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这半个下午,阮明姿几乎一直提着心吊着胆。
面包窑制作不易,有时候某个环节出现一点差池,就会引起窑塌。
她虽说在现代时制作过多次面包窑,但古代受限于条件,到底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若真的窑塌了裂了,她也不会太奇怪。
不过大概是她忙碌了这些天的辛勤感动了上天,面包窑炉膛里的火熊熊燃烧了半个下午,依旧坚挺。
阮明姿笑得眉眼弯弯,好似一牙新月。
成了!
阮明姿提前用先前剩下的砂糖,鸡蛋,以及齐大娘给的一块发面剂子发酵好了面包,待面包窑里的木柴燃烧殆尽,她把炉膛里的灰烬都铲出来,便把那六个雕刻了祥云花纹的面包胚放了进去,再关上炉膛的门,利用炉膛残留的高温辐射,烤起了面包。
过了将近两个时辰,阮明姿开了炉膛,一个个外皮焦香,带着深层次麦香柴火香的蓬松面包,便新鲜出炉了。
面包上祥云的图案,经过膨胀,显得越发立体,衬得这几个面包,仿佛都带上了吉祥如意的寓意。
阮明姿挑出个祥云图案稍稍烤裂了些的面包,切成两块,中间涂上果酱,吹了吹热气,递给了早就闻着味道眼巴巴守着的阮明妍。
甫一入口,阮明妍那圆溜溜的大眼睛便瞪得越发圆了,她朝阮明姿做了个“好好吃”的口型,一边吹着热气,一边迫不及待的入口。
阮明姿自个儿也拿面包夹了些果酱。
果真美味极了。
可太有成就感了。
阮明姿笑眯眯的背上背篓,把面包用干净油纸包了,放在背篓里,先给周围邻居各送了一个。
这些日子她家事情多,邻里乡亲没少搭手帮她,阮明姿是个记恩的,旁人待她好一分,她便要还旁人数分心里才能安心。
邻居们收了阮明姿这奇奇怪怪散发着香气的“面包”,虽说觉得这东西长得奇奇怪怪的,但散发出来的天然麦香实在是太诱人,按照阮明姿说的掰开尝了尝,个个都觉得新奇又好吃,心里对阮明姿的观感又上了一层楼,忍不住直夸阮明姿。
阮明姿送完了几个邻居,又把剩下的那个送去了吕家。
“这是啥啊?”高氏从来没见过面包,拨开油纸翻来覆去的看。
阮明姿笑着解释道:“这叫面包,是我先前搭的那个炉子烤制的。之前我不是给了蕊儿一碗果酱吗?用这面包来夹那个果酱,味道更甜美。”
说到那个果酱,高氏是又好笑又好气:“…那小馋猫,倒是拿回来了,后头又自个儿偷着吃完了。”
“没事没事,我那还有,回头我再拿一些过来。”阮明姿笑道,“是用嘎啦果加了些砂糖熬制的,也不费什么功夫。”
“你就惯着她吧。”高氏嗔道。
“我是把蕊儿当妹妹的,自然要多疼一些。对了,婶子给我跟妍妍做的鞋,舒服极了,又好走又轻便,”阮明姿撩起衣裙下摆,让高氏能更清晰的看到她脚上的鞋子,“我还没谢过婶子呢。”高氏听得阮明姿中意自己的手艺,也是眉眼俱是笑意:“你喜欢就好!回头啊,我再给你跟妍妍做几双。就是我做的慢,这两双也做了好些日子了,只要你们能等!”
傍晚的风已经有了几分凉意,可阮明姿在这当口,感觉到的却是纯然的暖意。
…
面包窑已经开窑成功,烤制的面包相当美味,阮明姿一鼓作气,打算再烤一些,第二日正好是牛三赶车去县里的日子,正好拿去县城里卖面包去。
待面包窑冷却的后半夜,阮明姿又掐着点爬起来烧了一窑,烤制了一炉新鲜的面包。
刻了吉祥两字的,是加了果酱内馅的果酱面包。刻了祥云图案的,是像第一炉烤制的那种,不带馅的。另外阮明姿还特特留了两个面包,刻了个寿字,想着要是有人过生辰,这面包也正好应景。
阮明姿计算的时间很是准确,待到天边微微出现一抹亮光时,阮明姿烤好的面包刚好出炉。
阮明姿熬了些粥,配了些小菜,给阮明妍当早饭,又留了一个带果酱内馅的面包放在桌子上,这才把其余都裹好了油纸的面包放在背篓里,背着背篓出了门。
去牛家村的路轻车熟路,阮明姿走得比寻常还要快一些,她这次没有先去槐树下头,倒是先去了姚家。
姚家的门半掩着,二舅妈鲁氏正好端着一锅刷锅水往外倒,就见着阮明姿抬手正要敲门。
鲁氏又惊又喜:“明姿,你咋过来了?我这就喊你姥姥姥爷去。”
“别别,”阮明姿拦住鲁氏,解释道,“我是做了点东西想去县城里卖,顺便来给月芽送个尝尝。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不过是给月芽尝个鲜。”说着,她从背篓里拿出个带果酱内馅的面包,递给了鲁氏。
鲁氏听出了阮明姿的言外之意。
这东西是给月芽一个人的吃食,没有大房月芳的份儿。
鲁氏接过阮明姿递来的面包,笑容越发真切。
她虽说不认识手上这东西,但闻着那股香味,就知道是好东西!
