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女孩19,重点高中高三学生,父母经商。
  家庭有钱,学历好,女性,符合受害者要素。
  我晃神,“一天了,你们没找到人?”
  王风来一脸无奈:“父母报案时说小孩和她们大吵一架,离家出走了,民警见这种事情太多了,没当回事,父母两人还在警察局吵了一架,不欢而散了。”
  …..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人口报案,派出所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三天内。
  所以,错失良机。
  “王队安排你手底下的人,马上去看这些邮件内容,一人二十页,内容和暴力手段,婴儿,母亲,玩具统统找出来。”我将手里的一摞纸递交给了王风来。
  我打心眼里不认为莺燕系统比人脑管用。
  肯定有什么线索是被我们遗漏出去的。
  我双手叉腰站在房间中央,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线索和侧写,深呼吸。
  保持冷静才能梳理清楚。
  “拿到了。”小刘抱了一台电脑,挤过办公室正在翻阅纸张的人群,冲到我和陈墨面前,“我拷到电脑上了。”
  我按下回车键。
  画面播放着昨天我们在出版社会议室的一举一动。
  “你看到他的手了吗?”陈墨指着烨桦贴在裤缝的手指尖,问我。
  我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快要把电脑看穿,才能在模糊的像素中看到微微颤抖。
  “是在抽动吗?”我示意小刘将视频画面放大。
  “抽动频率真的很高,还有你看她的眼皮。”陈墨用手指着烨桦最后送我们走时的脸部。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对谈时的画面,烨桦的眼睛虽然眨动,但都在正常频率。
  可是当我们要走的时候,她来找我说抄袭事宜的时候,眼睛眨动确实很快。
  “你怀疑她是神经质抽搐?”
  陈墨:“眼皮抽搐在紧张时会有所克制,但手指尖是无法掩饰的,而且这个眨眼频率实在是太高了。不是吸毒,就是长期服用安定。”
  安定。
  巴比妥也是安定剂。
  “查到了。”fi拍拍桌子,向我们示意他的成果,“烨桦,28岁,大专毕业。”
  和我作天在出版社看到的烨桦资料是一致的。
  “高中辍学两年后,社会人身份考入大专,国家助学贷款,三年前贷款刚还掉。”
  fi的桌面上是一层叠着一层的资料页面,看来他是通过不同途径找到的信息。
  “我查阅了烨桦辍学同年全暨南市公检法的档案。”fi点开一份档案,他转过头,“你们猜怎么着?”
  我头伸到屏幕前,档案上没有烨桦的名字,只有一个叫烨黎生的人。
  尘封旧案摆在眼前。
  「刑事判决书(2003)暨北刑初字第85号」
  公诉机关暨南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烨黎生,男,1965年…….因涉嫌强.奸罪于2002年12月1号被逮捕。
  被告人刘闻涛,男,1967年……因涉嫌强.奸罪,多人聚众淫.秽,于…..
  被告人王梓维,男,1972年…..因涉嫌……
  “烨桦被多人强了?那个烨黎生是她的父亲?”我噎住。
  fi摇头,“是大伯父,她爸叫烨黎海”
  2002年5月3日,xx工厂因台风天气停工,烨黎生组织工友刘闻涛、王梓维到烨黎海家中聚餐,见到小林(法院化名)被告人烨黎生侄女后,心生歹意,灌醉烨黎海后,趁起睡意伙同其他人…..
  2002年5月5日,烨黎海得知女儿被侵犯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报警,试图威胁小林(法院化名)不得把事情告知其他人,甚至将其囚.禁在家,不准上学。
  2002年8月11日,小林(法院化名)学校老师发现其怀孕,将其送进医院后报警。
  …..
