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但大哥是未来皇帝 第99节
燕颂笑了笑,说:“他是知道自个儿管不住你,要把你送到你兄长那处管教,顺带磨砺你。但我瞧着,不必去那么远的地方,你在京城,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还管不了你吗?”
这就是要好好磨练侯翼的意思。
燕冬顿时偷偷地对侯翼露出一记“兄弟好运”的小眼神。
侯翼哪里敢吱声,忐忑地等待指令。
“先前我和兵部的林卿议了议,打算把全国的驿站、递运所、急递铺再好好休整、精简一番,力求麻利些。林卿已经写了份详细的文书呈上来,我也瞧了,算是暂时拟定了,但到底是纸上谈兵,最后落定章程前还需要有人下去细细地考察一番。”燕颂看了眼侯翼,温声说,“你年轻力壮的,做事也肯勤勉,便去林卿手底下帮他把这件事儿做了。”
侯翼闻言哪有不愿意的,当即捧手应是。
“不论别的,至少要做到谦逊、勤勉,做好这两点,就没有学不会的。”燕颂拍拍侯翼的肩膀,像个兄长那样,“好好学,好好做,别给我丢脸。”
侯翼亮声说:“是!”
好兄弟得了机会,燕冬也替他高兴,笑得眉眼弯弯的,燕颂偏头时瞧见,揶揄说:“突然想起来,今儿没带雪球和葡萄。”
今儿林子里的犬都是猎犬,那俩小团子哪敢往林子里放,万一一个没注意跑出去了怎么办?因此就搁在国公府享清福呢。
燕颂冷不丁地提起它俩,燕冬过了一瞬才反应过来,这人又在说他是小狗,倒也不生气,冲燕颂“嗷嗷”叫唤了两声。
忒响亮,燕颂伸手捏了捏燕冬的耳朵,埋头在那红润的嘴巴上亲了一口。
侯翼没防备,看了个正着:“。”
第79章 暖耳
每年年节前后最事多忙碌, 燕颂从暖阁出来时,天已黑沉了,进入寝殿后看一眼案几上的香漏, 已经子正二刻了。
入了十一月,天气渐冷,槛窗到了夜间都闭着,地上换铺织锦毯,龙床四周也换上了厚实的撒金罗帐,不如从前可以隔纱窥美人了。
燕颂轻步走到床畔,撩开帐子一瞧,燕冬裹着祥云织锦被,只露出小半张酣眠的脸。
燕颂轻轻放下罗帐, 转身去外间洗漱更衣,这才又回来,轻巧地钻了被窝。
外间很快就歇了大片灯,只按照燕颂的习惯留下一盏戳灯以便起夜。
真是刻入骨子里的习惯了,燕颂一躺下,燕冬就下意识地循过来,侧躺着枕他的肩。燕颂侧身把人抱住,拍着背轻轻哄了几下,那小脸上微微蹙起的眉头逐渐舒展, 人又睡实了过去。
风声都被厚实的门窗挡在外面,寝殿里安详一片, 一夜安眠。
翌日卯初,常春春进来伺候时,燕冬趴在燕颂颈窝里睡得尚香,每到了天冷的时候, 他就睡得深、赖床的功夫也更厉害。
燕颂倒是已经醒了,正安静乖觉地给燕冬当褥子抱枕呢。
常春春轻步凑到床前,用气声和燕颂说话,“今晨要议事。”
燕冬扒得紧,燕颂起身,他必定就醒了。燕颂微微摇头,轻声说:“且得再睡一阵子,等开始议事时,先叫文书房行走暂时代为主持吧,就说我昨夜处理政务晚了,一时没起来。”
紫微宫冬暖阁的灯亮到了子正后,这是事实,只是燕颂从前从不拿这当幌子,他天生的精力好身子骨强,几日不歇耐得住,哪怕偶尔真累得很了、面上也要尽量光彩。
如今燕颂和燕冬的关系人尽皆知,燕冬经常夜宿紫微宫也不是秘密,若不扯个说得过去的幌子,难保外面怪罪燕冬引他厮混怠政。
常春春应声,放下帐子轻步出去了。
人一走,燕颂又闭上眼睛假寐,俄顷,怀里的人在他颈窝里蹭了蹭,眼睛还没睁开,先出声唤他:“哥哥……”
刚醒,一把嗓子黏糊糊的,燕颂失笑,说:“在呢。”
燕冬睁不开眼睛,抬手摸到了燕颂的脸上,就这么抱着他,含糊地说:“几时了,你怎么还没走啊?”
