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沈一逸猜,青春期是展骆心理结构的断裂点。
在仰望力量的年纪,被力量踩在脚下,他的社交没有按照「阳性文化」的标准成长,这让他在群体中成为异类,他对自身表现的怀疑、抵触,甚至厌恶。
厚厚一摞资料,其中掺杂着王溪送来的档案,以及在读书会里展骆留下的作品,沈一逸好奇地翻看,她想知道,母亲对于展骆的成长中是什么角色。
-
母亲骨架柔软,说话像在春天吹口哨,她的腰在嫁给父亲之后就再也挺不直,显得个头更矮,父亲总笑她像个萝卜头。
而他讨厌萝卜头的玩笑,讨厌她就这样坦然接受了。
在他的记忆里,客厅角落里有个玻璃缸,里面养着三条鱼,两条母的,一条公的。母鱼一左一右,围夹那条公鱼游来游去,母亲每次都会撒一大把没泡开的饲料,看着那条公鱼霸着睡眠,宁愿鼓起腹耶不肯让母鱼多吃,就这样浮在水面几天,最后撑到死掉。母亲乐此不疲地收拾浴缸,蹲下来换水,用手指把鱼夹出来,随手扔进垃圾桶,再换一条新公鱼进去。
那些死鱼强烈的诱惑着六岁的他。
死掉的鱼腹撑得滑溜,鱼眼外翻,尽管六岁不懂“诱惑”这个词的意义,但他能意识到那股压制不住的冲动。他趁着半夜人在睡梦中,偷偷翻垃圾箱,将死鱼用卫生纸包裹住,藏在床底下,等到翌日功课做完,他会将它摆放在桌面,盯着它看很久。
彼时的他对死亡没有觉得怪异,反而觉得那鼓起的腐皮内充斥着微微甜味,让身体角落里诡异、野蛮的刺激感发生了。
他在童年里还喜欢很多动物,比如蚯蚓、蚂蚁、壁虎,一切活物他都可以看得出神。他羡慕动物世界的秩序,尝试用理科的逻辑解释这个世界的混乱。
就这样,他经常在沙坑里埋掉母亲养死的鱼,埋下去又忍不住挖出来,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按耐不住,快要从身体里迸出的贪婪,他开始用零用钱买热带鱼,在熟悉的坑位前,一点点用土掩埋活蹦乱跳的小鱼。
不费力地让小鱼窒息,会让鼻腔里泛起铁锈味的亢奋。他故意把挖坑速度放得更慢,好让缺氧的拍打声持续得更久些,他甲缝里嵌着什么野猫的绒毛,傍晚的城市公园,朋友在旁碓起的沙堡,成了他玩土最好的掩饰,鱼尾挣扎的跳动像动脉里的心跳——是像那个夏天父亲攥着他的手腕,把菜刀剁进鲫鱼脑袋时,自己太阳穴突突跳动的声音。
这种介于生死之间的窒息感并不会让他膝盖发软。
反而是解脱般的自由,他经常会在埋掉小鱼后做一场梦,梦见父亲醉酒后紫胀的脸埋进洗脸盆里,水面咕嘟咕嘟冒着泡,最后将其淹死。
好景不长,他埋起的小土丘不小心被母亲看到,原因是邻居揭发楼下失踪的流浪猫和他有关。
他习惯了母亲的沉默寡言,在家庭中犹如消失。她没有打他,没有告发,没有大吼大叫,也没有流泪。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一座座小土丘,眼睛里藏着某种无法挽回的裂缝。她沉默转身走了,自此再也没有养鱼,并没收了他的零用钱。
她没有选择让父亲介入,会少掉很多麻烦,这让他对母亲有了恐惧感。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方式,比父亲的暴力更令他迷惑。他开始怯于直视母亲厌恶的眼神——像鱼缸里濒死的小鱼,在临死前突然安静下来。
