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这般人物,怎么可能如你们所说,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你!
纪霆!你强词夺理!
一句话,成我们的不是了!
纪霆耸耸肩,吵架?他还没输过!
第40章 第40章希望
偏偏大家还不能反驳。
纪霆都说首辅大度,不会计较了。
他们难道还要追着讲,你家得罪人了,肯定会被记恨?
这话传出去,到底是谁丢面子,大家心里都明白。
唐四公子死死盯着纪霆,眼神都要看出一个洞出来。
都是他,如果不是他的话,今年的私塾大比上,他肯定能拿到名次。
他在京城的大哥得知他不是第一,甚至没有名次时,信里表示失望,说错过一个好机会。
不过具体是什
么机会,他大哥也没说,只让他好好准备年底县学的摸查考试。
最后能在明年童试考上秀才。
在京城的大哥这样讲,肯定有其原因。
这也是唐四公子恨纪霆的理由。
如果不是你挡路,我怎么会这样!
纪霆虽然不太理解,但看他气急败坏的模样,反而有些好笑,对店里伙计道:“把这些,这些都包上,还送到纪家。”
说罢,就要带着小四小五离开。
唐四公子却下意识阻拦,开口道:“你刚刚听到什么,出去不会乱说吧。”
现在知道慌了。
纪霆却笑:“什么事?是你妄议当朝首辅的事吗?”
“你!”唐四显然气得要命,“纪霆,你纪家不要不知好歹。”
“整个宜孟县六家,只有你家没有人在外做官,你以为还能嚣张几日?”
“你什么天才的名头,等县学教谕组织考试,就知道你的深浅了!”
这话说得太过直白,以至于唐四身边的读书人都要后退半步。
可这也是实情。
没有族人在外做官,老家的势力,迟早会被吃干抹净。
而且纪家底子一直不算厚,当官期间也没有大肆敛财,都是经营祖上产业。
这种情况下,确实很容易被拆分干净。
到时候纪家上上下下百口人,日子都会很难过。
纪霆回头看了一眼唐四,眼神平静无波,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可看到他眼神的众人面面相觑,只觉得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怎么会有那种眼神?
回到家中,一向喜欢看游记的纪阳都叹口气,准备继续读书了。
纪风更不用讲,他在三房身份特殊,为了他母亲,他也会努力读下去的。
接二连三的变故,让纪家五个少年人性子都沉稳了些。
看得各房既心酸也无奈。
不过八月一来,已经是下半年了。
大哥哥纪海的婚事就在年底,二姐姐婚事在翻过年。
纪家上上下下都要忙碌起来,准备迎娶新娘子,嫁女儿,两件事都不能耽误。
新娘子是二房四婶娘家介绍的,家里还算殷实,有个做秀才的哥哥。
放在纪伯章还没被罢官之前,明显是新娘子家高攀纪家。
现在情况不同,听说那边也有诸多不满。
可婚事近了,谁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在这节骨眼上退婚。
故而无论怎么说,这婚事还是要照常举行。
这跟小辈们自然没什么关系。
多是二房四婶在张罗,是不是再去找纪祖母报备。
纪霆偶尔碰到大哥哥,也只觉得他行色匆匆,没有半点要当新郎官的喜悦。
这也没办法。
纪霆可不认为这是他爹的错。
那是官场,难道事事都能顺心如意。
纪霆把四书放到一边,继续从文夫子给的“题库”里抽题去做。
文夫子把历年来容易考到的题目,全都收集起来,学生可以从中抽取。
抽到什么,就做什么文章。
这也是日常练习的一部分。
纪霆这次抽到的题目出自中庸,比其他的要难一些。
好在他这段时间练习得极多,很快找到头绪,按部就班写下去。
初学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小题太过死板,没什么意思。
可真正写下来,却是另一种感悟。
