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杜兰娘心中有太多的疑问了。
  她稳了稳身形,顺着苻成的话说了下去:“真不愧是我的左膀右臂,你做得很好。”话音刚落,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杜兰娘又问:“那个假谢红叶现在何处?”
  杜兰娘需要谢红叶的名头壮大自己的势力,释放自己的野心,同时也需要谢红叶精心挑选出的整体比较乖顺的两万兵力;谢红叶需要杜兰娘庇佑自己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姐妹,也期望杜兰娘在接过自己这个名号之后,完成“谢红叶”应该完成的事情。
  于是,真愿意成全假,假自此就变了真。
  安排了手下人如何收拾战场后,杜兰娘带着苻成等人,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想要知道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苻成也不隐瞒:“寨主受了伤,危及根本,现下已经去往观音山了。”
  杜兰娘皱眉:“仅是如此?”语气犹疑,显然不信。
  苻成对此早有所料:“属下所言属实,不敢对大人您有所隐瞒。”见杜兰娘眉头更紧,苻成将一直藏在怀中的信拿了出来:“这是寨主让我交给您的信。”
  这信封已经变得皱皱巴巴,表面沾染的血迹将几个黑色的字全都晕染得一团模糊。如果仔细看的话,也能辨认出这字是什么。
  杜兰娘顾不得辨认信封表面的字,她拆开信封,取出纸条。纸条完全没有信封上的惨状,只是有些褶皱。
  杜兰娘正准备看时,苻成却后退一步,独自离开了这里。信中内容都是她代笔,自然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信中是谢红叶想要告诉杜兰娘的所有话,关于托孤、关于她为了迫切达成所愿是如何一步错步步错,然后到了目前这个困境、还有她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关于杜兰娘的过人之处。
  对苻成来说,信上的内容字字句句都是谢红叶的认输,她不愿亲眼目睹。
  走到远处的苻成叹了口气,临行时,谢红叶交给她的其实是两封信。
  另一封信也是她代笔的,不一样的是,这封信上的内容并非出自谢红叶之口。
  苻成记得,上面的内容来自谢红叶受伤之后收到的一封信,落款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女官王清莞。
  谢红叶叮嘱她说,如果是杜兰娘赢了,就把两封信都交给杜兰娘,是否合作的决定应该“谢红叶”来定夺。
  谢红叶没说苻成赢了会怎么样,心思细腻如苻成,当然感觉到了谢红叶对她的“不看好”。若是看好,又怎么会想着把一切都托付给杜兰娘?
  苻成起初当然是有些不服气的,与杜兰娘的对阵中,她也尽了全力,直到遇见那些从天而降的油。
  她惊叹杜兰娘的高明之处,也明白了谢红叶为何没有将队伍直接交给她。
  杜兰娘是农妇出身,生活的村落中虽有矛盾,但不至于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不比她们观音山上的这些土匪。
  土匪与土匪之间,为了争食物和山头,往往会拼得你死我活,直接灭一个山头的土匪是很常见的事情,谢红叶就是从一次次地争夺山头的拉扯战中锻炼出来的。
  所以她手段雷厉风行,计谋往往有用。
  杜兰娘却并非如此。
  在山火之前,杜兰娘过得还算安宁,干过最血腥的事情可能只是杀杀鸡鸭,牛羊这些她没杀过,也轮不到她一个女人来。
  只有在过年时才杀牛羊,这种吉利的日子让女人动手,不吉利,会为新的一年带来霉运的。
  但就是这样的杜兰娘,在离开家乡后,迅速成长起来。
  她雷厉风行,手段比起谢红叶也毫不逊色;她聪明,能通过最简单的方法而获得现今拥有的东西。
  苻成选择了认输。
  与其自相残杀,不如利用眼下这个机会灭掉她们的敌人。
  她催促着这些士兵前去攻城。
  还记得这些人才被挑出来时,个个洋洋得意,觉得没有惩罚他们的胡作非为还如此看重他们,必是觉得他们有“男子的雄风”。他们还对着没有被选中的人说,“看吧,等拿下了零水,谢大人就会给我发放一个媳妇,那些小道士可真不错。”
  发放?
  去地下排队吧!
  苻成也是这个时候才明白了谢红叶为何挑出这两万人。
  另一封信,苻成也递了过去。
  这一次她没有离开,而是等待着杜兰娘凝重地看着这封信,上面的内容来自王清莞,是一封邀请谢红叶投诚的信。
  投的是定安长公主的诚。
  谢红叶明明已经毁了这封信,为何又要苻成重写一遍?