到了中学,没了零花钱,他买不了昆虫标本,也难以私藏漫画书,更买不了让人抑制不住冲动的热带鱼。他对生物和物理产生兴趣,攒了好久钱才二手的解剖学图册,却被父亲当成废品丢掉,后来是母亲偷买了一套教材放到了他的书柜里,这让他感到震惊,也由此对女性的印象时常感到混乱而撕裂。
母亲终于在初三恢复了他的零用钱,为了表达他已改过自信,他会把钱都用在母亲身上,下学会在路边给母亲买糖水罐头、肉菜、包括她喜欢吃卤味。
但她从不责骂也不嘉奖,那种温柔成了悬置的审判。
他意识到,母亲并没有饶恕他。
他变得极度讨好,他开始厌恶这种讨好。
像学校里高谈阔论的、在篮球场边喊加油的、染发、嚼口香糖、谈论男生的。他说不清楚那种厌恶的来源,甚至会在夜里反复梦见她们跷着脚,嘲笑他把花送错了人。后来他明白,那其实是一种嫉妒——他嫉妒她们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地表现情绪,不像母亲,不像他,永远困在克制的自我里。
从那以后,他把女人当成一种无法破解的谜。他厌恶她们的沉默,她们在哭泣中的力量,她们明明脆弱却不屑求饶的眼神。他将这一切视为情绪操控,父亲声称女人天生的伪装——一种诱导雄性失控的软暴力。
他告诉自己:女人是弱者,也是天然的操控者。他立志要变成一个强者,于是他开始讨厌女同学,心里泛起前所未有的憎恨,并一同讨厌了母亲。
中学时期,他在校园中受到过生物老师的保护与温柔,女老师的善解人意,这令他短暂感受到光亮,老师推荐他参加生物竞赛,却被父亲拒绝,但老师不放弃执意协商,最终给他拿到了一次试训的机会,可那年暑假他最终还是没有参加,而是选择会令父亲满意的田径训练,当老师质问他时,他却摆起嘲讽嘴脸,不屑一顾的反驳。可事后,他却后悔地在日记里写道:
「在内心深处,他对那些因身体被贬低、被定义的命运,始终抱有难以言说的悲悯。」
哪怕是关心他的女老师,他也未曾尊重过。
他用逻辑和规则压制一切质疑,相信自然界的秩序,狮主宰,蜂王无欲,他要做那个最顶端的捕食者。
——直到高考失利后,现实开始慢慢脱轨。
第149章火星
他展骆在高考后第一次意识到, 命运的裂口不是童年某个创伤,而是具体、可见的。
无窗的审讯室,面对面坐着的秦落, 仿佛当年的监考员, 盯着他那张空白的试卷漏出可疑的笑容。
他当年的高考成绩不错, 就算不利用体育, 他也能凭借成绩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展骆垂眸, 这些年坐在台下听秦落在台上演讲时, 内心无数次悸动着,他想如果能重新回到大学前, 他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年的展骆也试图和父亲谈判过,希望父亲能听他心声, 给他一次自我选择的机会, 但一切都是徒劳。
他还记得那日晚上,被自己打断肋骨的男人瘫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正播着田径比赛的重播,解说员热血澎湃,展骆有一瞬间,觉得父亲对他来说比解说员还遥远。他放下碗筷, 郑重其事地说他不想将来从事体育事业,他想学习生物专业。
父亲没有回应他, 目光掠过他的恳求望向身后电视节目,伸手调高了音量。而母亲和姐姐, 一如既往地噤声,似乎当他不存在。展骆干巴巴地笑了两声,随后继续埋头干饭, 他那晚胃口格外好,接连吃了好几碗——不是因为饥饿, 而像是在某种仪式中吞咽着残余的自尊,他明白高考成绩好坏都与人生无关,未来是父亲安排好的,他唯一作用是流传这个姓氏。
