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婚正配 第41节
谢琅低眸,看清她清澈眼底稚童般的迷茫,不禁心头发软,拢住香肩的手便轻轻拍了拍,“想去便去,万事有我。”
见她目露不安盯着自己,谢琅失笑,“贵人已邀,难不成还能再三推辞不成?”
柳清卿浮荡的心这才渐安,答了一声,“也是。”
“今日可见到公子了?”
如今摄政王与王妃独子还未满十三,不知何缘故,摄政王一直未请封世子。故而京中众人都尊称他为公子。
不过请封与否也没甚大用,谁人不知今朝摄政王为首尊,少帝暂且不过仅是少帝而已。便是公子说出话的份量,许都比少帝重上三分。
摄政王若想称帝,不过是一抬手的事罢了。
“并未瞧见”,
说起这,柳清卿倒想起别的,拧着眉头扬起头疑惑看向谢琅,神情娇憨可爱。
“今日这宴好生奇怪,说是相看闺秀,王妃并未下去瞧呢。只站在画舫上远远看了一眼,那能看出什么来?”
看得谢琅心头又软上几分,不禁弯唇哄她,“许是王公贵族的说道多,定不是一场宴便罢了,还得有呢,且看吧。”
柳清卿闻之咋舌,果真皇族娶亲是件动干戈的大事。
不过也与她无甚关联,感叹一声便罢。
困意涌上,柳清卿就这样赖在谢琅怀中趴着,享受着难得的温暖与安宁。
她今日忽然生出好生幸福的念头。
她居然敢,居然会有这年头。
柳清卿静静闭上眼,藏起濡湿的眼睫。
不过须臾便听她呼吸平顺,谢琅低眸静静看了会儿她恬淡的睡颜,半晌后,正屋里响起一道极轻的叹息。
指腹扫开她覆在脸颊上的乱发。
她这单纯无邪的性子,日后可如何是好。
从那日起,隔三差五王妃便会召她去王府,并无何事,果真像王妃说的那般做些吃食罢了。
就是自那日宴后,王妃便没再提及。那不成已看有看好的闺秀?此等密辛柳清卿不好过问,也没跟谢琅打听,她将自己位置摆得正。
最初还好,带回来的只是吃食。渐渐便是各色头面、奇珍异石,连那黄金也是成屉的赏。
每回去王府都要给她带些东西回来,定不让她空手而归。
娘娘对她的欢喜劲简直像是谢琅有从龙首功,不过这她只敢在腹诽,不敢吐露分毫。
柳清卿除却嫁妆,就这样有了私库,且以夏日江汛之势猛涨。
日子一下子丰润起来,也忙碌起来。
这恍恍惚惚居然成了富贵太太了!
不仅要看账册,每日请安时老夫人也会指点她。
谢琬琰也常来寻她,若碰着她不懂的,谢琬琰也倾囊相授。
更加令她欣喜的是,这次十五,谢琅早早归家,床帏落下,热情非常。
那一夜,她只觉他的掌心都灼人的很。
过去在柳府寄人篱下都不如的曾经像一场噩梦一样,如今醒了,日子便好过起来。
这一日谢琬琰又早早回府,轻车熟路寻到她这。
一瞧见柳清卿双眼便锃明瓦亮的,连连快步过来,附耳说道:“你父亲那小妾昨日落了胎,听闻晨起醒来正在府里闹呢!”
柳清卿瞪大眼,忙挽住谢琬琰的手臂将人往屋内领:“如何闹?”
这可问着了,有了魏明昭,她想知道什么不成?
“说是昨日喝了小厨房炖的鸡汤,不过一个时辰后便鲜血直流。那小妾使人寻大夫来,却说是落了胎,人登时就晕过去了。”
“今晨醒来便托着病体去衙门报官,说是主母所害。”
“那衣裙上还有干涸的血迹,脸色惨白没得一丝血色。鬓发凌乱,泪流不止。伏在石阶上求大人给她做主。”
“那小妾虽是歌伎,听闻是前朝官眷出身,瞧这模样也有两把刷子,不是那省油的灯。定要从你那继母身上咬下一口肉,瞧着吧,不能善了。”
谢琬琰如同说书先生一般,那叫一个绘声绘色,仿佛置身其中。
柳清卿的心却怦怦直跳。
她虽未见过那小妾,却惋惜对方落入吃人的柳府。
下一瞬却想,难不成这小应氏,真要倒了?
