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康熙点了点头,等老三回去,又去问老四。
  石静娴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康熙很少在朝堂上这么重视儿子们的看法,尤其是挨个的询问看法,想法。
  老四胤禛站出来,和石静娴一样的说辞。
  “儿臣认为,若是这次落榜学子闹事,朝廷开了先河重考,那下次落榜学子心中不忿,再次闹事,是不是朝廷还要再重考?”
  康熙问了老四过后,又问了其余几个阿哥,一直到老十结束。
  除了老八和石静娴有不一样的看法,说朝廷要注重百姓的想法,重新考试之外,其余人都是一句话。
  “儿臣觉得太子所言甚是。”
  让康熙不禁皱着眉,摇摇头,这几个儿子,真是,没想法,木头脑袋,就知道捡现成的用。
  问完了阿哥们,康熙看向朝臣,此时大家卷子已经快速的传阅一遍。
  乡试的题目,还没难到让他们需要反复斟酌的程度。
  于是大家很快看了一遍后,得出的结论便是这次的科举,并没有舞弊。
  榜单上的学子,确确实实是有真本事的!
  “来人,将卷子都裁掉名字,将所有人的文章和策论都重新粘贴到榜单上,请人评鉴。”
  康熙顿了顿,看向跪在地上的两位考官。
  “若是还有人不服,那就重新开考,若是榜上还未有名,便剥夺功名,终身不得考取功名!”
  “皇上圣明!”
  下了朝,立刻就有人将裁去名字的卷子贴在了皇榜之上。
  又请了大儒和翰林院的学士们,当街为百姓和众多学子讲解。
  乡试文章没有正确答案,但谁写的好,谁写的有用,经过大儒和翰林院的官员们,用白话翻译一遍。
  就是不识字的老百姓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倒是还有那种不服不忿的,觉得这些官员们,官官相护的落榜学子。
  “谁知道你们是不是故意的!我还觉得我也写的不错!为什么不录取?”
  “就是!我也觉得写的不错,他们写的也就那样,照本宣科罢了!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
  站在皇榜下,给百姓讲解的官员们听到人群中的反对的声,都要笑了好么?
  有多少写的都跑题了,还照本宣科,人家能照本宣科也是本事!
  就比如人家问你现在人口多,粮食少,怎么办?
  你回答那是因为不下雨,怎么才能下雨呢?就得看钦天监,然后钦天监是干什么的。
  跑题跑的拽都拽不回来了,你还说你写的不错?
  “稍安勿躁,皇上特准吾等出来为百姓为学子讲解试卷,若是你们觉得试卷写的不错,可评优等,便留下名字。”
  官员们话音一转:“留下名字的人,将会和本期乡试中榜之人,重新拟定题目择日重考。”
  话说到这,人群中已经开始有人跃跃欲试。
  反正就是重新考一次,考上了,皆大欢喜。
  考不上,考不上就考不上呗,多一次机会,多好!
  第二百六十九章 吃屎赶不上热乎
  官员们的话还没说完,就听人群中不断有人报名字,无一例外都是一些落榜的学子。
  虽说找人担保需要花钱,但总比没考上举人强。
  和举人相比,这点银子算什么?
  “本官话还没说完。”翰林院的考官看向人群中的学子们。
  “若是有人觉得这次考试,徇私舞弊,圣上倒是可以给你们一次机会与上榜之人重新开考,由圣上亲拟题目。”
  官员说到这,对着皇宫的方向抱了抱拳,接着说道:“但若是这次还是考不中……”
  “那就证明,你们不光学识不好,人品也不行!看不得别人比你们努力,考上了举人,所以信口雌黄,去污蔑朝廷官员徇私枉法,到时候,不光你们会被剥夺功名,也再也不会有机会重新入考场!”
  翰林院的官员们看着人群中传出的喧哗声,大声询问道:“如此,你们可否还要信誓旦旦的说,这次的科考是考官收了俸禄?你们可还要说上榜之人,都是靠着舞弊得来的功名?”
  一席话,将在场的百姓和学子都镇住了。
  百姓们倒是觉得这方法不错,你想要和朝廷状告官员科举舞弊,你就拿出来证据。
  这证据,就是你能考得过上榜的人!
  众学子此刻倒是一言不发,谁都不说话了。
  说什么,他们心里都清楚自己的斤两,无非是在放榜的时候,看榜首都是些官员家的孩子,心里有些不忿罢了。
  凭什么他们可以考中?
