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世家大族向来把门楣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王明瑄能豁出命为女儿鸣冤,却不敢成为家族的罪人,把全家唯一的希望送进大牢。
  柳元洵说道:“原先,我以为王幼棋是受人指使,才推出王明瑄设局。可罪魁祸首若是王明璋,那我就不敢确定了……”
  设局之人不可能不考虑破局的后果。如果这事是王幼棋策划的,那他肯定也清楚,此计若成功倒好,一旦失败,整个王家可就彻底完了。
  这般凶险的计策,不像是王幼棋这种人能想出来的。
  除非,他也是被人捏住了把柄,不得已才冒险一试。可即便冒险,失败的代价也太大了。这事似乎缺失了关键一环,总让柳元洵觉得这样的推测不慎稳妥。
  顾莲沼却道:“王爷,你忘了一个人。”
  忘了个人?柳元洵一怔,刚想问“忘了谁”,突然想起一人,“你是说,王幼棋的二女儿?那个因犯错被罢职的督察院御史?”
  顾莲沼还没说话,柳元洵又追问道:“被罢职前,她是何职位?”
  柳元洵一下问到了关键,顾莲沼意味深长地说:“左佥都御史,正四品。”
  柳元洵明白了:“也就是说,王幼棋生了两个平庸的儿子,却有一个极具才能的女儿?”
  顾莲沼点了点头,“而且,王幼棋是捧两个儿子不成,这才在最后关头,为他的二女儿王愫宁助了把力。”
  天雍虽允许女子和哥儿为官,可他们想要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比男子艰难得多。
  顾莲沼所在的锦衣卫只看重本事,不在乎出身,这才让他抓住了机会。而御史院里都是些讲究出身门第、看重资历学术的老顽固,王愫宁能在那里坐到左佥都御史的位置,绝非等闲之辈。
  柳元洵抬眸看向顾莲沼:“所以,王幼棋其实考虑到了大儿子被牵扯进去的后果,他之所以还要赌一把,就是把宝押在了王愫宁身上。”
  官场上,一言罢职,亦能一言复职,寻常人汲汲营营一辈子的职位,在上位者眼里不过是随意抛掷的棋子。如果王幼棋背后的人,允诺他的是御史院里的职位,那这平庸无能且私德有亏的大儿子也不是不能牺牲。
  毕竟,在氏族的眼中,他们在意的不是“王明璋”或者“王愫宁”,他们想要永久传承下去的,只有“王”这个姓氏。只要王愫宁在,王家的子孙们在,那舍掉几个儿子,不过是一瞬间的心狠罢了。
  话说到这里,这件案子已经清清楚楚了。
  顾莲沼早知道柳元洵聪慧,可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一切梳理清楚,还是让顾莲沼由衷说了句:“王爷明睿。”
  既然夸赞他英明睿智,那短短三日便侦破案子、找到关键的顾莲沼又何尝逊色?柳元洵笑着看向他:“顾大人也很厉害。”
  他这句“顾大人”既像是揶揄的调侃,又带了些真心实意的称赞,顾莲沼知道自己该笑着回应几句,可面对柳元洵时,平日里的逢迎之语却卡在了喉咙里,半天不知该说什么。
  自从意识到自己乱了心,他时而迟钝得过分,时而又敏感得厉害。
  他的沉默落在柳元洵眼里便是内敛与羞涩。于是,柳元洵体贴地转移了话题:“那唐婉莹又是如何牵扯进这案子里的?”