强压在心底的恨意翻涌,激得她手直抖。
脑中乱作一团。
“弟妇”,
谢琬琰又忽然住了口,“从今往后我唤你卿卿吧,你我幼时相识,虽不太熟络,我又不是沾了谢琅的光。”
近来柳清卿不是没察觉到这姐弟俩好似有嫌隙,可她只能暂装不知。
既谢琬琰提出,她便点头。
谢琬琰心中舒畅,她是直来直去的性子,虽依旧有疑虑柳清卿是否会帮忙遮掩母亲的消息,但近来观察,又几番试探下来应是没有。
怜惜之上便又多了一层愧疚。
谢琬琰与柳清卿四目相对,柳清卿便示意青橘与赵盼生下去,谢琬琰也让她的丫鬟跟着出去吃吃甜瓜歇息一番。
待门合上,谢琬琰以蜜水润口后才道:“我知卿卿你嫁入侯府时因嫁妆与柳府有……”
她说得轻,眼神却狠,“何不趁此番柳府乱作一团之际,一鼓作气将前头那些罗烂事全都扫清。该理的理,该算账的就趁她病,要她命。”
从未有人与她说过这些,此番外于柳清卿而言无异于头顶惊雷。
她藏于心中的模糊轮廓被谢琬琰一点醒,已初见雏形。
在柳府这些年受尽冷待,连口热吃食都无,冬日里惹了风寒差点烧死,那时她不恨吗?
她恨极了。
但她不敢,她有许多顾虑。
此时谢琬琰“大放厥词”,也让她无法再骗自己。
她想这样做。
见柳清卿松散的眉头渐渐凝紧,谢琬琰便没再以言语逼之,倒是起身告辞,离去前撂下两句话,“若需帮忙,你尽管开口。”
“我幼时也受过应姨照拂。”
谢琬琰走后,柳清卿垂眸独坐许久。
过去没人教她,但她蛰伏多年,耐性好,脑子也不差。
经谢琬琰这般拨开云雾,她又有所感。
自加入谢府以来,明里暗里每日所学,耳濡目染这些,一日抵上在柳府一年。
她就像沙漠中极渴的旅人,有多少水便通通渴求地饮了进来。
再抬眼时,眼底已有不同。
“嬷嬷”,
柳清卿轻吸口气走到门旁,“吩咐下去,再知会管事一声,明日我们去田庄瞧瞧。”
李嬷嬷应声,出去两步却又回眸。
看着日光越过廊檐照在小姐身上,小姐那双眼亮如宝珠。
不知怎样说,只觉小姐好似忽然变了。此前小姐像温柔的柳枝,此时却像出鞘的利剑。
日头西沉。
柳清卿等了半晌不见谢琅归家,如有预感一般刚一侧头,果然瞧见熟悉的胖鸽飞来。
如今胖鸽与她熟稔,已敢在她掌中吃些谷粒。
她先喂了胖鸽谷粒,又轻抚它的后背以示感谢后才拿出信筒中的字条。
上头是谢琅的报安信。
今日有了急务,无法归家,让她莫空等。
虽此时不想与谢琅商议太细,但如今日渐依赖他。
一日不见,心里空落落的。
翌日清早用了早食,便准备去田庄瞧瞧。
想来这几日那少年也该有些消息了罢。
苛待佃农在今朝也是重罪一条,若是能做实,够小应氏喝一壶。
却又不好牵连到柳府,她对父兄倒无牵挂,只是嫂嫂对她多有照拂,总不好让嫂嫂这般无知无觉掉进火坑。
若柳府名声不好,作为姻亲,也会有人议论侯府,她也不想拉侯府下水,便只能想法子旁敲侧击。
心中惦记着事草草用完早食便急忙往外走,李嬷嬷小心扶着她将要踏上马车时却忽然听到有人喊她。
“卿卿。”
柳清卿敛眉,谁人这般喊她?
循声回眸,却见她那惯来默不作声的好嫡兄柳元洲正眼巴巴瞅着她,柳清滢立在他身旁,水盈盈的眸子瞅着她,乖巧极了。
过惯了好日子,一瞧见他们,便是猛然被推入深潭般的窒息感。
她浅吸口气,脑子里浆糊一团。
怎也没想到这两人居然连个帖子都未下就这样大咧咧找来,好没礼数。
在侯府门口不好看,还未想好如何将人劝走。
还未回过神时,她那好嫡兄熟悉的指责边直劈脸面而来,“卿卿……你虽出嫁,但家中有事,你也不能冷眼旁观啊。”
见她目露不安盯着自己,谢琅失笑,“贵人已邀,难不成还能再三推辞不成?”
