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皇上!”
  “皇阿玛!”
  石静娴心里一慌,没想到一个不知道准确不准确的事,能将康熙气成这样。
  大惊之下,赶紧对着外面喊道:“传轿撵,宣太医!”
  等轿撵的时间,石静娴快速安排宫外学子闹事的事情。
  “老四将榜单和试卷取回来,老三带着翰林院学士去崇文门安抚学子。”
  等轿撵到了,石静娴说完便背着康熙往外跑。
  心里则是在想,康熙什么时候变成纸糊的了?
  这才多大个事,生气正常,气吐血就不正常了吧?
  到了乾清宫偏殿后,康熙就幽幽转醒,脑子中有一瞬间的迷茫。
  自己这是怎么了?不是在上朝么?
  对,自己吐了血,在朝堂上吐血昏迷了!
  他转过头看见石静娴和张院首守在旁边,便将视线看向张院首。
  张院首刚搭上脉,看康熙询问的眼神落在他身上,他便轻轻摇了摇头。
  “皇上身体没有大碍,就是气急攻心。血瘀而阻,将淤血吐出来就没有大碍了。”
  康熙看张院首的动作,便知道他身体的情况,没有和太子说。
  放下心后,才对石静娴说道:“太子先去朝上安抚大臣吧。”
  石静娴装作看不懂康熙和张院首的互动,只是担忧的看向康熙。
  “皇阿玛,您的身体没事吧?要不要先散朝?”
  康熙摇摇头:“没事,你去吧,去安抚朝臣,朕随后便到。”
  石静娴点点头,转身出了偏殿。
  心里却越发沉重,康熙身体肯定是出了问题,但具体出了什么问题。
  她也不清楚,康熙的脉案一切正常。
  李太医又把不到康熙的脉,只有张院首知道。
  张院首又是康熙的专属太医,谁都不敢,也不能从他嘴里抠出来半个字。
  康熙等石静娴走了,才重新看向张院首。
  “张院首,朕的身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康熙现在觉得自己只要一喘气,就胸闷气短,胸口窝烧得慌。
  “回皇上,您这身体,确实是气急攻心的脉象。”
  张院首摇头道:“臣还是那句话,不要动气,注意休息静养,便会无事。但若是长此以往…”
  张院首将头叩在地砖上:“长此以往,有碍寿数。”
  梁九功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生怕康熙看见他。
  康熙自然是懂有碍寿数什么意思,就是说,再这么生气,就活不了多久了。
  他不怕死,但是他怕这么窝囊的死,他还有太多事情没做。
  他太怕带着遗憾走,带着不甘走。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康熙挣扎着起身,想要回到保和殿去,他断不可在朝会上,丢下朝臣。
  如果今天他不安然无恙的回去,那朝臣之心便会动摇。
  朝臣已经乱糟糟的议论成一团,皇帝在大朝会直接吐血昏迷。
  这对他们来说,便是一个信号,康熙的身体不成了。
  大家表面上担忧康熙的身体。实际上都在想着自己的小算盘。
  看太子回来。
  众人纷纷上前询问。
  “太子殿下,皇上的身体怎么样?”
  “是啊是啊,皇上的身体可有大碍?”
  “太子爷,皇上的身体,太医是如何说的?”
  …………
  石静娴看向众人,脸上风轻云淡。
  “诸位大人不必担心,皇阿玛只是气急攻心,现在已经转醒,稍后收拾妥当便会重新临朝。”
  等她走到自己的位置后,等了好一会,康熙才姗姗来迟。
  康熙的脸色除了有些苍白之外,没有别的异常。
  等康熙坐在上首,才看见队伍中少了几人。
  石静娴站出来对康熙禀报道:“皇阿玛,儿臣已经安排诚郡王和翰林院院士到崇文门安抚众落榜学子。”
  来闹事的肯定是落榜的学子,在榜上的也不会来闹。
  “儿臣还让慎郡王去取这次的榜单和试卷。想必一会就会有结果。”
  不管是乡试还是会试,卷子都是要封起来,等放榜那天考官才知道考题。
  但顺天府(俗称京城)乡试就这点不好,考生提前知道考官是谁。
  所以这就给了很多人可乘之机。
  一旦考不好,落榜了,或者被人利用。
  很容易那些落榜的学子被人蛊惑,煽动言论来闹事。
  等了一会老四带着人将卷子和榜单都取了回来。
  石静娴看着跪在朝堂中的李蟠和姜宸英,心里叹了一口气。
  她相信两人不会偷题卖题,毕竟一个四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
  好不容易熬出了头,怎么可能会在这样的大事上犯糊涂。
  卷子取来,康熙便随机抽取几张榜上有名的学子卷子。
  答的题都没错,乡试一般就是四书五经和一些八股文策论题。
  只要都答对,中规中矩,或者策论的时候有些自己的小观点。
  很容易就榜上有名。
  可即使这样依旧会有一大批的学子被刷下来。
  等老三和翰林院院士也回来了之后。
  康熙看着榜单上的名字。
  六部,中堂,各部大臣的子嗣,皆在榜首或皆居高第,名列前茅。
  也难怪那些落榜的学子们会怀疑这件事。
  “这件事众卿家认为该如何?”
