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踏出城门,即使脚下尚属京畿之地,可道路却不复城中平整。
徐载盈已利落地整好衣袍,不着痕迹地瞥了她一眼,恢复了一贯的端庄自持。
徐载盈以折扇拉起车帘,略垂下眼睫,轻声问:“你可知他们,因何而来?”
相较城内的华灯暖帐,车外寒夜漆黑,流民裹破布抱团而眠,几声呜咽,在冷风中更显悲戚。
“这是从受灾稻田取来的,有人蓄意破坏。”徐载盈将一株舒展翠绿的稻子摆在台面上。
王絮捻起桌上的稻穗。
稻穗翠青欲滴,色泽鲜亮。乍一看,俨然是一株正处于灌浆期、长势优良的稻谷。
春播秋收,她不知经历过几番寒暑,于是抱着点疑惑剥开穗粒。乌灰的菌丝勾在指骨上,黑色粉尘颗粒一下就淌到地上。
徐载盈见她已然明白症结所在,便从她手中取回那株绿穗。
他的指节泛红,皮下血管隐约可见,“没错,到开花时,还看不出异样。”
通常情况下,植株一旦感染,周边的也都难逃厄运,大概率是成片损毁。
王絮问:“这是哪里收来的粮?”
“江南水乡,薛家。”
徐载盈捏着那株稻穗,让它在指尖摩挲转圈,“应该说,几乎所有种植了朝廷分发占城稻的地区都这样。”
国家推广作物也好,赈灾拨款也罢,地主豪强总是更容易拿到资源。
薛家之后,陆陆续续地,各地豪强大都发现了这个问题:看似长势喜人的稻种,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并且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将病害传给周遭作物。
于是,一片欣欣向荣之后,紧接着便是无力回天的衰朽。稻穗上逐渐布满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黑色霉斑。
王絮也露出些许忧色:“储存种子的粮仓,是不是有什么……”
“仓库在京畿各处都有。”
王絮又问:“保存方式有不当之处吗?”
“朝廷常年存粮,单是初春赈灾发出去的种子就不下千石。”徐载盈眼神晦暗不明,“唯独这种子出问题,可能性很小。”
如若不是今年种子本身有问题,那么,就是有人暗中动了手脚。
“什么缘由,暂且可以先搁置不提。”徐载盈用指节托着脸颊,望向车窗外,“问题是,这些灾民……”
王絮看了一会儿,便道:“这问题一败露,商贾便高价收购百姓余粮。等粮种一案事发,就囤聚粮食、哄抬物价,致使粮价居高不下。”
徐载盈转头看了她一眼,忽道:“朝堂之上,有人主张开仓放粮,救百姓于水火,以此平抑物价;也有人担忧国库空虚,日后难以应对天灾人祸、战事军需。”
“发肯定是要发的。”徐载盈转回头,与她目光交汇,轻轻笑了起来,说道,“吵也就吵个过场。”
他垂眸,静静地注视着手中被捏得蔫头蔫脑的稻穗,声音听起来很是悠远。
“就看,能发多少了。”
崔莳也曾说过‘天怒人怨,鬼神请之’,王絮便向徐载盈提及了民间的谶纬,“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近来似乎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让它们一一应验。”
“这并非民间谣传。”
徐载盈在案几上抹平一张纸,一手沾水磨墨,一手将一卷《天官占》翻至一页——
永宁寺活佛慧能,为南王看相,称:“天怒人怨,鬼神请之”。
帝徐恒闻,怒欲杀之。慧能无惧,曰:“杀我无妨,吾可转世,杀之不尽。”
徐恒闻罢,心惧,遂作罢,慧能得免。
马车停下,永宁寺到了。
寺外竟围着许多人,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焦糊气息混杂着雨雾,又呛人又辛辣。
徐载盈搁下笔,纸上写了两个名字。
陆系州抬手掀开帘子,迈步走了进来,见她在看《天官占》,“王絮,许久没见了。倒是没想到,你对这谶纬星象之事有兴致?”
陆系州原本白净的脸此刻被熏得一片焦黑,细长上挑的眼睛微微一眨,正了神色,“永宁寺到底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古寺,矗立百年。在百姓心中扎根很深。”
他手指按在书页上,语带讥讽:“如今的明行佛子,甚至还有传闻,说他是靖文公转世。”
“转世?”王絮话音微顿。
陆系州将桌上那块叠好的面巾拾起,当即就要用来擦脸。徐载盈冷看了他一眼,他才笑眼盈盈地放下,“所以永宁寺香火不断,大家都在等明行佛子恢复记忆,启出文公遗址的金银珠宝呢。”
“陆系州,我吩咐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不待陆系州接着往下说,徐载盈便冷冷地开口打断了他。
陆系州斜瞥了一眼,脸上露出些许无奈的神色,回道:“其他的都办妥了,只周煜遍寻不见。”
“还有一人我亲自审。”
陆系州随口一问:“素锦?”
