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好耶!
七妹妹高兴了,路过小五纪风身边时,倒是顿了顿,不过倒是没说什么。
今日一放学,小五果然留了下来,直接在家学里写自己的课业。
小七急着去拿连环画,也没管那么多。
小四转了一圈,竟然也回了讲堂。
不过他跟小五不同,并未做课业,而是又捧起一本不知道哪里买来的游记,看的津津有味。
小五有心想劝,却也知道,二房因为这事吵的厉害。
别看平时四哥哥什么都不在乎,可遇到自己喜欢的事,则极为倔强,不好多讲的。
不过家学里有个人陪着,感觉确实不错。
就是两人齐齐叹气,要是能跟着三哥哥一起就好了。
三哥哥做事有规划,而且说话也好玩。
跟着他可有意思了。
但他们也知道纪家的情况,肯定是不行的。
两人正叹气了,见跟着三哥哥的小厮回来了,开口道:“霆少爷说,他有几本书忘记带了,当我给取回去。”
说着,小厮从纪霆书案上,拿了几本书,又偷偷把其中两本给了四少爷跟五少爷。
这是?
等青竹离开,两人翻开各自的书。
给小四的书,上面罗列了几本游记作者,而这些作者也写过时文,就是八股文。
甚至以八股文风,分析几个地方的山川地貌,让小四找他们的书去读。
给小五的,则是更为正统的八股文集。
皆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章,后面还有名家点评。
这些书轻易都买不到的,反正纪霆一放学,不是在自己院子里,就是去翻他爹书房。
放在之前,纪伯章肯定不愿意,现在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拿到这两本书。
小四小五忽然有点愧疚。
三哥哥一直是很好的。
只是他们有的人想的多,有的人想的少。
对三哥哥来说,他们的天赋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好像是他们本人?
其实小六小七也有自己的书。
小六看的书,跟纪霆,纪风已经差不多了。
小七自然还是连环画,不过纪霆又找了一本名画集,看的他爹牙疼。
知道这些东西多难得吗,就这么被拿走了?!
不过都是自家人看,那也无所谓。
有纪霆这个三哥哥在中间调和,反正纪家家学气氛是恢复了。
当然,对纪霆来说,他也是顺手的事。
他同样也在看八股文章。
现代的时候,肯定也了解过,可真正下笔去写,却是另一回事。
纪霆还觉得头疼,可他这篇对八股文的心得,却已经让文夫子有些坐不住。
第36章 第36章争脸
只看他说:“如今文章,有古文气息,时文法脉。”
又讲:“却并未跳脱其中章法,仍沿用旧习,与今日时代不符,便不能称之为时文,此等文章,必然落入下乘。”
就是说,有一部分文章,有些落伍了,跟如今情况不一样。
后面又说,如果想要写出与时代相符的文章,必然不能闭门造车,肯定要多学多看。
再加上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不看其中制式,只讲这里面道理,着实让人耳目一新,难得把时文跟今意结合起来。
这文章稍加规整,便是一篇不错的时文了。
而纪霆今年,不过十三。
就能写出这般文章?
文夫子忽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年底前宜孟县的县学摸底。
如果按照纪霆现在的学习速度,或许真能比一比?
文夫子立刻摇头。
他一向不喜欢揠苗助长,这样怎么可以。
只是纪霆这样的天赋,着实有点可怕了。
那就再看看。
倘若八股的课程学完,他还有如此
的灵气,年底的摸底,说不定还真能行。
纪霆这边,自从定下学习目标之后,除了跟大黄一起玩之外,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看书。
不看也就罢了。
认真研读这些文章,还真别有趣味。
只看历年的时文,再结合当年的历史去看,更是极有意思。
倘若是个灾年,那整体文章一定是低迷,文章更为保守。
倘若经济发展的好,文章整体向上,区域开放,更有力破朱程理学的意思。
虽说管中窥豹,还有些不妥当。
但这么读下来,确实很有意思。
纪家学生还在潜心读书时,宜孟县的郑家却传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郑家一个姓郑的举人终于候补上官员了。
去的虽是豫州一个小县,但到底地处中原的,做个两三年,就能挪个地方。
能补上官员,那就是极好的了。
听说这也是他家的运气好,正好那边有洪灾,其中一个县的县令办事不利,故而被撤职。
这话是郑家人传出来的。
听到纪霆耳朵里,难免有些刺耳。
有洪灾?
