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盛元帝道:“为何?”
“此次一场大战,几乎举全国之力。各地粮仓告急,且去年湖州水患导致产粮大州收成减半,今年的粮价必然攀升。这些富户自然是想等养熟了卖呢,朝廷以去年的粮价购买他们岂有兴趣?”
岑峰连忙道:“郡主所言有理,确实如此,近日的粮价已比往日高了不少!但若高价购买,国库恐难支撑。”
姜玉烟眼珠子转了转,“常言道,先礼后兵,陛下不如先兵后礼。”
盛元帝道:“何以?”
姜玉烟道:“所谓先兵,北地富户,哪户人家没点儿阴私,陛下尽逮着那些个大户查,查到了便抄上几家。其他富户闻风而动,自然战战兢兢。朝廷若要征粮,他们定要破财消灾。
再礼,北境常年驻兵十万,无战时兵士虽屯田自足,却远远不够。不若陛下给他们放一条兵粮供应的通路,但凡此次大力捐粮者可保其十年兵粮供应资格,且价格不低于市价。
若要最快征齐,陛下大可放出风声,朝廷会根据捐粮多寡对粮价做些许调整。粮草数量由官府私下登记造册,一轮后公布数量最高的几户,以高于市价两成征收。其余人则以平价征收。(相当于现代的集采,只不过反过来了。)
或者陛下还可以许以些许好处。据我所知,北地书院少,先生少,每年科举能中者更少,陛下不如许捐粮最高的十户以利好,让家中子弟符合条件者一人免试入国子监学习。 (直接就是天子门生,一脚保送进大学。)”
岑峰惊得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操作!
忙道:“若是那些粮商勾结在一起,都捐同样的数量,朝廷怎么保证征到足够的粮草?”
姜玉烟:“………”
“陛下,高于市价两成,若是捐粮多,亦是不小的获利。北地富户不是铁桶一块,谁人没自己的私心?未必真会搅和到一起。若是第一轮征粮有人获了大利,后面再来几轮,一定趋之若鹜。再者,陛下可以放几条鲶鱼进去……”
盛元帝:“什么鱼?”
姜玉烟:“……就是陛下可命人收买几个富户,征粮前放出风声,就算他们不被收买,也可以在酒肆茶馆造些谣言,说这些富户预备放多少粮……”
岑峰:“………..”
不是很听得明白,但是感觉好有道理!
“若后面战事拉长。陛下也可向家中尚有余粮的普通百姓收,发一些捐粮令即可,待今年秋收后再加两分利还粮。(发行小额国债)”
盛元帝反应了会儿,大笑,“郡主真是鬼点子多!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不过是现代玩剩的一些小套路灵活运用罢了。
姜玉烟道:“陛下,咱们且熬过这场战事,我手下有不少能人异士,或者能找到亩产更高的粮食也说不定。以后咱们大月便不会再为兵粮发愁。”
是时候让人去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土豆番薯之类的高产植物。
盛元帝盯着姜玉烟的眼睛更加热切了,“果真如此,朕该封你个女丞相了……”
不愧是自己看中的女子,不仅美貌还如此聪慧!只是可惜……..
姜玉烟一惊,忙讪笑道:“陛下过奖了,粗浅想法,实不敢当……”
做女丞相就算了,她想睡懒觉不想上朝…
“就按郡主说的办,以后你就接了李大人的位置吧!”
盛元帝突然向那侍郎砸了好大一个惊喜。那岑侍郎喜得扑通就跪下了,赶紧磕头谢恩。
岑峰总觉得是郡主的法子好让陛下高兴了才得了这般好处,连忙态度谦逊道:“郡主胸有沟壑,下官若有不懂的还望郡主多多指点……”
姜玉烟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想法要付诸实践还需大人自行揣摩。”
岑峰自然连连称是。
待那岑侍郎下去后,盛元帝忽然目光灼灼,起身拉住了她的手。
姜玉烟微皱了眉。
只听盛元帝轻声道:“你每次来,朕都好似更喜爱你了些……”
这话没法接,姜玉烟只好垂眸,默不吭声。
“你可知这天下都是朕的……”
姜玉烟忍住心里的别扭,点了点头。
盛元帝似乎叹了口气,“ 朕实在舍不得,可朕却不能逼迫于你,你可知朕对你的这一番心……”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姜玉烟闭上了眼,默默念道。
她不过换了张脸,可她还是姜玉烟啊,若他真的喜爱她,当初何以对她如此不公?
