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过幸好,聂獜烧掉了大片的山林,倒是清除了遮挡与阻碍,他们行进的速度反而比之前快了不少。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穿过了被聂獜焚烧的山头后,再次进入到树木茂密藤蔓蜿蜒的深林。
兴许是因为聂獜的震慑,他们并没有再遇到新的执妖,只是单调地重复着行进的步伐,就连老头自己都说不清,方向究竟对不对。
但刀吉罗却告诉他们,应该是对的,因为他耳畔能够听到的鼓声,已经越来越近了……
终于在又一天的下午,当老头拨开面前遮挡的密叶后,他们看到了几根伫立在山间空地上的长柱。
这些柱子似乎是木质的,每根都有大酒坛那么粗,一人多高,因为太久没有人打理,外表覆盖着厚厚的青苔,完全看不出原有的颜色。
祁辞有些好奇的仰头望着那些长柱,正要让聂獜背着自己过去瞧瞧,走在最前面的老头,就突然发出一声哭嚎,然后驱使着颤巍巍的身体,不顾一切向着那长柱跑去。
刀吉罗的双眼也失神地望着它们,他像是受到了什么感召般,也一步步走到了那些长柱边。
祁辞与聂獜越发奇怪,他们走出这片密林,同时也发现了这些长柱并非孤立存在的,离它们大约几十尺的植被之下,露出了坍塌已久的断壁残垣。
直到这时候,祁辞才确定,他们终于来到了那个传闻中的佤朗村。
第54章
老头与刀吉罗仍旧在那几根长柱周围, 祁辞与聂獜则向着那片,被植被与青苔覆盖的断壁残垣走去。
村中大多数建筑都已经倒塌了,这会又被遮挡着,着实看不出什么, 聂獜附身帮祁辞扯下了一些藤蔓, 露出了片不大的墙壁。
祁辞凑近看去, 发现那并非是寻常用来盖屋子的砖块碎石,而是用某种坚实的花岗岩, 整块搬运到这里,然后再进行的切割堆砌。
这让祁辞觉得有些不对劲,如果只是个村子的话,犯得着费这么大力气弄来这种石头吗?如果整个村子, 都用这种石头盖成, 那绝对是一项不可想象的工程。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 这面挨着那几根长柱最近的墙壁, 对于村子而言是处较为特殊的建筑, 所以才值得他们这般耗费功夫。
想到这里,祁辞不禁凑得更近,终于在那面大石堆砌成的墙壁上, 发现了一些明显是人为刻画上去的线条。
沿着它的脉络看去, 应当是片有内容的壁画。
看到这里,祁辞终于拿定了主意,他扶着那石墙直起身子,看向远处隐藏在茂密植被下,仍旧无法探究其真实面目的佤朗村,转头对聂獜说到:“放场火吧。”
“把周围这片清理出来, 也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佤朗村。”
聂獜当然不会拒绝祁辞的要求,他扶着祁辞向后退了几步,煞火就从他们原本站立的土地上燃起,跳跃的火苗很快就咬住了石墙上的藤蔓,然后如同织出火红的绸缎般,迅速笼罩到那片废墟之上。
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了哭嚎,他抬起头来,看着重新被大火吞噬的村庄,却只是呆愣着,并没有上前来阻止。
而刀吉罗则仍旧跪坐在那几根长柱边,不远处的火光映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神越来越呆滞,口中喃喃地念着:“为什么……为什么不响了……”
“鼓声呢……为什么不响了……”
祁辞没有管他们,只是靠在聂獜的身上,看着那片范围越来越大的火海。聂獜此刻十分清醒,所以对于煞火的掌控是极为精准的,煞火还在蔓延,说明它仍旧没有抵达村子的边缘。
佤朗村的规模,超出了祁辞的想象,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头与刀吉罗会提及“族群”这个词,他们所寻找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山村,而是一个隐匿在深山中的庞大部族。
煞火将所有触及的植物,都烧成了灰烬,等到那灼烫的暗红终于覆盖了半个山头时,火海才终于停止了吞侵。
大火之后,佤朗村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那是一片倚靠山势搭建的庞大村寨,房屋错综林立,虽然在经历过多年的风吹雨淋,又被大火焚烧,但仍旧可窥见它昔日的繁盛。