运气好?
这话只怕不合适吧。
纪霆感觉的没错,郑家人很快收了欢天喜地的笑容,只说豫州那边可怜,所以要赶紧上任云云。
不管怎么样,郑家总算有个能当官的了。
听说还是姻亲唐家运作的。
这事原本跟纪家关系不大。
可说着说着,难免扯到他们。
要说宜孟县这六家里,其他各家发展都算平稳。
只有纪家,要么异军突起,要么坠入谷底,算是最不稳定的。
如果这几家一定要排序的话。
纪家要么第一,要么倒数第一。
情况好的时候,自然一切都好,稍微差一些,家族众人日子都会很难过。
而且郑家有人当了官,整个宜孟县六家里,也就剩下纪家一个了。
再看纪伯章的情况,估计很难再翻身。
话传话,自然会越来越难听。
纪家出去,难免会被指指点点。
仔细再问,原来还是唐家那个在京城做官的唐家大少爷带来的消息。
“不要想纪伯章了,他得罪了首辅,这辈子,多半是不能做官了。”
得罪了首辅?
这,这怎么得罪的?
纪伯章的脾气,大家也都知道一二,一向不算好。
可直接得罪了首辅,还是有点不一样吧。
那首辅势力极大,女儿甚至是贵妃。
这种情况下,别纪伯章不能起复,就算他儿子天赋再高,真的考上了进士,那又如何?
这两个消息传过来。
唐家提携的郑家地位直线上升。
纪家的情况,自然每况愈下。
一时间,纪家气氛极为低迷。
以前家中的地位,全靠纪伯章一个人撑着,如今不成了,难免心灰意冷。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纪霆是个有天赋的。
只是他什么时候能考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遇到这种事,家里大人强行镇定下来,让孩子们好好读书。
剩下的不用去管。
可这怎么可能不管。
就拿纪家家学来说,听二姑姑三姑姑家的兄弟姊妹说,他们家想他们退学。
要不是二姑三姑不同意的,他们还真要走了。
即使如此,那三姑姑家的瑞表哥还是被家里强行转学,只留了珂表妹在这。
二姑姑家还好些,沁表姐跟栋表弟还是留下了。
这样的变动,让小四有些不理解,还是纪霆跟他解释:“纪家现在情况不好,能不沾边的,自然不沾边。”
“二姑三姑强行让她们的孩子留在这,也是一种表态。”
一家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纪家情况更糟,她们肯定要力挺娘家。
今年十五的瑞表哥要走,肯定是三姑姑夫家的意思,毕竟是他家年纪长子,不好趟这趟浑水。
二姑姑家的儿子栋表弟,一个是年纪小,二是夫家不想落井下石,所以没让他离开。
只能说纪家情况刚好一些,便又来一个变故。
再听冯长庆那边的消息。
说是郑家已经准备好,在年底县里成绩摸底时,狠狠踩纪家一脚了。
这也不是什么意气之争,而是实打实的利益。
宜孟县就这么大点地方,肯定会有利益重合的地方。
你强他就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纪霆安慰大家:“咱们好好学习即可,这些事暂时跟咱们没关系。”
纪家大人也是这样讲的。
不过家里情况确实不算好。
纪家大哥哥纪海去乡下收租的时候,跟隔壁郑家庄起了争执。
好是因为水源的问题,那边在水源上游,直接要截断水源。
如今六七月份,正是需要灌溉的时候,明摆着找麻烦。
县里管事的,一看是郑家纪家的问题,本来想和稀泥。
七妹妹高兴了,路过小五纪风身边时,倒是顿了顿,不过倒是没说什么。
今日一放学,小五果然留了下来,直接在家学里写自己的课业。
小七急着去拿连环画,也没管那么多。
小四转了一圈,竟然也回了讲堂。
不过他跟小五不同,并未做课业,而是又捧起一本不知道哪里买来的游记,看的津津有味。
小五有心想劝,却也知道,二房因为这事吵的厉害。
别看平时四哥哥什么都不在乎,可遇到自己喜欢的事,则极为倔强,不好多讲的。
不过家学里有个人陪着,感觉确实不错。
就是两人齐齐叹气,要是能跟着三哥哥一起就好了。
三哥哥做事有规划,而且说话也好玩。
跟着他可有意思了。
但他们也知道纪家的情况,肯定是不行的。
两人正叹气了,见跟着三哥哥的小厮回来了,开口道:“霆少爷说,他有几本书忘记带了,当我给取回去。”
说着,小厮从纪霆书案上,拿了几本书,又偷偷把其中两本给了四少爷跟五少爷。
这是?