大学开学前,母亲为他准备了一套灰色西装,说是成年礼物。他站在镜子前,觉得身上那套西装像极了殡仪馆的制服,带着死尸的臭味。但他还是嘴角上扬,和母亲说剪裁很合身,下次去领奖就穿这套西装。母子俩在镜前对望,两人心知肚明,他学习的体育管理专业基本与赛事无缘,只是母亲没有拆穿他,轻轻点头。
上了大学,终于摆脱了父亲,但展骆的日子没好到哪里去,宿舍六个人,五个一条心,只有他,总像是插错了队的兵。展骆自认为体院男人都极为不正常,铺天盖地的肌肉锻炼计划、蛋白粉评测、话题永远是谁撩到了哪个新生、谁摸了哪位体操助教的腰。下铺讲得兴起、咧着嘴模仿女友的呻吟,引得一屋人哈哈大笑。他在上铺背过身,眼前都是初中时被人排挤个子矮的画面,这些声音像父亲的回音,一样熟悉,一样令人作呕。男性之间总是通过通过攻击和践踏来维系强弱秩序。他无法理解他们为何总在比谁更硬、更狠,这种竞争机制,让他厌恶。
在体院和同学不合群总要受到非议,起初只是些带着调侃的闲话,说他不像体院的,说话文气,性格成了他的罪证,慢慢地到了大三,展骆身上开始缠绕一些同志八卦,搞得老师和学弟都信以为真,甚至有不少人和他表白。
最开始,展骆会应激地骂脏话,后来他试过屏蔽、忽视、沉默。
可沉默本身也成了默认。
他难以甩开这些评价,他知道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并不直接来自性取向,而是来自他未能满足性别剧本的要求。
儿时游移耳旁的恐惧与否定,像噪音一样重新缠上了他。
为了逃离这种耻辱,展骆开始强迫自己去交女友,希望通过稳定两性关系来证明自己,但他发现噪音越大,他对女人越憎恨,直到大学毕业后,他才稍稍确定了自己的性取向,他的生理确实是喜欢女性的。
在仰望力量的年纪,被力量踩在脚下,他的社交没有按照「阳性文化」的标准成长,这让他在群体中成为异类,他对自身表现的怀疑、抵触,甚至厌恶。
厚厚一摞资料,其中掺杂着王溪送来的档案,以及在读书会里展骆留下的作品,沈一逸好奇地翻看,她想知道,母亲对于展骆的成长中是什么角色。
-
母亲骨架柔软,说话像在春天吹口哨,她的腰在嫁给父亲之后就再也挺不直,显得个头更矮,父亲总笑她像个萝卜头。
而他讨厌萝卜头的玩笑,讨厌她就这样坦然接受了。
在他的记忆里,客厅角落里有个玻璃缸,里面养着三条鱼,两条母的,一条公的。母鱼一左一右,围夹那条公鱼游来游去,母亲每次都会撒一大把没泡开的饲料,看着那条公鱼霸着睡眠,宁愿鼓起腹耶不肯让母鱼多吃,就这样浮在水面几天,最后撑到死掉。母亲乐此不疲地收拾浴缸,蹲下来换水,用手指把鱼夹出来,随手扔进垃圾桶,再换一条新公鱼进去。
那些死鱼强烈的诱惑着六岁的他。
死掉的鱼腹撑得滑溜,鱼眼外翻,尽管六岁不懂“诱惑”这个词的意义,但他能意识到那股压制不住的冲动。他趁着半夜人在睡梦中,偷偷翻垃圾箱,将死鱼用卫生纸包裹住,藏在床底下,等到翌日功课做完,他会将它摆放在桌面,盯着它看很久。
彼时的他对死亡没有觉得怪异,反而觉得那鼓起的腐皮内充斥着微微甜味,让身体角落里诡异、野蛮的刺激感发生了。
他在童年里还喜欢很多动物,比如蚯蚓、蚂蚁、壁虎,一切活物他都可以看得出神。他羡慕动物世界的秩序,尝试用理科的逻辑解释这个世界的混乱。
就这样,他经常在沙坑里埋掉母亲养死的鱼,埋下去又忍不住挖出来,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按耐不住,快要从身体里迸出的贪婪,他开始用零用钱买热带鱼,在熟悉的坑位前,一点点用土掩埋活蹦乱跳的小鱼。
