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谈晓兰说完, 屋里的两个老头, 还有门口蹲着的两个佃户, 都同时松了一口气。
说完土地的事, 就轮到宅子了。
大家对宅子的安排, 比对土地的安排可有兴趣多了。
不管是屋里还是屋外, 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孙家当家人身上。
孙家当年是兄弟两家一起逃难来的, 卖给谈晓兰宅子和地的是二房, 想住他房子的是二房老孙头的亲侄, 在这里坐着的是大房的老孙头的堂侄。
老孙头的堂侄年龄也不小了, 应该是家里的事被议论的多了,对其他人的眼神不知道是已经麻木了,还是天生心里强大。
在众人的目光中, 孙族长问谈晓兰:“不知道姑娘对宅子有什么打算?”
谈晓兰淡淡道:“若不是宅基在村里,我定是不会买下那么破败的宅子的,买下来, 只是因为它在村里, 大家相互有个照应也安全。
但是院子太破了,我打算把原本的房子拆了, 明年盖新的,到时候少不了麻烦诸位乡邻帮忙。”
屋里一时间没人说话,那房子看着是破败了,但是用的是什么料,大家可都知道,就这么拆了,想想怪可惜的。
但是屋门口却有人说:“拆了好,就应该给他拆了!”
他的话说完,屋里的孙族长就训斥道:“三强,说什么浑话呢!”
被训斥了一番,三强也不说话了,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抱着头挨着两个佃户蹲在了门口。
这个时代,人们家族观念重,叔叔富裕了,侄子的日子过得艰难,别说侄子觉得叔叔应该帮扶自己一把,就连其他人也觉得叔叔应该帮扶侄子。
这也是为什么在城里使奴唤俾的孙老爷,村里人却称呼他为老孙头的原因。
谈晓兰看着蹲在那里,浑身散发着气恼有颓废的孙三强,说:“我想请三强帮忙把宅子里的房子给拆了,就用拆下来的墙砖和木料为报酬,这个活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
三强不可思议的抬起头,他没想到应该帮自己的人一点不帮自己,反倒是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人,张口就把以后还能用的墙砖和木料白给了自己!
见他一直呆愣着,孙族长催促道:“还不赶紧谢过谈姑娘!”
孙三强这才反应过来,心心念念的砖瓦就这样随意的给了自己,他不知该如何表达心里的感激,只能对着谈晓兰跪下就是磕头。
他这反应可把谈晓兰给惊住了,赶紧起身避开:“这可使不得!”
高昌茂把孙三强给扶了起来,道:“刚才看宅子的时候,我还说房子修一修一样住,我们姑娘却说,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又会和亲叔父闹僵呢!就说要把房子拆了,砖料都给你,也算替你叔父全了你们叔侄之间的情谊。”
孙三强的眼泪哗哗的流,当初自家爹在逃难的时候,为了能让叔叔活命,差点饿死自己,最后虽然活到了这里,却还是损了身子。
当年自家爹为了他能舍了命,他发达了,自家儿子定亲,对方就提了个要住砖瓦房的要求,他人都不在村里住了,自家借来住两年都不愿意。
孙三强就说:“我和他早就没什么情谊可言,是谈姑娘给我的砖瓦木料,我只感念谈姑娘的恩德,跟其他人无关。”
人家说的情真意切,谈晓兰也不能什么也不说,只道:“大家以后都是同乡,谁家都有不方便的时候,相互帮扶是应该的。”
谈晓兰赠送砖瓦的事办的实在大方,满身的贵气说话却平易近人,五家庄的人原本只觉得这是城里来的贵人,经过这件事,外加上谈晓兰一再提醒她现在也是五家庄的人,大家在内心里,已经开始接受自己村里有个贵人的事了。
常家族长第一个站出来力挺谈晓兰,“谈姑娘说的是,以后都是乡邻,相互帮扶都是应该的。”
有常家族长带头,其他族长也纷纷表示欢迎谈晓兰的加入。
族长都发话了,屋外的村民自然也是人人响应。
刚才在大街上还毫不避讳的八卦人群,现在个个都是满脸真挚,让谈晓兰感受不到一点虚伪。
这一刻,她感受到了人性的多变。
不管怎么说,结果是好的。
谈晓兰面上也是一片真诚:“既然大家认我是五家庄的人,我也不和大家见外了,我那房子虽不能住,地窖却是好的,大家冬日无事,可否请诸位族长抽调几个人,去河口拉来冰块存放,工费就按和城里做工的一样算。”
各家族长兴奋了,在家就能挣钱,这哪是自己帮人家,明明就是人家在帮衬村里人!
