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周煜,在婚宴前一个月,日日待在百香楼?”
那在静安寺中与她纠缠的人,是谁?
秋日雨后,花疏天淡,飕飕冷风推开万千荷叶,远郊青石板道上,二十余匹骏马踏蹄。
天色尚早,驯马师正挨个检查鞍鞯。
“王姑娘的马性子最是温驯。”驯马师笑着递过缰绳,“连脾气都像主人家。”
崔莳也一只手虚扶着她肘弯,训马师识趣地退开半寸。他露出微笑:“今日共骑,我不便陪你,但,令仪姐的骑射,几近无有不能。”
骑射课,一惯的老带新。
鞍垫左侧的扣子半开,崔莳也很自然地过去帮忙,忽然想起昨夜他扣住她腰际的力道。
王絮盯了他一会,“我方才学会控马,希望不要拖累令仪姐就是。”
崔莳也指尖勾住暗扣环,任马鬃扫过发烫的耳尖。
枣红马颈间银铃“叮当”乱响,驯马师适时吹了声口哨。它忽地偏头咬住崔莳也垂落的发尾。
这马力道轻得像叼衔草茎。
“哎!”
崔莳也惊退半步,发带在拉扯中松开,锦缎一样的长发倾泻而下,倒衬得他耳尖的红愈发鲜明。
训马师瞪大眼,手中马刷当啷落地。
大声道:“咬到身上了?”
素来端方的公子添了分少见的狼狈,利落地道: “没有。”
驯马师惊异道:“怪了!这马除了王絮便没近过生人,怎的对崔公子……”
这亲昵的劲头,倒像是认了新主。
崔莳也乌浓的长发被拢在手中,王絮在马上替他将长发挽起,像挽起了山雾间下垂的柔软树蔓。
他眉眼极美,后颈细白,清减的脸上一阵莞尔, “倒是劳烦驯马师了。”
“改日若得空,定要向您讨教这驭马认主的诀窍。”
李奉元怪笑:“我看不是马发情,是有人在献殷情。”
崔莳也在微光中浮出一抹微笑,与他目光相撞:“这畜生通人性,知道往人身上凑。”
众人上马。
沈令仪与王絮隔了半人远身位,她漆黑的长发遮住脸颊,混了一股草木根茎碾碎的清香。
天边渐淡的霞光与夜色降临时渐变的暗晦一同沉落在她脸上。
沈令仪敏锐的意识到,王絮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沈令仪道:“沈自流善马术,我以为你和她关系很好,她会教你。”
“我和你不熟,你不也教我了?”
沈令仪咀嚼这句话。
一阵心悸不知由来的掠过心头。
沈令仪与沈自流算不上熟。
沈自流是沈秋声的长女,疼得如珠似宝。低眉敛目间,心中便包藏了祸心。
不学无术、行径野蛮,她倒不怕,横竖有名贯神都的父亲顶上。
她曾为家里留下一道抹不去的污痕,直至嫁给程又青。整个人像被活生生剜去,只余个大窟窿。
沈令仪本应高兴的。
山道蜿蜒处野牡丹开得泼天盖地。
沈令仪连根带土地细看过去,牡丹向阳而生,旁枝横斜,郁郁葱葱,争夺开满了一条山路。
奔马碾过□□,山道红雨绵绵。
沈令仪叹道: “诸香如臣,牡丹如君,君臣相乱则气味失格。”
王絮一手拉紧缰绳,一手收拢长发,飞快地束起,“令仪姐可是觉得,这‘牡丹’不该长在野地里任人践踏?”