徐载盈面容清疏柔和,目光却若阴晴雪色。
“整个京城都以为,百香楼和暖香楼是针锋相对的对家,却不知道,暖香楼的主事,亦是程又青。”
他将微微抬眸,音色清冷:“就如同你与程雪衣、周煜……还有素锦之间的关系一样,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藏玄机。”
前些人说的还有几分道理,到素锦这里,就无端有些离谱了。只有一个解释,他把崔莳也,认成了素锦。
王絮垂眸问:“殿下怀疑我?”
她蓦地起身,将徐载盈放在一旁的剑拔了出来,利刃出鞘,寒芒闪烁。
“我愿以命为殿下证明忠心。”
陆系州目瞪口呆,“这是在演哪一出啊,难不成是霸王虞姬乌江畔自刎的悲情戏码?”
徐载盈淡淡地投来一眼,“你的这份忠心,对我而言,毫无用处。
外面火烧得愈来愈大,王絮一瞬不瞬地盯了一下徐载盈,将案上的东西扫在地上,冲出马车。
路边,一群僧人围拢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王絮快步上前,拨开人群,打听明行佛子。
“佛门清净地,容不得这等沽名钓誉之徒!”
“他呀,天天神神秘秘,谁知道在干什么。”
“半路出家还自称转世灵童,真不知哪来的底气。干脆一把火烧死,就可以去见他爹慧能了。”
……
一个瘦高的僧人怪奇地道:“他在五楼,寻一卷书。”
机不容失,失不再来。
若是这次没见到明行佛子,下次指不定,他去了何处。
王絮将一桶水提起浇在身上,像是潮湿的灰烬上又浇了一层水,在众人的惊呼中,向火场冲去。
有官员横在她面前,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站住!前方火势凶猛,严禁靠近!”
王絮将剑柄举起,为首的官员一看这柄杀身剑,睁大了眼,赶忙为她开路。
“殿下,殿下——”
徐载盈正与陆系州商议如何缉拿周煜。中书侍郎夏开元匆匆求见。他一进门,便急声道:“殿下,您派去火场的人,已经进去一炷香的时间了,到现在还没出来,需不需要……”
“谁?”陆系州确定,自己并没有派人前往火场,不禁脱口问道。
徐载盈闻言倏地抬起头,浑身冰冷,心跳几乎停止,将长帘卷起,永宁寺的天边,一团巨大的火球如同巨兽狰狞盘踞,遮蔽了半边天空。
他站起身,盯着没有收拾的桌案,下一刻,便冲了出去。
陆系州去拦他,“殿下,殿下——您至少要把衣衫打湿。”
他被推倒在地,只能睁大眼睛看向徐载盈离去的身影。
第44章
一楼的经幡、书架上的火被水扑灭,火舌顺着窗框与梁柱蜿蜒爬来。
——寺内的铜铃发出闷响。
王絮把脸深埋进衣衫,拾级而上,鞋底碾过木阶上剥落的漆皮与焦黑碎屑。
木片挟着滚烫气浪擦脸而过。
王絮一个踉跄,突然一只手拽住她,将她拉正,点着的木片烫了下男人的手。
戴着黄铜面具的青年,那块肌肤变得红肿起来,他立刻将携带的水壶倒水冲手,“你这功夫学得不到家。”
他骨节匀称,倒有种白璧微瑕的美。
王絮乘他倒水冲手,拔剑比在他脖颈。周煜取下面具,声音干净清透,带着一些水打湿过的微哑,“你跟我闹哪样呢?”
周煜拉住他,向梯上边走边道:“明行佛子在五楼。”
虽说八、九层烧得厉害,可五层里依旧是岁月安好模样。雕花窗棂透进斑驳光影,照在木质地板上。
王絮顿住,将手按在剑柄上,“这世上,真有文公遗址吗?”
“……这火,真不是徐载盈命人放的?”
