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为了妹妹。
  他也要试着拿一拿案首的位置!
  朔州贡院。
  只听钟声敲了三下。
  学生们看着天上的黄昏,提前进入考场。
  纪霆在贡院其他院子,在学生们考完试之前,他们八九个阅卷官,都不能离开。
  等考生们收了试卷,誊抄结束。
  他们才会到指定的房间阅卷,到时候房门一关,看完所有试卷才能出来。
  “这就是坐牢啊。”同僚笑着道,“来来来,下棋打发打发时间。”
  纪霆棋艺一般,多是在旁边看热闹。
  偶尔抬头看一眼门北县方向。
  从七月份出来,至今快两个月了。
  也不知道门北县的新化肥作坊,有没有建好。
  此时的门北县。
  新的化肥作坊快要完工了。
  只是里面的锅炉不好买,这作坊的核心,就是那巨大的锅炉。
  好在纪大人离开前,已经安排好了。
  煤炭矿场的张管事帮忙牵的线,说是八月十二左右运过来。
  王县丞还跟身边人道:“锅炉到了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看看是否有质量问题。”
  “还要让他们试着烧制几次,确定没有问题再说。”
  不过这话说完,王县丞心道,也不用那么着急,事情进展得一贯顺利。
  正想着,就听下面有人来报:“王县丞,城北那边又有孩子失踪了。”
  王县丞皱眉。
  要说孩子走丢的事不是没发生过。
  但这两个月,尤其最近半个月,是不是太勤了些。
  两个月之内,这已经是第四个案子了。
  “上个月就在说,城北那边要加强巡逻,怎么又有这种事。”
  贺捕头过来的时候,正好听到这话,开口便是:“手下的弟兄们,又要巡视城北,又要去下面收税。”
  “还有两个化肥作坊都要看顾,哪有那么多人手。”
  尤其是化肥作坊。
  若没有差役守着,很容易因为肥料的事打起来。
  人人都知道化肥是好东西,可出货却有限,难免产生争端。
  王县丞知道这些事,可他认为城北同样重要。
  那里住着的,都是雁门关将士的家属。
  最近这半年来,家属们陆陆续续搬回来,那边好不容易繁华起来。
  刘主簿看了看他们俩,开口道:“过了这一阵就好了。”
  “等化肥产量上来,两边不需要那么多人手。”
  “最近事赶事,难免出些岔子。”
  贺捕头跟王县丞各退一步,尽力去追捕丢失的孩子。
  四个孩子,那边早就闹翻天了。
  贺捕头他们连夜寻找,也只追回一个孩子。
  其他娃娃应该早就被弄走了。
  像这种地方,孩子丢了不说很正常,但也不算少见。
  毕竟附近山窝窝多,随便找个地方藏里面,至少能躲个十天半个月。
  剩下三个孩子,贺捕头也没放弃,继续带人去找。
  新化肥作坊那边只好安排书吏去守。
  王县丞则在检查新来的锅炉,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看了一遍,再让运送锅炉的伙计烧个三四天。
  确定一切都没问题,那伙计还道:“我们那做的炉子,铁器都炼得,何况这些矿料。”
  “放心吧。”
  王县丞好几日没怎么合眼,现在作坊最重要的事情终于完成,他也能放心了。
  剩下的,就是等纪县令从州城回来,新作坊就能开起来。
  虽说纪大人说不用等他,能开就开,但这种事,还等等比较好。
  大事完成,王县丞终于能回去睡一觉了。
  其实他还有点兴奋。
  做了这么多年县丞,以前都是在钩心斗角,养成他沉稳的性子。
  现在不是了,他们如今做的事,都是正儿八经造福百姓的,感觉自然不一样。
  王县丞回去的时候,正好碰到回来的纪阳阳少爷。
  前段时间,纪阳听人说,隔壁县有个怪才,写了本游记让人津津乐道。
  听说这件事后,纪阳便心里痒痒,他一是想看,二是想买回来,印成书售卖。
  他们印刷作坊应该有点新书的。
  那游记只要写得好,根本不愁卖。
  那会儿衙门事情还不算多,他便出发了。
