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只是,刘佳被安置在地下室是沈一逸没猜到的。
她原以为展骆会将刘佳锁在二楼,用秦落当初谢幕的舞台拿来当审判室,不成想他竟只把刘佳关在地下室。
“他改装了地下室的通风系统,总之我们进去的时候味道不对,氧气浓度也不对。”陆诗邈给沈一逸讲述当时的场景,“我记得监控下面的也有个倒计时,大概率他是缓缓致死的,我们去的时候,浓度快到临界点了,所以很难说人质的状况是好是坏。”
“你的意思是….”沈一逸面露难色,“醒了也是植物人?”
陆诗邈不敢妄言,“我猜的。”
沈一逸藏在口袋里的手捏紧成拳,她恨自己心慈手软,刚刚没真的给展骆一刀,她压着心绪挂了电话,转头跑去羁押室找李鹏,她想和展骆见一面。
正巧李鹏也在找沈一逸。
晚上十二点,李鹏捧着盒饭站在走廊,“案子要在我们这里审,我就给你见。”
现在犯人归属问题领导还没发话,谁都不敢轻举乱动,万一被程序碰瓷,犯人不肯开口说实话或是临时改供,他们谁都担不起责任,更何况现在还有个嫌疑同伙没找到。
工作组内管辖大于职位,哪怕是沈一逸费尽周折抓到的人,李鹏仍旧守着门不让进。两人相互僵持不下,沈一逸也不为难对方,转头给朴峥打了电话。
朴峥带着案子正在路上赶,睡眼惺忪地劝她先不碰人,两人说了半天意见不合,最终见人的事不了了之。
沈一逸摸黑走回招待所,秦落不在,刘佳情况未定,不干净的床铺她也睡不着,于是她默默坐在椅子上,回想着和展骆的对话。
除了在庭上作专家证人,她很少直接与罪犯对话。
镂空的记忆如同收不到信号的雪花屏幕,手轻轻拍打,某个电子零件复位,突然冒出几秒闪影子,随后转瞬即逝。
“讨厌红色。”
沈一逸望着角落的台灯,嘴里反复念叨着,“讨厌红色。”
「你不敢看那些影片」
展骆嘴脸在脑海里不断浮现,沈一逸忍不住掏出手机,打开了搜索引擎。
还没等搜母亲的名字,她就在热搜榜上看到了关于陈年旧案的新闻,原来是展骆发的那两条动态引起了热议,网友把母亲的案子和展骆的事做了对比。
人类抵抗不住猎奇心理,这种离奇又悬疑的八卦内容最惹人关注。
她点开相关标题内容,讨论什么的都有。有人分析罪犯心理,有人分析时代背景,有人编造故事。
不知是警队里的谁走漏风声,让网友扒出今晚对峙犯罪分子的警察就是当年的幸存者儿童,摇身一变,她又成了翻过坎坷,用职业治愈人生的励志主角。
新闻像滚水,沸腾地外溢出屏幕,一双双麻木的眼睛在角落盯着她,诡异的想象、莫名地投射,信息如同动物之间气味的交换,快速辨别同好,又迅速对其产生憎恶。三十分钟吸饱了水,随后二十分钟又干瘪下去,和弹珠游戏机里的玻璃球一样,不停地回卷。刚刚投票审判完刘佳的人,转头间遗忘了恐惧,又开始探索下一个玻璃人。
说不上多可笑,沈一逸忽然间懂了秦落当初所说的疲惫。
她退掉了相关话题,转头搜索起了母亲的名字,没想到今晚这么多人同时检索过她,刚打出徐梦二字,词条就已经显现了。
「徐梦惨案」
「徐梦女儿」
「徐梦巴黎剧场」
