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在王府的时候,他还和淩晴开玩笑,说自己一脸病色正适合昏倒。可他心里清楚,无论身体有多难受,他只要站在天坛上,只要站在皇上身边,哪怕就剩一口气,他也会撑住。
这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礼,他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昏倒,受罚倒是其次,不吉利才是主要的。
他强撑到饮福受胙环节,这才和光禄寺卿交换了位置,挪到了不甚明显处,寻了个能靠身的柱子。
饮了福酒,受了胙,众礼官各自归位,开始送神。
柳元洵起身跟在皇上身后,和他一前一后走向望燎位。
祭祀所用的物品被一一送进燎炉,祭酒一浇,火舌顿时蹿了数米高,读祝、进帛、掌祭三官神色庄严地站在燎炉旁,低声念诵着送神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上却忽然开始下雪,雪花与祭物燃烧后的灰烬混在一处,竟有些分不清哪些是雪,哪些又是灰。
祭礼途中降雪是祥瑞,表明神明有了回应,这一场大礼,终是有了最完美的收场。
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虔诚高呼着:“陛下万岁。”
柳元洵也跪下了,但他没有低头,他只静静跪着,看着距他半步之遥的天子背影。
民心归顺,百官臣服,年轻的皇上肩负着整个天雍,看上去威严而尊荣。
可只有一直跟在他身后的柳元洵知道,柳元喆好像也病了,他虽极力压抑着,可他们距离如此之近,他又怎能看不见柳元喆偶尔打晃的身体呢……
他好歹还倚着柱子歇了片刻,可皇上整个祭礼都在众大臣的视线中心,别说歇息了,就是塌下肩膀缓缓神的机会都没有。
怎能不累呢?那么多摺子,那么大的天雍朝,都担在他一个人肩上。
柳元洵不想见他,可他更见不得他受罪。
……
随着最后一缕青烟散尽,繁复浩大的祭礼终于结束了。
柳元喆轻咳一声,缓步向望燎台下走去,他前两日有些发热,今早又喝了一肚子冷风,带头饮下三杯凉透的福酒之后,身体便有些撑不住了。
可他刚走了两步,原本一直刻意和他保持着距离的柳元洵却快步跟了上来。
明明柳元洵的身体也很弱,一场祭礼结束,他早已经腿脚虚软,眼前发黑。可他依然在看见柳元喆身体打晃的瞬间,本能地上前扶住了他的手臂。
柳元喆浑身一震,眼眶顿时湿热。
他低头掩去神色间的动容,和柳元洵并肩缓缓而行。
冬日祭典结束,朝臣们也该各自回府了。
因着方才那一扶,柳元喆的语气和善了许多,他问:“府中可有筹备午膳?”
台阶都递到脚下了,柳元洵却不下,他低着头,不去看柳元喆的脸色,道:“备好了。”
洪福一听,立马搭话道:“王府中的膳食哪有宫中好,七爷不如留在宫里吃午膳吧。我听御膳房说,近日里有道上供的银鱼,鲜美无刺,正合您的口。”
柳元洵道:“谢公公美意,只不过我最近体弱,吃得是药膳,碰不得旁的。”
“既如此,那便罢了。”柳元喆一甩袖子,转身上了轿辇,连洪公公也不理,催着轿子便走了。
“皇上!皇上!皇上您等等奴才啊!皇……”洪福一边喊,一边追着皇上的轿辇走远了。
柳元洵待人走了之后才抬头,他看了看柳元喆远去的身影,深深呼出了一口气。
有些事,一旦留出余地,就意味着多添折磨,既然是死局,他就不想再生纠葛了。
他收回视线,正要往宫门外走,却听身后传来一道声音,“瑞王爷留步。”
柳元洵转头一瞧,不甚明显地蹙了下眉。
叫住他的人身着二品朝服,正是顾莲沼的父亲——刑部尚书,顾明远。
第20章
“顾大人。”柳元洵先行拱手道:“有日子不见您了。”
顾明远回以一礼,温和地笑了,儒雅清俊的样貌极易引人好感,“有半年不曾见过瑞王了,您的身子瞧着倒是比以前好了许多。”
柳元洵淡笑不语,不知道他叫住自己是什么目的。
顾明远也不闲话,直言道:“自皇上赐婚后,我一直想找机会与王爷见面,只是太常寺与刑部无甚交道,直到现在才寻到机会。”
“哦?”柳元洵微讶,“不知顾大人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只是我毕竟是那小儿的父亲,又与王爷同朝为官,有些话不得不说罢了。”
顾明远这么一说,柳元洵也慎重起来,毕竟顾莲沼已经成了王府的人,做父亲的想要叮嘱儿婿,倒也是常态。
可顾明远接下来的话,却让柳元洵皱起了眉头。
“小儿身份卑微,十岁之前一直流窜于乡野,无人管束,性子野蛮,行为粗鄙。等到了我身边,性子已定,早过了可以掰正教育的时候……”说到这里,顾明远拱手一拜,恳切道:“赐婚一事,委实是我顾家对不住王爷。”
柳元洵早知道顾莲沼不受宠,可他没想到,在顾明远心里,顾莲沼竟是这么个形象。
“顾大人,”柳元洵极不赞同,“顾莲沼是个很厉害的人,您可以不喜欢他,却不能看轻他,更不能诋毁他。”
顾侍郎先是一愣,继而失笑,“看来,那个孩子很招您的喜欢。”
这和喜不喜欢没有关系。
他和顾莲沼相识已有一月,虽谈不上喜爱,但也找不出什么错处,野蛮粗鄙更是无稽之谈,听到顾明远如此贬低,当然会替他反驳。
“瑞王爷,您知道这孩子的身世吗?”
