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第39节
第二日,世孙的外祖母英国公太夫人也派了人来问候,希望等世孙好转之后,往外家去陪伴外祖母住一段时间。
这就是想好好劝一劝外孙,让他转转性子的意思了。
颍川侯也应了。
唐氏夫人跟表妹小唐夫人和友人王元珍一处吃饭,席间说起此事来,眉宇间嗤笑之情丝毫不曾掩饰:“早干什么去了!”
她这话不是单单是在说英国公府,也是在说颍川侯府的人。
现在知道得好好教孩子了,从前怎么不教?
她饶是性情豁达,此时酒过三巡,说起此事来,也不免气苦委屈:“说到底,无非是看不起我罢了!”
从前世孙在府里几次三番与她争执,当着亲戚的面下她这个继母的面子,那些人都在说什么?
说做母亲的不要跟孩子计较,说他从小就没了生身母亲,真是可怜啊,你是长辈,多包涵他几分吧!
现在世孙出去撞上大公主了,怎么不敢跟大公主这么说?
别去跟圣上请罪啊,也跟在她面前似的,跟圣上打感情牌,道德绑架一下圣上——这孩子从小就没了母亲,别跟他计较!
小唐夫人哼笑一声,给表姐斟酒道:“颍川侯敢这么说,圣上能把他头拧下来!”
另外两人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第二日王元珍往千秋宫去拜见太后娘娘,还说起这事儿来了。
只是她并没有评说颍川侯府的事情,而是把它当成引子,谈到了前朝那边:“圣上生了大气呢,纪京兆这回怕是要糟了。”
纪京兆指的是现任的京兆尹纪文英。
太后娘娘听得很平静,只是问了句:“闻俊杰怎么说?”
王元珍道:“闻相公不置一词。”
纪文英是闻相公的女婿。
太后娘娘点点头,没再说这事儿,而是看着她若有所思:“你在中枢待得太久了,或许该到地方上去历练一下了……”
……
总而言之,这件事就算是到此为止了。
几天之后,宫妃们协同皇嗣在凤仪宫行宴,德妃还在说呢:“早知道会这样,就不叫你们出去了。小时女官也是,撺掇着孩子出去,把心都玩野了!”
她还是有点心有余悸。
孩子那么小,要是真的遇上点什么,都反应不过来!
大公主坐在贤妃旁边,却说:“可是德娘娘,要是我们不出去,他以后还会那么横冲直撞的,肯定还会再有人受伤啊!”
朱皇后也说:“禁中有人跟着呢,不会有事的,叫孩子们出去走走看看,长长见识,知晓民情,是好事。”
德妃心想:那是因为两个孩子都不是你生的,你不心疼!
大公主就很好奇地问她:“德娘娘,为什么你的眼睛总是会这样啊?”
说着,她两只手按住自己的太阳穴,学着德妃惯常的样子,提着眼皮,往上翻了个白眼。
德妃:“……”
阮仁燧没忍住,一口酸梅汤喷了出去!
朱皇后:“……”
贤妃有点尴尬地敲了女儿一下:“别做鬼脸!”
说完了又反应过来不太对——这不是说德妃之前就是在做鬼脸吗?
有心解释一句吧,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只得颇为尴尬地沉默了。
德妃简直要气死了,回去的路上还在说:“她们就是故意的,故意想让我难堪!”
阮仁燧知道,这时候阿娘不需要儿子教她做事,只需要有个人理解她的情绪,站在她这边儿。
亲近的人相处起来,有时候需要的不是评说,而是站队和理解。
他同仇敌忾地附和了德妃:“没错儿,她们就是故意的,故意想让阿娘你尴尬,真是太过分了!”
德妃就老调重弹,以怨报德,又一次开始鸡他:“你要给我争气啊,岁岁!”
阮仁燧:“……”
晚上圣上过去,德妃余怒未消,知道圣上喜欢大公主,所以就避开她不提,只说贤妃:“刘姐姐笑话我呢,说我爱做鬼脸……”
“嗯?”圣上就好奇地问她:“所以你做了没有?”
德妃:“……”
德妃撒着娇抱怨他:“讨厌,你也笑话我!”
两个人洗漱安置了。
第二天阮仁燧起个大早,往寝殿里去的时候,德妃还在梳妆。
圣上坐在梳妆台前,执笔替她勾勒面上的斜红。
阮仁燧在旁边瞧了一眼,心说:阿耶画的比宫人们画的好。
本来也是嘛,擅长书画的人,下笔原本就格外地稳当。
这么短暂地一个功夫,他忽然间想起离宫了的乳母钱氏来了。
也不知钱妈妈近来如何。
她还在画画吗?