前两个对于沈一逸来说毫无吸引力,她手在第三个词条上轻按,等待揭开那条尘封、不敢碰触地梦境。
第143章《红绸·lasoierouge》
《红绸· la soie rouge》
纪录片年代过于久远, 模糊的像素逐渐显出图像,画面仿佛隔着一层旧时代的尘埃。
那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落地, 徐梦跟随国家艺术团访问巴黎, 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露锋芒。
镜头里是剧场的后台, 徐梦被外国舞者围住, 大家都在旁欣赏她的演出服。二十多岁的小姑娘, 身板挺拔, 满脸骄傲向外国人展示她的衣服。
红色的中式立领对襟设计,银丝缠领, 左肩至右腰一条薄如蝉翼的红纱披帛,点缀金线刺绣的凤凰图样如水波纹曲线。
徐梦轻转一圈, 薄纱便在旋转中自然张开, 如同羽翼。腰细如鱼身,裙摆层层叠叠,颜色不一,却都是水墨红,能随光线变化层次分明。
尽管复古的摄影画面有些失真, 但隔着镜头仍能感受得到它的美,能看出艺术团的为了外事活动的用心良苦。
视频还在播放。
巴黎老剧场舞台上, 灰蓝色灯光打在地面上,法式镜框与中式折扇交错悬挂, 开场是母亲的独舞,红裙如火焰在流动,绚烂却易逝。
昏旧的殿堂在灼灼燃烧, 沈一逸眼睛只敢盯着红裙看。
她怕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怕看她自由跳跃时的神情, 被舞台和自由养出来双眸如此明亮,目不转睛。
【她好特别】
【好美啊】
【国家队能不美吗?遇上惨案真是可惜了】
弹幕遮盖了住她的双眸,文字都是一片叹息。灾难把母亲的梦想劫掠一空,包括她的人生。
沈一逸按下了暂停,她的身姿停滞在半空中。
似乎也没有多痛苦。
没有想象中那么应激。
她看着对面,若影若现的影子半弯着身子,它似乎卡住了动作,外轮廓正在慢慢淡化。
到底是谁?
展骆没讲完的猜想,缠绕了她二十多年的问题在今晚刹住了车。她没有急于追问,没有紧张,甚至看到案件再次上了新闻感到惊讶。
沈一逸脑袋里回响着展骆在院外激烈的呐喊。他叫着秦落的名字,像是恨透却没办法割舍掉的信仰。抱着秦落劝她不要回头的时刻,她是分神的,她当时在想:秦落为何如此倒霉,一颗纯真的心,炙热的理想凭什么能被疯子粘上。
而现在,她也这样劝自己。
人的命运和赌博一样,倒霉的人几秒内就会暴毙,而有些不想活的却次次死不掉,母亲的死亡只是偶然发生的意外,而被凶手留下的自己,或许是游戏机制卡了bug,她不得不、也必须得享受这种命运留下的异彩。
这样看来,展骆他不想死,想死的人是嚎叫不出来的,只有死亡留在身体里而意识想活的人才会被撕裂。
而她现在正在把撕裂的部分缝合。
今晚用脑过度,沈一逸有些累了。
关掉手机。
沈一逸在床边找了个赶紧角落窝成一团,慢慢闭上眼睛。
梦里,那条裙子舞动起来,和往常见到的不太一样,虽然印象里样式相差无几,但母亲重回舞台时的红裙没有裙摆….