“唷,赶我走啊?”
“没有的,”燕冬从燕颂的颈窝蹭到脸腮,亲亲他的耳朵,“今儿不是要议事吗?”
“你倒记得,”燕颂环抱着燕冬,揉他的后肩,哄着说,“那我先走了?”
燕冬闻言“嗯”了一声,随后勉力睁开眼睛,瞧见案几上的香漏,果然晚了。他明白是自己黏人,把燕颂起床的道路拦住了,有点不好意思,跟着撑起上半身,“我给哥哥拿衣服……”
话未说完就被燕颂摁住,拿锦被盖严实了。
燕颂早已利落地出了暖被窝,坐在床畔说:“瞧你睡迷糊了,哪用得着你拿?”
燕冬在燕颂的眼神命令中乖乖躺平了,只得叫人进来,吩咐说:“把博古架第二层那个剔红盒子里的东西拿来。”
内侍轻声应下,去了,燕冬打了个呵欠,饧眼瞧着坐在床畔洗漱的人,说:“给你做了对暖耳,要戴的,别嫌麻烦。早上风寒露重的,别冻伤了耳朵。”
当午的日录里没提过这茬儿,必定是燕冬回家去陪崔拂来那几回里做的。燕颂漱口擦脸,俯身给燕冬掖了掖被子,说:“我们冬冬现在说话有股子别样的味道。”
离得近,燕冬脸上热乎乎的,小声说:“嫌我唠叨呀?”
“没有。”燕颂屈指敲了敲他的额头,思忖着说,“不知如何形容,偶尔听着不似冬冬,倒有几分哥哥的味道了。”
燕颂起身去梳头束发,燕冬打了个滚,侧躺着向外,懒懒地说:“我像你有什么稀奇的。”
“瞧这孩子,果真没睡醒。”燕颂温声说,“此处的‘哥哥’指的是兄弟里的兄,不是我。”
俄顷,燕颂更衣罢,内侍也将那紫貂暖耳拿了过来,他细细瞧了瞧,素锦带子上没有成套的绣样,倒是正正经经地绣了只小肥燕子。
“这小肥燕子指的是谁?”燕颂走到床畔坐下,要燕冬替他戴暖耳。
燕冬一面听话,一面说:“当然是我呀,这是我的标志,相当于徽印了。”
他帮燕颂戴好暖耳,细致地理了理位置,“紧吗?若是紧就取下来,再改一下。”
燕颂试了试,不紧,握住燕冬的双手反扣住,俯身亲了亲燕冬有些红肿的眼皮,轻声说:“再眠会儿就起来用早膳,有你喜欢吃的乳粥和羊肉笋包,别赖着赖着就该午膳了。”
燕冬“嗯”了一声,说:“你用了再走吗?”
“这会儿不用了,待会儿议完事再用。”燕颂怕燕冬不用早膳,便说,“你要是起得来,届时就来陪我,咱俩一道用膳。”
燕冬果然上当,“嗯,那我估摸着就起来。”
“乖。”燕颂亲亲燕冬的鼻尖,又说了两句,便先快步去文书房了。
燕颂到文书房的时候,各部堂官和要紧衙门的堂官正在议事,见了他纷纷一愣。
都是京城里的老熟人了,各自放在外头的习惯还是非常熟悉的,譬如这么多年了,他们就没怎么见燕颂戴暖耳。
暖耳舒服,冬天能保护耳朵,但好比冬天的围脖手套,利落的人带着总嫌它们碍事。燕颂就是个顶顶利落的人。
但他们转念一想,十月打围的时候听说燕大人就戴着满山的貂啊兔啊狐狸的霍霍……哦。
燕颂在龙椅上坐了,取下暖耳轻轻地放在膝上,温声赔罪说:“朕来晚了,诸卿莫怪。”
燕颂从来就这样,待人疏离却有礼,这是他的教养。他是个高门贵公子,却不耽误做个阎王罗刹,他把审刑院使做的那样好,使起残酷血腥的手段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如今他做了皇帝,平日对待臣工们也是温和宽厚的,从不随意苛责、轻慢了谁。譬如前几日宣召要外放的一批年轻新官来御前训话,其中难免有太内敛或是不敢在人前说话的,一时畏畏缩缩、口齿不清,两侧的臣工都逐渐不耐烦,新帝却一派温和耐心、予以鼓励指引,让一群年轻官员如今亲爹亲娘,临走时两眼泪汪汪。