  可现在看到他们的卷子,和榜首们的卷子,这期间的差距,可能就连老百姓都看的出来。
  就不说内容,只说字迹,也能将他们甩开十条街。
  一个个垂头丧气,再也不复当时叩城门时那么义愤填膺,觉得科举不公的大义凛然。
  看学子们一个个不说话了,翰林院官员接着讲解试卷。
  “这位学子回答的更是妙哉妙哉…”
  宫里的石静娴刚下朝,就准备去乾清宫去关心关心康熙。
  可等她到了乾清宫,却被拦了下来。
  “太子爷,皇上说了,谁都不见。”
  魏珠一脸为难的看向石静娴。
  石静娴顿了顿,点了点头,转身回到毓庆宫。
  她没忘记在朝上帮老九掏的那一百两,等回到毓庆宫,石静娴看着站在一旁的何柱。
  “小柱子,你去后院,找太子妃取一百两银子,就说借给老九了。”
  石静娴当时在朝堂上脑子一抽,就借出去一百两,回来后才有些后悔。
  胤礽这人现在将毓庆宫的钱看的比命都重。
  每次想要支出一些钱,胤礽都同她抱怨,若是凌普还在内务府,若是索额图还给他们送钱。
  可能也不至于毓庆宫穷成这样。
  石静娴也不好意思说,若是凌普还在,就他贪污还替换贡品这个罪名,就够胤礽喝一壶了的。
  还有索额图,胤礽真是一点都不在乎索额图的身家性命啊。
  贪污这么多钱,索额图还能摘出来?
  “太子爷。”正想着,就见何柱一脸为难的走进书房。
  “太子爷,太子妃让您去一趟后院…”
  等石静娴到了后院,就见胤礽斜着眼睛看她。
  “说罢,要钱干嘛?”
  “我不是说了么,借老九。”石静娴实话实说。
  胤礽挥了挥手,让伺候的人先出去,随后才一拍桌子。
  “石静娴,你都会和我撒谎了!老九不比咱俩有钱,还用得着你借给他?”
  石静娴一梗,将朝堂的事情和胤礽说了一遍。
  “五万两?”胤礽都惊呆了:“这熊孩子…”
  正说着,就听何柱来报:“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还有十四阿哥都到了毓庆宫。”
  石静娴微微挑起眉,老九老十老十三来,她都不意外,但没想到一向和老八关系不错的十四居然也会跟着一起来。
  她用眼神示意胤礽:“去不去?”
  “走!”
  于是吃瓜小分队上线了。
  等到了前院,石静娴和胤礽才知道老九怎么回事。
  康熙早年间颁布展海令,鼓励商人,百姓出海经商。
  不仅扩充了国库,还拓展了当时国人的眼界。
  例如现在京中,有很多商铺中,都售卖欧洲进口的布匹,摆件,家具,还有所谓的“香水”。
  “弟弟之前还小,今年想着…”老九顾忌着身旁有人,就没说完。
  只是含含糊糊道:“弟弟想帮帮二哥。”
  石静娴懂,她身边有文士一派的老三,有严谨能干的老四,还有外交不错的老五,功夫不错的老七。
  老九虽然在工部理科方面有特长,但许多设计出来的东西。
  要么需要皇上决定制造出来还是放着落灰。
  要么就是需要大量钱财才能制造出来。
  太子现在还没到能决定这件事的地位,所以老九就想着发挥另一个特长。
  赚钱!
  谁知道急功近利要不得,这次没赚到钱,反而将钱都压死了。
  石静娴也猜到了老九的想法,而且老九又要娶福晋了。
  所以他着急,想要再石静娴身边有一席之地。
  那怎么办呢?就发挥特长,给石静娴供银子。
  “弟弟的船靠岸的时候有些晚了,已经超过了数量。”胤禟叹了口气。
  自从康熙消灭了郑氏后,也了解了对外贸易的好处。
  于是便鼓励百姓商人出海经商,带动经济发展。
  解除闭关锁国,开启了“展海令”,很多有胆识的商人,不是做起了造船厂就是做起了海外的贸易。
  一时间互市之盛,以前老九也动了心,但他没有多少钱,而且年纪也小。
  一直在观望,好不容易大了些,宜妃想着这个儿子马上要开府,要娶媳妇了,使劲的给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