-
高速上,王溪在回程路上狂飙,坐在副驾的老板捧着手机面如死灰。
王溪偷偷瞟了眼,秦落在看网上关于沈主任的帖子。
帖子她空闲时看完了,内容很炸裂,这种惨案被当成话题在网上传播实在伤人,她原以为老板会看到帖子会生气,没成想老板坐在副驾连个表情都没有。
秦落没缓过神来的表情,让王溪摸不着头脑,怎么感觉老板知道的比她还晚。
“沈主任还好吧。”
后排两人已经睡着,那头刘总生死未卜王溪也不敢放音乐,但她实在困得不行,找了个话题,“在工作组的时候我见她脸色特别不好。”
秦落一言不发,呆呆地望向窗外。
夜色很暗,过往浑浊,秦落记起好多瞬间。
尤其她最为不解的那个场景,沈一逸和姜妍并排笑着埋头干饭,她对于母亲的话题永远都沉默寡言,却能对唠叨没完的姜妍格外有耐心,甚至临走前表达了对姜妍下厨的感谢。
秦落原本将这段情节的发生理解为沈一逸很爱装,装好学生,装有礼貌,装聪明乖巧,如今秦落为当初的揣测而痛心疾首。沈一逸藏在青春期里怪脾气下的冷漠,让人觉得怪异的洁癖,为了目标而抛下生活的选择,都像尖针扎进秦落的心口。
她很孤独吧。
哪怕是小说,秦落都认为这种情节过于残忍,她靠在椅背上闭着眼,难以想象那个惨案的画面。稚嫩的孩童躲在角落,被暴徒涂了满脸的鲜血,倒在脚边是她的母亲,真实到让人觉得虚假。
后悔多过于心疼,秦落坐在副驾上好煎熬。
路程快结束了,还有十几分钟就要到医院,可秦总全程不讲话,翻来覆去的叹息,“秦总,我们马上就到了。”
秦落这才睁眼,晨曦微亮,过几天要降温,上海又飘了小雨。
身为南方人的刘佳最讨厌毛毛雨,她总说这种鬼天气的威力如同旧情人,虽闹的动静不大,但缠身耗神。自从她在北京念书工作,就对南方梅雨季产生了厌恶之情,工作室刚在南京成立时,刘佳就颁布过雨令:只要有雨,员工就可以居家办公。那时罗格斯只有十几个人,还没有行政岗位管这管那,大家都乐忠于盼雨,手机屏保一律换成电公雷母。那些年秦落和刘佳住在一起,下雨天两人会躲在房间里聊天,刘佳说八卦,秦落聊天地,尽管各说各的,但她们仍会挤在一张沙发上。
她原以为展骆会将刘佳锁在二楼,用秦落当初谢幕的舞台拿来当审判室,不成想他竟只把刘佳关在地下室。
“他改装了地下室的通风系统,总之我们进去的时候味道不对,氧气浓度也不对。”陆诗邈给沈一逸讲述当时的场景,“我记得监控下面的也有个倒计时,大概率他是缓缓致死的,我们去的时候,浓度快到临界点了,所以很难说人质的状况是好是坏。”
“你的意思是….”沈一逸面露难色,“醒了也是植物人?”
陆诗邈不敢妄言,“我猜的。”
沈一逸藏在口袋里的手捏紧成拳,她恨自己心慈手软,刚刚没真的给展骆一刀,她压着心绪挂了电话,转头跑去羁押室找李鹏,她想和展骆见一面。
正巧李鹏也在找沈一逸。
晚上十二点,李鹏捧着盒饭站在走廊,“案子要在我们这里审,我就给你见。”
现在犯人归属问题领导还没发话,谁都不敢轻举乱动,万一被程序碰瓷,犯人不肯开口说实话或是临时改供,他们谁都担不起责任,更何况现在还有个嫌疑同伙没找到。
工作组内管辖大于职位,哪怕是沈一逸费尽周折抓到的人,李鹏仍旧守着门不让进。两人相互僵持不下,沈一逸也不为难对方,转头给朴峥打了电话。
朴峥带着案子正在路上赶,睡眼惺忪地劝她先不碰人,两人说了半天意见不合,最终见人的事不了了之。
沈一逸摸黑走回招待所,秦落不在,刘佳情况未定,不干净的床铺她也睡不着,于是她默默坐在椅子上,回想着和展骆的对话。
除了在庭上作专家证人,她很少直接与罪犯对话。