恕她实在接受无能。
御书房内陡然沉寂了下来。一会儿就听内侍通传,那郑少卿求见。
盛元帝回了神,道:“宣!”
郑少朴入内来,见到站于一侧的姜玉烟,微微愣了一瞬。这才行礼问安,道:“陛下!”
姜玉烟觉得他刚刚的视线似乎下移到了自己的唇上,不由得莫名其妙。
盛元帝也不避讳姜玉烟,看着郑少朴沉声道:“你私下去查查看,何人胆敢调换北境来的情报,这背后又是意欲何为?”
郑少朴一惊,低着头应承道:“是!”
姜玉烟不欲再听这君臣二人之间的隐秘,便先行告退了。那李公公亲自送了她出宫门。
与那郑少朴擦肩而过的瞬间,姜玉烟嗅到他身上的熏香,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路上姜玉烟想起了当初在将军府书房与江明安的一些对话。
狄荣和赤炎一族作为游牧国家,粮草更不能支撑长久战役。只要先耗尽对方的粮草……
姜玉烟忽然福至心灵,回到郡主府便用阿拉伯数字给江明安写了一句暗语。
“釜底抽薪,以战养战。”
第117章 来使
几日后便到了上元这日,北境还未有捷报传来。和大月西境接壤的凤奚和大俞两国便遣了使者来朝。
如今大皇子不在京,盛元帝将接待使臣一事全权交给了景王谢沅。
据说这次大俞来了大皇子和九皇子,凤奚也派来了五公主和国师苏赫,阵仗之大,偏又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着实令人疑窦从生。
从前大月和这两位邻居友好睦邻,只因大月的国力最为强盛,那两家也不敢招惹。每隔几年便会遣使来朝,互通有无,互市共利。
然而这几年凤奚的女皇执政后,凤奚的国力隐约有迎头赶上甚至反超的趋势,大俞也不遑多让。因而最近几年,这两家都没有再派使节来过了。
且从前这两家来的最多是个一品大员,这次竟然皇子公主都来了。不但盛元帝怀疑他们的目的,谢沅也严阵以待,带着鸿胪寺众人一早就等在了上京城外的金字牌匾下。
只是直到晌午,那两波人马也未见踪迹。谢沅只好派人出城去探……
此时,上京一座幽静又雅致的小院子里却来了一个贵客。一个美妇人斜倚在美人榻上,青丝一丝不苟地挽着朝云髻,一支累丝镶红宝石鎏金凤钗斜着插入如云的墨发中,与额间的花钿交相辉映,显得美人高贵典雅至极。
榻边矮杌上一只雕刻了疏梅映月的双耳紫铜小炉正丝丝袅袅地往外散着摩罗香,裹挟着窗边的白梅香,好闻的很。
那美妇人似乎也陶醉其中,眉目舒展,片刻后轻笑一声。
“既来了,还不进来?”
只见那内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男人的身影隔着屏风,郑重地跪下来。
“臣苏清月拜见吾皇陛下!”
那美妇微微侧过身子,慵懒道:“起来吧”,眉目间俨然端庄又威严,却是那本该在凤奚皇宫的女皇陛下凤燃!
“陛下何以亲自前来?”苏清月站起身,不解地问道。
女皇凤燃起身走到窗前,那窗前的桌案上摆着一个礼篮,礼篮里有一个块状物,雕着一个阴刻姜字…
凤燃不答话,美目凝神看了一会儿道:“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苏清月低着头回禀:“那姜氏皂业的东家确实叫做姜玉烟,是从云洲临县来的。她的二郎君是京城吴王府的小公子,因而两年前举家搬来了上京。不知为何与这大月的宝月公主结了怨。那公主竟生生毁了她容貌,之后便不知所踪。”
凤燃凤目眯了眯,声音清冷,握住案几的修长手指微微收紧,似是极为不悦,“不知所踪?”
苏清月不敢抬头,“是,臣,臣还未找到那姜夫人的下落……..”
“敢动我的人,好大的胆子……”凤燃压抑着怒意上涌,走出屏风,道:“你继续给朕去查…….”
“是。”苏清月应一声,复又踌躇问道:“陛下,这姜夫人是…是何身份?微臣见到当何称呼?”
凤燃锐利的眸子盯着他看了一眼,若有所思道:“算是个故人吧…….”