等青竹离开,两人翻开各自的书。
给小四的书,上面罗列了几本游记作者,而这些作者也写过时文,就是八股文。
甚至以八股文风,分析几个地方的山川地貌,让小四找他们的书去读。
给小五的,则是更为正统的八股文集。
皆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章,后面还有名家点评。
这些书轻易都买不到的,反正纪霆一放学,不是在自己院子里,就是去翻他爹书房。
放在之前,纪伯章肯定不愿意,现在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拿到这两本书。
小四小五忽然有点愧疚。
三哥哥一直是很好的。
只是他们有的人想的多,有的人想的少。
对三哥哥来说,他们的天赋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好像是他们本人?
其实小六小七也有自己的书。
小六看的书,跟纪霆,纪风已经差不多了。
小七自然还是连环画,不过纪霆又找了一本名画集,看的他爹牙疼。
知道这些东西多难得吗,就这么被拿走了?!
不过都是自家人看,那也无所谓。
有纪霆这个三哥哥在中间调和,反正纪家家学气氛是恢复了。
当然,对纪霆来说,他也是顺手的事。
他同样也在看八股文章。
现代的时候,肯定也了解过,可真正下笔去写,却是另一回事。
纪霆还觉得头疼,可他这篇对八股文的心得,却已经让文夫子有些坐不住。
第36章 第36章争脸
只看他说:“如今文章,有古文气息,时文法脉。”
又讲:“却并未跳脱其中章法,仍沿用旧习,与今日时代不符,便不能称之为时文,此等文章,必然落入下乘。”
就是说,有一部分文章,有些落伍了,跟如今情况不一样。
后面又说,如果想要写出与时代相符的文章,必然不能闭门造车,肯定要多学多看。
再加上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不看其中制式,只讲这里面道理,着实让人耳目一新,难得把时文跟今意结合起来。
这文章稍加规整,便是一篇不错的时文了。
而纪霆今年,不过十三。
就能写出这般文章?
文夫子忽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年底前宜孟县的县学摸底。
如果按照纪霆现在的学习速度,或许真能比一比?
文夫子立刻摇头。
他一向不喜欢揠苗助长,这样怎么可以。
只是纪霆这样的天赋,着实有点可怕了。
那就再看看。
倘若八股的课程学完,他还有如此
的灵气,年底的摸底,说不定还真能行。
纪霆这边,自从定下学习目标之后,除了跟大黄一起玩之外,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看书。
不看也就罢了。
认真研读这些文章,还真别有趣味。
只看历年的时文,再结合当年的历史去看,更是极有意思。
倘若是个灾年,那整体文章一定是低迷,文章更为保守。
倘若经济发展的好,文章整体向上,区域开放,更有力破朱程理学的意思。
虽说管中窥豹,还有些不妥当。
但这么读下来,确实很有意思。
纪家学生还在潜心读书时,宜孟县的郑家却传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郑家一个姓郑的举人终于候补上官员了。
去的虽是豫州一个小县,但到底地处中原的,做个两三年,就能挪个地方。
能补上官员,那就是极好的了。
听说这也是他家的运气好,正好那边有洪灾,其中一个县的县令办事不利,故而被撤职。
这话是郑家人传出来的。
听到纪霆耳朵里,难免有些刺耳。
有洪灾?