宫人们送了早膳过来,也将他从思忖当中唤醒,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开始用饭。
阮仁燧吃得比两个成年人少,很快就结束了,无需德妃示意,便有宫人送了净手的温水来。
阮仁燧还没来得及把手伸进去,就听大公主的声音在外边响起来了,露水一样,清冽又有精神:“岁岁!岁岁,我来喊你去上学啦!”
德妃就觉得输了。
趁着圣上不注意,她开始鸡自己儿子:“明天早点起,你去喊她!”
阮仁燧:“……”
阮仁燧如实道:“往那边走绕路啊,阿娘!”
德妃瞪他一眼,强忍着拧他耳朵的冲动:“你能不能上进一点?”
阮仁燧就诧异地看着她,语气谴责地说:“你进宫都好几年了,连个贵妃都没混上,这么不争气,还好意思催我上进?”
德妃:“……”
德妃就觉得有点手痒,打孩子的想法在脑子里生到一半,忽的想起圣上还在这儿……
她只得暂且作罢,伸出一根食指,狠狠地点了点他:“你等着!”
下午回来我再收拾你!
圣上面前,她面带微笑,语气轻柔地招待了大公主,而后亲自送两个孩子出去:“去吧,路上慢一点,要好好听太太们的话呀!”
阮仁燧回头朝她招手,笑得阳光灿烂:“放心吧阿娘,我一定会搞砸的!”
德妃:“……”
德妃捏紧拳头,表情不受控制地狰狞了一个瞬间。
圣上:“……”
圣上默默地转过头去,继续吃自己那顿没吃完的早膳了。
第25章 开山鼻祖!!!
因为先前与嘉贞娘子谈的那席话,朱皇后一直记挂着得空往德妃宫里去瞧瞧这件事。
她跟德妃的关系不算十分和睦,不好贸然登门,这日得空,便约了贤妃一起,往披香殿去坐坐。
德妃听人来报,道是皇后和贤妃一起来了,心里边还纳闷儿呢,平白无故的,皇后怎么会过来?
她有点心虚:难道是我在外边犯了什么事?
按理说最近也没怎么着啊……
微有点忐忑地迎了人进来。
朱皇后进了待客的前殿,打眼便瞧见了摆在显眼位置的一瓶紫玉兰。
朱皇后协同贤妃一路过来,路上也曾经见到成片的紫玉兰树,茂盛又鲜妍,郁郁葱葱地点缀着宫廷的春天。
那是很能开花的植物,花头聚集在一起,轻易就能让人觉得茂密。
德妃选了一根稍粗的花枝,调整了角度固定住,又自行修剪过过多的花朵。
那枝干苍劲有力,枝头却是轻盈的,俏生生地点缀着几朵将开不开的玉兰,果然极为动人。
殿中还有别的瓶花,处处花红柳绿,逞妍斗色。
朱皇后挨着看了,倒真是对德妃刮目相看了。
啧啧称奇之后,又问德妃:“我看你在此一道很有天分,现下皇长子也开蒙读书了,无需你过多地消耗精力,你是否有闲暇和心力,写一本关于瓶花录出来?”
她说:“先前韩王妃入宫做客,还曾经说起这事儿来,本朝有香道、花道、茶道,文人逸士写另外两种的多,倒是写花道的很少。”
韩王妃还未出嫁便有才名,韩王又是小说家的金主之一,夫妻俩兴趣相投,成婚之后韩王妃自己开了几家书铺,另设有印刷厂,专门帮自己喜欢的作品出版。
又因为天后时期她作为宗室长辈主持过数次贤媛宴,结识甚广,捎带着参宴之人与内宫的女尚书们有了诗词文赋,也喜欢找她帮忙出版。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来二去的,这生意也就做大了。
虽然士林当中也有人指责某些作品过于华贵糜艳,多有脂粉之气,但客观来说,也的确产生了许多可以流传于世的作品。
尤其天后之后,以唐红、王元珍等人为首,禁中女官们逐渐形成一股全新的政治势力,入京的许多人出于政治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考量,往往都喜欢了解一下宫廷内部的风向,也会特意前去购置几本,私下研读。
怎么说呢,相较于外朝的官员,禁中女官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处——她们离圣上和太后娘娘太近了。
朝臣们和那些有意入仕的人可以不刻意地去结交她们,但是最好不要让她们对自己心生恶感,不然兴许对方在圣上和太后娘娘耳边说一句话,就有可能阴差阳错地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就是想好好劝一劝外孙,让他转转性子的意思了。
颍川侯也应了。
唐氏夫人跟表妹小唐夫人和友人王元珍一处吃饭,席间说起此事来,眉宇间嗤笑之情丝毫不曾掩饰:“早干什么去了!”