若不是亲眼所见,祁辞很难相信,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竟然曾经存在过一个如此规模的部族。
而正如他猜测的那样,稍远些的房屋更多的是由碎石搭建而成,根据样式来看,应该是村民们所居住的地方。
而他们面前、围绕着长柱的这一片,则都是由巨大的石块堆砌的,显然地位要比普通的民居要高得多,应当是族群中用来祭祀的场所。
没有了植被的遮挡,祁辞也终于能够看清,那石墙上的壁画了,虽然偶有残缺,但内容还算是连贯,向他们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族群,繁荣、血腥又诡谲的过去。
佤朗最初是是什么时候迁移到这片深山中的,已经无法考证了,壁画上也仅仅是显示,他们是因为躲避外界的一场战争,才举族来到这里,并就此定居。
但那个时候,西南山林中并不是只有他们一个部族,大约又过了许多年后,随着佤朗的壮大,他们与原本生活在这片山林中的部族,也有了摩擦最终发生了战争。
这场战争以佤朗人的胜利结束,他们按照族中祭司的指示,将俘虏的头砍了下来,缝进了鼓中,再将血液与特殊的矿石混合,制成红色的颜料涂抹到鼓的表面,最后插回到俘虏的脖颈上——
这就是祁辞在林中看到的,那些怪异的鼓头人。
佤朗人作为胜利者,自然会在壁画上大肆宣扬他们的行为。尽管祁辞知道,部落之间的战争,关乎到族群的存亡,山林中的所有资源都是有限而珍贵的,他们这样对待敌人,也是为得震慑对方,为自己的族群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但这样野蛮又血腥的场面,还是让他感觉到不适。
后来周围能与他们为敌的部族越来越少,最终在一场战争后,佤朗人将他们彻底驱逐出了这片山林,他们成为了这里唯一的主人。
而与此同时,这场战争也产生了数量空前多的俘虏,佤朗人按照他们的习俗,将那些俘虏分批斩首,用头颅与鲜血制成的鼓,挂在了村中每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他们非但不觉得恐怖,反而觉得喜庆。
但也就是在这时候,壁画上出现了一种看不出形态的黑色墨迹,但自从它出现开始,佤朗人便陷入了灾难。
村中不断有人死去,死状都极为残忍,被山石压碎脑袋,被藤蔓勒断脖子,被猛虎剖开肚皮……一时间,佤朗人陷入了莫大的恐慌中。
因为没有文字,祁辞并不知它究竟是什么,但根据前后所发生的事情猜测,这应当就是佤朗人所说的“努巴”,也就是那些俘虏死后,因为不甘与怨恨生成的执妖。
佤朗人聚集在一起,想要再次搬迁,于是他们派出了族群中最为强健的青年。
那几个年轻人翻阅山岭,经过重重困难,为族人寻找适宜居住的地方时,壁画上却出现了一只朱红色的大鸟。
大鸟落下的羽毛,被那些年轻人捡到了,于是等他们回到村子时,众人就发现他们竟然拥有了,可以控制那些黑色努巴的能力。
佤朗人就此欢腾庆祝,他们又敲起了那象征胜利的红色人头鼓。
那几个年轻人将朱红大鸟的羽毛制成冠,戴在了头上,星宿在他们的身后现形,从此之后他们就成为了佤朗的萨各麦,制服更多的努巴收为己用,带领佤朗继续繁荣……
但头戴羽冠的青年们,到底不是真正的神明,他们也会有老去的一天。
佤朗人们都担心,在他们死后那些努巴会再次残害族人,于是就让祭司去询问萨各麦,他们以后该怎么办。
壁画并不能显示祭司与萨各麦究竟交谈了些什么,下一幅画中,苍老得快要死去的萨各麦,就被带到了祭祀的地方。
所有的人都围了上来,像是要见证他的死亡。
然后祁辞就看见,壁画中的祭司举起了,他曾经在梦中看到聂獜用的那把长斧,当着所有族人的面,砍向了还未死去的萨各麦。
萨各麦的头颅掉了下来,鲜血染红了他身下的土地,族人们不知是在悲伤还是在欣喜。
祭司捧起了萨各麦的头颅,将它放入了长长的木制的柱子中——或许,应当称它为鼓才对。
然后把它树立在人群中央,所有人都走上前来,用手中的颜料、矿石、花果为长鼓献上祭品,再在周围点起篝火,跳起古老的舞。
而祭司就守在那长鼓边,随着族人的舞步,开始用斧柄用力敲击长鼓。
几乎所有人都毫无反应,继续在跳舞,但只有一个人停了下来,从人群中走出,走到了祭司与长鼓面前。
他,就是那个能听到鼓声的人。
也就是被选中的,新的萨各麦。