是她家月芽儿独一份的好东西!
阮明姿还有点不大好意思:“我这次是打算去县城里试试水,带的不多。明儿我多做一些,送过来。”
鲁氏哪里计较这个:“明姿有心了。”
算着驴车发车时间差不多了,阮明姿没再耽搁,同鲁氏摆了摆手,转身走了。
待到阮明姿到了平时发车的地方,正好赶上牛三牵着驴过来。
“阮家小妹,有些日子没见你了。”牛三跟阮明姿打着招呼,惊艳的夸赞道,“看着倒是一次比一次水灵。”
阮明姿笑眯眯的,谁不爱听夸呢?
这些日子经由她精心的调养食补锻炼,她跟妹妹阮明妍都像是遇到水的干枯花儿似的,慢慢的舒展了花瓣。她能明显的察觉,妹妹阮明妍一日比一日状态要好,想来她也应该差不多。
只是不知道是巧还是不巧,这次驴车刚走了没一刻钟的路,他们又在路上遇到了先前那个曾经捎带过一程却还想昧下车费的瘦猴似的男人。
第75章 卖面包
阮明姿手指微微绷紧了。
先前她跟吕蕊儿去向阳庄时,曾经误入过一片林子,正好听到有人在那说什么牢饭不牢饭的事。
当时为着安全着想,她跟吕蕊儿小心的退了出去,当没有听过那两人密谈。
这事仿佛就那么过去了。
但阮明姿没有跟吕蕊儿说,那两人中有一人的声音,她是有些耳熟的。
可因着风声吹得声音多少有些走样变形,她也不是很确定,那道声音是不是这个曾经想赖车费的瘦猴似的男人。
不过这回也有些风,那瘦猴似的男人在风中一开口“捎我一程”时,阮明姿几乎立时就确定了,这瘦猴就是先前在林子里密谋的两个人之一。
牛三是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就靠着这驴车挣钱。这些日子他也拉过这瘦猴似的男人几次,有时候会给一点车费,有时候就真分文不给,横得很。这次又碰上这瘦猴,牛三就有些犹豫,手里捏着缰绳,稍稍勒住了驴车,减缓了速度,没想好要不要捎带一程。
那瘦猴似的男人全然不懂看人眼色似的,一边埋怨着“怎么不停车”,一边扳着板车的边缘,双手一撑,不顾驴车还未停下,直接强行上了车。
瘦猴似的男人这才注意到阮明姿。
实在是阮明姿生得不像是乡野村女,让人记忆颇深,再加上这瘦猴似的男人上次差点跟阮明姿打起来,那记忆就更深刻了。
“呦,小美人,咱们又见面了。带的什么东西,这么香?”那瘦猴似的男人倒是不把自个儿当外人,调戏了阮明姿一句,吊儿郎当的伸手就要去拿阮明姿背篓里的东西。
坐上板车后,阮明姿把背篓放到了自己身旁,她见瘦猴似的男人直接伸手就要捞,一把把背篓给拉到了怀里,从背篓下头翻出毡布来,将背篓里的面包包了个严严实实,防备的看着那瘦猴似的那人。
“小美人可真小气,脸不让摸,东西也不让摸啊。”那瘦猴似的男人趁机往阮明姿旁边坐了坐。
阮明姿看得出,这人是故意这么说来恶心自己的。
“你再靠近些,我就把你踢下去。”阮明姿冷冷道。
她根本不怕这瘦猴,她手臂上还掺着防身用的弩弓呢!
牛三听到后头的动静,急了。
几文钱而已,这瘦猴要赖也就算了,可不能在他的车上调戏人家小姑娘!他不能坐视看这种事情发生!