里正当即拍板道:“谈姑娘放心,等河口出冰了,村里就组织人手给你把地窖装满。”
谈晓兰先是说了句:“多谢”
然后又道:“这些我也不太不懂,具体怎么弄,诸位和我家大伯和四哥交接就是。”
各家族长直说:“好”
中午在里正的热情挽留下,谈晓兰几人留下用饭,因为路不好走,高家父子和各家族长大致交流了一番,就直接回城了。
……
进入冬月之前,终于找到了合适开绣庄分店的门店,谈晓兰还是安排高昌茂负责装修,存冰的事,就由高顺财负责。
高顺财去五家庄盯着存冰的事,谈晓兰出门的次数就少了很多,现在她平时无事绝不出门,也就是隔个三两天去店里转一圈,但是出门那天,高昌茂会提前安排好工人,专门跟着谈晓兰去视察店铺。
期间林宝音约了谈晓兰两次,哪怕五家庄的地窖已经存满了冰,高顺财都回来了,谈晓兰还是以天气太冷不愿出门为由,拒绝了林宝音的邀约。
既然知道经常去林家,有可能会发生不必要的麻烦,谈晓兰的决定就是尽量避着点。
不接受林宝音的邀约,并不代表和她疏远,平日不管是书信还是各种物件,两人之间的来往一直就没断过。
进入腊月,绣庄分店已经装修好,谈晓兰开始组织人手,在绣庄分店所在的区域开始宣传。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提前培养人手的重要性。
调过去三个绣娘,学徒已经在分店周围招聘好,表妹招弟做二掌柜,至于大掌柜,谈晓兰托人请了个经验丰富的人来做,装修期间就已经到职。
之前店里的账房都是谈晓兰自己兼任,现在趁着新店开业,谈晓兰直接招了三个账房先生,请爹爹亲自考核,分别安排在了三个店铺里。
分店的宣传,谈晓兰让高家父子,还有家里的几个丫鬟主要负责,他们有宣传上的经验,带着分店的绣娘和掌柜的一起去搞。
这次开业,就没有通知相熟的人家来捧场,但是挡不住宣传到位,前期准备又足够充足,要货有货,要经验有经验,刚一开业,生意就红火的很。
临近年关,三个店铺都忙的不可开交,因为人员一直在持续增加,所以谈晓兰倒也没有特别忙碌。
店铺不怎么用费心,家里的事却不能像平时那样什么也不用过问,年前是爹爹最忙的时候,所以家里的事一概不能让他操心。
不让爹爹操心,祖母年龄大了,何氏不用想,小菊平时管家还行,过年走礼总是不敢做主,最后还是要谈晓兰来定。
年前老家是回不去了,村里的近亲,族长,还有和家里关系好的,都需要走礼,然后就是外婆家,何氏的娘家,姑姑家,家里的老亲,爹爹以前的同事,朋友,还有同窗,爷爷的同窗和朋友,这些任何一家都不能落下。
这是老家需要走礼的人家,然后就是州府需要走礼的人家。
禹家,林家,这两家是自家能在州府站稳脚跟的倚仗,最是不能马虎。
还有卢家,因为自己和卢锦嫣的关系,两家也有走礼。
然后是爹爹的同事,朋友,周围的邻居,每一家都不能疏忽。
给老家拟定礼单的时候,何氏说要按着当初在老家的时候的规矩来,被谈晓兰一口否定了。
当初在老家的时候,哪怕自家比别人家的日子过的好一些,彼此走礼你来我往的走一样的礼没什么,但是现在自家搬到州府了,任谁都会认为自家算是发达了。
发达的人家,再和老家的亲朋走礼,大家潜意识里都会认为礼应该再重一些,既然发达了,就应该对亲朋有所帮扶。
这是谈晓兰从五家庄回来后,爹爹知道了孙家叔侄之间发生的事,特意把兴强他们三个也叫过去,细致的讲了一遍家族、姻亲、人情关系、所得出来的一部分结论。
何氏听说是丈夫安排把礼加重的,就不再说什么了。
相比于老家的走礼,州府的关系就好走多了,虽然没有往年的例子,但是这几个月各家也有所走动,过年走礼,就比平时走礼多加两成就是。
拟定好了单子,老太太若是愿意出门,就让何氏带着内管家和老太太一起去买,老太太若是不想出门,就由何氏和内管家两个人一起去。
第128章
说完土地的事, 就轮到宅子了。
大家对宅子的安排, 比对土地的安排可有兴趣多了。
不管是屋里还是屋外, 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孙家当家人身上。
孙家当年是兄弟两家一起逃难来的, 卖给谈晓兰宅子和地的是二房, 想住他房子的是二房老孙头的亲侄, 在这里坐着的是大房的老孙头的堂侄。
老孙头的堂侄年龄也不小了, 应该是家里的事被议论的多了,对其他人的眼神不知道是已经麻木了,还是天生心里强大。
在众人的目光中, 孙族长问谈晓兰:“不知道姑娘对宅子有什么打算?”