听这意思是要长谈了,柳元洵静静看着他,道:“愿闻其详。”
“这孩子,不是我认来的,是我在大理寺卿府中‘捡’来的。”提起这事,顾明远温和儒雅的神情终于有了一丝崩裂,详提起来,他眼中甚至流露出了一丝恨意。
“当日是大理寺卿之母大寿,我们两家是故交,我作为小辈,出于私交之礼,定然要亲自前去。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小厮打扮的孩童却当庭蹿出,抱着我的腿叫父亲,还抽出宴席上分肉的匕首,划破了自己的手掌,大喊着要与我滴血验亲。”
他们本就是亲父子,滴血验亲之事自然是成了。
顾莲沼哭着将“生母苦等父亲数年”和“自己千里寻父”的事情说了出来,其中细节一一映射,认父之事,已然板上钉钉,做不得假了。
他生得可怜又可爱,又抱着顾明远的腿不放,当着一众人等嚎啕大哭,边哭边说自己连名字也没有,母亲一直等着父亲,说是“只有父亲才有资格为他起名字”。
他哭得揪心,就连大理寺卿的老母亲也拿着帕子,擦了擦眼泪,劝他给这孩子起个名字。
他要是起了名字,无异于当庭认子。
可这名字他却不得不起。
众人心怜是假,看热闹是真,这事要出在自己身上,怕是当庭就要捂着孩子的嘴将人拖下去,可这事要是出在别人身上,自然是劝着、哄着、安抚着,叫顾莲沼讲实情说得更详细些。
顾明远丢了人,满心羞愤,只想掐死这孩子,哪里还想给他起名字,只是转头看见池外有莲,才随口念了三个字罢了。
顾莲沼,便是诞生于此。
顾明远这一辈子都虚伪体面,唯独冒出来的顾莲沼打了他个措手不及,给他扣上了抛妾弃子的恶名,叫他恨得牙痒,却又不得不将他带回府中。
先不说大理寺卿在场,单就其余宾客的议论,也将他架在了火上,不仅被迫认回了他,还不敢叫他死在顾府。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顾明远心中仍有埋怨,可想而知顾莲沼初入顾府过得是什么日子。
柳元洵有些失望地看着他,问:“顾大人,你可知我如何看?”
顾明远按捺住情绪,文质彬彬道:“王爷请讲。”
“在你眼里,他心机深沉,不受控制,是个不讲礼数的哥儿。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无依无靠,只能不断替自己筹谋才能活下去的孩子。”柳元洵深吸一口气,“我非但不觉得顾莲沼心机深沉,我还觉得他无所依仗,但能抓住一切机会替自己筹谋的心性很是厉害。”
若是寻常,他念在顾侍郎好歹是个二品大员的份上,多少会留些体面,可如今他不过是个将死之人,活这么礼貌做什么?
