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那泥石俱下奔腾而来将人淹没的末世景象,是她在现代闭眼前见到的最后一幕。
  “我晓得危险,”鲁氏叹了一口气,“早上出来时那会儿只是见着阴天,想着也未必下雨,或者下雨前就能到你这儿…我便赶紧穿上蓑衣斗笠过来了。先不说这个了。愁死家里人了,也不知道你月芳表姐去了哪里,可千万别是出事了…”
  阮明姿也不知道该如何劝慰忧心焦虑的鲁氏,只能是压了压鲁氏的手:“二舅妈,这漫山遍野的下着雨,也不好找人。你先歇一歇,等雨小一些着,出了太阳再走。”
  鲁氏摇了摇头,却是起身,去拿方才放在一侧的斗笠:“我再在这附近找一找。你放心,我晓得厉害,这会儿不会进山的。”她顿了顿,叹了口气,“虽然我跟你大舅妈之间是有点…但月芳今年才十四岁,正是最好的年纪,我这个当婶婶的,不能不管。”
  阮明姿点了点头,把挂在墙上的蓑衣也取了下来,一边往身上披一边道:“二舅妈,我同你一起在村子附近找一找。”
  鲁氏还未来得及拒绝,阮明姿已经把蓑衣斗笠都给穿戴好了:“…二舅妈也不用劝我了,不仅是二舅妈担心,想来姥姥姥爷也一定在担心着,我不能坐视不管,帮着出份力也是应该的。”
  鲁氏便没有再说什么。
  “妍妍在家乖乖的看书,”阮明姿摸了摸阮明妍的头,“我同二舅妈出去一趟。”
  阮明妍有些担忧,却还是懂事的点了点头。
  阮明姿又去把兔窝鸡栏上盖着的毡布拢了拢,免得漏雨,这才同鲁氏冒雨一道出了门。
  两人寻遍了附近几里地的地方,偶尔遇到几个穿着斗笠出来办事的村人,都会上前问上一句,有没有见过一个姚月芳那等形貌的少女。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她们把附近都给找遍了,依旧是一无所获,没有半点关于姚月芳的线索。
  鲁氏脸上都是水,也不知是雨水,还是因着焦急落下的泪水。
  一直找到了雨都停了,还是不见人的踪影。
  最后鲁氏有些绝望的叹了口气,抹了一把脸,不忍看阮明姿跟着自己风里雨里一道寻人:“算了,怕是不在这附近…原本也是抱着万一的期望…”
  阮明姿没出声,拧着眉头想了许久,突然问道:“二舅妈,知道一个叫康泽的人吗?”
  第108章 有点交情
  鲁氏那没什么血色的脸上愣忡了下,继而又有些尴尬,她咳了一声,似是犹豫要不要跟阮明姿说这个。
  可转念一想,既然阮明姿连那康泽名字都说出来了,那定然也是知晓一些的,应该也是无妨。
  但作为一名长辈,还是多少有些难以启齿。她结结巴巴道:“见过,见过几次,他跟…跟你月芳表姐,有点交情。”
  这“有点交情”…就有点意思了。
  阮明姿点了点头,又问:“没去找那康泽问过吗?”鲁氏定了定神,轻咳一声,多少顺畅了些:“应该不能吧…那康泽眼下住在县城,康家老宅倒是在咱们牛家村不远的地方,可昨晚上你大舅舅二舅舅就去康家老宅问过了,说是这几日康泽都没回来,自然也没见着你表姐。”
  阮明姿点了点头,又道:“那,月芳表姐会不会是走去县里找那康泽了?”
  这话惊得鲁氏说不出话来。
  因着昨儿下午还有人见牛三牵着驴子去河边洗驴,显然是没有去县城的。再说了,姚月芳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若是自个儿租驴车去县城,这牛三定然也是要通知家里人一声。
  是以,谁都没往着方面想过。
  但,若姚月芳是步行去的呢?
  鲁氏惊惶不已:“这孩子…应该不会吧?走着去县城,那可是好几十里地啊!”
  然而说到后面,鲁氏自个儿就没了声。
  她多少对姚月芳还是有一点了解的。这么疯狂的事,说不得姚月芳还真能干得出。
  鲁氏待不住了:“不行,我得回去,跟他们说,去县里头看看。”
  阮明姿却摇了摇头,拦住鲁氏:“二舅妈,这事我都能想到,你觉得大舅妈这么了解自己女儿的一个人会想不到?只要你们到处找了都没有消息回去,她就知道,她女儿定然是去县城了。”她直言不讳,“大舅妈这是等你们都排除旁的地方了,才好行动呢。”
  她方才听鲁氏说起早上一行人出来寻人时,没有听到羊氏的名字,便多多少少有了这么个猜想。
  鲁氏愣住了,细想片刻后,这还真是羊氏能干出来的事。
  “所以啊,二舅妈也不用着急回去,”阮明姿慢条斯理的分析着,“这会儿雨停了,等出了太阳,把路晒一晒再走也不迟。”
  鲁氏犹豫了半晌。
  阮明姿抛出了杀手锏,“…二舅妈也别光担心月芳,也要为月芽儿想一想。”
  是啊,若是她有个什么万一,她的月芽儿怎么办?