  顾莲沼不着痕迹地松了口气,随后解释道:“据王家侍女的供词,这王瑜茵确实是个安分守己、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与王明璋乱i伦一事,也是被半强迫半引诱的。这样一个女子,是不可能在半个月内,把冯虎迷得神魂颠倒到甘愿为她而死的。”
  所以,他们必须找一个有手段的厉害女人,先促成刺杀案,再毁了她的脸,将这事闹得人尽皆知,无法轻易遮掩后,再利用王明瑄的爱女之心,逼他豁出性命来敲鼓,才能将柳元洵彻底搅进来。
  再者,即便顾莲沼找出了诱i奸王瑜茵的真凶,可要是破不了滴骨验亲的局,柳元洵还是难以洗清身上的嫌疑。
  此局不破,恐怕连王瑜茵的死也会变成柳元洵买凶杀人,到时候,可就不是坐几年牢就能解决的事了。
  这些事一件接着一件,前一件还没理出头绪,后一件事就紧跟着来了,好在他们也不是没有收获。只能说那群人最大的依仗“滴骨验亲”,反倒成了柳元洵破局的关键。此局一破,说不定连萧金业的案子都有重审的希望。
  抓瞎一样被人牵着鼻子走了半天,如今总算扳回一局,柳元洵轻轻舒了口气,再次看向身旁的顾莲沼,真诚地说道:“阿峤,虽说你我相识的契机不太好,但我真的很高兴能认识你,也很开心你把我当朋友。”
  “我其实……”说到这儿,柳元洵有些不好意思,声音也低了几分,“我其实没什么朋友。所以,能认识你,我真的很开心。”
  这番话说得颠三倒四,实在不符合他一贯的风格。可他已经很久没有和平等对待自己的人说过心里话了,所以开口时,难免有些不自在。
  皇子是没有朋友的,宫里的人又都把他当主子,加上他身体孱弱,连个伴读都没有。从小到大,能哄着他、陪他玩耍的,除了太监宫女,便是柳元喆。
  可柳元喆是太子,又是他的兄长,他再亲近他,也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对柳元喆抱有敬意。宫里的太监宫女又当他是主子,成了主子,便成了他们的天,身份的鸿沟始终横亘在那里。
  淩氏兄妹虽与普通下人不同,可他们的生活以他为中心,所以他总在担心,自己死后,他们该何去何从,更担心他们参与过多会惹来麻烦。担忧得多了,便成了肩头的重担,许多话不能对他们说,许多事也不能让他们做。
  可顾莲沼不一样,他有自己的路要走,也有足够的能力替自己分担,更重要的是,自相识以来,顾莲沼从未像那些谄媚之人一样,为了利益而接近他。
  他知道,以顾莲沼的身世和资历,自己就是他最好的登云梯,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只揪着“被毁了清白”这一点向他索要补偿,他也会尽力满足。
  但顾莲沼没有。
  他不知道顾莲沼一开始的疏远,究竟是身为哥儿的避嫌,还是另一种欲擒故纵,但这种距离感确确实实叫他松了口气,也让顾莲沼后来的靠近变得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他被宫里的人吓怕了,所以不喜欢别人伺候,不喜欢别人近身,更不喜欢别人带着目的谄媚。
  如果仅仅是不谄媚,还不足以让他把顾莲沼当作朋友。真正让他把顾莲沼放在心上的,是他不经意间流露的关心,是他从冯虎手中救下自己的恩情,更是数次令自己欣赏的处事能力。
  他虽没有朋友,但不代表什么人都能成为他的朋友。想和他做朋友,真心是一方面,还得有让他钦佩的本事。
  再者,顾莲沼官复原职以后,他欠他的,便全都还清了。
  没了牵绊,也不必承担责任,这些自然而然地亲近,便像是一滴水遇见了另一滴水,他们可以自由相遇,也可以自由分离。
  哪怕他死了,顾莲沼依然是顾莲沼,他照样能将自己的人生过得很好。没有压力,没有利欲,这样轻松的交往,对柳元洵而言,已是难得的缘分。
  想到这儿,柳元洵望着顾莲沼的眼睛,真诚道:“阿峤,谢谢你帮我翻案,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能遇到你这样的朋友,我真的很开心。”
  尽管话说得顺畅,但他很少如此直白地袒露自己的心意,所以还是有些不自在。但在他的预想里,顾莲沼或许也一直都是孤单单的一个人,所以尽管羞涩,他还是尽力表达着自己的心意,想让顾莲沼感受到他的真心。
  但他说完,顾莲沼却一直在沉默。
  他们之间的距离极近,近到柳元洵能够捕捉到他所有细微的表情。可顾莲沼只是静静地回望着他,一言不发,连表情都没有丝毫变化。
  在近得几乎肩并肩的距离中,顾莲沼的目光隐匿在一片昏暗的阴影里。
  柳元洵第一次发现,他长而直的眼睫竟如此浓密,浓密到只是微微垂着,便足以掩去一切情绪。看得久了,柳元洵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一种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在与顾莲沼对视的错觉。
  就在轿子的气氛越来越微妙,微妙到有些尴尬的时候,顾莲沼终于动了。
  他将手移向柳元洵垂在身侧的手,然后用尾指轻轻勾了勾柳元洵因尴尬而半握起的小手指。柳元洵本就没用力,所以他一勾,两人的手指便缠在了一起。
  柳元洵茫然地看着他的动作,视线落在交缠的尾指上,就听到同样垂着眼眸的顾莲沼说道:“王爷用我的时候当我是朋友,我若有一日惹了王爷厌烦,王爷还会因为认识我而开心吗?勾了手指,便是约定,王爷想好了再说。”
  柳元洵有些迟疑。
  他太明白人心易变的道理了,为了利益,父子都能反目成仇,更何况兄弟朋友?顾莲沼若是有朝一日背叛或欺骗了他,那他也绝不可能再捧着真心任人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