  苻成再是迟钝,也知道其中的用意了。
  对谢红叶来说,杜兰娘和苻成,一个有谋,一个有勇,这二人若是对上,谁输谁赢,谢红叶心中也有论断。
  到时杜兰娘是君,苻成是臣。
  对于这个组合,谢红叶依旧不放心。
  在这种想法的促使下,她将王清莞书写的这封信又转交给杜兰娘,若杜兰娘能够担起一切,这封信自然没了用处。若杜兰娘无法担起一切,这是她们所有人的退路。
  “不愧是谢红叶啊。”杜兰娘慨叹道。
  看完上一封信后,杜兰娘在心底生出了些许微妙的骄傲。谢红叶一直是需要她仰望的人,如今却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这全是因为她——杜兰娘。
  现在看完这封信,杜兰娘心底的骄傲和得意已经荡然无存,但她并不觉得有被冒犯,也不因谢红叶对她能力的不信任而感到恼怒。
  她惊讶于谢红叶的敏锐,居然察觉到了她的薄弱之处。
  要收下谢红叶送来的人并不难,让她们在队伍中打个杂,或是上阵杀敌,都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是,杜兰娘自认护不住这些人,她无法接过谢红叶的重托。
  至于作为交换的两万人马,她凑一凑也能得到,何必非得拾人牙慧。
  第二封信改变了她的想法。
  她必须要成为谢红叶。
  看着手上的书信,杜兰娘哑然失笑。
  谢红叶看似低头,却在无形中又狠狠地压着她,谁胜谁败,难以论断。
  成为谢红叶,她的大逆之举在日后不管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手上这封信会为她兜底,会是她的保命符。
  这是杜兰娘这个名字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
  第63章 终篇*春山可望
  自夺下鲤门、德阴、德阳、长平、锦州和零水六城之后, 谢红叶又用了四个月时间,在与大宁军队的对战中又奋力夺下一城。
  连失七城,这对大宁的男帝和所有朝臣来说都是一个耻辱。
  有人提出将驻守南北两边的兵同时调遣过来, 前后夹击,杀她个插翅难逃;也有人说不必多虑,只需要拖着就好, 那谢红叶已是六十三高龄, 秋后的蚂蚱, 没几日可活。到那时群龙无首, 一片混乱。
  定安长公主这时也出了一个主意。
  元康二十二年秋,谢红叶将七万兵力留在锦州,孤身带领着十余人进了京。
  刚一进京, 就被早已等候多时的官员带领着入了宫, 朝见男帝。上下文武百官都挤在这里,听说传说中的谢红叶已经入了殿内,忙伸长了脖子去看,结果大失所望, 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长吁短叹声。
  传闻中的谢红叶有三头六臂,可面前这个女人, 不过就是普通的农妇。
  “草民谢红叶叩见陛下。”
  “你就是谢红叶?”
  “正是。”谢红叶抬起头, 露出了一双乌漆发亮的眼睛。
  坐在一侧的定安长公主微微一怔, 跟王清莞不动声色地对视一眼。
  据她们的消息, 这谢红叶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 而眼前这人周身毫无老态龙钟感, 看起来应该是与王清莞一般的年岁。
  不止定安长公主是这样想的, 男帝和诸位大臣也是这么想的。
  只见男帝犹疑地问道:“你真有六十三岁?”
  用着谢红叶名字的杜兰娘没有半点心虚, 她对答如流:“草民今年四十四岁, 并非是传闻中的六十三。或许是有人将我与别人搞混了,这才传出我有六十三岁的事情。”
  倒也解释的通,男帝微微颔首,不过他最想问的不是这个,而是:“你为何造反?”
  在这句话落地之时,大殿中的空气顿时凝结起来。每个人都屏着呼吸,冷眼看着跪在大殿中央的农妇。
  这个场景,让王清莞回忆起四年前的自己,那时候她也是这般被众人重重包围着,那时她觉得这些人是不可推翻的山,谁曾想,不过如此。
  感受到低压的杜兰娘并不紧张,她直起身,仰头看向坐在金色龙椅上的男人,眉眼随着她的动作而沉了下来:“为了讨一个公道。”
  杜兰娘说:“我本是山野间的一个农妇,平日里都过着普通的生活。若无意外的话,往年的这个时候,我应该在收割稻谷,准备过冬的食物和缝制衣服。
  “可偏偏,有一支剿匪军队来到了观音山下,破坏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