镂空的记忆如同收不到信号的雪花屏幕,手轻轻拍打,某个电子零件复位,突然冒出几秒闪影子,随后转瞬即逝。
“讨厌红色。”
沈一逸望着角落的台灯,嘴里反复念叨着,“讨厌红色。”
「你不敢看那些影片」
展骆嘴脸在脑海里不断浮现,沈一逸忍不住掏出手机,打开了搜索引擎。
还没等搜母亲的名字,她就在热搜榜上看到了关于陈年旧案的新闻,原来是展骆发的那两条动态引起了热议,网友把母亲的案子和展骆的事做了对比。
人类抵抗不住猎奇心理,这种离奇又悬疑的八卦内容最惹人关注。
她点开相关标题内容,讨论什么的都有。有人分析罪犯心理,有人分析时代背景,有人编造故事。
不知是警队里的谁走漏风声,让网友扒出今晚对峙犯罪分子的警察就是当年的幸存者儿童,摇身一变,她又成了翻过坎坷,用职业治愈人生的励志主角。
新闻像滚水,沸腾地外溢出屏幕,一双双麻木的眼睛在角落盯着她,诡异的想象、莫名地投射,信息如同动物之间气味的交换,快速辨别同好,又迅速对其产生憎恶。三十分钟吸饱了水,随后二十分钟又干瘪下去,和弹珠游戏机里的玻璃球一样,不停地回卷。刚刚投票审判完刘佳的人,转头间遗忘了恐惧,又开始探索下一个玻璃人。
说不上多可笑,沈一逸忽然间懂了秦落当初所说的疲惫。
她退掉了相关话题,转头搜索起了母亲的名字,没想到今晚这么多人同时检索过她,刚打出徐梦二字,词条就已经显现了。
「徐梦惨案」
「徐梦女儿」
「徐梦巴黎剧场」
前两个对于沈一逸来说毫无吸引力,她手在第三个词条上轻按,等待揭开那条尘封、不敢碰触地梦境。
第143章《红绸·lasoierouge》
《红绸· la soie rouge》
纪录片年代过于久远, 模糊的像素逐渐显出图像,画面仿佛隔着一层旧时代的尘埃。
那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落地, 徐梦跟随国家艺术团访问巴黎, 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露锋芒。
镜头里是剧场的后台, 徐梦被外国舞者围住, 大家都在旁欣赏她的演出服。二十多岁的小姑娘, 身板挺拔, 满脸骄傲向外国人展示她的衣服。
红色的中式立领对襟设计,银丝缠领, 左肩至右腰一条薄如蝉翼的红纱披帛,点缀金线刺绣的凤凰图样如水波纹曲线。
徐梦轻转一圈, 薄纱便在旋转中自然张开, 如同羽翼。腰细如鱼身,裙摆层层叠叠,颜色不一,却都是水墨红,能随光线变化层次分明。
尽管复古的摄影画面有些失真, 但隔着镜头仍能感受得到它的美,能看出艺术团的为了外事活动的用心良苦。
视频还在播放。
巴黎老剧场舞台上, 灰蓝色灯光打在地面上,法式镜框与中式折扇交错悬挂, 开场是母亲的独舞,红裙如火焰在流动,绚烂却易逝。
昏旧的殿堂在灼灼燃烧, 沈一逸眼睛只敢盯着红裙看。
她怕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怕看她自由跳跃时的神情, 被舞台和自由养出来双眸如此明亮,目不转睛。
【她好特别】
【好美啊】
【国家队能不美吗?遇上惨案真是可惜了】
弹幕遮盖了住她的双眸,文字都是一片叹息。灾难把母亲的梦想劫掠一空,包括她的人生。
沈一逸按下了暂停,她的身姿停滞在半空中。
似乎也没有多痛苦。
没有想象中那么应激。
她看着对面,若影若现的影子半弯着身子,它似乎卡住了动作,外轮廓正在慢慢淡化。
到底是谁?