故人!苏清月震惊了一瞬,这姜夫人还真是来历不凡,心里又默默为那不知死活的大月公主点了个蜡。
“陛下,前两日那大俞国的细作联系微臣,言语之中似有试探,如今大月内忧外患,西境的大部分兵力也调去了北境。不知……”
“此次一场大战,几乎举全国之力。各地粮仓告急,且去年湖州水患导致产粮大州收成减半,今年的粮价必然攀升。这些富户自然是想等养熟了卖呢,朝廷以去年的粮价购买他们岂有兴趣?”
岑峰连忙道:“郡主所言有理,确实如此,近日的粮价已比往日高了不少!但若高价购买,国库恐难支撑。”
姜玉烟眼珠子转了转,“常言道,先礼后兵,陛下不如先兵后礼。”
盛元帝道:“何以?”
姜玉烟道:“所谓先兵,北地富户,哪户人家没点儿阴私,陛下尽逮着那些个大户查,查到了便抄上几家。其他富户闻风而动,自然战战兢兢。朝廷若要征粮,他们定要破财消灾。
再礼,北境常年驻兵十万,无战时兵士虽屯田自足,却远远不够。不若陛下给他们放一条兵粮供应的通路,但凡此次大力捐粮者可保其十年兵粮供应资格,且价格不低于市价。
若要最快征齐,陛下大可放出风声,朝廷会根据捐粮多寡对粮价做些许调整。粮草数量由官府私下登记造册,一轮后公布数量最高的几户,以高于市价两成征收。其余人则以平价征收。(相当于现代的集采,只不过反过来了。)
或者陛下还可以许以些许好处。据我所知,北地书院少,先生少,每年科举能中者更少,陛下不如许捐粮最高的十户以利好,让家中子弟符合条件者一人免试入国子监学习。 (直接就是天子门生,一脚保送进大学。)”
岑峰惊得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操作!
忙道:“若是那些粮商勾结在一起,都捐同样的数量,朝廷怎么保证征到足够的粮草?”
姜玉烟:“………”
“陛下,高于市价两成,若是捐粮多,亦是不小的获利。北地富户不是铁桶一块,谁人没自己的私心?未必真会搅和到一起。若是第一轮征粮有人获了大利,后面再来几轮,一定趋之若鹜。再者,陛下可以放几条鲶鱼进去……”
盛元帝:“什么鱼?”
姜玉烟:“……就是陛下可命人收买几个富户,征粮前放出风声,就算他们不被收买,也可以在酒肆茶馆造些谣言,说这些富户预备放多少粮……”
岑峰:“………..”
不是很听得明白,但是感觉好有道理!
“若后面战事拉长。陛下也可向家中尚有余粮的普通百姓收,发一些捐粮令即可,待今年秋收后再加两分利还粮。(发行小额国债)”
盛元帝反应了会儿,大笑,“郡主真是鬼点子多!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不过是现代玩剩的一些小套路灵活运用罢了。
姜玉烟道:“陛下,咱们且熬过这场战事,我手下有不少能人异士,或者能找到亩产更高的粮食也说不定。以后咱们大月便不会再为兵粮发愁。”
是时候让人去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土豆番薯之类的高产植物。
盛元帝盯着姜玉烟的眼睛更加热切了,“果真如此,朕该封你个女丞相了……”
不愧是自己看中的女子,不仅美貌还如此聪慧!只是可惜……..
姜玉烟一惊,忙讪笑道:“陛下过奖了,粗浅想法,实不敢当……”
做女丞相就算了,她想睡懒觉不想上朝…
“就按郡主说的办,以后你就接了李大人的位置吧!”
盛元帝突然向那侍郎砸了好大一个惊喜。那岑侍郎喜得扑通就跪下了,赶紧磕头谢恩。
岑峰总觉得是郡主的法子好让陛下高兴了才得了这般好处,连忙态度谦逊道:“郡主胸有沟壑,下官若有不懂的还望郡主多多指点……”
姜玉烟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想法要付诸实践还需大人自行揣摩。”
岑峰自然连连称是。
待那岑侍郎下去后,盛元帝忽然目光灼灼,起身拉住了她的手。
姜玉烟微皱了眉。
只听盛元帝轻声道:“你每次来,朕都好似更喜爱你了些……”
这话没法接,姜玉烟只好垂眸,默不吭声。
“你可知这天下都是朕的……”
姜玉烟忍住心里的别扭,点了点头。
盛元帝似乎叹了口气,“ 朕实在舍不得,可朕却不能逼迫于你,你可知朕对你的这一番心……”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姜玉烟闭上了眼,默默念道。
她不过换了张脸,可她还是姜玉烟啊,若他真的喜爱她,当初何以对她如此不公?