老臣们总是在这类时候看见先帝的影子,可新帝到底不是先帝,他越这样,聪明的臣工们就越是忌惮敬畏,不敢真将他当作一位宽仁温和的君主。
“按照旧例,每年年节前,各地的大员都要入京请安,朕看今年就先把大部分人的问安免了,只特定几个朕要与他们商议正事的来。”等臣工们将今日的议事说完了,燕颂方才道。
“臣看这样很好。”王植说,“其一是免了地方官员的舟车劳顿,都是过年的好日子,何必这样来回奔波辛劳;其二也是减了沿路的开支用度,毕竟都是大员,出门在外难保没有铺张耗费、迎来送往的。”
“其一是最要紧的,年节就是和家里团圆要紧,大老远来朕跟前晃一圈有什么用处?尤其是些上了春秋的,老胳膊老腿本就不耐寒,若是再出了倒在路上的,也实在可惜。”燕颂摸索着暖耳,曼声说,“年节的赏赐照样分拨下去就成。还有,臣工衙门里有从外地来京城任职的,若是想提前回乡,各部统筹着递个劄子上来,能批的朕都批,别把人强留着。”
“陛下仁爱,臣等替下面的人谢恩了。”礼部侍郎笑着说,“臣倒是想早日回江州,无奈一身重担,撂不开啊。”
他是燕颂亲自提拔的,必定是从前就有联系,这是亲臣独有的说话权力,众人闻言也都没谁斥责他。
“你是万不能撂的,朕还指望着你早日娶亲呢。”燕颂和煦地说,“辛苦爱卿了,等朕好事罢了,必定好好谢你。”
礼部侍郎春风满面地说:“臣多谢陛下!”
又絮絮地议了两桩事,小朝便散了,臣工们按照班次纷纷退了出去。下了白玉阶,礼部侍郎叫住王植,“益清留步,我有事请教。”
两人走到一旁站定,免得妨碍别人的路。
“我听说那乌家的公子若冲还在贵府?”礼部侍郎开门见山。
王植闻言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微微颔首,“乌公子伤得不轻,如今好歹好了七八分,只是他年轻,必定要彻底养好,否则留下病根就可惜了。”
礼部侍郎点头,示意王植边走边说。
“礼部为陛下筹办婚宴,如今正要商议婚宴上的礼乐。若是寻常的立后大典,咱们按照规制来办就是了,偏这婚宴特殊,我就犯难了,寻思着要不要特意编一首新的。”
“倒是可行。”王植说,“燕大人年轻,又跳脱,那些庄重的礼乐,他听着未必喜欢。”
礼部侍郎说:“我就是想着此处了,犹豫要不要请乌公子来编。他在曲乐上的灵思不必多说,是个人才,且他与燕大人交好,私下还可以便宜地请示商议,不怕犯难、惹贵人不悦。”
其实他也有另一分私心,对着旁人不必说,但对王植这样玲珑通透人物,遮掩就显得有鬼了。
“此外,我心里惦记着乌老从前的提点教诲之恩,如今老人不在了,就只能从子孙上来报答。”礼部侍郎叹气,“若是乌公子编出一首好曲,在陛下跟前过了眼,对他来说也是个机会啊。”
“李大人宽厚。”王植说,“我看可以一试,你先去请示了陛下,若是陛下允了,我便同乌公子说。”
礼部侍郎一拍手,说:“那就说定了!”
那头,陛下正在文书房批阅劄子。俄顷,燕颂抬眼瞧了瞧香漏,又低头,过会儿又抬头、低头,反复了三次,他叹气,说:“赖床精。”
“背后说我!”燕冬从屏后蹿出来,一下蹿到龙椅后头,双手掐住燕颂的脖子,狰狞着脸,“被我逮到了吧!认错!跪下认错!”
燕颂正要笑着哄人呢,闻言微微挑眉,轻易挣开燕冬的手,把人压制在腿上,笑着说:“再说一次?”