谈晓兰淡淡道:“若不是宅基在村里,我定是不会买下那么破败的宅子的,买下来, 只是因为它在村里, 大家相互有个照应也安全。
但是院子太破了,我打算把原本的房子拆了, 明年盖新的,到时候少不了麻烦诸位乡邻帮忙。”
屋里一时间没人说话,那房子看着是破败了,但是用的是什么料,大家可都知道,就这么拆了,想想怪可惜的。
但是屋门口却有人说:“拆了好,就应该给他拆了!”
他的话说完,屋里的孙族长就训斥道:“三强,说什么浑话呢!”
被训斥了一番,三强也不说话了,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抱着头挨着两个佃户蹲在了门口。
这个时代,人们家族观念重,叔叔富裕了,侄子的日子过得艰难,别说侄子觉得叔叔应该帮扶自己一把,就连其他人也觉得叔叔应该帮扶侄子。
这也是为什么在城里使奴唤俾的孙老爷,村里人却称呼他为老孙头的原因。
谈晓兰看着蹲在那里,浑身散发着气恼有颓废的孙三强,说:“我想请三强帮忙把宅子里的房子给拆了,就用拆下来的墙砖和木料为报酬,这个活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
三强不可思议的抬起头,他没想到应该帮自己的人一点不帮自己,反倒是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人,张口就把以后还能用的墙砖和木料白给了自己!
见他一直呆愣着,孙族长催促道:“还不赶紧谢过谈姑娘!”
孙三强这才反应过来,心心念念的砖瓦就这样随意的给了自己,他不知该如何表达心里的感激,只能对着谈晓兰跪下就是磕头。
他这反应可把谈晓兰给惊住了,赶紧起身避开:“这可使不得!”
高昌茂把孙三强给扶了起来,道:“刚才看宅子的时候,我还说房子修一修一样住,我们姑娘却说,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又会和亲叔父闹僵呢!就说要把房子拆了,砖料都给你,也算替你叔父全了你们叔侄之间的情谊。”
孙三强的眼泪哗哗的流,当初自家爹在逃难的时候,为了能让叔叔活命,差点饿死自己,最后虽然活到了这里,却还是损了身子。
当年自家爹为了他能舍了命,他发达了,自家儿子定亲,对方就提了个要住砖瓦房的要求,他人都不在村里住了,自家借来住两年都不愿意。
孙三强就说:“我和他早就没什么情谊可言,是谈姑娘给我的砖瓦木料,我只感念谈姑娘的恩德,跟其他人无关。”
人家说的情真意切,谈晓兰也不能什么也不说,只道:“大家以后都是同乡,谁家都有不方便的时候,相互帮扶是应该的。”
谈晓兰赠送砖瓦的事办的实在大方,满身的贵气说话却平易近人,五家庄的人原本只觉得这是城里来的贵人,经过这件事,外加上谈晓兰一再提醒她现在也是五家庄的人,大家在内心里,已经开始接受自己村里有个贵人的事了。
常家族长第一个站出来力挺谈晓兰,“谈姑娘说的是,以后都是乡邻,相互帮扶都是应该的。”
有常家族长带头,其他族长也纷纷表示欢迎谈晓兰的加入。
族长都发话了,屋外的村民自然也是人人响应。
刚才在大街上还毫不避讳的八卦人群,现在个个都是满脸真挚,让谈晓兰感受不到一点虚伪。
这一刻,她感受到了人性的多变。
不管怎么说,结果是好的。
谈晓兰面上也是一片真诚:“既然大家认我是五家庄的人,我也不和大家见外了,我那房子虽不能住,地窖却是好的,大家冬日无事,可否请诸位族长抽调几个人,去河口拉来冰块存放,工费就按和城里做工的一样算。”
各家族长兴奋了,在家就能挣钱,这哪是自己帮人家,明明就是人家在帮衬村里人!