一语被道破心事。
沈令仪并不恼火,淡淡地道:
“君子困于草野,根扎岩缝也能吸露而活,只是你掌心这朵……”
话音未落,沈令仪已欺身向前,自身后拢住王絮,冰冷的手覆在她手掌,一并掌起缰绳。
“早把向光的本能驯成了‘向你’的习性。”
崔莳也的身影正朝着斜照的日头倾倒。拉偏了马,替花茎挡住了即将落下的铁蹄。
他跟着马的踉跄向左侧翻,差点自马上摔下来。惯地探头去看,好半晌才寻到心上人身影。
四目相对,他像寻到日光的日葵。身姿板正,眼眸温和,就这样望过来。
王絮指尖一顿。
一次怔住后,是两人心照不宣的微笑。
山道中牡丹虬结的根须扒在泥里,偏生顶出碗大的花盘,连露珠都凝在花瓣褶皱里。
王絮撞上远处青年热烈的眸光,含笑道:“我瞧着,这花倒像是天生该长在这荒山野岭的。”
前路颠簸。
沈令仪指尖倏地扣进她后腰衣料。
“姑娘学不会怜香惜玉。”沈令仪鼻尖几乎抵住她后颈碎发,听到一阵心跳微响,冷谑道:“偏将这花魂驯成了衣香鬓影的奴才。”
“只怕到最后,这花,不是委地成尘,便是哭着怨东风薄幸。”
后颈似有冰冷溪水在发上流淌,沈令仪指尖无意识摩挲王絮的长发,略有些漫不经心。
“崔莳也素日温吞,不争不抢。我们一道长大的情分,总比旁人多些耐心。”
“你是个通诗书而不通气血的人。”
“我不阻你二人相惜。”沈令仪忽然松开手,退后半寸,“只望你记得,人心原比花期更易凋零。”
几人骑马拐到山道。
松针覆地如毡,数溪环匝,早年有人斫木开径,阔可五人比肩。
山道尽头是悬崖,底下是山峦的树尖。
行至松林休息,王絮将被露水打湿的外衫置在石子上,有侍女捧来点心,“崔公子与王姑娘倒像约好了,一个吃玫瑰酥,一个配海棠蜜。”
李奉元拣起一根树棍,在地上写写画画,“怪不得你们二人身上一阵奇香。”
他看破不说破,只纳闷地道:“这几日有谁见到程雪衣了?也不在家中。”
训马师犯了难,这匹马生性娇贵,眼下槽里堆的干草,遭了它的嫌弃。
沈令仪披上王絮的外套,这马一时亲近了她。沈令仪道:“我领她去吃草。”
溪涧边,崔莳也一声不吭俯下身清洗伤口。方才拉惊马被缰绳勒出,掌心三道血痕横在虎口下方。
溪水漫过掌心时,混着初秋的冷冽。
崔莳也疼得出了一身冷汗。可他想,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王絮为这些“不相干”的事,吃过多少苦?
比起她的旧伤,这点疼算什么呢?
如果这口子再大些,该有多疼,他又该怎样才能补偿她,怎样才能叫她自逆行的时光中走出?
崔莳也盯着自己苍白的指节,渐渐出神。
直至王絮站在一边,他才若无其事,含笑开口:“我以为,昨日之后,再也无法见到你。”
鲜血逐渐溢出指缝,被溪水冲成浅红的细线。
王絮取来丝巾,要替他包扎。
“不疼。”崔莳也神色一滞,移开了手掌,安静地开口,“你为什么,答应我?”
光斑从叶隙间跌进他眼底,明明灭灭,隐含热忱。王絮垂眸凝视他。
崔莳也有一双不肯后退的眼睛,一道无法回避的目光。这双比溪水更清澈的眸中,带着欣喜、期待、虔诚、小心翼翼……
却没有自私与占有。
没有攀折的蛮力,没有圈养的执念,只是像溪水绕石那样自然地流淌。
欢喜着她的欢喜,疼痛着她的疼痛。
不怪沈令仪说她通诗书而不通气血。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忘记。有人忘记爱情,有人忘记尊严,而她,早埋葬了自我。
王絮可以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但她依旧与人间情爱,得失离散,与这鲜活的世间有隔阂。
她读得懂情诗里的辗转反侧,却不懂为何有人愿为一茎草木涉险。
她直道草木无情,可此刻眼中倒映着满谷牡丹,丹砂色花团像无数簇跳动的小火苗。
只待某个人的目光将这摧枯拉朽的山火引燃。
“因为,”她说,“冷眼看一切,是很孤独的。”
她正沉吟要回答,人群中爆出一阵尖叫。
沈令仪出事了。
本应和顺的马,忽地奔向山坳。
训马师早去了别处喂马,套马杆尚遗落在一边。
王絮捡起马杆,翻身上了附近的马,冷风灌进领口,却顾不上寒凉。
她记得半里坡有条隐没的羊肠径,可以到山顶去拦截沈令仪。山顶有护栏,底下是深谷。
王絮心中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
疯马的尾尖已在二十步外。
本该齐整的木栏果真在三步外断成两截。
王絮袖中暗扣几枚银针,数枚银针飞射而出,刺入马腿。
马前蹄在草地上犁出三道深沟,速度只是稍缓。
王絮一扬马鞭,转了个方向。
马奔出二十步时,她终于甩出杆头的绳圈。
绳圈偏了寸许,只套住马的左前蹄。
马匹砸地,狂风呼啸。
沈令仪睁不开眼,五脏六腑都像移了位。
那在静安寺中与她纠缠的人,是谁?