不费力地让小鱼窒息,会让鼻腔里泛起铁锈味的亢奋。他故意把挖坑速度放得更慢,好让缺氧的拍打声持续得更久些,他甲缝里嵌着什么野猫的绒毛,傍晚的城市公园,朋友在旁碓起的沙堡,成了他玩土最好的掩饰,鱼尾挣扎的跳动像动脉里的心跳——是像那个夏天父亲攥着他的手腕,把菜刀剁进鲫鱼脑袋时,自己太阳穴突突跳动的声音。
这种介于生死之间的窒息感并不会让他膝盖发软。
反而是解脱般的自由,他经常会在埋掉小鱼后做一场梦,梦见父亲醉酒后紫胀的脸埋进洗脸盆里,水面咕嘟咕嘟冒着泡,最后将其淹死。
好景不长,他埋起的小土丘不小心被母亲看到,原因是邻居揭发楼下失踪的流浪猫和他有关。
他习惯了母亲的沉默寡言,在家庭中犹如消失。她没有打他,没有告发,没有大吼大叫,也没有流泪。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一座座小土丘,眼睛里藏着某种无法挽回的裂缝。她沉默转身走了,自此再也没有养鱼,并没收了他的零用钱。
她没有选择让父亲介入,会少掉很多麻烦,这让他对母亲有了恐惧感。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方式,比父亲的暴力更令他迷惑。他开始怯于直视母亲厌恶的眼神——像鱼缸里濒死的小鱼,在临死前突然安静下来。
到了中学,没了零花钱,他买不了昆虫标本,也难以私藏漫画书,更买不了让人抑制不住冲动的热带鱼。他对生物和物理产生兴趣,攒了好久钱才二手的解剖学图册,却被父亲当成废品丢掉,后来是母亲偷买了一套教材放到了他的书柜里,这让他感到震惊,也由此对女性的印象时常感到混乱而撕裂。
母亲终于在初三恢复了他的零用钱,为了表达他已改过自信,他会把钱都用在母亲身上,下学会在路边给母亲买糖水罐头、肉菜、包括她喜欢吃卤味。
但她从不责骂也不嘉奖,那种温柔成了悬置的审判。
他意识到,母亲并没有饶恕他。
他变得极度讨好,他开始厌恶这种讨好。
像学校里高谈阔论的、在篮球场边喊加油的、染发、嚼口香糖、谈论男生的。他说不清楚那种厌恶的来源,甚至会在夜里反复梦见她们跷着脚,嘲笑他把花送错了人。后来他明白,那其实是一种嫉妒——他嫉妒她们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地表现情绪,不像母亲,不像他,永远困在克制的自我里。
从那以后,他把女人当成一种无法破解的谜。他厌恶她们的沉默,她们在哭泣中的力量,她们明明脆弱却不屑求饶的眼神。他将这一切视为情绪操控,父亲声称女人天生的伪装——一种诱导雄性失控的软暴力。
他告诉自己:女人是弱者,也是天然的操控者。他立志要变成一个强者,于是他开始讨厌女同学,心里泛起前所未有的憎恨,并一同讨厌了母亲。
中学时期,他在校园中受到过生物老师的保护与温柔,女老师的善解人意,这令他短暂感受到光亮,老师推荐他参加生物竞赛,却被父亲拒绝,但老师不放弃执意协商,最终给他拿到了一次试训的机会,可那年暑假他最终还是没有参加,而是选择会令父亲满意的田径训练,当老师质问他时,他却摆起嘲讽嘴脸,不屑一顾的反驳。可事后,他却后悔地在日记里写道:
「在内心深处,他对那些因身体被贬低、被定义的命运,始终抱有难以言说的悲悯。」
哪怕是关心他的女老师,他也未曾尊重过。
他用逻辑和规则压制一切质疑,相信自然界的秩序,狮主宰,蜂王无欲,他要做那个最顶端的捕食者。