  看着卷宗里的案件描述,一把利剑悬在头顶,薅住我的神经。
  屏幕里白纸黑字,字里行间透出的不仅是罪恶,还有无尽深渊。
  那些印在16岁女孩心中的噩梦,多年以来一直砰砰作响,悬在耳边,恍如黑夜。
  罪恶推演下一桩罪恶,法律所带去的光明,终推不掉她身上厚厚的雪。
  那些雪,嵌入山顶,危机四伏。
  …..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院封档了,上面烨桦的名字都用化名代替了,所以查不到。”fi在解释为什么之前公安给个人信息档案上,不涉及这档久案。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实对于这种案件会有特殊处理。
  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人生发展,法院一般会将档案名字用化名代替,身份信息删除封档,公安系统除非特别权限,要不然查询起来很麻烦。
  fi也是通过烨桦父亲,才找到档案。
  “最重要的是,烨桦母亲曾经被烨黎海送进过医院,在2000年医院自杀去世。”fi找到一条新闻,新闻大字报上黑体加深几个大字。
  【精神病患者咬伤护士后上吊自杀,医院拒绝家属高昂赔偿。】
  “这摊子烂泥,一个挂带着一个。”我看着眼前的这些新闻,脑瓜子嗡嗡作响。
  “当年这个新闻闹的很大,医院花了好大力气把新闻压下去的。”fi关掉页面,又找出一个页面,“不知道为什么烨黎海当年没起诉,他花了好大力气去医院闹事,最后不了了之。”
  “上吊自杀?”我现在脑袋嗡嗡作响,如果烨桦真的是凶手,那推断她的行为,分析她的藏匿地点,需要具体分析这个自杀的母亲。
  这曲折又狗血的家庭故事,让人很是头疼。
  “我们找到了一些,你们看能不能用。”
  就在我们为狗血又曲折的都市家庭故事而困扰之时,王风来扬着手中的纸,对我们喊道。
  第29章 29
  “我们找到了一些,你们看能不能用。”
  陈墨接过王风来手中的纸张,上面都是一屋子警员快速翻找,重点段落用荧光笔做了重点批注。
  陈墨把重点放在烨桦身上,而我主要看王川。
  「她就把我关在这样地方。」
  我注意到地点方位,立马引索上下文。
  「原本我们还在躲猫猫,有个男人敲开了房门,她眼神突然变了,我没见过的样子。她推开我,把我推到地上,慌乱中拽着我的衣服还有我的头发,把我塞进了杂物间。」
  这里的她应该就是王川的母亲。
  「那杂物间很小,原本就在地下室密不透风,楼上ktv噪音吵的要命,那些男人经常在杂物间这里小便,有股腥臭味像。里面没有什么氧气,骚臭快要把我熏晕了,过了几个小时她领我出来,那男人对我笑,我就踹在他蛋上。」
  我找出《目光是你》的原书对比里面的内容。
  王川邮件中这部分正好对的上,主角小的时候被关在地下室的遭遇。
  只不过烨桦把小男孩的遭遇给加重描写了。
  变成了母亲把主人公囚禁起来,扼住他的脖子,让他晕过去,不让他听到屋子外面发出的声响。
  而且她着重描写了一根很长很粗的大铁链,那根铁链将房门紧紧锁起来,让男孩无能为力。
  这段视角是从房间外部描写的。
  「那条铁链在这个工厂待了快20年,风霜使它厚重铁锈嵌入门框,每次摸上去,都会掉下一些碎屑。可尽管它这般斑驳,却依封固着这座监牢,任凭他在里面怎么锤打,都纹丝不动。」
  这是映像倒影。
  有的时候人们会把实际发生,或者想象混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故事。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在太清晰了,甚至还有时间和细节。
  陈墨拍拍我的肩膀,让我看看她手中拿着这段,是烨桦发给王川的邮件,她写道:
  「她也许真的爱过你,当你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她抚摸过你的心跳。」
  ……
  “烨桦当年怀孕了。”我心底一震,“她爱这个孩子。”
  陈墨似乎想到了什么,“fi,先查一下烨黎生的信息。”
  fi点点头,将我交给他的工作放到一边,重新换了窗口开始搜索,不到一分钟给了我们答案。
  “一年前,烨黎生在狱中表现良好减刑了,出狱了目前在暨南市一家超市做保安。”
  减刑?
  “法院判决书呢?为什么减刑?”我越来越觉离谱。
  要知道法院给犯人减刑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我国监狱施改造表现施行打分制,如果每年拿到较好的改造分,排队减刑是有可能的。
  但这个可行性很小,因为暨南市没有监狱,监狱在省会犯人都会送到那里服刑。
  监区会定制一套属于自己的评选办法,经过考核,他们会优先考虑给人才、本地人减刑。因为这样当地公检法可以有效监控罪犯出狱后的生活。毕竟减刑是奖励,不是权利,减刑都是法院审核说了算。
  与其给无法预料到结果的犯人减刑,不如直接可以监控到来的方便,省的给社会带来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