运气好?
这话只怕不合适吧。
纪霆感觉的没错,郑家人很快收了欢天喜地的笑容,只说豫州那边可怜,所以要赶紧上任云云。
不管怎么样,郑家总算有个能当官的了。
听说还是姻亲唐家运作的。
这事原本跟纪家关系不大。
可说着说着,难免扯到他们。
要说宜孟县这六家里,其他各家发展都算平稳。
只有纪家,要么异军突起,要么坠入谷底,算是最不稳定的。
如果这几家一定要排序的话。
纪家要么第一,要么倒数第一。
情况好的时候,自然一切都好,稍微差一些,家族众人日子都会很难过。
而且郑家有人当了官,整个宜孟县六家里,也就剩下纪家一个了。
再看纪伯章的情况,估计很难再翻身。
话传话,自然会越来越难听。
纪家出去,难免会被指指点点。
仔细再问,原来还是唐家那个在京城做官的唐家大少爷带来的消息。
“不要想纪伯章了,他得罪了首辅,这辈子,多半是不能做官了。”
得罪了首辅?
这,这怎么得罪的?
纪伯章的脾气,大家也都知道一二,一向不算好。
可直接得罪了首辅,还是有点不一样吧。
那首辅势力极大,女儿甚至是贵妃。
这种情况下,别纪伯章不能起复,就算他儿子天赋再高,真的考上了进士,那又如何?
这两个消息传过来。
唐家提携的郑家地位直线上升。
纪家的情况,自然每况愈下。
一时间,纪家气氛极为低迷。
以前家中的地位,全靠纪伯章一个人撑着,如今不成了,难免心灰意冷。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纪霆是个有天赋的。
只是他什么时候能考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遇到这种事,家里大人强行镇定下来,让孩子们好好读书。
剩下的不用去管。
可这怎么可能不管。
就拿纪家家学来说,听二姑姑三姑姑家的兄弟姊妹说,他们家想他们退学。
要不是二姑三姑不同意的,他们还真要走了。
即使如此,那三姑姑家的瑞表哥还是被家里强行转学,只留了珂表妹在这。
二姑姑家还好些,沁表姐跟栋表弟还是留下了。
这样的变动,让小四有些不理解,还是纪霆跟他解释:“纪家现在情况不好,能不沾边的,自然不沾边。”
“二姑三姑强行让她们的孩子留在这,也是一种表态。”
一家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纪家情况更糟,她们肯定要力挺娘家。
今年十五的瑞表哥要走,肯定是三姑姑夫家的意思,毕竟是他家年纪长子,不好趟这趟浑水。
二姑姑家的儿子栋表弟,一个是年纪小,二是夫家不想落井下石,所以没让他离开。
只能说纪家情况刚好一些,便又来一个变故。
再听冯长庆那边的消息。
说是郑家已经准备好,在年底县里成绩摸底时,狠狠踩纪家一脚了。
这也不是什么意气之争,而是实打实的利益。
宜孟县就这么大点地方,肯定会有利益重合的地方。
你强他就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纪霆安慰大家:“咱们好好学习即可,这些事暂时跟咱们没关系。”
纪家大人也是这样讲的。
不过家里情况确实不算好。
纪家大哥哥纪海去乡下收租的时候,跟隔壁郑家庄起了争执。
好是因为水源的问题,那边在水源上游,直接要截断水源。
如今六七月份,正是需要灌溉的时候,明摆着找麻烦。
县里管事的,一看是郑家纪家的问题,本来想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