这四个字的威力不亚于严肃语气的“过来”,只稍逊于燕颂嘴里的“燕冬”和“跪下”二字,燕冬一下就软了,很大声地说:“哼!”
哼罢,一摊手一摆腿,就这么躺在了燕颂腿上,翻着眼,一副要赖死过去的模样。
燕颂失笑,就这么把他抱起来往偏阁去。
燕冬享受极了,晃晃腿,说:“方才来时瞧见路上的腊梅开了,可漂亮,要不是惦记和你用膳,我就坐那儿好好欣赏了。”
燕颂把人放在榻上,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说:“等你得空,陪你去赏。”
“嘿嘿!”燕冬拍拍手,外面的人就传膳进来。
他脱了围脖,露出一截细白的颈子,笑盈盈地说:“先前外头来人传话,家里包了冬笋馄饨,配着浓汤煮出来,香死个人。我待会儿要出去办事,还要去探望鱼儿,回来的时候顺带就捎回来,咱们晚膳吃馄饨吧。”
“好。”燕颂把乳粥放在燕冬面前,放了勺子,“那我就等小燕大人投喂了,可得早些回来……羊肉包闻着香,趁热吃。”
两人用罢迟来的早膳,各自漱了口,燕冬就要往外飞了。燕颂拿披风将人裹着,戴上围脖兜帽,说:“天冷,能在屋里就在屋里吧,少在外头蹿,吹了风着了凉就不好了。”
“哎呀,知道了,唠叨精!”燕冬用那种娇惯的语气说话,屁|股就吃了一记巴掌,他转头和燕颂闹,被扣着手抵在屏风上收拾了一阵,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地逃了,站在门外才敢放狠话:
“给我等着!”
“早些回来,可别让我出门逮你。”燕颂站在隔扇后头,笑盈盈地嘱咐。
“哼!”燕冬大摇大摆地折身走了,没走两步,脸上就笑开了,不知在笑什么,总之就是心里快活,浑身舒坦。
燕颂踏出殿门,在阶上望着那背影——快步下了台阶,最后一步并作三步蹦跶下了台阶,大步流星地走了。走出一段距离,那背影没转身,却似背后长了眼睛,突然抬起双手在头顶胡乱地晃了晃。
这就是要好好磨练侯翼的意思。
燕冬顿时偷偷地对侯翼露出一记“兄弟好运”的小眼神。
侯翼哪里敢吱声,忐忑地等待指令。
“先前我和兵部的林卿议了议,打算把全国的驿站、递运所、急递铺再好好休整、精简一番,力求麻利些。林卿已经写了份详细的文书呈上来,我也瞧了,算是暂时拟定了,但到底是纸上谈兵,最后落定章程前还需要有人下去细细地考察一番。”燕颂看了眼侯翼,温声说,“你年轻力壮的,做事也肯勤勉,便去林卿手底下帮他把这件事儿做了。”
侯翼闻言哪有不愿意的,当即捧手应是。
“不论别的,至少要做到谦逊、勤勉,做好这两点,就没有学不会的。”燕颂拍拍侯翼的肩膀,像个兄长那样,“好好学,好好做,别给我丢脸。”
侯翼亮声说:“是!”