展骆没讲完的猜想,缠绕了她二十多年的问题在今晚刹住了车。她没有急于追问,没有紧张,甚至看到案件再次上了新闻感到惊讶。
沈一逸脑袋里回响着展骆在院外激烈的呐喊。他叫着秦落的名字,像是恨透却没办法割舍掉的信仰。抱着秦落劝她不要回头的时刻,她是分神的,她当时在想:秦落为何如此倒霉,一颗纯真的心,炙热的理想凭什么能被疯子粘上。
而现在,她也这样劝自己。
人的命运和赌博一样,倒霉的人几秒内就会暴毙,而有些不想活的却次次死不掉,母亲的死亡只是偶然发生的意外,而被凶手留下的自己,或许是游戏机制卡了bug,她不得不、也必须得享受这种命运留下的异彩。
这样看来,展骆他不想死,想死的人是嚎叫不出来的,只有死亡留在身体里而意识想活的人才会被撕裂。
而她现在正在把撕裂的部分缝合。
今晚用脑过度,沈一逸有些累了。
关掉手机。
沈一逸在床边找了个赶紧角落窝成一团,慢慢闭上眼睛。
梦里,那条裙子舞动起来,和往常见到的不太一样,虽然印象里样式相差无几,但母亲重回舞台时的红裙没有裙摆….
-
高速上,王溪在回程路上狂飙,坐在副驾的老板捧着手机面如死灰。
王溪偷偷瞟了眼,秦落在看网上关于沈主任的帖子。
帖子她空闲时看完了,内容很炸裂,这种惨案被当成话题在网上传播实在伤人,她原以为老板会看到帖子会生气,没成想老板坐在副驾连个表情都没有。
秦落没缓过神来的表情,让王溪摸不着头脑,怎么感觉老板知道的比她还晚。
“沈主任还好吧。”
后排两人已经睡着,那头刘总生死未卜王溪也不敢放音乐,但她实在困得不行,找了个话题,“在工作组的时候我见她脸色特别不好。”
秦落一言不发,呆呆地望向窗外。
夜色很暗,过往浑浊,秦落记起好多瞬间。
尤其她最为不解的那个场景,沈一逸和姜妍并排笑着埋头干饭,她对于母亲的话题永远都沉默寡言,却能对唠叨没完的姜妍格外有耐心,甚至临走前表达了对姜妍下厨的感谢。
秦落原本将这段情节的发生理解为沈一逸很爱装,装好学生,装有礼貌,装聪明乖巧,如今秦落为当初的揣测而痛心疾首。沈一逸藏在青春期里怪脾气下的冷漠,让人觉得怪异的洁癖,为了目标而抛下生活的选择,都像尖针扎进秦落的心口。
她很孤独吧。
哪怕是小说,秦落都认为这种情节过于残忍,她靠在椅背上闭着眼,难以想象那个惨案的画面。稚嫩的孩童躲在角落,被暴徒涂了满脸的鲜血,倒在脚边是她的母亲,真实到让人觉得虚假。
后悔多过于心疼,秦落坐在副驾上好煎熬。
路程快结束了,还有十几分钟就要到医院,可秦总全程不讲话,翻来覆去的叹息,“秦总,我们马上就到了。”
秦落这才睁眼,晨曦微亮,过几天要降温,上海又飘了小雨。
身为南方人的刘佳最讨厌毛毛雨,她总说这种鬼天气的威力如同旧情人,虽闹的动静不大,但缠身耗神。自从她在北京念书工作,就对南方梅雨季产生了厌恶之情,工作室刚在南京成立时,刘佳就颁布过雨令:只要有雨,员工就可以居家办公。那时罗格斯只有十几个人,还没有行政岗位管这管那,大家都乐忠于盼雨,手机屏保一律换成电公雷母。那些年秦落和刘佳住在一起,下雨天两人会躲在房间里聊天,刘佳说八卦,秦落聊天地,尽管各说各的,但她们仍会挤在一张沙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