“你要再这样,就,就赶你下去了。”牛三在前头攥着驴车的缰绳,提高了声音。
瘦猴似的男人嗤笑一声,根本没把牛三的话放在心上。
但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咧着嘴露出一口黄牙笑了笑:“爷今儿心情好,算了,不跟你们一般计较。”
说着,哼着小曲儿,朝阮明姿嘿嘿笑了下,自去驴车另一边待着了。
面包窑制作不易,有时候某个环节出现一点差池,就会引起窑塌。
她虽说在现代时制作过多次面包窑,但古代受限于条件,到底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若真的窑塌了裂了,她也不会太奇怪。
不过大概是她忙碌了这些天的辛勤感动了上天,面包窑炉膛里的火熊熊燃烧了半个下午,依旧坚挺。
阮明姿笑得眉眼弯弯,好似一牙新月。
成了!
阮明姿提前用先前剩下的砂糖,鸡蛋,以及齐大娘给的一块发面剂子发酵好了面包,待面包窑里的木柴燃烧殆尽,她把炉膛里的灰烬都铲出来,便把那六个雕刻了祥云花纹的面包胚放了进去,再关上炉膛的门,利用炉膛残留的高温辐射,烤起了面包。
过了将近两个时辰,阮明姿开了炉膛,一个个外皮焦香,带着深层次麦香柴火香的蓬松面包,便新鲜出炉了。
面包上祥云的图案,经过膨胀,显得越发立体,衬得这几个面包,仿佛都带上了吉祥如意的寓意。
阮明姿挑出个祥云图案稍稍烤裂了些的面包,切成两块,中间涂上果酱,吹了吹热气,递给了早就闻着味道眼巴巴守着的阮明妍。
甫一入口,阮明妍那圆溜溜的大眼睛便瞪得越发圆了,她朝阮明姿做了个“好好吃”的口型,一边吹着热气,一边迫不及待的入口。
阮明姿自个儿也拿面包夹了些果酱。
果真美味极了。
可太有成就感了。
阮明姿笑眯眯的背上背篓,把面包用干净油纸包了,放在背篓里,先给周围邻居各送了一个。
这些日子她家事情多,邻里乡亲没少搭手帮她,阮明姿是个记恩的,旁人待她好一分,她便要还旁人数分心里才能安心。
邻居们收了阮明姿这奇奇怪怪散发着香气的“面包”,虽说觉得这东西长得奇奇怪怪的,但散发出来的天然麦香实在是太诱人,按照阮明姿说的掰开尝了尝,个个都觉得新奇又好吃,心里对阮明姿的观感又上了一层楼,忍不住直夸阮明姿。
阮明姿送完了几个邻居,又把剩下的那个送去了吕家。
“这是啥啊?”高氏从来没见过面包,拨开油纸翻来覆去的看。
阮明姿笑着解释道:“这叫面包,是我先前搭的那个炉子烤制的。之前我不是给了蕊儿一碗果酱吗?用这面包来夹那个果酱,味道更甜美。”
说到那个果酱,高氏是又好笑又好气:“…那小馋猫,倒是拿回来了,后头又自个儿偷着吃完了。”
“没事没事,我那还有,回头我再拿一些过来。”阮明姿笑道,“是用嘎啦果加了些砂糖熬制的,也不费什么功夫。”
“你就惯着她吧。”高氏嗔道。
“我是把蕊儿当妹妹的,自然要多疼一些。对了,婶子给我跟妍妍做的鞋,舒服极了,又好走又轻便,”阮明姿撩起衣裙下摆,让高氏能更清晰的看到她脚上的鞋子,“我还没谢过婶子呢。”高氏听得阮明姿中意自己的手艺,也是眉眼俱是笑意:“你喜欢就好!回头啊,我再给你跟妍妍做几双。就是我做的慢,这两双也做了好些日子了,只要你们能等!”
傍晚的风已经有了几分凉意,可阮明姿在这当口,感觉到的却是纯然的暖意。
…
面包窑已经开窑成功,烤制的面包相当美味,阮明姿一鼓作气,打算再烤一些,第二日正好是牛三赶车去县里的日子,正好拿去县城里卖面包去。
待面包窑冷却的后半夜,阮明姿又掐着点爬起来烧了一窑,烤制了一炉新鲜的面包。
刻了吉祥两字的,是加了果酱内馅的果酱面包。刻了祥云图案的,是像第一炉烤制的那种,不带馅的。另外阮明姿还特特留了两个面包,刻了个寿字,想着要是有人过生辰,这面包也正好应景。
阮明姿计算的时间很是准确,待到天边微微出现一抹亮光时,阮明姿烤好的面包刚好出炉。
阮明姿熬了些粥,配了些小菜,给阮明妍当早饭,又留了一个带果酱内馅的面包放在桌子上,这才把其余都裹好了油纸的面包放在背篓里,背着背篓出了门。
去牛家村的路轻车熟路,阮明姿走得比寻常还要快一些,她这次没有先去槐树下头,倒是先去了姚家。
姚家的门半掩着,二舅妈鲁氏正好端着一锅刷锅水往外倒,就见着阮明姿抬手正要敲门。
鲁氏又惊又喜:“明姿,你咋过来了?我这就喊你姥姥姥爷去。”
“别别,”阮明姿拦住鲁氏,解释道,“我是做了点东西想去县城里卖,顺便来给月芽送个尝尝。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不过是给月芽尝个鲜。”说着,她从背篓里拿出个带果酱内馅的面包,递给了鲁氏。
鲁氏听出了阮明姿的言外之意。
这东西是给月芽一个人的吃食,没有大房月芳的份儿。
鲁氏接过阮明姿递来的面包,笑容越发真切。
她虽说不认识手上这东西,但闻着那股香味,就知道是好东西!
