一只手揽住他的腰,另一只手在他胸前轻轻拍抚。
怀里的人像是要把心肺都呕出来,慌得他连搂抱都不敢用力,只能用下巴不停地蹭着柳元洵的侧脸,妄图通过这样的接触给予他一些安抚。
好不容易熬到王府,马车停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晃了一下。柳元洵彻底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呕出了一大滩血,温热浓稠的血液喷溅到顾莲沼脸上,一滴血不偏不倚地溅进他的右眼。
顾莲沼瞬间浑身僵住,有那么一瞬间,他的大脑一片空白。直到柳元洵软软向后倒去,他才猛地回神,裹紧大麾,抱紧柳元洵,冲下轿子,厉声喝道:“快去请太医!”
右眼的那滴血珠彷佛一颗滚烫的炭火,烧得他双眼发红,脚下更是运起轻功,短短几瞬,便消失在了常安常顺的视线里。
常顺叫他脸上的血惊了一跳,片刻后回神,他二人兵分两路,一个跟在顾莲沼身后入了后院,另一个则奔向马厩,牵了匹快马,朝着太医署疾驰而去。
顾莲沼头一回见柳元洵吐血,顾不上细思自己究竟是什么心情,撞开卧房大门后便直冲榻前,抬手去解柳元洵的大麾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手竟然在颤抖。
“阿洵,阿洵……”他忍不住唤出了那个深藏在心底的名字,明知道已经陷入昏迷的柳元洵给不了他任何回应,可他还是妄图从这样的呼唤中觅到一丝心安。
他见过太多人的血,却头一次从温热的血液中感受到了恐惧。温热的血早已凉透,顺着他刀锋般的下颌滴落在前襟。
淩氏兄妹匆匆赶来,第一个注意到的甚至不是柳元洵,而是满脸血腥,宛如地狱恶鬼般的顾莲沼。
淩晴惊呼一声:“怎么回事!主子怎么了?”
淩氏兄妹跟随柳元洵已久,自然最清楚他的身体状况。顾莲沼勉强找回一丝理智,迅速将柳元洵的情况说了一遍:“昨夜累着了,一夜没睡,直到刚才才醒。醒来时状态就不好,一直干呕,呕到最后吐了血。”
在宫中为何会累到?
又发生了什么才会一夜未睡?
淩亭刚要细问,却眼尖地看到了柳元洵耳侧的红玉坠,和他颈间明显的欢i爱痕迹。
这些痕迹刺痛了他的眼睛,也堵住了他的喉咙,让他好半晌都说不出话,还是淩晴率先动了一步,摸向柳元洵的衣襟。
可她的手刚伸出去,还没来得及碰到柳元洵的衣襟,就被满心慌乱的顾莲沼猛地抓住了手腕。
他不是占有欲发作,只是心神大乱,才下意识地挡住了淩晴的手。但他很快便反应过来,松开手,稍稍让开了挡在床前的位置。
淩晴根本没多想,挣脱开束缚后,便继续伸手摸进柳元洵的衣襟,从里头掏出一个药瓶。一看到这个药瓶,她顿时安心了许多:“这是救命的药,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主子自己会吃的。他若是没让你喂药,就说明情况还没到最糟糕的地步。”
听到这话,顾莲沼总算镇定了一些,他反覆深呼吸了好几次,才抬起袖子擦去脸上的血。待冷静之后,这才意识到胸腔里的心脏跳动得多么剧烈。
他和柳元洵从相识到冷战,再到破冰,整个期间他都只陷在自己的情绪里,从未认真了解过柳元洵的身体状况,自然不清楚他随身带着什么药,病情发作时又是什么样,再加上心里一直惦记着柳元洵命不久矣这件事,所以才叫那一口血惊掉了魂。
淩晴的冷静安了他的心,可理智是回来了,心口的揪痛却愈演愈烈,他半跪在床边,轻轻握住柳元洵的手,低声道:“他……经常吐血吗?”