恕她实在接受无能。
御书房内陡然沉寂了下来。一会儿就听内侍通传,那郑少卿求见。
盛元帝回了神,道:“宣!”
郑少朴入内来,见到站于一侧的姜玉烟,微微愣了一瞬。这才行礼问安,道:“陛下!”
姜玉烟觉得他刚刚的视线似乎下移到了自己的唇上,不由得莫名其妙。
盛元帝也不避讳姜玉烟,看着郑少朴沉声道:“你私下去查查看,何人胆敢调换北境来的情报,这背后又是意欲何为?”
郑少朴一惊,低着头应承道:“是!”
姜玉烟不欲再听这君臣二人之间的隐秘,便先行告退了。那李公公亲自送了她出宫门。
与那郑少朴擦肩而过的瞬间,姜玉烟嗅到他身上的熏香,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路上姜玉烟想起了当初在将军府书房与江明安的一些对话。
狄荣和赤炎一族作为游牧国家,粮草更不能支撑长久战役。只要先耗尽对方的粮草……
姜玉烟忽然福至心灵,回到郡主府便用阿拉伯数字给江明安写了一句暗语。
“釜底抽薪,以战养战。”
第117章 来使
几日后便到了上元这日,北境还未有捷报传来。和大月西境接壤的凤奚和大俞两国便遣了使者来朝。
如今大皇子不在京,盛元帝将接待使臣一事全权交给了景王谢沅。
据说这次大俞来了大皇子和九皇子,凤奚也派来了五公主和国师苏赫,阵仗之大,偏又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着实令人疑窦从生。
从前大月和这两位邻居友好睦邻,只因大月的国力最为强盛,那两家也不敢招惹。每隔几年便会遣使来朝,互通有无,互市共利。
然而这几年凤奚的女皇执政后,凤奚的国力隐约有迎头赶上甚至反超的趋势,大俞也不遑多让。因而最近几年,这两家都没有再派使节来过了。
且从前这两家来的最多是个一品大员,这次竟然皇子公主都来了。不但盛元帝怀疑他们的目的,谢沅也严阵以待,带着鸿胪寺众人一早就等在了上京城外的金字牌匾下。
只是直到晌午,那两波人马也未见踪迹。谢沅只好派人出城去探……
此时,上京一座幽静又雅致的小院子里却来了一个贵客。一个美妇人斜倚在美人榻上,青丝一丝不苟地挽着朝云髻,一支累丝镶红宝石鎏金凤钗斜着插入如云的墨发中,与额间的花钿交相辉映,显得美人高贵典雅至极。
榻边矮杌上一只雕刻了疏梅映月的双耳紫铜小炉正丝丝袅袅地往外散着摩罗香,裹挟着窗边的白梅香,好闻的很。
那美妇人似乎也陶醉其中,眉目舒展,片刻后轻笑一声。
“既来了,还不进来?”
只见那内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男人的身影隔着屏风,郑重地跪下来。
“臣苏清月拜见吾皇陛下!”
那美妇微微侧过身子,慵懒道:“起来吧”,眉目间俨然端庄又威严,却是那本该在凤奚皇宫的女皇陛下凤燃!
“陛下何以亲自前来?”苏清月站起身,不解地问道。
女皇凤燃起身走到窗前,那窗前的桌案上摆着一个礼篮,礼篮里有一个块状物,雕着一个阴刻姜字…
凤燃不答话,美目凝神看了一会儿道:“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苏清月低着头回禀:“那姜氏皂业的东家确实叫做姜玉烟,是从云洲临县来的。她的二郎君是京城吴王府的小公子,因而两年前举家搬来了上京。不知为何与这大月的宝月公主结了怨。那公主竟生生毁了她容貌,之后便不知所踪。”
凤燃凤目眯了眯,声音清冷,握住案几的修长手指微微收紧,似是极为不悦,“不知所踪?”
苏清月不敢抬头,“是,臣,臣还未找到那姜夫人的下落……..”
“敢动我的人,好大的胆子……”凤燃压抑着怒意上涌,走出屏风,道:“你继续给朕去查…….”
“是。”苏清月应一声,复又踌躇问道:“陛下,这姜夫人是…是何身份?微臣见到当何称呼?”
凤燃锐利的眸子盯着他看了一眼,若有所思道:“算是个故人吧…….”
故人!苏清月震惊了一瞬,这姜夫人还真是来历不凡,心里又默默为那不知死活的大月公主点了个蜡。
“陛下,前两日那大俞国的细作联系微臣,言语之中似有试探,如今大月内忧外患,西境的大部分兵力也调去了北境。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