  叩城门,这无疑是在打朝廷的脸面。
  康熙生气,但其他大人也生气。
  凭什么他们的孩子考上了,就是作弊?
  凭什么你们考上,就不是作弊?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公开卷子
  再说,偷题?哪个胆子这么大,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干这个?
  先皇的科考舞弊案,死多少人,他们就算没亲眼见过,也曾听说过。
  谁有那个胆子?
  “皇上,臣请求让诸位大人当场阅卷,看是否有徇私舞弊之嫌。”
  有些大臣家里面有考生,此次榜上有名的,自问没有做任何亏心事。
  于是都站出来,希望皇上能给他们一个清白,他们孩子一个清白。
  “皇上,臣也请求当场阅卷。”六部尚书家中有子嗣考试的,也都纷纷站出来。
  开玩笑,他们又不是真的作弊了,都是靠着子辈们自身的才学上的榜。
  有何不敢将卷子公之于众?
  现在到了康熙面前的,都是将带着名字的考卷。
  康熙随便抽取了几张,让翰林院学士们往下传阅点评。
  “若是这次科举真的存在舞弊,朝廷绝不轻饶。必会还给学子一个公道。”
  “但若是这次,并非他们所说那般,那也要他们掂量掂量后果,随意叩皇城门是什么样的下场!”
  康熙最讨厌的,就是这些民众聚众要挟朝廷。
  尤其是不久前他还在南巡的时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遇刺受了伤。
  新仇旧恨加起来,康熙心里生气,又想到张院首的话,只能再默默告诉自己,不生气,不生气~
  气死自己谁如意?
  趁着众臣子看试卷的功夫,康熙看着石静娴问道。
  “太子,你来说说,这件事怎么处理比较好?”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认为,既然桂榜上的学子都是凭借真才实学才得来的功名,就无须重考。”
  (乡试榜单也称桂榜。)
  她十分不理解说要重新考试的提议。
  不可否认,可能这次名单上的人,有一些人学识确实不如那些落榜学子,只不过是策论或文章写的好了些。
  但石静娴始终相信一句话,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有些人可能考试前背了大半本的书,结果考试的题目,和他背的完全无关。
  但有些人,就是随便看了两道题,考试的时候,这几道题就偏偏出现在卷子上,还是高分题。你说你上哪说理去?
  “儿臣以为,既然外面那些学子都觉得自己策论不错,文章也出彩,不如就叫来外面那些大儒学士,让人将文章撰抄,供大家评定。”
  石静娴接着说道:“既然能居于榜单,便定是有过人之处。”
  “若此次科举,重新开考,那不是明摆着告诉世人,这次考试有舞弊之嫌,若坦坦荡荡,为何要重考?”
  届时,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变成了屎。
  说完石静娴便回到队伍中。
  康熙点点头,确实,若是重考,就算这次没有舞弊,在百姓眼里,在落榜学子眼里这次也是舞弊了!
  “老三,你说说你的想法。”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认为太子虽说的有道理,但儿臣更信奉一句话,身正不怕影子斜,真金不怕火炼,既然能上一次榜,那就还能再上第二次!”
  胤祉一向是无脑站在石静娴这边的,但他自身也有文人的傲骨。
  觉得若是学子们身上背负着这样的污名,那就是对这么多年来寒窗苦读的不尊重,倒不如重新考一次,证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