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次日,他便收拾好包裹,同陈兴一起踏上前往河湾村的道路。
  陈兴背着满满当当的背篓,包裹拿在手里。
  吴攀:“陈兄,你这是打算把家搬去吗?”
  陈兴笑道:“哪里?哪里?我去了河湾村以后,发现他们有户人家专门收动物的毛发,尤其是白毛,价格要更高一筹!”
  “此次回来,我就特意收一些羊毛、兔毛,到了以后就给卖了!反正卖字画也是挣钱,卖羊毛、兔毛也是挣钱,都是挣钱,不寒碜!”
  吴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们挣的都是清清白白的血汗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两人怀揣对图书馆的憧憬,对未来的期望,心情激荡的前往河湾村。
  河湾村,张梓若在没课的时候,将每家民宿都检查了一遍。
  自从村子里不断有读书人租住,不用张梓若提醒,村民们自己就提着心劲儿扩建,或新盖民宿。
  张梓若对众人三申五令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卫生。对所有来租住的人,都要一视同仁的友好。
  “图书馆一旦开始,必有许多人前来村中。租房的人也定然会增加。”
  “绝不能出现朝富者献媚,驱赶贫者的情况!
  都想想咱们自己,也是穷苦人家出身。若是有朝一日,你出门在外,打尖住店,付了钱,别人却看不起你,宁愿把你赶走也不让你住。只愿把房子租给富户,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将心比心!善待真心来求学的人!善待为了一家子来找活儿谋生的善良人!”
  村民们笑道:“夫子,您就放心吧!俺们自己也是穷过、难过的,现在日子不过刚好了点,白天地里刨食,晚上家里干活,活着不易,俺们都懂!不会做那种没良心事儿的!”
  “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都记得!”
  见他们学以致用,张梓若心中高兴,“好!咱们村子知礼向善,怎会不兴?以后只会更加兴盛!”
  村民们都兴奋的呼喝:“更兴盛!”“更兴盛!”
  “以后越来越好!”
  “如今出门说咱是河湾村的人,别人都羡慕着呢!”沈河神情振奋,扬声说道,“这回有更多的人来,咱可不能掉了板儿,丢了咱们河湾村的颜面!”
  “那还用你说?”众人笑骂,“先回去好好练练写诗吧!免得有许多读书人来,听了你的诗,把大牙给笑掉了!”
  “我上次写的诗不好吗?全场的人都跟着我一起念呢!再说了,有个词叫做贻笑大方,说什么笑掉大牙——”沈河摇头,“没学问!没学问啊!我看你们才该早点回家读书,少吃个饭就聚在这儿闲磨牙!”
  乡邻们不服,“我们怎么没学问了?夫子教的和讲学大赛上的内容,我们都听了也都知道!”
  沈河:“你们知道了不会用啊!白瞎!”
  “谁说我们不会用!我们让夫子做个评判!”村民们拉住张梓若,让她做评委。
  众人一个个的将身边的事情,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诠释。这个人说完,那个说,每个人说完了,都还要问上一句:
  “夫子,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对不对?是这个理儿吧,夫子?”
  “对吧,夫子?”
  张梓若,一个有感情的点头机器,“对对对。”
  苍天可鉴,我本来打算,说完事情就回家去的,哪知道加班来的猝不及防……
  第281章 客来
  张梓若听了满头满脑的事实加理论,回到家时,既疲惫又欣慰。
  从她这里得到了肯定与鼓励的村民们精神振奋,进取的劲头十足。
  开民宿的人,回去把房间再细细打扫一遍。养在敞口小坛里的文竹摆个更好看的位置。
  院里的菊花修剪一下。这可都是文人的最爱!咱这儿虽然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但可以采菊村舍中,悠然望河湾!
  负责巡逻的人,将武器磨得锃亮!暮色当中,还在嘿嘿哈哈的练武。
  乐园负责表演和讲解的人,或给家人讲,或对着花花草草练习。
  要出摊的人将旗子和围裙洗刷晾干,摊位擦得干干净净,争分夺秒的制作要售卖的货物。
  孩子们做完功课,整理着自己的小背包,将笔墨纸砚、铅笔等都归置好。小家伙们凑在大人身旁,踊跃的帮忙,叽叽喳喳半天,手里的活没一点进度。
  大人们高高兴兴的听着,边忙活,边说笑。
  ……
  河湾村陆陆续续来了许多人。
  吴攀到来时,看见平坦的青石板路,川流不息的车马,熙攘热闹的人群,险些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这么繁华,真的是村子,而不是县城吗?
