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总算是能按部就班读书了。
  厚积薄发。
  纪家的未来,还不好说。
  反正纪霆除了平日的课程之外,还在试着写更多文章。
  文章也是讲究手感的,纪霆每日除了练字之外,都会试着写一篇四书解意,算是巩固平日学习的内容。
  家学其他人,虽赶不上纪霆的进度,却也在按照自己的情况读书。
  他们是一家人,应该一起努力。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放松。
  可纪霆他们,虽然整理泡在学堂,可依旧能感受到宜孟县的变化。
  首先是三姑姑家的珂表妹。
  她哥哥瑞表哥,已经不在纪家家学读书了。
  就连珂表妹能留在这,也是三姑姑强行留下的。
  这几天十岁的
  珂表妹欲言又止,问了才知道。
  她家又在说,让她转学的事。
  剩下的珂表妹不好多说。
  可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
  宜孟县几家里,郑家急着踩纪家,就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如今郑家有人在外做官,又找了一个天才的学生,情况自然比纪家强。
  这种情况下,纪家自然而然被冷落。
  三姑姑夫家是做买卖的,算是本地较大的一个商户。
  商户之家对此极为敏锐,所以郑家有人去做官后,瑞表哥就被喊走,只留了个珂表妹。
  现在看样子,估计珂表妹也要离开。
  珂表妹自然是不愿意离开的。
  纪家家学七八个人,除了纪小晴对庶长兄脸色不佳之外,跟其他姊妹兄弟都极为和睦。
  还有性格最好的沁表姐,学问最好的霆表哥。
  有时候看看纪风表哥的游记。
  更别说她跟纪小雨姐姐关系也尤为好。
  只是家里爹娘吵的厉害。
  说最好不要跟纪家有什么瓜葛。
  毕竟纪伯章得罪的是当朝首辅,那位首辅人人敬重,门生故吏遍天下。
  就连他们州城衙门,也有首辅的学生。
  这种情况下,纪家自然沾不得。
  赶紧把自己孩子“救”出来才是真的。
  三姑姑嫁到商户人家,以前家里一直是她做主,家里家外,谁都不敢多说半个字。
  可前段时间,儿子被喊了回来,现在女儿也不允许留在娘家,难免生气。
  三姑夫的意思也明白,儿子是你孩子,女儿就不是了?
  实在不行,家里给珂儿请个女学先生,也好过去纪家。
  这种情况下,不能说三姑夫说的不对,毕竟他也要为自家子女家人考虑。
  总之他家连连叹气,看样子已经敲定了,七月一过,珂表妹就不来了。
  算起来,也没几天了。
  纪家的情况,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糟。
  二姑姑跟二姑夫倒是没说什么,家里沁表姐跟栋表弟依旧跟着学。
  原本九个人的家学,逐渐要变成七个人。
  虽说只少了两个,可总觉得缺点什么。
  文夫子对此自然没多说什么。
  他过来就是教书,这种纠葛不便参与。
  宜孟县这种情况,他之前也见过。
  毕竟县里就这么大个地方,谁家势力大,就有更多话语权。
  这种家族之间的厮杀,不见刀光剑影,却着实残酷。
  文夫子看向埋头读书的纪霆。
  纪家能不能起来,基本就在他身上了。
  再看纪霆现在的文章,练习的基本都是小题。
  除了头一次做文章时偏题之外,其他都是按照要求来写。
  比如这句:“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意思是读了三年的书,还没有起当官的心,是很不容易的。
  纪霆严格按照上下文来解释,文章答的既规矩又完整,即便是最挑剔的考官来了,也要赞一句好。
  “大题小题之间,还能收放自如,不错。”文夫子说着,手边已经在整理另一套书了。
  那套书,便是五经。
  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如果说蒙学是入门。
  学完四书,算是稍稍及格。
  那五经的学习,才是真正开启知识的大门。
  而后者的学习难度,远超前面种种。
  就算是纪伯章过来,也不能说自己精通五经,可见其难度。
  文夫子来纪家之前,只以为教了四书就好,根本没准备五经。
  好在教书十年,又是教育世家出身,这对他来说不算难。
  只是有一点:“我要快些备课,否则等纪霆掌握了四书,我这边课还没备完,多尴尬啊。”
  纪霆这边努力学习,不仅带动兄弟姊妹们一起学。
  还不小心,把夫子也给卷到了?