里正当即拍板道:“谈姑娘放心,等河口出冰了,村里就组织人手给你把地窖装满。”
谈晓兰先是说了句:“多谢”
然后又道:“这些我也不太不懂,具体怎么弄,诸位和我家大伯和四哥交接就是。”
各家族长直说:“好”
中午在里正的热情挽留下,谈晓兰几人留下用饭,因为路不好走,高家父子和各家族长大致交流了一番,就直接回城了。
……
进入冬月之前,终于找到了合适开绣庄分店的门店,谈晓兰还是安排高昌茂负责装修,存冰的事,就由高顺财负责。
高顺财去五家庄盯着存冰的事,谈晓兰出门的次数就少了很多,现在她平时无事绝不出门,也就是隔个三两天去店里转一圈,但是出门那天,高昌茂会提前安排好工人,专门跟着谈晓兰去视察店铺。
期间林宝音约了谈晓兰两次,哪怕五家庄的地窖已经存满了冰,高顺财都回来了,谈晓兰还是以天气太冷不愿出门为由,拒绝了林宝音的邀约。
既然知道经常去林家,有可能会发生不必要的麻烦,谈晓兰的决定就是尽量避着点。
不接受林宝音的邀约,并不代表和她疏远,平日不管是书信还是各种物件,两人之间的来往一直就没断过。
进入腊月,绣庄分店已经装修好,谈晓兰开始组织人手,在绣庄分店所在的区域开始宣传。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提前培养人手的重要性。
调过去三个绣娘,学徒已经在分店周围招聘好,表妹招弟做二掌柜,至于大掌柜,谈晓兰托人请了个经验丰富的人来做,装修期间就已经到职。
之前店里的账房都是谈晓兰自己兼任,现在趁着新店开业,谈晓兰直接招了三个账房先生,请爹爹亲自考核,分别安排在了三个店铺里。
分店的宣传,谈晓兰让高家父子,还有家里的几个丫鬟主要负责,他们有宣传上的经验,带着分店的绣娘和掌柜的一起去搞。
这次开业,就没有通知相熟的人家来捧场,但是挡不住宣传到位,前期准备又足够充足,要货有货,要经验有经验,刚一开业,生意就红火的很。
临近年关,三个店铺都忙的不可开交,因为人员一直在持续增加,所以谈晓兰倒也没有特别忙碌。
店铺不怎么用费心,家里的事却不能像平时那样什么也不用过问,年前是爹爹最忙的时候,所以家里的事一概不能让他操心。
不让爹爹操心,祖母年龄大了,何氏不用想,小菊平时管家还行,过年走礼总是不敢做主,最后还是要谈晓兰来定。
年前老家是回不去了,村里的近亲,族长,还有和家里关系好的,都需要走礼,然后就是外婆家,何氏的娘家,姑姑家,家里的老亲,爹爹以前的同事,朋友,还有同窗,爷爷的同窗和朋友,这些任何一家都不能落下。
这是老家需要走礼的人家,然后就是州府需要走礼的人家。
禹家,林家,这两家是自家能在州府站稳脚跟的倚仗,最是不能马虎。
还有卢家,因为自己和卢锦嫣的关系,两家也有走礼。
然后是爹爹的同事,朋友,周围的邻居,每一家都不能疏忽。
给老家拟定礼单的时候,何氏说要按着当初在老家的时候的规矩来,被谈晓兰一口否定了。
当初在老家的时候,哪怕自家比别人家的日子过的好一些,彼此走礼你来我往的走一样的礼没什么,但是现在自家搬到州府了,任谁都会认为自家算是发达了。
发达的人家,再和老家的亲朋走礼,大家潜意识里都会认为礼应该再重一些,既然发达了,就应该对亲朋有所帮扶。
这是谈晓兰从五家庄回来后,爹爹知道了孙家叔侄之间发生的事,特意把兴强他们三个也叫过去,细致的讲了一遍家族、姻亲、人情关系、所得出来的一部分结论。
何氏听说是丈夫安排把礼加重的,就不再说什么了。
相比于老家的走礼,州府的关系就好走多了,虽然没有往年的例子,但是这几个月各家也有所走动,过年走礼,就比平时走礼多加两成就是。
拟定好了单子,老太太若是愿意出门,就让何氏带着内管家和老太太一起去买,老太太若是不想出门,就由何氏和内管家两个人一起去。
第12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