所以,柳元洵直白道:“顾大人做了不少错事,唯独名字起得好。‘沼字,池也,池生莲,莲出淤泥而不染,其根净也’确实是好寓意。”
他这话说得很不客气,顾侍郎当下便皱起眉头,可一想到顾莲沼那妖精似的样貌,他又能想通了。
七王爷毕竟是个男人,是男人就会被美色所迷,一时看不破也是正常的。
他耐下性子解释道:“我确实亏待于他,可他若是个好性儿的孩子,私下来寻我,我念他是我骨血,无论如何都会善待他,给他一条出路。可他于众多朝臣之中逼我认子,显然早有谋划。从他出现的场合,再到后来的一切事情,都叫我看得分明,他不是将我当父亲,他只是将我当作一个往上爬的踏板。”
这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礼,他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昏倒,受罚倒是其次,不吉利才是主要的。
他强撑到饮福受胙环节,这才和光禄寺卿交换了位置,挪到了不甚明显处,寻了个能靠身的柱子。
饮了福酒,受了胙,众礼官各自归位,开始送神。
柳元洵起身跟在皇上身后,和他一前一后走向望燎位。
祭祀所用的物品被一一送进燎炉,祭酒一浇,火舌顿时蹿了数米高,读祝、进帛、掌祭三官神色庄严地站在燎炉旁,低声念诵着送神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上却忽然开始下雪,雪花与祭物燃烧后的灰烬混在一处,竟有些分不清哪些是雪,哪些又是灰。
祭礼途中降雪是祥瑞,表明神明有了回应,这一场大礼,终是有了最完美的收场。
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虔诚高呼着:“陛下万岁。”
柳元洵也跪下了,但他没有低头,他只静静跪着,看着距他半步之遥的天子背影。
民心归顺,百官臣服,年轻的皇上肩负着整个天雍,看上去威严而尊荣。
可只有一直跟在他身后的柳元洵知道,柳元喆好像也病了,他虽极力压抑着,可他们距离如此之近,他又怎能看不见柳元喆偶尔打晃的身体呢……
他好歹还倚着柱子歇了片刻,可皇上整个祭礼都在众大臣的视线中心,别说歇息了,就是塌下肩膀缓缓神的机会都没有。
怎能不累呢?那么多摺子,那么大的天雍朝,都担在他一个人肩上。
柳元洵不想见他,可他更见不得他受罪。
……
随着最后一缕青烟散尽,繁复浩大的祭礼终于结束了。
柳元喆轻咳一声,缓步向望燎台下走去,他前两日有些发热,今早又喝了一肚子冷风,带头饮下三杯凉透的福酒之后,身体便有些撑不住了。
可他刚走了两步,原本一直刻意和他保持着距离的柳元洵却快步跟了上来。
明明柳元洵的身体也很弱,一场祭礼结束,他早已经腿脚虚软,眼前发黑。可他依然在看见柳元喆身体打晃的瞬间,本能地上前扶住了他的手臂。
柳元喆浑身一震,眼眶顿时湿热。
他低头掩去神色间的动容,和柳元洵并肩缓缓而行。
冬日祭典结束,朝臣们也该各自回府了。
因着方才那一扶,柳元喆的语气和善了许多,他问:“府中可有筹备午膳?”
台阶都递到脚下了,柳元洵却不下,他低着头,不去看柳元喆的脸色,道:“备好了。”
洪福一听,立马搭话道:“王府中的膳食哪有宫中好,七爷不如留在宫里吃午膳吧。我听御膳房说,近日里有道上供的银鱼,鲜美无刺,正合您的口。”
柳元洵道:“谢公公美意,只不过我最近体弱,吃得是药膳,碰不得旁的。”
“既如此,那便罢了。”柳元喆一甩袖子,转身上了轿辇,连洪公公也不理,催着轿子便走了。
“皇上!皇上!皇上您等等奴才啊!皇……”洪福一边喊,一边追着皇上的轿辇走远了。
柳元洵待人走了之后才抬头,他看了看柳元喆远去的身影,深深呼出了一口气。
有些事,一旦留出余地,就意味着多添折磨,既然是死局,他就不想再生纠葛了。
他收回视线,正要往宫门外走,却听身后传来一道声音,“瑞王爷留步。”
柳元洵转头一瞧,不甚明显地蹙了下眉。
叫住他的人身着二品朝服,正是顾莲沼的父亲——刑部尚书,顾明远。
第20章
“顾大人。”柳元洵先行拱手道:“有日子不见您了。”
顾明远回以一礼,温和地笑了,儒雅清俊的样貌极易引人好感,“有半年不曾见过瑞王了,您的身子瞧着倒是比以前好了许多。”
柳元洵淡笑不语,不知道他叫住自己是什么目的。
顾明远也不闲话,直言道:“自皇上赐婚后,我一直想找机会与王爷见面,只是太常寺与刑部无甚交道,直到现在才寻到机会。”
“哦?”柳元洵微讶,“不知顾大人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只是我毕竟是那小儿的父亲,又与王爷同朝为官,有些话不得不说罢了。”
顾明远这么一说,柳元洵也慎重起来,毕竟顾莲沼已经成了王府的人,做父亲的想要叮嘱儿婿,倒也是常态。
可顾明远接下来的话,却让柳元洵皱起了眉头。
“小儿身份卑微,十岁之前一直流窜于乡野,无人管束,性子野蛮,行为粗鄙。等到了我身边,性子已定,早过了可以掰正教育的时候……”说到这里,顾明远拱手一拜,恳切道:“赐婚一事,委实是我顾家对不住王爷。”
柳元洵早知道顾莲沼不受宠,可他没想到,在顾明远心里,顾莲沼竟是这么个形象。
“顾大人,”柳元洵极不赞同,“顾莲沼是个很厉害的人,您可以不喜欢他,却不能看轻他,更不能诋毁他。”
顾侍郎先是一愣,继而失笑,“看来,那个孩子很招您的喜欢。”
这和喜不喜欢没有关系。
他和顾莲沼相识已有一月,虽谈不上喜爱,但也找不出什么错处,野蛮粗鄙更是无稽之谈,听到顾明远如此贬低,当然会替他反驳。
“瑞王爷,您知道这孩子的身世吗?”