秋日雨后,花疏天淡,飕飕冷风推开万千荷叶,远郊青石板道上,二十余匹骏马踏蹄。
天色尚早,驯马师正挨个检查鞍鞯。
“王姑娘的马性子最是温驯。”驯马师笑着递过缰绳,“连脾气都像主人家。”
崔莳也一只手虚扶着她肘弯,训马师识趣地退开半寸。他露出微笑:“今日共骑,我不便陪你,但,令仪姐的骑射,几近无有不能。”
骑射课,一惯的老带新。
鞍垫左侧的扣子半开,崔莳也很自然地过去帮忙,忽然想起昨夜他扣住她腰际的力道。
王絮盯了他一会,“我方才学会控马,希望不要拖累令仪姐就是。”
崔莳也指尖勾住暗扣环,任马鬃扫过发烫的耳尖。
枣红马颈间银铃“叮当”乱响,驯马师适时吹了声口哨。它忽地偏头咬住崔莳也垂落的发尾。
这马力道轻得像叼衔草茎。
“哎!”
崔莳也惊退半步,发带在拉扯中松开,锦缎一样的长发倾泻而下,倒衬得他耳尖的红愈发鲜明。
训马师瞪大眼,手中马刷当啷落地。
大声道:“咬到身上了?”
素来端方的公子添了分少见的狼狈,利落地道: “没有。”
驯马师惊异道:“怪了!这马除了王絮便没近过生人,怎的对崔公子……”
这亲昵的劲头,倒像是认了新主。
崔莳也乌浓的长发被拢在手中,王絮在马上替他将长发挽起,像挽起了山雾间下垂的柔软树蔓。
他眉眼极美,后颈细白,清减的脸上一阵莞尔, “倒是劳烦驯马师了。”
“改日若得空,定要向您讨教这驭马认主的诀窍。”
李奉元怪笑:“我看不是马发情,是有人在献殷情。”
崔莳也在微光中浮出一抹微笑,与他目光相撞:“这畜生通人性,知道往人身上凑。”
众人上马。
沈令仪与王絮隔了半人远身位,她漆黑的长发遮住脸颊,混了一股草木根茎碾碎的清香。
天边渐淡的霞光与夜色降临时渐变的暗晦一同沉落在她脸上。
沈令仪敏锐的意识到,王絮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沈令仪道:“沈自流善马术,我以为你和她关系很好,她会教你。”
“我和你不熟,你不也教我了?”
沈令仪咀嚼这句话。
一阵心悸不知由来的掠过心头。
沈令仪与沈自流算不上熟。
沈自流是沈秋声的长女,疼得如珠似宝。低眉敛目间,心中便包藏了祸心。
不学无术、行径野蛮,她倒不怕,横竖有名贯神都的父亲顶上。
她曾为家里留下一道抹不去的污痕,直至嫁给程又青。整个人像被活生生剜去,只余个大窟窿。
沈令仪本应高兴的。
山道蜿蜒处野牡丹开得泼天盖地。
沈令仪连根带土地细看过去,牡丹向阳而生,旁枝横斜,郁郁葱葱,争夺开满了一条山路。
奔马碾过□□,山道红雨绵绵。
沈令仪叹道: “诸香如臣,牡丹如君,君臣相乱则气味失格。”
王絮一手拉紧缰绳,一手收拢长发,飞快地束起,“令仪姐可是觉得,这‘牡丹’不该长在野地里任人践踏?”