好兄弟得了机会,燕冬也替他高兴,笑得眉眼弯弯的,燕颂偏头时瞧见,揶揄说:“突然想起来,今儿没带雪球和葡萄。”
今儿林子里的犬都是猎犬,那俩小团子哪敢往林子里放,万一一个没注意跑出去了怎么办?因此就搁在国公府享清福呢。
燕颂冷不丁地提起它俩,燕冬过了一瞬才反应过来,这人又在说他是小狗,倒也不生气,冲燕颂“嗷嗷”叫唤了两声。
忒响亮,燕颂伸手捏了捏燕冬的耳朵,埋头在那红润的嘴巴上亲了一口。
侯翼没防备,看了个正着:“。”
第79章 暖耳
每年年节前后最事多忙碌, 燕颂从暖阁出来时,天已黑沉了,进入寝殿后看一眼案几上的香漏, 已经子正二刻了。
入了十一月,天气渐冷,槛窗到了夜间都闭着,地上换铺织锦毯,龙床四周也换上了厚实的撒金罗帐,不如从前可以隔纱窥美人了。
燕颂轻步走到床畔,撩开帐子一瞧,燕冬裹着祥云织锦被,只露出小半张酣眠的脸。
燕颂轻轻放下罗帐, 转身去外间洗漱更衣,这才又回来,轻巧地钻了被窝。
外间很快就歇了大片灯,只按照燕颂的习惯留下一盏戳灯以便起夜。
真是刻入骨子里的习惯了,燕颂一躺下,燕冬就下意识地循过来,侧躺着枕他的肩。燕颂侧身把人抱住,拍着背轻轻哄了几下,那小脸上微微蹙起的眉头逐渐舒展, 人又睡实了过去。
风声都被厚实的门窗挡在外面,寝殿里安详一片, 一夜安眠。
翌日卯初,常春春进来伺候时,燕冬趴在燕颂颈窝里睡得尚香,每到了天冷的时候, 他就睡得深、赖床的功夫也更厉害。
燕颂倒是已经醒了,正安静乖觉地给燕冬当褥子抱枕呢。
常春春轻步凑到床前,用气声和燕颂说话,“今晨要议事。”
燕冬扒得紧,燕颂起身,他必定就醒了。燕颂微微摇头,轻声说:“且得再睡一阵子,等开始议事时,先叫文书房行走暂时代为主持吧,就说我昨夜处理政务晚了,一时没起来。”
紫微宫冬暖阁的灯亮到了子正后,这是事实,只是燕颂从前从不拿这当幌子,他天生的精力好身子骨强,几日不歇耐得住,哪怕偶尔真累得很了、面上也要尽量光彩。
如今燕颂和燕冬的关系人尽皆知,燕冬经常夜宿紫微宫也不是秘密,若不扯个说得过去的幌子,难保外面怪罪燕冬引他厮混怠政。
常春春应声,放下帐子轻步出去了。
人一走,燕颂又闭上眼睛假寐,俄顷,怀里的人在他颈窝里蹭了蹭,眼睛还没睁开,先出声唤他:“哥哥……”
刚醒,一把嗓子黏糊糊的,燕颂失笑,说:“在呢。”
燕冬睁不开眼睛,抬手摸到了燕颂的脸上,就这么抱着他,含糊地说:“几时了,你怎么还没走啊?”
“唷,赶我走啊?”
“没有的,”燕冬从燕颂的颈窝蹭到脸腮,亲亲他的耳朵,“今儿不是要议事吗?”
“你倒记得,”燕颂环抱着燕冬,揉他的后肩,哄着说,“那我先走了?”
燕冬闻言“嗯”了一声,随后勉力睁开眼睛,瞧见案几上的香漏,果然晚了。他明白是自己黏人,把燕颂起床的道路拦住了,有点不好意思,跟着撑起上半身,“我给哥哥拿衣服……”
话未说完就被燕颂摁住,拿锦被盖严实了。
燕颂早已利落地出了暖被窝,坐在床畔说:“瞧你睡迷糊了,哪用得着你拿?”
燕冬在燕颂的眼神命令中乖乖躺平了,只得叫人进来,吩咐说:“把博古架第二层那个剔红盒子里的东西拿来。”
内侍轻声应下,去了,燕冬打了个呵欠,饧眼瞧着坐在床畔洗漱的人,说:“给你做了对暖耳,要戴的,别嫌麻烦。早上风寒露重的,别冻伤了耳朵。”
当午的日录里没提过这茬儿,必定是燕冬回家去陪崔拂来那几回里做的。燕颂漱口擦脸,俯身给燕冬掖了掖被子,说:“我们冬冬现在说话有股子别样的味道。”
离得近,燕冬脸上热乎乎的,小声说:“嫌我唠叨呀?”