——直到高考失利后,现实开始慢慢脱轨。
第149章火星
他展骆在高考后第一次意识到, 命运的裂口不是童年某个创伤,而是具体、可见的。
无窗的审讯室,面对面坐着的秦落, 仿佛当年的监考员, 盯着他那张空白的试卷漏出可疑的笑容。
他当年的高考成绩不错, 就算不利用体育, 他也能凭借成绩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展骆垂眸, 这些年坐在台下听秦落在台上演讲时, 内心无数次悸动着,他想如果能重新回到大学前, 他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年的展骆也试图和父亲谈判过,希望父亲能听他心声, 给他一次自我选择的机会, 但一切都是徒劳。
他还记得那日晚上,被自己打断肋骨的男人瘫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正播着田径比赛的重播,解说员热血澎湃,展骆有一瞬间,觉得父亲对他来说比解说员还遥远。他放下碗筷, 郑重其事地说他不想将来从事体育事业,他想学习生物专业。
父亲没有回应他, 目光掠过他的恳求望向身后电视节目,伸手调高了音量。而母亲和姐姐, 一如既往地噤声,似乎当他不存在。展骆干巴巴地笑了两声,随后继续埋头干饭, 他那晚胃口格外好,接连吃了好几碗——不是因为饥饿, 而像是在某种仪式中吞咽着残余的自尊,他明白高考成绩好坏都与人生无关,未来是父亲安排好的,他唯一作用是流传这个姓氏。
大学开学前,母亲为他准备了一套灰色西装,说是成年礼物。他站在镜子前,觉得身上那套西装像极了殡仪馆的制服,带着死尸的臭味。但他还是嘴角上扬,和母亲说剪裁很合身,下次去领奖就穿这套西装。母子俩在镜前对望,两人心知肚明,他学习的体育管理专业基本与赛事无缘,只是母亲没有拆穿他,轻轻点头。
上了大学,终于摆脱了父亲,但展骆的日子没好到哪里去,宿舍六个人,五个一条心,只有他,总像是插错了队的兵。展骆自认为体院男人都极为不正常,铺天盖地的肌肉锻炼计划、蛋白粉评测、话题永远是谁撩到了哪个新生、谁摸了哪位体操助教的腰。下铺讲得兴起、咧着嘴模仿女友的呻吟,引得一屋人哈哈大笑。他在上铺背过身,眼前都是初中时被人排挤个子矮的画面,这些声音像父亲的回音,一样熟悉,一样令人作呕。男性之间总是通过通过攻击和践踏来维系强弱秩序。他无法理解他们为何总在比谁更硬、更狠,这种竞争机制,让他厌恶。
在体院和同学不合群总要受到非议,起初只是些带着调侃的闲话,说他不像体院的,说话文气,性格成了他的罪证,慢慢地到了大三,展骆身上开始缠绕一些同志八卦,搞得老师和学弟都信以为真,甚至有不少人和他表白。
最开始,展骆会应激地骂脏话,后来他试过屏蔽、忽视、沉默。
可沉默本身也成了默认。
他难以甩开这些评价,他知道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并不直接来自性取向,而是来自他未能满足性别剧本的要求。
儿时游移耳旁的恐惧与否定,像噪音一样重新缠上了他。
为了逃离这种耻辱,展骆开始强迫自己去交女友,希望通过稳定两性关系来证明自己,但他发现噪音越大,他对女人越憎恨,直到大学毕业后,他才稍稍确定了自己的性取向,他的生理确实是喜欢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