一定要比喻的话,小题有点像总结这句话的中心思想,对学生的总结性,条理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再加上文夫子指点,纪霆的天分,很容易找到其中的规律。
故而四道题答完,纪霆再跟原本的释义对比一下,就开始翻看五经了。
还没开始看,纪霆就有点头疼。
虽说童试的考试,重点还是放在四书上,四书掌握得差不多就行了。
可这童试,还会稍稍涉猎一些五经的内容,就让学生不得不去通读背诵。
四书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四千多字。
五经加起来却有七十九万字,就算删掉不用考的内容,还有大几十万。
怪不得都说读书像翻山,翻了一座,还有一座。
幸而童试涉猎五经内容不算多,纪霆选了《诗经》《礼记》先读,到时候就做这两本书的题目即可。
纪霆的进度并未刻意隐瞒。
像他爹说的一样,做自己就好。
而且都在一个家学,瞒是瞒不住的。
再加上他交上去的四书小题,每一篇小题的文章,都接近标准答案,甚至在标准内还有独到的看法。
文夫子欣赏的目光根本藏不住。
小四小五,小六小七,皆是不同程度的叹服。
他们终于知道,身边有个天才,是什么感觉了啊。
怪不得家里对他们的学业不算上心。
毕竟是不是天才,很快就能见分晓。
而纪家出过探花,出过榜眼,更知道真正的天才是什么样。
尤其是闭门不出的纪祖母,故而对这群小的,才是放养的态度。
大概意思就是,既然没天赋,那就按部就班过日子就行。
纪霆在读完诗经礼记两本之后,文夫子已经把这两本书的题库也做出来了。
依旧是小题做法,答题目本来的意思就好,不能发散,不能扯其他的。
这套堪称古板的写题思路,在纪霆看来却是极为简单的。
毕竟摸清楚规律之后,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差到哪去。
为此,他还专门把自己心得写出来,自然是不吝啬给弟弟妹妹们看的。
就算大家进度不一样,但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出来看。
现在学堂里的进度。
纪霆肯定是第一,他已经在学五经了。
接下来是小五纪风,以及小六纪小雨,他们两人都在写四书义题。
再往下便是小四纪阳跟小七纪小晴。
他们两个,一个沉迷游记,一个沉迷画画。
四书小题他们也在做,只是不如其他人精湛。
纪阳还好些,家里催得紧些,他就多学一会。
纪晴则完全沉迷画画,文夫子还真能给点指点,至少能入个门。
不过因为画画,小七懒得再找纪风麻烦,算是好事一件。
不仅纪晴没时间找纪风麻烦,三房五婶也没心情,她预产期就要到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生下一个男孩,她只要一个男孩。
所以五婶根本不让柳姨娘纪风他们靠近,生怕有什么闪失。
这倒是让纪风松口气,可以专心学业了,他如今还在啃四书,认真做四书小题。
虽说进度比不上三哥哥,但也是有进步的。
九月初,纪霆还没睡醒,就听下人传消息,说五婶生产了,是个女孩。
五婶当场哭了很久,五叔进产房安慰许久,这才安抚住五婶的情绪。
纪霆听着这话,微微叹气。
哪有事事如愿的。
三房五婶指望自己生出嫡子,好稳固自己位置,才能安心。
二房的大哥哥纪海,觉得自家房里没读书人,同样不能安心。
他们大房?
大房已经在谷底了啊。
毕竟跟首辅吵架这种事,很难再有起复的机会。
而大房,或者说他娘的希望就在自己身上。
虽然娘没说,可她自幼在京城长大,怎么会不想家。
可娘从来没说过一句苦,一会照顾他,一会还宽慰他爹,好像永远不会疲惫一样的。
他不能只享受这份好处,而不承担责任。
纪家又添了人口,自然是喜事一件,也算让家里重新有了喜气。
只是五婶自己没有大办的心情,只让娘家来人看
了看,等百天再请亲近的人过来吃酒。
让五婶没想到的是,娘家也推脱说有事,这次倒是来人,百天就不再过来。
消息传到其他各房耳朵里,自然知道怎么回事。
如今纪家的情况,谁都要躲着走。
好像说首辅又得重用,他的儿子被派去巡盐了。
你!