周煜剑眉微蹙,将目光投向室内,和声问:“天降灾祸,徐载盈那厮急了,不择手段了,只是这和尚嘴硬,不肯多说。”
王絮不做应答,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徐载盈已利落地整好衣袍,不着痕迹地瞥了她一眼,恢复了一贯的端庄自持。
徐载盈以折扇拉起车帘,略垂下眼睫,轻声问:“你可知他们,因何而来?”
相较城内的华灯暖帐,车外寒夜漆黑,流民裹破布抱团而眠,几声呜咽,在冷风中更显悲戚。
“这是从受灾稻田取来的,有人蓄意破坏。”徐载盈将一株舒展翠绿的稻子摆在台面上。
王絮捻起桌上的稻穗。
稻穗翠青欲滴,色泽鲜亮。乍一看,俨然是一株正处于灌浆期、长势优良的稻谷。
春播秋收,她不知经历过几番寒暑,于是抱着点疑惑剥开穗粒。乌灰的菌丝勾在指骨上,黑色粉尘颗粒一下就淌到地上。
徐载盈见她已然明白症结所在,便从她手中取回那株绿穗。
他的指节泛红,皮下血管隐约可见,“没错,到开花时,还看不出异样。”
通常情况下,植株一旦感染,周边的也都难逃厄运,大概率是成片损毁。
王絮问:“这是哪里收来的粮?”
“江南水乡,薛家。”
徐载盈捏着那株稻穗,让它在指尖摩挲转圈,“应该说,几乎所有种植了朝廷分发占城稻的地区都这样。”
国家推广作物也好,赈灾拨款也罢,地主豪强总是更容易拿到资源。
薛家之后,陆陆续续地,各地豪强大都发现了这个问题:看似长势喜人的稻种,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并且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将病害传给周遭作物。
于是,一片欣欣向荣之后,紧接着便是无力回天的衰朽。稻穗上逐渐布满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黑色霉斑。
王絮也露出些许忧色:“储存种子的粮仓,是不是有什么……”
“仓库在京畿各处都有。”
王絮又问:“保存方式有不当之处吗?”
“朝廷常年存粮,单是初春赈灾发出去的种子就不下千石。”徐载盈眼神晦暗不明,“唯独这种子出问题,可能性很小。”
如若不是今年种子本身有问题,那么,就是有人暗中动了手脚。
“什么缘由,暂且可以先搁置不提。”徐载盈用指节托着脸颊,望向车窗外,“问题是,这些灾民……”
王絮看了一会儿,便道:“这问题一败露,商贾便高价收购百姓余粮。等粮种一案事发,就囤聚粮食、哄抬物价,致使粮价居高不下。”
徐载盈转头看了她一眼,忽道:“朝堂之上,有人主张开仓放粮,救百姓于水火,以此平抑物价;也有人担忧国库空虚,日后难以应对天灾人祸、战事军需。”
“发肯定是要发的。”徐载盈转回头,与她目光交汇,轻轻笑了起来,说道,“吵也就吵个过场。”
他垂眸,静静地注视着手中被捏得蔫头蔫脑的稻穗,声音听起来很是悠远。
“就看,能发多少了。”
崔莳也曾说过‘天怒人怨,鬼神请之’,王絮便向徐载盈提及了民间的谶纬,“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近来似乎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让它们一一应验。”
“这并非民间谣传。”
徐载盈在案几上抹平一张纸,一手沾水磨墨,一手将一卷《天官占》翻至一页——
永宁寺活佛慧能,为南王看相,称:“天怒人怨,鬼神请之”。
帝徐恒闻,怒欲杀之。慧能无惧,曰:“杀我无妨,吾可转世,杀之不尽。”
徐恒闻罢,心惧,遂作罢,慧能得免。
马车停下,永宁寺到了。
寺外竟围着许多人,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焦糊气息混杂着雨雾,又呛人又辛辣。
徐载盈搁下笔,纸上写了两个名字。
陆系州抬手掀开帘子,迈步走了进来,见她在看《天官占》,“王絮,许久没见了。倒是没想到,你对这谶纬星象之事有兴致?”
陆系州原本白净的脸此刻被熏得一片焦黑,细长上挑的眼睛微微一眨,正了神色,“永宁寺到底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古寺,矗立百年。在百姓心中扎根很深。”
他手指按在书页上,语带讥讽:“如今的明行佛子,甚至还有传闻,说他是靖文公转世。”
“转世?”王絮话音微顿。
陆系州将桌上那块叠好的面巾拾起,当即就要用来擦脸。徐载盈冷看了他一眼,他才笑眼盈盈地放下,“所以永宁寺香火不断,大家都在等明行佛子恢复记忆,启出文公遗址的金银珠宝呢。”
“陆系州,我吩咐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不待陆系州接着往下说,徐载盈便冷冷地开口打断了他。
陆系州斜瞥了一眼,脸上露出些许无奈的神色,回道:“其他的都办妥了,只周煜遍寻不见。”
“还有一人我亲自审。”
陆系州随口一问:“素锦?”
