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之后贺红玲就见证了几个文质彬彬的教授互相“攻讦”,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名场面,原来各大院校,尤其是清华北大“抢人”的传统,这么早就有了。
第1674章 梦中的那片海(48)
北大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只要贺红玲选他们,专业随便她挑,奖学金随便她拿,另外两家也不甘示弱,表示他们的条件可以更高。
最后贺红玲还是选择了北京大学,因为北京大学有个大的实验室,他们许诺贺红玲入学后可以随时使用,这让贺红玲很是心动。
今年北大可算是赢麻了,因为北京的文科状元也选择了北大,不过是新闻系。
下午,贺红玲就给远在部队的肖春生和远在香港的齐天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自己考上大学的事。
肖春生听到后,当时就惊呆了,高兴的直蹦,一个劲儿的恭喜她。
因为肖春生个人表现的足够优秀,如今的他在部队里已经小有名气了,而他家里有个漂亮的未婚妻这事也在小范围内传开了,如今贺红玲成了高考状元,也被他的战友传了出去,这下子肖春生的大名就更是响亮了。
这天之后,肖春生无论走到哪,都能收获一众男战友羡慕的眼神,而那些爱慕他的女兵们也都默默偃旗息鼓了,人家有那么优秀的未婚妻,比不起,比不起啊。
以上皆是后话,暂且不提。
齐天知道后也很替贺红玲开心,怕她上学后钱不够花,又给她汇了一笔钱,跟上一世不同,这钱是贺红玲应得的,她拿着不亏心。
第二天,贺红玲就听说叶芳他们三人也都考上了大学,叶芳和陈宏军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而佟晓梅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还选择了她最喜欢的临床医学专业。
为了庆祝贺红玲考上大学,肖岩培特意在国营饭店订了个包厢,宴请贺家的亲朋好友,饭后,他还悄悄塞给了贺红玲一个大红包,主要是他怕买东西,万一不合贺红玲心意,就不美了,索性直接给钱。
……
二月底,大学即将开学,贺红玲提着行李,脸盆、水壶等,独自一人,低调的走进了北大校园。
这几天,北大门口聚集了有很多接新生的学长、学姐们,见贺红玲提着东西走进校门,一个高个子男生立马就迎了过来。
“这位同学你好,我是计算机系的学生高洋,今年大二,负责新生接待,行李给我吧,我带你去教务处报名。”
贺红玲:“学长好,我叫贺红玲,物理系的,麻烦学长了。”
“贺红玲?你就是今年的高考状元贺红玲?”
高洋惊呆了,妈呀,他接待的学妹居然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那个差点让各大院校教授们抢破头的高考状元。
贺红玲:“学长,低调!”
高洋:“哦,低调,那个,你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吗?”
贺红玲:“是啊,我是本地人,家离得近,东西也不多,就自己过来了。”
高洋:“这样啊!”
恍恍惚惚中,高洋带着贺红玲去了教务处,负责登记的老师在听到贺红玲的名字后,直接从抽屉里拿出一把钥匙,递给了她。
“三号宿舍楼!305。”
“谢谢老师!”
高洋:“贺同学果然厉害,三号楼可是全校最好的宿舍楼,两人一间,里面住的也全都是学霸。”
第1675章 梦中的那片海(49)
贺红玲:“是这样吗?”
“可不是嘛……”
高洋是个话唠,kuku说了一路,好在三号楼很快就到了,要不然贺红玲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站在宿舍楼底下,贺红玲从口袋拿出几颗糖塞给了高洋,真诚的道了谢后,她就忙不迭的提着行李走了进去。
望着贺红玲的背影,高洋好半晌才回过神后,随即他懊恼的拍了拍头,哎呀,刚才光顾着闲扯了,都没跟学妹要个联系方式,真是失策。
贺红玲来的早,她的另一个室友还没有来呢,放下东西后,贺红玲就去水房打了盆水,然后开始擦拭床铺和桌子,等屋子干净了后,她才开始铺床,整理自己的柜子。
等贺红玲把东西都整理好了,另外一个室友才来,对方是计算机系的,名叫刘珍珍,比贺红玲大一岁,是本地人,高考成绩也不错,是她们计算机系的第一名。
刘珍珍是个典型的北京大妞,热情开朗,贺红玲也不是小气的性子,没一会儿二人就混熟了。
两天后,新生正式上课,贺红玲充实而又忙碌的大学生活也正式开始了。
北大物理系这一届共有学生135人,分为四个班,贺红玲所在的班级有37名同学,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最小的十八岁,最年长的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几天后,老师跟大家说她们这一届新生中要推选出一位学生会主席,让有意向的同学去他那里报名,老师私底下还找了贺红玲,问她感不感兴趣。
贺红玲自然是没有兴趣做什么学生会主席的,管东管西,太操心了,有那时间,她还不如去实验室做点小实验呢,之前她可是在叶芳她们面前夸下海口了,要造出太阳能电磁炉,还有电动自行车的。
(叶芳:嗯?当时咱们是这么说的吗?你答应了?