  鲁氏顿时就拿定了主意。
  阮明姿见状,露出一抹浅笑,拉住鲁氏穿着蓑衣的胳膊:“好了好了,二舅妈,这会儿既然也没法回去,不如先去我家洗个热水澡,再喝一碗暖暖的姜汤,去去寒。”
  话都说到这份景上了,鲁氏自然也不会再推辞,她露出一个有些释然的笑:“好!”
  这也是赶巧了,正好在雨天来临前把两间耳房盖了出来。
  其中一间耳房被阮明姿拿来当了洗澡的地方,里头放着个木桶,那木桶是前两天阮明姿从村子里箍木桶的人家里头买的,洗澡方便了不少;挨着墙的地方堆了一大堆木柴,是先前阮明姿看着阴天,特特搬进来的。
  耳房旁边就是灶房,烧热水很是方便。
  阮明妍搬了个小木墩子,坐在灶台前,往灶膛里填着木柴,帮着烧了一大锅热水,让阮明姿跟鲁氏都洗了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
  阮明姿一边拿帕子绞着湿漉漉的头发,一边指挥着阮明妍放锅里放生姜,熬了一锅浓浓的姜汤。
  入了深秋,天气越发寒凉,这个时节最是容易着凉,可不敢大意了。
  阮明姿亲眼看着阮明妍拧着小眉头乖巧的喝光了一碗,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自个儿也跟着喝了一碗,又给刚洗完澡出来,同样也在绞着头发擦干的鲁氏送了一碗过去。
  三人俱是喝了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细细密密的发了一身汗。
  因着鲁氏这次来的匆忙,也没有带换洗衣裳,再穿着稍稍沾湿的外衫又怕着了凉,阮明姿便让鲁氏在被窝里坐着,盖了床棉被,她拿着鲁氏的外衫去外头晾在了院子里。
  鲁氏被小辈这般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有些局促,又有些尴尬,看着阮明姿忙里忙外的背影,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只得同坐在土炕另一侧的阮明妍搭话:“…妍妍,在看什么呢?”
  阮明妍举起她手里的三字经,从炕上爬到鲁氏身前触手可及的地方,把书递给鲁氏看。
  小姑娘长长的睫毛细细密密的,小刷子似的扑扇了下。
  鲁氏不识字,天然对书本有种骨子里的敬畏感,她“唉呦”一声,小心翼翼的捧着书,有点手足无措,生怕把书页给折了卷了,“这么珍贵的东西…”
  鲁氏忙把书递还给了阮明妍,有些艳羡道:“妍妍能认字,会读书,可真厉害。”
  阮明妍羞涩的蜷了蜷脚趾头,圆溜溜的大眼睛亮晶晶的,抱着那本三字经腼腆的又笑了下。
  她不会说话,没办法表达心里的想法,但她想,只要她好好的读书写字了,总有一天就能把她心里的想法写下来告诉姐姐啦。
  院子里的阮明姿,正小心的把兔子窝上头积了些雨水的毡布往外泄了泄雨水,免得被压垮了,雨水全倾倒在兔子窝里。
  院门被扣响了几声。
  “明姿妹子在家吗?”一个爽朗的女声在外头叫了起来。
  阮明姿认出这声音是石头的媳妇,小齐氏。
  “嫂子,我在家呢。”阮明姿一边应声一边去开了门,就见着门外的小齐氏手里端着两碗菜,笑吟吟的站在门外。
  “我婆母说了,今儿天气不好,怕你们两个小的在家做饭不方便,”小齐氏声音爽朗干脆,带着股天然的笑意,“这酸豆角是家里头自个儿腌的,爽脆又开胃,还有这碗肉沫酱香茄子,也是极下饭的。你直接把这两碗都端走,回头吃完再把碗送我家去就成!”
  她不分由说的把两个瓷碗塞进阮明姿的手里。
  先前石头帮着阮明姿修院墙盖耳房的,再加上多请了工匠赶工,用得都是好料,倒是把五两银子花的正好差不多。
  阮明姿在耳房完工后又单独给石头包了个大红封,算是辛苦费。
  哪怕阮明姿再三坚持,石头还是以已经拿了工钱为由,执意不肯收。
  最后阮明姿也没法子,便去屠户那割了一大刀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拎着去了齐大娘家里,还振振有词:“人家做媒成了都有谢媒礼的,石头哥帮我监工,下了那么多苦功夫,怎能没有谢工礼?石头哥不愿意收钱,总要收下这块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