  只是没想到,那怪才确实奇怪,好说歹说才同意卖给他。
  甚至还是看在他三哥哥纪霆的份上。
  说纪霆是个好官,故而愿意给他。
  不管怎么样,总算买到了。
  纪阳说了几句,见王县丞实在疲惫,就让他赶紧回去睡吧,自己去印刷作坊看看。
  等他从印刷作坊出来,纪阳临时起意,对身边仆从道:“走吧,再去新化肥作坊瞧瞧。”
  因为那怪才愿意给他写的游记。
  就是因为化肥的好处。
  怪才说他去过很多地方,很多百姓只求一口吃的。
  纪县令这样为百姓着想的好官,他非常喜欢。
  其中就提到肥料的事。
  纪阳去新化肥作坊的时候,还问了句:“这里的人怎么这样少。”
  知道城北丢小孩的事之后,纪阳叹口气。
  确实,还是找孩子重要。
  走进里面,纪阳似乎听到什么怪异声音,像是在凿东西的动静。
  等他走过去的时候,旁边就有几个躺那睡觉的伙计。
  这伙计就是押送锅炉的人,
  在这休息一晚,明日就回去了。
  纪阳看他们辛苦,让人买了饭菜回来,又让他们去屋子里睡。
  其中一个伙计手抖了下,忙道:“没事,我们也习惯了,反正凑合一晚上。”
  另一个赶紧道:“对啊,你们这人少,我们帮忙守着吧。”
  “多谢阳少爷的饭菜。”
  纪阳见他们坚持,就没再多说。
  第二日,他们果然如约离开。
  城北的孩子也都找回来了。
  贺捕头在山上捉住那伙拍花子的人,总算松了一大口气。
  刘主簿道:“幸好找到了,咱们跟军中情谊来得不容易,要是把他们的孩子弄丢,县令大人回来,肯定要头疼。”
  贺捕头也是这个意思,他这般体力,都累得不成,可见下了大功夫。
  几个人互相看看,全都笑出来。
  还好还好。
  他们都尽到自己的责任。
  没有给纪大人丢人。
  不过新化肥作坊那边,倒是有些问题。
  还是本县跟外县的农户。
  全都围在附近,想让衙门早点制化肥。
  他们都等着用呢。
  用过化肥跟没用过化肥的庄稼,简直两码事。
  最近不少地方都在收获。
  用过肥料的庄稼收成,硬生生比没用过化肥的庄稼,多了两三成的粮食。
  两三成粮食,够全家吃很久的了。
  谁家不想要啊。
  趁着要种新庄稼。
  他们都等着买肥料。
  “今日才八月十八,明日乡试结束之后,还有十天的阅卷。咱们不能硬等着纪大人回来吧。”
  “是的,这么多天,都把耕种耽误了。”
  “如果纪大人在的话,他肯定会说不等他的。”
  “是为了纪大人的面子吗?所以要等他回来。”
  这话说中王县丞的私心。
  纪大人辛辛苦苦筹办起来的新化肥作坊,要是不等他,直接开业,岂不是可惜。
  这样的话,白白少一样政绩。
  此时纪阳倒是可以插话:“放心吧,我哥不是交代过了吗,他不会计较的。”
  “在他看来,百姓们先拿到肥料,才最重要。”
  不仅如此,连帮忙定制锅炉的煤炭张管事都带话,说是他有个老友,很需要大量化肥。
  问王县丞他们能不能多做一点,让他好给老友交差。
  按照现在老作坊的产量,肯定是不成的。
  但要是把新作坊开起来,就不是问题。
  思来想去,再想起纪县令的性格,王县丞咬牙道:“那就开。”
  他做了多年副手,知道他们这些做副手的,最忌讳抢正印的风头。
  不过他也明白纪霆纪县令的人品。
  明白这次的县令不会计较,才敢做此决定。
  门北县新的化肥作坊终于投入使用。
  纪霆这边,终于开始阅卷。
  一千多考生的三场试卷。
  全都看完,需要耗费巨大精力。
  阅卷官们还默契推举纪霆为主。
  毕竟他的才华有目共睹,大家都相信他的能力。
  话是这么说,但卷子看到最后,纪霆也是头昏脑胀,他忍不住道:“文章浩如烟海,已经快不认识字了。”
  众人苦中作乐,也跟着调侃几句。
  纪霆也发现了,原来看乡试的文章是这种感觉。
  怪不得很多人直接落榜,文不对题的,胡言乱语的,话都说不清楚的,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