贺红玲:咳咳,那不重要!)
为了早点把梦想变成现实,之后的日子里,除了上课,吃饭,贺红玲几乎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
因为有学校的特许,贺红玲可以动用很多材料和设备,这下子,攒了一肚子设想的她就跟老鼠掉进了米缸似的,忙的不亦乐乎。
……
期中考试之前,贺红玲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造出了一块太阳能发电板,这不是贺红玲的首发,早在1958年开始,我国就已经组织科研人员研究光伏电池了。
1971年,我国在发射的第二颗卫星上首次应用太阳能电池,1973光伏发电开始在地面应用,不过因为成本和技术问题,没有普及就是了。
因为贺红玲造出的发电板成本极低,很快就引起了学校的重视,为此校领导特意批了一笔经费给她,另外还给她派了几个助手,希望她能充分利用此项技术。
之后贺红玲又将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造出了一只小型的太阳能手电筒,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磁炉,还有一辆太阳能电动自行车,都堪称物美价廉。
这下子贺红玲彻底出名了,撇去高考状元的光环,大家也渐渐认可了她科学研究员的身份。
第1676章 梦中的那片海(50)
之后的贺红玲就开始了她的开挂之路,带着几个助手,造了好些国家急需的东西,事后还无偿的将技术上交。
当然,国家也没有辜负她的奉献,奖金尽可能的多给,还给她分了房子,一套独栋的小别墅,同时还嘱咐街道负责人时不时的去贺家看望贺母,照顾贺母的生活,争取让贺红玲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个学期,贺红玲又把目光转向了机械方面,不出意外,明年边境就要有战事发生了,她要给祖国,还有肖春生造点趁手的武器。
碍于对某些“白眼狼”的厌恶,贺红玲决定研究些杀伤力大的常规武器,同时再整点更厉害的。
贺红玲想到了“温压蛋”,温压蛋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三德子的部队就曾装备使用过。
上世纪60年代,漂亮国还对“白眼狼”大量使用过呢,这次再让他们尝尝滋味,好好回忆一下过去,倒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就威力而言,温压蛋可以说是蘑菇蛋的平替,但可两者的制造成本却有着天壤之别,温压蛋主打的就是一个便宜好用。
想想温压蛋的恐怖威力,贺红玲研究起来一点是心理压力都没有,反正又不是给自己家人用,谁管他们疼不疼啊,再说了,疼才好呢,疼了,“白眼狼”们才会知道什么叫敬畏。
贺红玲整理了一下理论,写好计划书后就交了上去,没多久她就被上面派人接走了,开始了秘密研究。
……
半年后,边境出现了一些小范围的摩擦,驻守昆明的野战部队全体进入了战备状态,而已经成为一排长和二排长的肖春生、叶国华也申请参战了。
战前,一大批新式武器和专家组被送往前线,贺红玲许久没有见过肖春生了,就借此机会跟上面打了报告,以技术员的身份,跟着专家组去了昆明。
贺红玲一行人是坐飞机去的,飞机刚一降落在巫家坝机场,他们就被早早等在这里的军区领导热情的包围了。
江参谋:“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工作,我是十一军区参谋长江德福。”
陈教授:“我是陈涛,这位是……这是我的助理贺红玲。”
江参谋:“各位一路辛苦了,有了各位的帮助,战士们一定能尽快熟悉新武器的。”
陈教授:“指导谈不上,本职工作而已。”
陈教授是研究院的副院长,也是这次专家团的代表,虽然这些新武器大部分都是贺红玲带头研发的,但上面为了保护贺红玲,只给她安了一个助理的身份。
第1674章 梦中的那片海(48)
北大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只要贺红玲选他们,专业随便她挑,奖学金随便她拿,另外两家也不甘示弱,表示他们的条件可以更高。
最后贺红玲还是选择了北京大学,因为北京大学有个大的实验室,他们许诺贺红玲入学后可以随时使用,这让贺红玲很是心动。
今年北大可算是赢麻了,因为北京的文科状元也选择了北大,不过是新闻系。