  陈兴似乎知道他心中所想,拍拍他的肩膀,说:“放心,这就是河湾村!我刚来时,也难以相信,这竟然是个村庄!走吧,往里面去!”
  两人一路走来,心中惊诧倍增!
  这村中巡逻者,无论壮汉妇人,目光皆明亮锐利,盯得人心头隐隐发毛。
  最热闹的人群处,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他们过不去,但远远看见一片旌旗飘展。旗子上写着“河湾美滋滋饮品”、“河湾香甜花瓣酥”、“河湾再来一口辣条”等各家名号。
  吴攀与陈兴嗅嗅鼻子,吸一口香甜中夹杂着一点辣意的空气,整个人都被这股热闹鲜活的空气给带动起来了!他们兴致勃勃的继续往前走,一路左顾右看,怎么看都看不够。
  饶是陈兴来过一趟,已是见识过热闹的,但也没见过如此繁华热闹的场面!
  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说笑声,孩子的哭闹或笑声,骡子和马的响鼻声等等,一股脑的涌入耳畔,吴攀他们恍恍惚惚竟有一种过年的错觉。
  街上,有小孩儿背着造型奇特,又格外吸引人目光的背包,踩着板板在人群里滑一步,站一下,滑一步,站一下。挤出人群后,在人少的地方踩着板板,呼啸而去。
  吴攀看直了眼,“这地方当真与众不同!”
  “那个叫做滑板。”陈兴收回目光,“走吧,我们动作得快点!我去把羊毛兔毛给卖了,好抓紧时间租房子。这么多人,也不晓得还有没有空房子?”
  他们在人群中穿梭,吴攀细心留意着各处,看有没有招人干活的。
  两名巡逻队员过来问他,“这位兄台,你从何而来?不知来河湾村有何事?”
  吴攀连忙行礼:“我从康宁县而来,来河湾村是听说这里有图书馆,想要借阅图书。”
  “对对,沈兄,前几日我来过,这位是我的朋友。我们都是为了看书而来。”陈兴忙在旁边帮腔。
  巡逻队员点点头,笑问:“方才见你们四下张望,是不知道图书馆在哪个方位吗?”
  吴攀不好意思道:“我听说村里招人,但不知是在哪里?”
  “这个啊!你得去布告栏看。”巡逻队员给他指明方向。
  吴攀两人挤到布告栏前。
  上面贴着一张又一张的布告:有招盖房子帮工的;有招田地帮工的;有招绣娘的;有招会木工的;有招善绘画的;有招乐园工作人员的;有收购花瓣的;有收购兔毛、羊毛、狗毛的;有收购字画的(便宜好看的优先)……
  布告栏被贴得满满当当。
  陈兴拍着吴攀的肩膀,兴奋道:“看!我说的没错吧?招的人多着呢!尤其是盖房子的人手!咱先找个识文断字的活儿,实在找不到,还能去帮工盖房子!”
  吴攀点点头。他不擅绘画,着重看招乐园工作人员的告示,上面写着所需要的岗位人员:
  能够教授游客文学或理科知识的读书人,善口技的配音者,能随机应变的情景模拟工作人员,懂建筑设计、懂游戏设计的人员……
  上面的一些词汇,对吴攀来说过于新鲜,他凭着自己的理解,大致猜出个意思。
  见布告栏旁,有一人正拿着奇怪的纸筒子对大家解释各项工作要求。他仔细听了听,决定去乐园试试。
  吴攀和陈兴皆有了目标,这才安心的朝外走。
  他们先去卖羊毛兔毛。陈兴得了三四十个铜板,乐得眉开眼笑,脚下生风的去找便宜房子。
  他们合租一间。一个院子里六间房,都租给了不同的人。有的则是三五人租一间大通铺。
  本以为这样的房间,环境定然好不了。
  没想到,进屋一瞧,屋中打扫得干干净净。桌子上摆着一个陶罐,罐中简单插着几支花,清幽雅致。
  墙壁上悬挂着别有意趣的画作,还有题词。
  陈兴和吴攀站在画前,品读诗词。他们抑扬顿挫,神色欣喜,心头炽热。
  连一间小小的客栈都有如此底蕴!那整个河湾村又该是何等惊人?!他们来对了!
  许多如他们一般不富裕的读书人都有着同样的感慨和欣喜!
  而一路肃穆前来的通判一家,租好房子入住后,半天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