徐载盈面容清疏柔和,目光却若阴晴雪色。
“整个京城都以为,百香楼和暖香楼是针锋相对的对家,却不知道,暖香楼的主事,亦是程又青。”
他将微微抬眸,音色清冷:“就如同你与程雪衣、周煜……还有素锦之间的关系一样,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藏玄机。”
前些人说的还有几分道理,到素锦这里,就无端有些离谱了。只有一个解释,他把崔莳也,认成了素锦。
王絮垂眸问:“殿下怀疑我?”
她蓦地起身,将徐载盈放在一旁的剑拔了出来,利刃出鞘,寒芒闪烁。
“我愿以命为殿下证明忠心。”
陆系州目瞪口呆,“这是在演哪一出啊,难不成是霸王虞姬乌江畔自刎的悲情戏码?”
徐载盈淡淡地投来一眼,“你的这份忠心,对我而言,毫无用处。
外面火烧得愈来愈大,王絮一瞬不瞬地盯了一下徐载盈,将案上的东西扫在地上,冲出马车。
路边,一群僧人围拢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王絮快步上前,拨开人群,打听明行佛子。
“佛门清净地,容不得这等沽名钓誉之徒!”
“他呀,天天神神秘秘,谁知道在干什么。”
“半路出家还自称转世灵童,真不知哪来的底气。干脆一把火烧死,就可以去见他爹慧能了。”
……
一个瘦高的僧人怪奇地道:“他在五楼,寻一卷书。”
机不容失,失不再来。
若是这次没见到明行佛子,下次指不定,他去了何处。
王絮将一桶水提起浇在身上,像是潮湿的灰烬上又浇了一层水,在众人的惊呼中,向火场冲去。
有官员横在她面前,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站住!前方火势凶猛,严禁靠近!”
王絮将剑柄举起,为首的官员一看这柄杀身剑,睁大了眼,赶忙为她开路。
“殿下,殿下——”
徐载盈正与陆系州商议如何缉拿周煜。中书侍郎夏开元匆匆求见。他一进门,便急声道:“殿下,您派去火场的人,已经进去一炷香的时间了,到现在还没出来,需不需要……”
“谁?”陆系州确定,自己并没有派人前往火场,不禁脱口问道。
徐载盈闻言倏地抬起头,浑身冰冷,心跳几乎停止,将长帘卷起,永宁寺的天边,一团巨大的火球如同巨兽狰狞盘踞,遮蔽了半边天空。
他站起身,盯着没有收拾的桌案,下一刻,便冲了出去。
陆系州去拦他,“殿下,殿下——您至少要把衣衫打湿。”
他被推倒在地,只能睁大眼睛看向徐载盈离去的身影。
第44章
一楼的经幡、书架上的火被水扑灭,火舌顺着窗框与梁柱蜿蜒爬来。
——寺内的铜铃发出闷响。
王絮把脸深埋进衣衫,拾级而上,鞋底碾过木阶上剥落的漆皮与焦黑碎屑。
木片挟着滚烫气浪擦脸而过。
王絮一个踉跄,突然一只手拽住她,将她拉正,点着的木片烫了下男人的手。
戴着黄铜面具的青年,那块肌肤变得红肿起来,他立刻将携带的水壶倒水冲手,“你这功夫学得不到家。”
他骨节匀称,倒有种白璧微瑕的美。
王絮乘他倒水冲手,拔剑比在他脖颈。周煜取下面具,声音干净清透,带着一些水打湿过的微哑,“你跟我闹哪样呢?”
周煜拉住他,向梯上边走边道:“明行佛子在五楼。”
虽说八、九层烧得厉害,可五层里依旧是岁月安好模样。雕花窗棂透进斑驳光影,照在木质地板上。
王絮顿住,将手按在剑柄上,“这世上,真有文公遗址吗?”
“……这火,真不是徐载盈命人放的?”
周煜剑眉微蹙,将目光投向室内,和声问:“天降灾祸,徐载盈那厮急了,不择手段了,只是这和尚嘴硬,不肯多说。”
王絮不做应答,顺着他的目光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