祭司将染着上一任萨各麦鲜血的羽冠,重新带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头上,象征的努巴的黑色墨迹,也在他的脚下臣服……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穿过了被聂獜焚烧的山头后,再次进入到树木茂密藤蔓蜿蜒的深林。
兴许是因为聂獜的震慑,他们并没有再遇到新的执妖,只是单调地重复着行进的步伐,就连老头自己都说不清,方向究竟对不对。
但刀吉罗却告诉他们,应该是对的,因为他耳畔能够听到的鼓声,已经越来越近了……
终于在又一天的下午,当老头拨开面前遮挡的密叶后,他们看到了几根伫立在山间空地上的长柱。
这些柱子似乎是木质的,每根都有大酒坛那么粗,一人多高,因为太久没有人打理,外表覆盖着厚厚的青苔,完全看不出原有的颜色。
祁辞有些好奇的仰头望着那些长柱,正要让聂獜背着自己过去瞧瞧,走在最前面的老头,就突然发出一声哭嚎,然后驱使着颤巍巍的身体,不顾一切向着那长柱跑去。
刀吉罗的双眼也失神地望着它们,他像是受到了什么感召般,也一步步走到了那些长柱边。
祁辞与聂獜越发奇怪,他们走出这片密林,同时也发现了这些长柱并非孤立存在的,离它们大约几十尺的植被之下,露出了坍塌已久的断壁残垣。
直到这时候,祁辞才确定,他们终于来到了那个传闻中的佤朗村。
第54章
老头与刀吉罗仍旧在那几根长柱周围, 祁辞与聂獜则向着那片,被植被与青苔覆盖的断壁残垣走去。
村中大多数建筑都已经倒塌了,这会又被遮挡着,着实看不出什么, 聂獜附身帮祁辞扯下了一些藤蔓, 露出了片不大的墙壁。
祁辞凑近看去, 发现那并非是寻常用来盖屋子的砖块碎石,而是用某种坚实的花岗岩, 整块搬运到这里,然后再进行的切割堆砌。
这让祁辞觉得有些不对劲,如果只是个村子的话,犯得着费这么大力气弄来这种石头吗?如果整个村子, 都用这种石头盖成, 那绝对是一项不可想象的工程。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 这面挨着那几根长柱最近的墙壁, 对于村子而言是处较为特殊的建筑, 所以才值得他们这般耗费功夫。
想到这里,祁辞不禁凑得更近,终于在那面大石堆砌成的墙壁上, 发现了一些明显是人为刻画上去的线条。
沿着它的脉络看去, 应当是片有内容的壁画。
看到这里,祁辞终于拿定了主意,他扶着那石墙直起身子,看向远处隐藏在茂密植被下,仍旧无法探究其真实面目的佤朗村,转头对聂獜说到:“放场火吧。”
“把周围这片清理出来, 也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佤朗村。”
聂獜当然不会拒绝祁辞的要求,他扶着祁辞向后退了几步,煞火就从他们原本站立的土地上燃起,跳跃的火苗很快就咬住了石墙上的藤蔓,然后如同织出火红的绸缎般,迅速笼罩到那片废墟之上。
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了哭嚎,他抬起头来,看着重新被大火吞噬的村庄,却只是呆愣着,并没有上前来阻止。
而刀吉罗则仍旧跪坐在那几根长柱边,不远处的火光映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神越来越呆滞,口中喃喃地念着:“为什么……为什么不响了……”
“鼓声呢……为什么不响了……”
祁辞没有管他们,只是靠在聂獜的身上,看着那片范围越来越大的火海。聂獜此刻十分清醒,所以对于煞火的掌控是极为精准的,煞火还在蔓延,说明它仍旧没有抵达村子的边缘。
佤朗村的规模,超出了祁辞的想象,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头与刀吉罗会提及“族群”这个词,他们所寻找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山村,而是一个隐匿在深山中的庞大部族。
煞火将所有触及的植物,都烧成了灰烬,等到那灼烫的暗红终于覆盖了半个山头时,火海才终于停止了吞侵。
大火之后,佤朗村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那是一片倚靠山势搭建的庞大村寨,房屋错综林立,虽然在经历过多年的风吹雨淋,又被大火焚烧,但仍旧可窥见它昔日的繁盛。
若不是亲眼所见,祁辞很难相信,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竟然曾经存在过一个如此规模的部族。