听这意思是要长谈了,柳元洵静静看着他,道:“愿闻其详。”
“这孩子,不是我认来的,是我在大理寺卿府中‘捡’来的。”提起这事,顾明远温和儒雅的神情终于有了一丝崩裂,详提起来,他眼中甚至流露出了一丝恨意。
“当日是大理寺卿之母大寿,我们两家是故交,我作为小辈,出于私交之礼,定然要亲自前去。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小厮打扮的孩童却当庭蹿出,抱着我的腿叫父亲,还抽出宴席上分肉的匕首,划破了自己的手掌,大喊着要与我滴血验亲。”
他们本就是亲父子,滴血验亲之事自然是成了。
顾莲沼哭着将“生母苦等父亲数年”和“自己千里寻父”的事情说了出来,其中细节一一映射,认父之事,已然板上钉钉,做不得假了。
他生得可怜又可爱,又抱着顾明远的腿不放,当着一众人等嚎啕大哭,边哭边说自己连名字也没有,母亲一直等着父亲,说是“只有父亲才有资格为他起名字”。
他哭得揪心,就连大理寺卿的老母亲也拿着帕子,擦了擦眼泪,劝他给这孩子起个名字。
他要是起了名字,无异于当庭认子。
可这名字他却不得不起。
众人心怜是假,看热闹是真,这事要出在自己身上,怕是当庭就要捂着孩子的嘴将人拖下去,可这事要是出在别人身上,自然是劝着、哄着、安抚着,叫顾莲沼讲实情说得更详细些。
顾明远丢了人,满心羞愤,只想掐死这孩子,哪里还想给他起名字,只是转头看见池外有莲,才随口念了三个字罢了。
顾莲沼,便是诞生于此。
顾明远这一辈子都虚伪体面,唯独冒出来的顾莲沼打了他个措手不及,给他扣上了抛妾弃子的恶名,叫他恨得牙痒,却又不得不将他带回府中。
先不说大理寺卿在场,单就其余宾客的议论,也将他架在了火上,不仅被迫认回了他,还不敢叫他死在顾府。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顾明远心中仍有埋怨,可想而知顾莲沼初入顾府过得是什么日子。
柳元洵有些失望地看着他,问:“顾大人,你可知我如何看?”
顾明远按捺住情绪,文质彬彬道:“王爷请讲。”
“在你眼里,他心机深沉,不受控制,是个不讲礼数的哥儿。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无依无靠,只能不断替自己筹谋才能活下去的孩子。”柳元洵深吸一口气,“我非但不觉得顾莲沼心机深沉,我还觉得他无所依仗,但能抓住一切机会替自己筹谋的心性很是厉害。”
若是寻常,他念在顾侍郎好歹是个二品大员的份上,多少会留些体面,可如今他不过是个将死之人,活这么礼貌做什么?
所以,柳元洵直白道:“顾大人做了不少错事,唯独名字起得好。‘沼字,池也,池生莲,莲出淤泥而不染,其根净也’确实是好寓意。”
他这话说得很不客气,顾侍郎当下便皱起眉头,可一想到顾莲沼那妖精似的样貌,他又能想通了。
七王爷毕竟是个男人,是男人就会被美色所迷,一时看不破也是正常的。
他耐下性子解释道:“我确实亏待于他,可他若是个好性儿的孩子,私下来寻我,我念他是我骨血,无论如何都会善待他,给他一条出路。可他于众多朝臣之中逼我认子,显然早有谋划。从他出现的场合,再到后来的一切事情,都叫我看得分明,他不是将我当父亲,他只是将我当作一个往上爬的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