柳清卿浮荡的心这才渐安,答了一声,“也是。”
“今日可见到公子了?”
如今摄政王与王妃独子还未满十三,不知何缘故,摄政王一直未请封世子。故而京中众人都尊称他为公子。
不过请封与否也没甚大用,谁人不知今朝摄政王为首尊,少帝暂且不过仅是少帝而已。便是公子说出话的份量,许都比少帝重上三分。
摄政王若想称帝,不过是一抬手的事罢了。
“并未瞧见”,
说起这,柳清卿倒想起别的,拧着眉头扬起头疑惑看向谢琅,神情娇憨可爱。
“今日这宴好生奇怪,说是相看闺秀,王妃并未下去瞧呢。只站在画舫上远远看了一眼,那能看出什么来?”
看得谢琅心头又软上几分,不禁弯唇哄她,“许是王公贵族的说道多,定不是一场宴便罢了,还得有呢,且看吧。”
柳清卿闻之咋舌,果真皇族娶亲是件动干戈的大事。
不过也与她无甚关联,感叹一声便罢。
困意涌上,柳清卿就这样赖在谢琅怀中趴着,享受着难得的温暖与安宁。
她今日忽然生出好生幸福的念头。
她居然敢,居然会有这年头。
柳清卿静静闭上眼,藏起濡湿的眼睫。
不过须臾便听她呼吸平顺,谢琅低眸静静看了会儿她恬淡的睡颜,半晌后,正屋里响起一道极轻的叹息。
指腹扫开她覆在脸颊上的乱发。
她这单纯无邪的性子,日后可如何是好。
从那日起,隔三差五王妃便会召她去王府,并无何事,果真像王妃说的那般做些吃食罢了。
就是自那日宴后,王妃便没再提及。那不成已看有看好的闺秀?此等密辛柳清卿不好过问,也没跟谢琅打听,她将自己位置摆得正。
最初还好,带回来的只是吃食。渐渐便是各色头面、奇珍异石,连那黄金也是成屉的赏。
每回去王府都要给她带些东西回来,定不让她空手而归。
娘娘对她的欢喜劲简直像是谢琅有从龙首功,不过这她只敢在腹诽,不敢吐露分毫。
柳清卿除却嫁妆,就这样有了私库,且以夏日江汛之势猛涨。
日子一下子丰润起来,也忙碌起来。
这恍恍惚惚居然成了富贵太太了!
不仅要看账册,每日请安时老夫人也会指点她。
谢琬琰也常来寻她,若碰着她不懂的,谢琬琰也倾囊相授。
更加令她欣喜的是,这次十五,谢琅早早归家,床帏落下,热情非常。
那一夜,她只觉他的掌心都灼人的很。
过去在柳府寄人篱下都不如的曾经像一场噩梦一样,如今醒了,日子便好过起来。
这一日谢琬琰又早早回府,轻车熟路寻到她这。
一瞧见柳清卿双眼便锃明瓦亮的,连连快步过来,附耳说道:“你父亲那小妾昨日落了胎,听闻晨起醒来正在府里闹呢!”
柳清卿瞪大眼,忙挽住谢琬琰的手臂将人往屋内领:“如何闹?”
这可问着了,有了魏明昭,她想知道什么不成?
“说是昨日喝了小厨房炖的鸡汤,不过一个时辰后便鲜血直流。那小妾使人寻大夫来,却说是落了胎,人登时就晕过去了。”
“今晨醒来便托着病体去衙门报官,说是主母所害。”
“那衣裙上还有干涸的血迹,脸色惨白没得一丝血色。鬓发凌乱,泪流不止。伏在石阶上求大人给她做主。”
“那小妾虽是歌伎,听闻是前朝官眷出身,瞧这模样也有两把刷子,不是那省油的灯。定要从你那继母身上咬下一口肉,瞧着吧,不能善了。”
谢琬琰如同说书先生一般,那叫一个绘声绘色,仿佛置身其中。
柳清卿的心却怦怦直跳。
她虽未见过那小妾,却惋惜对方落入吃人的柳府。
下一瞬却想,难不成这小应氏,真要倒了?