“没有。”燕颂屈指敲了敲他的额头,思忖着说,“不知如何形容,偶尔听着不似冬冬,倒有几分哥哥的味道了。”
燕颂起身去梳头束发,燕冬打了个滚,侧躺着向外,懒懒地说:“我像你有什么稀奇的。”
“瞧这孩子,果真没睡醒。”燕颂温声说,“此处的‘哥哥’指的是兄弟里的兄,不是我。”
俄顷,燕颂更衣罢,内侍也将那紫貂暖耳拿了过来,他细细瞧了瞧,素锦带子上没有成套的绣样,倒是正正经经地绣了只小肥燕子。
“这小肥燕子指的是谁?”燕颂走到床畔坐下,要燕冬替他戴暖耳。
燕冬一面听话,一面说:“当然是我呀,这是我的标志,相当于徽印了。”
他帮燕颂戴好暖耳,细致地理了理位置,“紧吗?若是紧就取下来,再改一下。”
燕颂试了试,不紧,握住燕冬的双手反扣住,俯身亲了亲燕冬有些红肿的眼皮,轻声说:“再眠会儿就起来用早膳,有你喜欢吃的乳粥和羊肉笋包,别赖着赖着就该午膳了。”
燕冬“嗯”了一声,说:“你用了再走吗?”
“这会儿不用了,待会儿议完事再用。”燕颂怕燕冬不用早膳,便说,“你要是起得来,届时就来陪我,咱俩一道用膳。”
燕冬果然上当,“嗯,那我估摸着就起来。”
“乖。”燕颂亲亲燕冬的鼻尖,又说了两句,便先快步去文书房了。
燕颂到文书房的时候,各部堂官和要紧衙门的堂官正在议事,见了他纷纷一愣。
都是京城里的老熟人了,各自放在外头的习惯还是非常熟悉的,譬如这么多年了,他们就没怎么见燕颂戴暖耳。
暖耳舒服,冬天能保护耳朵,但好比冬天的围脖手套,利落的人带着总嫌它们碍事。燕颂就是个顶顶利落的人。
但他们转念一想,十月打围的时候听说燕大人就戴着满山的貂啊兔啊狐狸的霍霍……哦。
燕颂在龙椅上坐了,取下暖耳轻轻地放在膝上,温声赔罪说:“朕来晚了,诸卿莫怪。”
燕颂从来就这样,待人疏离却有礼,这是他的教养。他是个高门贵公子,却不耽误做个阎王罗刹,他把审刑院使做的那样好,使起残酷血腥的手段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如今他做了皇帝,平日对待臣工们也是温和宽厚的,从不随意苛责、轻慢了谁。譬如前几日宣召要外放的一批年轻新官来御前训话,其中难免有太内敛或是不敢在人前说话的,一时畏畏缩缩、口齿不清,两侧的臣工都逐渐不耐烦,新帝却一派温和耐心、予以鼓励指引,让一群年轻官员如今亲爹亲娘,临走时两眼泪汪汪。
老臣们总是在这类时候看见先帝的影子,可新帝到底不是先帝,他越这样,聪明的臣工们就越是忌惮敬畏,不敢真将他当作一位宽仁温和的君主。
“按照旧例,每年年节前,各地的大员都要入京请安,朕看今年就先把大部分人的问安免了,只特定几个朕要与他们商议正事的来。”等臣工们将今日的议事说完了,燕颂方才道。
“臣看这样很好。”王植说,“其一是免了地方官员的舟车劳顿,都是过年的好日子,何必这样来回奔波辛劳;其二也是减了沿路的开支用度,毕竟都是大员,出门在外难保没有铺张耗费、迎来送往的。”
“其一是最要紧的,年节就是和家里团圆要紧,大老远来朕跟前晃一圈有什么用处?尤其是些上了春秋的,老胳膊老腿本就不耐寒,若是再出了倒在路上的,也实在可惜。”燕颂摸索着暖耳,曼声说,“年节的赏赐照样分拨下去就成。还有,臣工衙门里有从外地来京城任职的,若是想提前回乡,各部统筹着递个劄子上来,能批的朕都批,别把人强留着。”
“陛下仁爱,臣等替下面的人谢恩了。”礼部侍郎笑着说,“臣倒是想早日回江州,无奈一身重担,撂不开啊。”
他是燕颂亲自提拔的,必定是从前就有联系,这是亲臣独有的说话权力,众人闻言也都没谁斥责他。
“你是万不能撂的,朕还指望着你早日娶亲呢。”燕颂和煦地说,“辛苦爱卿了,等朕好事罢了,必定好好谢你。”
礼部侍郎春风满面地说:“臣多谢陛下!”