下午,贺红玲就给远在部队的肖春生和远在香港的齐天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自己考上大学的事。
肖春生听到后,当时就惊呆了,高兴的直蹦,一个劲儿的恭喜她。
因为肖春生个人表现的足够优秀,如今的他在部队里已经小有名气了,而他家里有个漂亮的未婚妻这事也在小范围内传开了,如今贺红玲成了高考状元,也被他的战友传了出去,这下子肖春生的大名就更是响亮了。
这天之后,肖春生无论走到哪,都能收获一众男战友羡慕的眼神,而那些爱慕他的女兵们也都默默偃旗息鼓了,人家有那么优秀的未婚妻,比不起,比不起啊。
以上皆是后话,暂且不提。
齐天知道后也很替贺红玲开心,怕她上学后钱不够花,又给她汇了一笔钱,跟上一世不同,这钱是贺红玲应得的,她拿着不亏心。
第二天,贺红玲就听说叶芳他们三人也都考上了大学,叶芳和陈宏军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而佟晓梅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还选择了她最喜欢的临床医学专业。
为了庆祝贺红玲考上大学,肖岩培特意在国营饭店订了个包厢,宴请贺家的亲朋好友,饭后,他还悄悄塞给了贺红玲一个大红包,主要是他怕买东西,万一不合贺红玲心意,就不美了,索性直接给钱。
……
二月底,大学即将开学,贺红玲提着行李,脸盆、水壶等,独自一人,低调的走进了北大校园。
这几天,北大门口聚集了有很多接新生的学长、学姐们,见贺红玲提着东西走进校门,一个高个子男生立马就迎了过来。
“这位同学你好,我是计算机系的学生高洋,今年大二,负责新生接待,行李给我吧,我带你去教务处报名。”
贺红玲:“学长好,我叫贺红玲,物理系的,麻烦学长了。”
“贺红玲?你就是今年的高考状元贺红玲?”
高洋惊呆了,妈呀,他接待的学妹居然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那个差点让各大院校教授们抢破头的高考状元。
贺红玲:“学长,低调!”
高洋:“哦,低调,那个,你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吗?”
贺红玲:“是啊,我是本地人,家离得近,东西也不多,就自己过来了。”
高洋:“这样啊!”
恍恍惚惚中,高洋带着贺红玲去了教务处,负责登记的老师在听到贺红玲的名字后,直接从抽屉里拿出一把钥匙,递给了她。
“三号宿舍楼!305。”
“谢谢老师!”
高洋:“贺同学果然厉害,三号楼可是全校最好的宿舍楼,两人一间,里面住的也全都是学霸。”
第1675章 梦中的那片海(49)
贺红玲:“是这样吗?”
“可不是嘛……”
高洋是个话唠,kuku说了一路,好在三号楼很快就到了,要不然贺红玲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站在宿舍楼底下,贺红玲从口袋拿出几颗糖塞给了高洋,真诚的道了谢后,她就忙不迭的提着行李走了进去。
望着贺红玲的背影,高洋好半晌才回过神后,随即他懊恼的拍了拍头,哎呀,刚才光顾着闲扯了,都没跟学妹要个联系方式,真是失策。
贺红玲来的早,她的另一个室友还没有来呢,放下东西后,贺红玲就去水房打了盆水,然后开始擦拭床铺和桌子,等屋子干净了后,她才开始铺床,整理自己的柜子。
等贺红玲把东西都整理好了,另外一个室友才来,对方是计算机系的,名叫刘珍珍,比贺红玲大一岁,是本地人,高考成绩也不错,是她们计算机系的第一名。
刘珍珍是个典型的北京大妞,热情开朗,贺红玲也不是小气的性子,没一会儿二人就混熟了。
两天后,新生正式上课,贺红玲充实而又忙碌的大学生活也正式开始了。
北大物理系这一届共有学生135人,分为四个班,贺红玲所在的班级有37名同学,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最小的十八岁,最年长的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几天后,老师跟大家说她们这一届新生中要推选出一位学生会主席,让有意向的同学去他那里报名,老师私底下还找了贺红玲,问她感不感兴趣。
贺红玲自然是没有兴趣做什么学生会主席的,管东管西,太操心了,有那时间,她还不如去实验室做点小实验呢,之前她可是在叶芳她们面前夸下海口了,要造出太阳能电磁炉,还有电动自行车的。
(叶芳:嗯?当时咱们是这么说的吗?你答应了?