纪霆!你强词夺理!
一句话,成我们的不是了!
纪霆耸耸肩,吵架?他还没输过!
第40章 第40章希望
偏偏大家还不能反驳。
纪霆都说首辅大度,不会计较了。
他们难道还要追着讲,你家得罪人了,肯定会被记恨?
这话传出去,到底是谁丢面子,大家心里都明白。
唐四公子死死盯着纪霆,眼神都要看出一个洞出来。
都是他,如果不是他的话,今年的私塾大比上,他肯定能拿到名次。
他在京城的大哥得知他不是第一,甚至没有名次时,信里表示失望,说错过一个好机会。
不过具体是什
么机会,他大哥也没说,只让他好好准备年底县学的摸查考试。
最后能在明年童试考上秀才。
在京城的大哥这样讲,肯定有其原因。
这也是唐四公子恨纪霆的理由。
如果不是你挡路,我怎么会这样!
纪霆虽然不太理解,但看他气急败坏的模样,反而有些好笑,对店里伙计道:“把这些,这些都包上,还送到纪家。”
说罢,就要带着小四小五离开。
唐四公子却下意识阻拦,开口道:“你刚刚听到什么,出去不会乱说吧。”
现在知道慌了。
纪霆却笑:“什么事?是你妄议当朝首辅的事吗?”
“你!”唐四显然气得要命,“纪霆,你纪家不要不知好歹。”
“整个宜孟县六家,只有你家没有人在外做官,你以为还能嚣张几日?”
“你什么天才的名头,等县学教谕组织考试,就知道你的深浅了!”
这话说得太过直白,以至于唐四身边的读书人都要后退半步。
可这也是实情。
没有族人在外做官,老家的势力,迟早会被吃干抹净。
而且纪家底子一直不算厚,当官期间也没有大肆敛财,都是经营祖上产业。
这种情况下,确实很容易被拆分干净。
到时候纪家上上下下百口人,日子都会很难过。
纪霆回头看了一眼唐四,眼神平静无波,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可看到他眼神的众人面面相觑,只觉得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怎么会有那种眼神?
回到家中,一向喜欢看游记的纪阳都叹口气,准备继续读书了。
纪风更不用讲,他在三房身份特殊,为了他母亲,他也会努力读下去的。
接二连三的变故,让纪家五个少年人性子都沉稳了些。
看得各房既心酸也无奈。
不过八月一来,已经是下半年了。
大哥哥纪海的婚事就在年底,二姐姐婚事在翻过年。
纪家上上下下都要忙碌起来,准备迎娶新娘子,嫁女儿,两件事都不能耽误。
新娘子是二房四婶娘家介绍的,家里还算殷实,有个做秀才的哥哥。
放在纪伯章还没被罢官之前,明显是新娘子家高攀纪家。
现在情况不同,听说那边也有诸多不满。
可婚事近了,谁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在这节骨眼上退婚。
故而无论怎么说,这婚事还是要照常举行。
这跟小辈们自然没什么关系。
多是二房四婶在张罗,是不是再去找纪祖母报备。
纪霆偶尔碰到大哥哥,也只觉得他行色匆匆,没有半点要当新郎官的喜悦。
这也没办法。
纪霆可不认为这是他爹的错。
那是官场,难道事事都能顺心如意。
纪霆把四书放到一边,继续从文夫子给的“题库”里抽题去做。
文夫子把历年来容易考到的题目,全都收集起来,学生可以从中抽取。
抽到什么,就做什么文章。
这也是日常练习的一部分。
纪霆这次抽到的题目出自中庸,比其他的要难一些。
好在他这段时间练习得极多,很快找到头绪,按部就班写下去。
初学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小题太过死板,没什么意思。
可真正写下来,却是另一种感悟。
一定要比喻的话,小题有点像总结这句话的中心思想,对学生的总结性,条理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再加上文夫子指点,纪霆的天分,很容易找到其中的规律。
故而四道题答完,纪霆再跟原本的释义对比一下,就开始翻看五经了。