强压在心底的恨意翻涌,激得她手直抖。
脑中乱作一团。
“弟妇”,
谢琬琰又忽然住了口,“从今往后我唤你卿卿吧,你我幼时相识,虽不太熟络,我又不是沾了谢琅的光。”
近来柳清卿不是没察觉到这姐弟俩好似有嫌隙,可她只能暂装不知。
既谢琬琰提出,她便点头。
谢琬琰心中舒畅,她是直来直去的性子,虽依旧有疑虑柳清卿是否会帮忙遮掩母亲的消息,但近来观察,又几番试探下来应是没有。
怜惜之上便又多了一层愧疚。
谢琬琰与柳清卿四目相对,柳清卿便示意青橘与赵盼生下去,谢琬琰也让她的丫鬟跟着出去吃吃甜瓜歇息一番。
待门合上,谢琬琰以蜜水润口后才道:“我知卿卿你嫁入侯府时因嫁妆与柳府有……”
她说得轻,眼神却狠,“何不趁此番柳府乱作一团之际,一鼓作气将前头那些罗烂事全都扫清。该理的理,该算账的就趁她病,要她命。”
从未有人与她说过这些,此番外于柳清卿而言无异于头顶惊雷。
她藏于心中的模糊轮廓被谢琬琰一点醒,已初见雏形。
在柳府这些年受尽冷待,连口热吃食都无,冬日里惹了风寒差点烧死,那时她不恨吗?
她恨极了。
但她不敢,她有许多顾虑。
此时谢琬琰“大放厥词”,也让她无法再骗自己。
她想这样做。
见柳清卿松散的眉头渐渐凝紧,谢琬琰便没再以言语逼之,倒是起身告辞,离去前撂下两句话,“若需帮忙,你尽管开口。”
“我幼时也受过应姨照拂。”
谢琬琰走后,柳清卿垂眸独坐许久。
过去没人教她,但她蛰伏多年,耐性好,脑子也不差。
经谢琬琰这般拨开云雾,她又有所感。
自加入谢府以来,明里暗里每日所学,耳濡目染这些,一日抵上在柳府一年。
她就像沙漠中极渴的旅人,有多少水便通通渴求地饮了进来。
再抬眼时,眼底已有不同。
“嬷嬷”,
柳清卿轻吸口气走到门旁,“吩咐下去,再知会管事一声,明日我们去田庄瞧瞧。”
李嬷嬷应声,出去两步却又回眸。
看着日光越过廊檐照在小姐身上,小姐那双眼亮如宝珠。
不知怎样说,只觉小姐好似忽然变了。此前小姐像温柔的柳枝,此时却像出鞘的利剑。
日头西沉。
柳清卿等了半晌不见谢琅归家,如有预感一般刚一侧头,果然瞧见熟悉的胖鸽飞来。
如今胖鸽与她熟稔,已敢在她掌中吃些谷粒。
她先喂了胖鸽谷粒,又轻抚它的后背以示感谢后才拿出信筒中的字条。
上头是谢琅的报安信。
今日有了急务,无法归家,让她莫空等。
虽此时不想与谢琅商议太细,但如今日渐依赖他。
一日不见,心里空落落的。
翌日清早用了早食,便准备去田庄瞧瞧。
想来这几日那少年也该有些消息了罢。
苛待佃农在今朝也是重罪一条,若是能做实,够小应氏喝一壶。
却又不好牵连到柳府,她对父兄倒无牵挂,只是嫂嫂对她多有照拂,总不好让嫂嫂这般无知无觉掉进火坑。
若柳府名声不好,作为姻亲,也会有人议论侯府,她也不想拉侯府下水,便只能想法子旁敲侧击。
心中惦记着事草草用完早食便急忙往外走,李嬷嬷小心扶着她将要踏上马车时却忽然听到有人喊她。
“卿卿。”
柳清卿敛眉,谁人这般喊她?
循声回眸,却见她那惯来默不作声的好嫡兄柳元洲正眼巴巴瞅着她,柳清滢立在他身旁,水盈盈的眸子瞅着她,乖巧极了。
过惯了好日子,一瞧见他们,便是猛然被推入深潭般的窒息感。
她浅吸口气,脑子里浆糊一团。
怎也没想到这两人居然连个帖子都未下就这样大咧咧找来,好没礼数。
在侯府门口不好看,还未想好如何将人劝走。
还未回过神时,她那好嫡兄熟悉的指责边直劈脸面而来,“卿卿……你虽出嫁,但家中有事,你也不能冷眼旁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