她这话不是单单是在说英国公府,也是在说颍川侯府的人。
现在知道得好好教孩子了,从前怎么不教?
她饶是性情豁达,此时酒过三巡,说起此事来,也不免气苦委屈:“说到底,无非是看不起我罢了!”
从前世孙在府里几次三番与她争执,当着亲戚的面下她这个继母的面子,那些人都在说什么?
说做母亲的不要跟孩子计较,说他从小就没了生身母亲,真是可怜啊,你是长辈,多包涵他几分吧!
现在世孙出去撞上大公主了,怎么不敢跟大公主这么说?
别去跟圣上请罪啊,也跟在她面前似的,跟圣上打感情牌,道德绑架一下圣上——这孩子从小就没了母亲,别跟他计较!
小唐夫人哼笑一声,给表姐斟酒道:“颍川侯敢这么说,圣上能把他头拧下来!”
另外两人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第二日王元珍往千秋宫去拜见太后娘娘,还说起这事儿来了。
只是她并没有评说颍川侯府的事情,而是把它当成引子,谈到了前朝那边:“圣上生了大气呢,纪京兆这回怕是要糟了。”
纪京兆指的是现任的京兆尹纪文英。
太后娘娘听得很平静,只是问了句:“闻俊杰怎么说?”
王元珍道:“闻相公不置一词。”
纪文英是闻相公的女婿。
太后娘娘点点头,没再说这事儿,而是看着她若有所思:“你在中枢待得太久了,或许该到地方上去历练一下了……”
……
总而言之,这件事就算是到此为止了。
几天之后,宫妃们协同皇嗣在凤仪宫行宴,德妃还在说呢:“早知道会这样,就不叫你们出去了。小时女官也是,撺掇着孩子出去,把心都玩野了!”
她还是有点心有余悸。
孩子那么小,要是真的遇上点什么,都反应不过来!
大公主坐在贤妃旁边,却说:“可是德娘娘,要是我们不出去,他以后还会那么横冲直撞的,肯定还会再有人受伤啊!”
朱皇后也说:“禁中有人跟着呢,不会有事的,叫孩子们出去走走看看,长长见识,知晓民情,是好事。”
德妃心想:那是因为两个孩子都不是你生的,你不心疼!
大公主就很好奇地问她:“德娘娘,为什么你的眼睛总是会这样啊?”
说着,她两只手按住自己的太阳穴,学着德妃惯常的样子,提着眼皮,往上翻了个白眼。
德妃:“……”
阮仁燧没忍住,一口酸梅汤喷了出去!
朱皇后:“……”
贤妃有点尴尬地敲了女儿一下:“别做鬼脸!”
说完了又反应过来不太对——这不是说德妃之前就是在做鬼脸吗?
有心解释一句吧,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只得颇为尴尬地沉默了。
德妃简直要气死了,回去的路上还在说:“她们就是故意的,故意想让我难堪!”
阮仁燧知道,这时候阿娘不需要儿子教她做事,只需要有个人理解她的情绪,站在她这边儿。
亲近的人相处起来,有时候需要的不是评说,而是站队和理解。
他同仇敌忾地附和了德妃:“没错儿,她们就是故意的,故意想让阿娘你尴尬,真是太过分了!”
德妃就老调重弹,以怨报德,又一次开始鸡他:“你要给我争气啊,岁岁!”
阮仁燧:“……”
晚上圣上过去,德妃余怒未消,知道圣上喜欢大公主,所以就避开她不提,只说贤妃:“刘姐姐笑话我呢,说我爱做鬼脸……”
“嗯?”圣上就好奇地问她:“所以你做了没有?”
德妃:“……”
德妃撒着娇抱怨他:“讨厌,你也笑话我!”
两个人洗漱安置了。
第二天阮仁燧起个大早,往寝殿里去的时候,德妃还在梳妆。
圣上坐在梳妆台前,执笔替她勾勒面上的斜红。
阮仁燧在旁边瞧了一眼,心说:阿耶画的比宫人们画的好。
本来也是嘛,擅长书画的人,下笔原本就格外地稳当。
这么短暂地一个功夫,他忽然间想起离宫了的乳母钱氏来了。
也不知钱妈妈近来如何。
她还在画画吗?