还没开始看,纪霆就有点头疼。
虽说童试的考试,重点还是放在四书上,四书掌握得差不多就行了。
可这童试,还会稍稍涉猎一些五经的内容,就让学生不得不去通读背诵。
四书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四千多字。
五经加起来却有七十九万字,就算删掉不用考的内容,还有大几十万。
怪不得都说读书像翻山,翻了一座,还有一座。
幸而童试涉猎五经内容不算多,纪霆选了《诗经》《礼记》先读,到时候就做这两本书的题目即可。
纪霆的进度并未刻意隐瞒。
像他爹说的一样,做自己就好。
而且都在一个家学,瞒是瞒不住的。
再加上他交上去的四书小题,每一篇小题的文章,都接近标准答案,甚至在标准内还有独到的看法。
文夫子欣赏的目光根本藏不住。
小四小五,小六小七,皆是不同程度的叹服。
他们终于知道,身边有个天才,是什么感觉了啊。
怪不得家里对他们的学业不算上心。
毕竟是不是天才,很快就能见分晓。
而纪家出过探花,出过榜眼,更知道真正的天才是什么样。
尤其是闭门不出的纪祖母,故而对这群小的,才是放养的态度。
大概意思就是,既然没天赋,那就按部就班过日子就行。
纪霆在读完诗经礼记两本之后,文夫子已经把这两本书的题库也做出来了。
依旧是小题做法,答题目本来的意思就好,不能发散,不能扯其他的。
这套堪称古板的写题思路,在纪霆看来却是极为简单的。
毕竟摸清楚规律之后,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差到哪去。
为此,他还专门把自己心得写出来,自然是不吝啬给弟弟妹妹们看的。
就算大家进度不一样,但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出来看。
现在学堂里的进度。
纪霆肯定是第一,他已经在学五经了。
接下来是小五纪风,以及小六纪小雨,他们两人都在写四书义题。
再往下便是小四纪阳跟小七纪小晴。
他们两个,一个沉迷游记,一个沉迷画画。
四书小题他们也在做,只是不如其他人精湛。
纪阳还好些,家里催得紧些,他就多学一会。
纪晴则完全沉迷画画,文夫子还真能给点指点,至少能入个门。
不过因为画画,小七懒得再找纪风麻烦,算是好事一件。
不仅纪晴没时间找纪风麻烦,三房五婶也没心情,她预产期就要到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生下一个男孩,她只要一个男孩。
所以五婶根本不让柳姨娘纪风他们靠近,生怕有什么闪失。
这倒是让纪风松口气,可以专心学业了,他如今还在啃四书,认真做四书小题。
虽说进度比不上三哥哥,但也是有进步的。
九月初,纪霆还没睡醒,就听下人传消息,说五婶生产了,是个女孩。
五婶当场哭了很久,五叔进产房安慰许久,这才安抚住五婶的情绪。
纪霆听着这话,微微叹气。
哪有事事如愿的。
三房五婶指望自己生出嫡子,好稳固自己位置,才能安心。
二房的大哥哥纪海,觉得自家房里没读书人,同样不能安心。
他们大房?
大房已经在谷底了啊。
毕竟跟首辅吵架这种事,很难再有起复的机会。
而大房,或者说他娘的希望就在自己身上。
虽然娘没说,可她自幼在京城长大,怎么会不想家。
可娘从来没说过一句苦,一会照顾他,一会还宽慰他爹,好像永远不会疲惫一样的。
他不能只享受这份好处,而不承担责任。
纪家又添了人口,自然是喜事一件,也算让家里重新有了喜气。
只是五婶自己没有大办的心情,只让娘家来人看
了看,等百天再请亲近的人过来吃酒。
让五婶没想到的是,娘家也推脱说有事,这次倒是来人,百天就不再过来。
消息传到其他各房耳朵里,自然知道怎么回事。
如今纪家的情况,谁都要躲着走。
好像说首辅又得重用,他的儿子被派去巡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