而正如他猜测的那样,稍远些的房屋更多的是由碎石搭建而成,根据样式来看,应该是村民们所居住的地方。
而他们面前、围绕着长柱的这一片,则都是由巨大的石块堆砌的,显然地位要比普通的民居要高得多,应当是族群中用来祭祀的场所。
没有了植被的遮挡,祁辞也终于能够看清,那石墙上的壁画了,虽然偶有残缺,但内容还算是连贯,向他们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族群,繁荣、血腥又诡谲的过去。
佤朗最初是是什么时候迁移到这片深山中的,已经无法考证了,壁画上也仅仅是显示,他们是因为躲避外界的一场战争,才举族来到这里,并就此定居。
但那个时候,西南山林中并不是只有他们一个部族,大约又过了许多年后,随着佤朗的壮大,他们与原本生活在这片山林中的部族,也有了摩擦最终发生了战争。
这场战争以佤朗人的胜利结束,他们按照族中祭司的指示,将俘虏的头砍了下来,缝进了鼓中,再将血液与特殊的矿石混合,制成红色的颜料涂抹到鼓的表面,最后插回到俘虏的脖颈上——
这就是祁辞在林中看到的,那些怪异的鼓头人。
佤朗人作为胜利者,自然会在壁画上大肆宣扬他们的行为。尽管祁辞知道,部落之间的战争,关乎到族群的存亡,山林中的所有资源都是有限而珍贵的,他们这样对待敌人,也是为得震慑对方,为自己的族群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但这样野蛮又血腥的场面,还是让他感觉到不适。
后来周围能与他们为敌的部族越来越少,最终在一场战争后,佤朗人将他们彻底驱逐出了这片山林,他们成为了这里唯一的主人。
而与此同时,这场战争也产生了数量空前多的俘虏,佤朗人按照他们的习俗,将那些俘虏分批斩首,用头颅与鲜血制成的鼓,挂在了村中每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他们非但不觉得恐怖,反而觉得喜庆。
但也就是在这时候,壁画上出现了一种看不出形态的黑色墨迹,但自从它出现开始,佤朗人便陷入了灾难。
村中不断有人死去,死状都极为残忍,被山石压碎脑袋,被藤蔓勒断脖子,被猛虎剖开肚皮……一时间,佤朗人陷入了莫大的恐慌中。
因为没有文字,祁辞并不知它究竟是什么,但根据前后所发生的事情猜测,这应当就是佤朗人所说的“努巴”,也就是那些俘虏死后,因为不甘与怨恨生成的执妖。
佤朗人聚集在一起,想要再次搬迁,于是他们派出了族群中最为强健的青年。
那几个年轻人翻阅山岭,经过重重困难,为族人寻找适宜居住的地方时,壁画上却出现了一只朱红色的大鸟。
大鸟落下的羽毛,被那些年轻人捡到了,于是等他们回到村子时,众人就发现他们竟然拥有了,可以控制那些黑色努巴的能力。
佤朗人就此欢腾庆祝,他们又敲起了那象征胜利的红色人头鼓。
那几个年轻人将朱红大鸟的羽毛制成冠,戴在了头上,星宿在他们的身后现形,从此之后他们就成为了佤朗的萨各麦,制服更多的努巴收为己用,带领佤朗继续繁荣……
但头戴羽冠的青年们,到底不是真正的神明,他们也会有老去的一天。
佤朗人们都担心,在他们死后那些努巴会再次残害族人,于是就让祭司去询问萨各麦,他们以后该怎么办。
壁画并不能显示祭司与萨各麦究竟交谈了些什么,下一幅画中,苍老得快要死去的萨各麦,就被带到了祭祀的地方。
所有的人都围了上来,像是要见证他的死亡。
然后祁辞就看见,壁画中的祭司举起了,他曾经在梦中看到聂獜用的那把长斧,当着所有族人的面,砍向了还未死去的萨各麦。
萨各麦的头颅掉了下来,鲜血染红了他身下的土地,族人们不知是在悲伤还是在欣喜。
祭司捧起了萨各麦的头颅,将它放入了长长的木制的柱子中——或许,应当称它为鼓才对。
然后把它树立在人群中央,所有人都走上前来,用手中的颜料、矿石、花果为长鼓献上祭品,再在周围点起篝火,跳起古老的舞。
而祭司就守在那长鼓边,随着族人的舞步,开始用斧柄用力敲击长鼓。
几乎所有人都毫无反应,继续在跳舞,但只有一个人停了下来,从人群中走出,走到了祭司与长鼓面前。
他,就是那个能听到鼓声的人。
也就是被选中的,新的萨各麦。
祭司将染着上一任萨各麦鲜血的羽冠,重新带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头上,象征的努巴的黑色墨迹,也在他的脚下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