贺红玲:咳咳,那不重要!)
为了早点把梦想变成现实,之后的日子里,除了上课,吃饭,贺红玲几乎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
因为有学校的特许,贺红玲可以动用很多材料和设备,这下子,攒了一肚子设想的她就跟老鼠掉进了米缸似的,忙的不亦乐乎。
……
期中考试之前,贺红玲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造出了一块太阳能发电板,这不是贺红玲的首发,早在1958年开始,我国就已经组织科研人员研究光伏电池了。
1971年,我国在发射的第二颗卫星上首次应用太阳能电池,1973光伏发电开始在地面应用,不过因为成本和技术问题,没有普及就是了。
因为贺红玲造出的发电板成本极低,很快就引起了学校的重视,为此校领导特意批了一笔经费给她,另外还给她派了几个助手,希望她能充分利用此项技术。
之后贺红玲又将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造出了一只小型的太阳能手电筒,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磁炉,还有一辆太阳能电动自行车,都堪称物美价廉。
这下子贺红玲彻底出名了,撇去高考状元的光环,大家也渐渐认可了她科学研究员的身份。
第1676章 梦中的那片海(50)
之后的贺红玲就开始了她的开挂之路,带着几个助手,造了好些国家急需的东西,事后还无偿的将技术上交。
当然,国家也没有辜负她的奉献,奖金尽可能的多给,还给她分了房子,一套独栋的小别墅,同时还嘱咐街道负责人时不时的去贺家看望贺母,照顾贺母的生活,争取让贺红玲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个学期,贺红玲又把目光转向了机械方面,不出意外,明年边境就要有战事发生了,她要给祖国,还有肖春生造点趁手的武器。
碍于对某些“白眼狼”的厌恶,贺红玲决定研究些杀伤力大的常规武器,同时再整点更厉害的。
贺红玲想到了“温压蛋”,温压蛋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三德子的部队就曾装备使用过。
上世纪60年代,漂亮国还对“白眼狼”大量使用过呢,这次再让他们尝尝滋味,好好回忆一下过去,倒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就威力而言,温压蛋可以说是蘑菇蛋的平替,但可两者的制造成本却有着天壤之别,温压蛋主打的就是一个便宜好用。
想想温压蛋的恐怖威力,贺红玲研究起来一点是心理压力都没有,反正又不是给自己家人用,谁管他们疼不疼啊,再说了,疼才好呢,疼了,“白眼狼”们才会知道什么叫敬畏。
贺红玲整理了一下理论,写好计划书后就交了上去,没多久她就被上面派人接走了,开始了秘密研究。
……
半年后,边境出现了一些小范围的摩擦,驻守昆明的野战部队全体进入了战备状态,而已经成为一排长和二排长的肖春生、叶国华也申请参战了。
战前,一大批新式武器和专家组被送往前线,贺红玲许久没有见过肖春生了,就借此机会跟上面打了报告,以技术员的身份,跟着专家组去了昆明。
贺红玲一行人是坐飞机去的,飞机刚一降落在巫家坝机场,他们就被早早等在这里的军区领导热情的包围了。
江参谋:“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工作,我是十一军区参谋长江德福。”
陈教授:“我是陈涛,这位是……这是我的助理贺红玲。”
江参谋:“各位一路辛苦了,有了各位的帮助,战士们一定能尽快熟悉新武器的。”
陈教授:“指导谈不上,本职工作而已。”
陈教授是研究院的副院长,也是这次专家团的代表,虽然这些新武器大部分都是贺红玲带头研发的,但上面为了保护贺红玲,只给她安了一个助理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