是她家月芽儿独一份的好东西!
阮明姿还有点不大好意思:“我这次是打算去县城里试试水,带的不多。明儿我多做一些,送过来。”
鲁氏哪里计较这个:“明姿有心了。”
算着驴车发车时间差不多了,阮明姿没再耽搁,同鲁氏摆了摆手,转身走了。
待到阮明姿到了平时发车的地方,正好赶上牛三牵着驴过来。
“阮家小妹,有些日子没见你了。”牛三跟阮明姿打着招呼,惊艳的夸赞道,“看着倒是一次比一次水灵。”
阮明姿笑眯眯的,谁不爱听夸呢?
这些日子经由她精心的调养食补锻炼,她跟妹妹阮明妍都像是遇到水的干枯花儿似的,慢慢的舒展了花瓣。她能明显的察觉,妹妹阮明妍一日比一日状态要好,想来她也应该差不多。
只是不知道是巧还是不巧,这次驴车刚走了没一刻钟的路,他们又在路上遇到了先前那个曾经捎带过一程却还想昧下车费的瘦猴似的男人。
第75章 卖面包
阮明姿手指微微绷紧了。
先前她跟吕蕊儿去向阳庄时,曾经误入过一片林子,正好听到有人在那说什么牢饭不牢饭的事。
当时为着安全着想,她跟吕蕊儿小心的退了出去,当没有听过那两人密谈。
这事仿佛就那么过去了。
但阮明姿没有跟吕蕊儿说,那两人中有一人的声音,她是有些耳熟的。
可因着风声吹得声音多少有些走样变形,她也不是很确定,那道声音是不是这个曾经想赖车费的瘦猴似的男人。
不过这回也有些风,那瘦猴似的男人在风中一开口“捎我一程”时,阮明姿几乎立时就确定了,这瘦猴就是先前在林子里密谋的两个人之一。
牛三是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就靠着这驴车挣钱。这些日子他也拉过这瘦猴似的男人几次,有时候会给一点车费,有时候就真分文不给,横得很。这次又碰上这瘦猴,牛三就有些犹豫,手里捏着缰绳,稍稍勒住了驴车,减缓了速度,没想好要不要捎带一程。
那瘦猴似的男人全然不懂看人眼色似的,一边埋怨着“怎么不停车”,一边扳着板车的边缘,双手一撑,不顾驴车还未停下,直接强行上了车。
瘦猴似的男人这才注意到阮明姿。
实在是阮明姿生得不像是乡野村女,让人记忆颇深,再加上这瘦猴似的男人上次差点跟阮明姿打起来,那记忆就更深刻了。
“呦,小美人,咱们又见面了。带的什么东西,这么香?”那瘦猴似的男人倒是不把自个儿当外人,调戏了阮明姿一句,吊儿郎当的伸手就要去拿阮明姿背篓里的东西。
坐上板车后,阮明姿把背篓放到了自己身旁,她见瘦猴似的男人直接伸手就要捞,一把把背篓给拉到了怀里,从背篓下头翻出毡布来,将背篓里的面包包了个严严实实,防备的看着那瘦猴似的那人。
“小美人可真小气,脸不让摸,东西也不让摸啊。”那瘦猴似的男人趁机往阮明姿旁边坐了坐。
阮明姿看得出,这人是故意这么说来恶心自己的。
“你再靠近些,我就把你踢下去。”阮明姿冷冷道。
她根本不怕这瘦猴,她手臂上还掺着防身用的弩弓呢!
牛三听到后头的动静,急了。
几文钱而已,这瘦猴要赖也就算了,可不能在他的车上调戏人家小姑娘!他不能坐视看这种事情发生!
“你要再这样,就,就赶你下去了。”牛三在前头攥着驴车的缰绳,提高了声音。
瘦猴似的男人嗤笑一声,根本没把牛三的话放在心上。
但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咧着嘴露出一口黄牙笑了笑:“爷今儿心情好,算了,不跟你们一般计较。”
说着,哼着小曲儿,朝阮明姿嘿嘿笑了下,自去驴车另一边待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