又絮絮地议了两桩事,小朝便散了,臣工们按照班次纷纷退了出去。下了白玉阶,礼部侍郎叫住王植,“益清留步,我有事请教。”
两人走到一旁站定,免得妨碍别人的路。
“我听说那乌家的公子若冲还在贵府?”礼部侍郎开门见山。
王植闻言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微微颔首,“乌公子伤得不轻,如今好歹好了七八分,只是他年轻,必定要彻底养好,否则留下病根就可惜了。”
礼部侍郎点头,示意王植边走边说。
“礼部为陛下筹办婚宴,如今正要商议婚宴上的礼乐。若是寻常的立后大典,咱们按照规制来办就是了,偏这婚宴特殊,我就犯难了,寻思着要不要特意编一首新的。”
“倒是可行。”王植说,“燕大人年轻,又跳脱,那些庄重的礼乐,他听着未必喜欢。”
礼部侍郎说:“我就是想着此处了,犹豫要不要请乌公子来编。他在曲乐上的灵思不必多说,是个人才,且他与燕大人交好,私下还可以便宜地请示商议,不怕犯难、惹贵人不悦。”
其实他也有另一分私心,对着旁人不必说,但对王植这样玲珑通透人物,遮掩就显得有鬼了。
“此外,我心里惦记着乌老从前的提点教诲之恩,如今老人不在了,就只能从子孙上来报答。”礼部侍郎叹气,“若是乌公子编出一首好曲,在陛下跟前过了眼,对他来说也是个机会啊。”
“李大人宽厚。”王植说,“我看可以一试,你先去请示了陛下,若是陛下允了,我便同乌公子说。”
礼部侍郎一拍手,说:“那就说定了!”
那头,陛下正在文书房批阅劄子。俄顷,燕颂抬眼瞧了瞧香漏,又低头,过会儿又抬头、低头,反复了三次,他叹气,说:“赖床精。”
“背后说我!”燕冬从屏后蹿出来,一下蹿到龙椅后头,双手掐住燕颂的脖子,狰狞着脸,“被我逮到了吧!认错!跪下认错!”
燕颂正要笑着哄人呢,闻言微微挑眉,轻易挣开燕冬的手,把人压制在腿上,笑着说:“再说一次?”
这四个字的威力不亚于严肃语气的“过来”,只稍逊于燕颂嘴里的“燕冬”和“跪下”二字,燕冬一下就软了,很大声地说:“哼!”
哼罢,一摊手一摆腿,就这么躺在了燕颂腿上,翻着眼,一副要赖死过去的模样。
燕颂失笑,就这么把他抱起来往偏阁去。
燕冬享受极了,晃晃腿,说:“方才来时瞧见路上的腊梅开了,可漂亮,要不是惦记和你用膳,我就坐那儿好好欣赏了。”
燕颂把人放在榻上,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说:“等你得空,陪你去赏。”
“嘿嘿!”燕冬拍拍手,外面的人就传膳进来。
他脱了围脖,露出一截细白的颈子,笑盈盈地说:“先前外头来人传话,家里包了冬笋馄饨,配着浓汤煮出来,香死个人。我待会儿要出去办事,还要去探望鱼儿,回来的时候顺带就捎回来,咱们晚膳吃馄饨吧。”
“好。”燕颂把乳粥放在燕冬面前,放了勺子,“那我就等小燕大人投喂了,可得早些回来……羊肉包闻着香,趁热吃。”
两人用罢迟来的早膳,各自漱了口,燕冬就要往外飞了。燕颂拿披风将人裹着,戴上围脖兜帽,说:“天冷,能在屋里就在屋里吧,少在外头蹿,吹了风着了凉就不好了。”
“哎呀,知道了,唠叨精!”燕冬用那种娇惯的语气说话,屁|股就吃了一记巴掌,他转头和燕颂闹,被扣着手抵在屏风上收拾了一阵,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地逃了,站在门外才敢放狠话:
“给我等着!”
“早些回来,可别让我出门逮你。”燕颂站在隔扇后头,笑盈盈地嘱咐。
“哼!”燕冬大摇大摆地折身走了,没走两步,脸上就笑开了,不知在笑什么,总之就是心里快活,浑身舒坦。
燕颂踏出殿门,在阶上望着那背影——快步下了台阶,最后一步并作三步蹦跶下了台阶,大步流星地走了。走出一段距离,那背影没转身,却似背后长了眼睛,突然抬起双手在头顶胡乱地晃了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