淩晴拉过一张矮凳,坐在距离顾莲沼半臂远的地方,相较于淩亭脸上清晰可辨的忧虑,她显得更为冷静,“其实还好,比起吐血,主子大多时候只是虚弱,没什么精神,也没什么胃口。病重的时候,也就是卧床不起。不过今年,吐血的次数明显增多了。”
顾莲沼又问:“王太医怎么说?”
淩晴解释道:“主子每次吐血的原因都不一样,但根基没变,就是身子弱。过度劳累会导致气血上涌,情绪激动会让人气血逆行,但普通人平息一会便能缓过来,主子身体太弱,所以才会吐血。”
因为足够了解柳元洵的身体状况,所以她并未慌乱,听见顾莲沼问,她便十分细致地一一回答了。
在王爷迎娶正妻与侧妃之前,顾莲沼就是柳元洵最贴身的人,淩晴非但不会嫌他问得多,反而巴不得他多问几句,最好都能记在心上,这样就又多了一个人能照顾王爷。
“瞧见这药瓶了吗?”淩晴晃了晃刚从柳元洵怀里摸出来的瓷瓶,道:“这里头原本有七粒药,现在还剩四粒。只要不是天下奇毒,这药都能解;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吃下这药,就能吊住一天的命;只要这药还在,主子就有保命符。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你只管把药给主子服下。”
其实柳元洵上次大病的时候,自己又服了一粒,如今只剩下三粒了,但除他之外,没人会打开这药瓶,所以淩晴不知道罢了。
顾莲沼望着那药瓶,轻声问了句:“其余三粒中,有一粒,用在我身上了吧?”
“嗯。”淩晴点了点头,倒也没有埋怨,只是有些感慨,“一粒是先皇初生病时吃的,可惜没起作用,浪费了;还有一粒是三年前主子重病,他自己服下的;最后一粒,确实是在大婚之夜用的。”
三年前,先帝驾崩,柳元洵作为先帝最疼爱的儿子,一时承受不住打击,病情加重也在情理之中。顾莲沼出于以往的习惯,随口追问:“是先帝驾崩当日吃的吗?”
“不是。”回答的是淩亭。
顾莲沼侧头看向他,就听淩亭语调清晰道:“先帝驾崩当日,主子已经昏迷了。而他病情突然加重,需要丹药吊命,是在皇上登基大典的当日,也就是先帝驾崩的前五天。”
顾莲沼与淩亭对视着,两人的目光中都暗藏着旁人难以察觉的深意。
单看这件事,似乎并无不妥。柳元洵身子孱弱,又一直牵挂着先皇的病情,累垮了身体,一时病重,也属正常。
可若是想得更深些,这里头的门道可就多了。
淩亭陪在柳元洵身边已有十年,他或许不是最懂柳元洵心思的人,却一定是最清楚其生活点滴的人。如果,他还想挖出柳元洵极力掩藏的秘密,那淩亭无疑是最好的帮手。
不过,柳元洵对此事态度谨慎到了叫顾莲沼生惧的程度,只是一想起他当日的眼神,顾莲沼就不敢再深究了。
他和淩亭过久的对视引起了淩晴的注意,“你们怎么忽然都不说话了?主子吃药的时间有什么不对吗?”
淩亭移开视线,看向淩晴,“没什么不对,只是说到了这里,随口聊聊罢了。”
“哦。”淩晴没再多问,转头继续关注起了柳元洵的情况。
叫淩晴这一打岔,顾莲沼也移开了视线,看向榻上的柳元洵。
其实,柳元洵当着他的面吐过一次血。
不过那时的他是在诓骗洪公公,在他捏着血囊往嘴里放的时候,顾莲沼就已经发现了,被识破后,柳元洵便“扑哧”一声笑了。
他记得很清楚,那是柳元洵向他展露的,第一个毫无阴霾与恐惧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