一语被道破心事。
沈令仪并不恼火,淡淡地道:
“君子困于草野,根扎岩缝也能吸露而活,只是你掌心这朵……”
话音未落,沈令仪已欺身向前,自身后拢住王絮,冰冷的手覆在她手掌,一并掌起缰绳。
“早把向光的本能驯成了‘向你’的习性。”
崔莳也的身影正朝着斜照的日头倾倒。拉偏了马,替花茎挡住了即将落下的铁蹄。
他跟着马的踉跄向左侧翻,差点自马上摔下来。惯地探头去看,好半晌才寻到心上人身影。
四目相对,他像寻到日光的日葵。身姿板正,眼眸温和,就这样望过来。
王絮指尖一顿。
一次怔住后,是两人心照不宣的微笑。
山道中牡丹虬结的根须扒在泥里,偏生顶出碗大的花盘,连露珠都凝在花瓣褶皱里。
王絮撞上远处青年热烈的眸光,含笑道:“我瞧着,这花倒像是天生该长在这荒山野岭的。”
前路颠簸。
沈令仪指尖倏地扣进她后腰衣料。
“姑娘学不会怜香惜玉。”沈令仪鼻尖几乎抵住她后颈碎发,听到一阵心跳微响,冷谑道:“偏将这花魂驯成了衣香鬓影的奴才。”
“只怕到最后,这花,不是委地成尘,便是哭着怨东风薄幸。”
后颈似有冰冷溪水在发上流淌,沈令仪指尖无意识摩挲王絮的长发,略有些漫不经心。
“崔莳也素日温吞,不争不抢。我们一道长大的情分,总比旁人多些耐心。”
“你是个通诗书而不通气血的人。”
“我不阻你二人相惜。”沈令仪忽然松开手,退后半寸,“只望你记得,人心原比花期更易凋零。”
几人骑马拐到山道。
松针覆地如毡,数溪环匝,早年有人斫木开径,阔可五人比肩。
山道尽头是悬崖,底下是山峦的树尖。
行至松林休息,王絮将被露水打湿的外衫置在石子上,有侍女捧来点心,“崔公子与王姑娘倒像约好了,一个吃玫瑰酥,一个配海棠蜜。”
李奉元拣起一根树棍,在地上写写画画,“怪不得你们二人身上一阵奇香。”
他看破不说破,只纳闷地道:“这几日有谁见到程雪衣了?也不在家中。”
训马师犯了难,这匹马生性娇贵,眼下槽里堆的干草,遭了它的嫌弃。
沈令仪披上王絮的外套,这马一时亲近了她。沈令仪道:“我领她去吃草。”
溪涧边,崔莳也一声不吭俯下身清洗伤口。方才拉惊马被缰绳勒出,掌心三道血痕横在虎口下方。
溪水漫过掌心时,混着初秋的冷冽。
崔莳也疼得出了一身冷汗。可他想,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王絮为这些“不相干”的事,吃过多少苦?
比起她的旧伤,这点疼算什么呢?
如果这口子再大些,该有多疼,他又该怎样才能补偿她,怎样才能叫她自逆行的时光中走出?
崔莳也盯着自己苍白的指节,渐渐出神。
直至王絮站在一边,他才若无其事,含笑开口:“我以为,昨日之后,再也无法见到你。”
鲜血逐渐溢出指缝,被溪水冲成浅红的细线。
王絮取来丝巾,要替他包扎。
“不疼。”崔莳也神色一滞,移开了手掌,安静地开口,“你为什么,答应我?”
光斑从叶隙间跌进他眼底,明明灭灭,隐含热忱。王絮垂眸凝视他。
崔莳也有一双不肯后退的眼睛,一道无法回避的目光。这双比溪水更清澈的眸中,带着欣喜、期待、虔诚、小心翼翼……
却没有自私与占有。
没有攀折的蛮力,没有圈养的执念,只是像溪水绕石那样自然地流淌。
欢喜着她的欢喜,疼痛着她的疼痛。
不怪沈令仪说她通诗书而不通气血。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忘记。有人忘记爱情,有人忘记尊严,而她,早埋葬了自我。
王絮可以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但她依旧与人间情爱,得失离散,与这鲜活的世间有隔阂。
她读得懂情诗里的辗转反侧,却不懂为何有人愿为一茎草木涉险。
她直道草木无情,可此刻眼中倒映着满谷牡丹,丹砂色花团像无数簇跳动的小火苗。
只待某个人的目光将这摧枯拉朽的山火引燃。
“因为,”她说,“冷眼看一切,是很孤独的。”
她正沉吟要回答,人群中爆出一阵尖叫。
沈令仪出事了。
本应和顺的马,忽地奔向山坳。
训马师早去了别处喂马,套马杆尚遗落在一边。
王絮捡起马杆,翻身上了附近的马,冷风灌进领口,却顾不上寒凉。
她记得半里坡有条隐没的羊肠径,可以到山顶去拦截沈令仪。山顶有护栏,底下是深谷。
王絮心中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
疯马的尾尖已在二十步外。
本该齐整的木栏果真在三步外断成两截。
王絮袖中暗扣几枚银针,数枚银针飞射而出,刺入马腿。
马前蹄在草地上犁出三道深沟,速度只是稍缓。
王絮一扬马鞭,转了个方向。
马奔出二十步时,她终于甩出杆头的绳圈。
绳圈偏了寸许,只套住马的左前蹄。
马匹砸地,狂风呼啸。
沈令仪睁不开眼,五脏六腑都像移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