  等到七月二十九放学。
  珂表妹收拾物件的时候磨磨蹭蹭,想让是不想走的。
  身边丫鬟也不敢多问。
  不过小丫鬟知道,纪家气氛轻松,又有那么多同龄人一起,还会带着小姐一起玩,肯定高兴的。
  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长辈们那已经通过气,明日她就不来了。
  没办法,家族的变化,也不是他们能左右的。
  大家目送珂表妹离开,颇有些垂头丧气。
  纪家,真的不行了吗,不行到亲戚都要远离。
  纪霆,纪阳,纪风,三兄弟不知道想些什么。
  纪晴纪雨也是若有所思。
  如果说珂表妹早就说好要走,大家心里还有准备。
  那二姑姑家的沁表姐跟栋表弟要走,则有些事发突然。
  具体原因未说,多半还是怕被纪家连累。
  纪霆地底下听母亲说了一嘴,好像是沁表姐未婚夫家不愿意。
  那二姑姑家就索性把他们俩都带走了。
  说起来,想要过来求学的是他们。
  京城传来纪伯章得罪首辅的消息,唯恐避之不及的也是他们。
  如果说纪伯章刚回宜孟县的时候,大家对他们家还有些希望。
  毕竟他这个年纪,京官做到正四品,已经很得皇上信赖了。
  所以随时都可能被皇上召回。
  然后纪伯章的独子纪霆,又有非同一般的天赋,更让大家放下忧虑。
  直到唐家带来京城的消息。
  纪伯章是跟首辅吵架,从而被罢官的。
  之前就说了,首辅门生故吏极多,还有点大家没提。
  那就是,皇上都是首辅的学生。
  得罪皇上的老师,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故而到了现在八月份。
  宜孟县各家琢磨出味,对纪家也开始不客气了。
  这么一想,热热闹闹私塾大比,好像过去很久了?
  纪霆摇摇头。
  家学从九人变成七人,再变成五个人,难免影响大家心情。
  可纪霆并不管那么多,直接铺开自己的计划表。
  四书全本他已经背的滚瓜烂熟。
  其中解意也已经明白的七七八八,随便抽一道题,也都能答的差不多。
  可这样远远不够。
  他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行。
  在进行四书最后的练习时,还要翻开五经看看。
  科举考试,学生要通读五经,但精读只选两到三本即可。
  所以等他四书最后的知识点收个尾,这边五经也要提上日程。
  都已经八月份了。
  距离明年的童试,还有六个月左右。
  六个月的时间。
  纪家还等得起。
  不过即使纪家长辈们,努力粉饰太平。
  小辈们还是能感受到压力。
  尤其是偶尔出去买点笔墨纸砚,难免会碰到县里的学生。
  大家所聊之事,也无非是哪家谁谁做官了,哪个学生写了好文章好诗词。
  又或者是宜孟县六家的八卦。
  纪家,一直是风口浪尖。
  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纪霆三兄弟正挑东西呢,就听到有人笑话道:“纪家?纪家真不行,就算纪霆再有天赋,那又如何?”
  “那得罪的是首辅。”
  “就算辛辛苦苦考上举人,到了会试,还是被刷下去的。”
  “那纪家,算是完了?”
  “可不就完了吗。”
  这声音太过耳熟,不就是唐家四少爷吗?
  那个私塾大比,纪霆的手下败将。
  哦,他说的啊。
  那没事了。
  纪霆把手上的毛笔放下,那边听到动静,正好往屏风后看了一眼。
  这,这是纪霆!
  不怪这人认识他,主要是私塾大比上,纪霆风头最盛。
  这宜孟县的学生多数都认识他,只是纪霆对这些人没什么印象罢了。
  说别人坏话,正好被人抓包。
  这人脸色一变,就听纪霆道:“哦?再说几句?”
  “当朝首辅可是国之栋梁,还是当今天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