宫人们送了早膳过来,也将他从思忖当中唤醒,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开始用饭。
阮仁燧吃得比两个成年人少,很快就结束了,无需德妃示意,便有宫人送了净手的温水来。
阮仁燧还没来得及把手伸进去,就听大公主的声音在外边响起来了,露水一样,清冽又有精神:“岁岁!岁岁,我来喊你去上学啦!”
德妃就觉得输了。
趁着圣上不注意,她开始鸡自己儿子:“明天早点起,你去喊她!”
阮仁燧:“……”
阮仁燧如实道:“往那边走绕路啊,阿娘!”
德妃瞪他一眼,强忍着拧他耳朵的冲动:“你能不能上进一点?”
阮仁燧就诧异地看着她,语气谴责地说:“你进宫都好几年了,连个贵妃都没混上,这么不争气,还好意思催我上进?”
德妃:“……”
德妃就觉得有点手痒,打孩子的想法在脑子里生到一半,忽的想起圣上还在这儿……
她只得暂且作罢,伸出一根食指,狠狠地点了点他:“你等着!”
下午回来我再收拾你!
圣上面前,她面带微笑,语气轻柔地招待了大公主,而后亲自送两个孩子出去:“去吧,路上慢一点,要好好听太太们的话呀!”
阮仁燧回头朝她招手,笑得阳光灿烂:“放心吧阿娘,我一定会搞砸的!”
德妃:“……”
德妃捏紧拳头,表情不受控制地狰狞了一个瞬间。
圣上:“……”
圣上默默地转过头去,继续吃自己那顿没吃完的早膳了。
第25章 开山鼻祖!!!
因为先前与嘉贞娘子谈的那席话,朱皇后一直记挂着得空往德妃宫里去瞧瞧这件事。
她跟德妃的关系不算十分和睦,不好贸然登门,这日得空,便约了贤妃一起,往披香殿去坐坐。
德妃听人来报,道是皇后和贤妃一起来了,心里边还纳闷儿呢,平白无故的,皇后怎么会过来?
她有点心虚:难道是我在外边犯了什么事?
按理说最近也没怎么着啊……
微有点忐忑地迎了人进来。
朱皇后进了待客的前殿,打眼便瞧见了摆在显眼位置的一瓶紫玉兰。
朱皇后协同贤妃一路过来,路上也曾经见到成片的紫玉兰树,茂盛又鲜妍,郁郁葱葱地点缀着宫廷的春天。
那是很能开花的植物,花头聚集在一起,轻易就能让人觉得茂密。
德妃选了一根稍粗的花枝,调整了角度固定住,又自行修剪过过多的花朵。
那枝干苍劲有力,枝头却是轻盈的,俏生生地点缀着几朵将开不开的玉兰,果然极为动人。
殿中还有别的瓶花,处处花红柳绿,逞妍斗色。
朱皇后挨着看了,倒真是对德妃刮目相看了。
啧啧称奇之后,又问德妃:“我看你在此一道很有天分,现下皇长子也开蒙读书了,无需你过多地消耗精力,你是否有闲暇和心力,写一本关于瓶花录出来?”
她说:“先前韩王妃入宫做客,还曾经说起这事儿来,本朝有香道、花道、茶道,文人逸士写另外两种的多,倒是写花道的很少。”
韩王妃还未出嫁便有才名,韩王又是小说家的金主之一,夫妻俩兴趣相投,成婚之后韩王妃自己开了几家书铺,另设有印刷厂,专门帮自己喜欢的作品出版。
又因为天后时期她作为宗室长辈主持过数次贤媛宴,结识甚广,捎带着参宴之人与内宫的女尚书们有了诗词文赋,也喜欢找她帮忙出版。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来二去的,这生意也就做大了。
虽然士林当中也有人指责某些作品过于华贵糜艳,多有脂粉之气,但客观来说,也的确产生了许多可以流传于世的作品。
尤其天后之后,以唐红、王元珍等人为首,禁中女官们逐渐形成一股全新的政治势力,入京的许多人出于政治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考量,往往都喜欢了解一下宫廷内部的风向,也会特意前去购置几本,私下研读。
怎么说呢,相较于外朝的官员,禁中女官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处——她们离圣上和太后娘娘太近了。
朝臣们和那些有意入仕的人可以不刻意地去结交她们,但是最好不要让她们对自己心生恶感,不然兴许对方在圣上和太后娘娘耳边说一句话,就有可能阴差阳错地改变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