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没有就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你给我站起来!”
他爹拽着他的胳膊就把他拔了起来。
孟川一个劲儿的往地上坠,扯着嗓子干嚎:“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张裕看了,都爱做题了!他还说看书让他变聪明了!”
“那得看正经书才会变聪明!乱七八糟的书只会让人玩物丧志!你给我站好了!”
孟川他爹一脚踢在他屁股上。
“呜呜,祖父祖母,我爹打我!”孟川一咕噜滚在地上,来回翻着打滚哭嚎。
孟老夫人心疼地过来扶起宝贝孙子,责备儿子,“你说话就说话,打孩子干什么?把孩子给打坏了怎么办?”
“娘,你看看他什么样子!”孟州怒视儿子。
孟川有祖母护着,丝毫不惧,擦擦根本没多少眼泪的眼睛,理直气壮道:
“那些书都是很好看的书!玩具也很有意思,还有猜谜!你都不一定能猜到!
那个村子里的两个小孩儿,能被程爷爷收为徒弟,一定是因为他们经常读这样的书,玩这样的玩具,才变得非常聪明!
你们要是给我买这样的玩具和书,我也一定会变得很聪明!说不定程爷爷一看我变聪明了,也会收我为徒弟!”
一直沉默着看儿子教训孙子的通判神色一变,再不复平淡。他问:“什么程爷爷的徒弟?”
孟川:“就是你们领我去程爷爷家,想让我拜师的那个程爷爷啊!”
通判问:“你听谁说,他收徒弟了?”
“学堂里宁韶说的呀!他还说他的滑板和玩具就是程爷爷的徒弟送的!他说,程爷爷的徒弟很聪明!
祖父,程爷爷的徒弟一定是因为从小玩这样的玩具,看这样的书,才会聪明的!你也给我买玩具和书吧?”
“不急。”通判问他,宁韶具体都说了些什么?
孟川想起什么说什么,时不时地添油加醋说宁韶多么嚣张,多么可恶。
通判沉吟着点点头。想到知府近日安排心腹处理事情,他唇角泛起丝冷笑。
此次,知府也要去河湾村?
他可不信,知府仅仅是为了孩子的玩具,跑去一个乡野之地!
通判暗自思索着,近日,多个权贵人家的夫人前往宁府的事情。怀疑这些人家在通过女流之辈暗中传递什么消息。
管他什么消息,反正绝不让他得逞!
通判眼眸一眯,起身出去,安排人叫得力下属去他书房。他非要把事情查清楚不可!
孟川眼巴巴的望着他的身影,询问祖母,“祖父做什么去了?他是不是同意给我买玩具了?”
孟父:“那不是你该管的事,回去做你的功课去!”
……
知府并未隐瞒外出的消息。而且,前往河湾村有许多人同行,消息也瞒不住。
所以,通判简简单单就知道了知府外出的目的地——河湾村。甚至,查到了原因,他们要去参加什么图书馆的开张仪式。
思索过后,通判找来心腹,安排事务。
他身为通判,有监督知府的职责。知府外出,他怎能不随行监督?
……
临近云县的县城叫做康宁县。县学散学的时间,诸位秀才三三两两的外出。一出门就见到守在外面,朝他们堆笑行礼的男子。
男子穿一件洗得发白掉色的青色长袍。天气转凉,也未加衣,依旧穿着这一身衣服。无论见多少次,他总是这副打扮。除了冬季,会加一件打有补丁的芦花袄。
脚上穿着半旧不新的布鞋。脚趾挤得布鞋两侧外凸,看上去很不舒服。那人却浑然不觉,只满面带笑的向他们行礼打招呼。
秀才们笑道:“吴攀,你可是又来借书?”
“你已挣到抄新书的笔墨钱了?”
吴攀拘谨地笑笑:“正是。我想借一本典籍,书店里没有,所以前来劳烦诸位。”
书店里卖的多是通用书籍,很多典籍都属于个人珍藏。吴攀毫无门路,只好腆着脸来借阅。
众人听他说了书籍名字,有摇头表示没有的,也有暗暗看热闹的,或建议他去别处借书的。
所幸,有个秀才看过这本书,“只是,我也是从别人那里看的。你得去他家里借才行。”
秀才给他说了名字和地址。吴攀再三谢过,穿着夹脚的最体面的鞋跋涉前往。他在人家门前,默默背着抄写过的文章,等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等到了主人家开恩。
经过一番交谈后,主人家让他写了一张契书,定下归还的日期,把书借给他。
吴攀如获至宝,感激不已,连连作揖。他抱着书回到家,小心翼翼的将书放好。
他脱掉布鞋,挑掉血泡,简单的处理一下,换上草鞋后,仔仔细细的洗干净手,换回打着补丁的旧衣服。
将自己最体面的长袍和布鞋放起来,再次洗干净手后,他珍而重之地打开典籍,认认真真的抄写。
“吴兄!吴兄!”
门外是相熟的读书人。
吴攀小心的将一个字写完,放好毛笔,合上书籍,这才去开门。
刚一打开门,友人便兴奋地说道:“吴兄!以后我们不用四处借书了!我随朋友去河湾村卖字画,得知一个好消息!他们开了一个图书馆!咱们可以免费去看书!”
第280章 对对对
“免费看书?”吴攀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所有人都可以去看吗?”
“对!所有人都可以去看!我特意打听清楚了,不拘男女老少,贩夫走卒,富贵贫者,只要你想看,都可以去看!”
友人神色激动,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你是没见,他们的书有多少!一车车又一车的运过去!我光是看他们运书就看了好长时间!”
“我眼尖的瞅见几本书的名字,你肯定想不到是什么书!是以前咱们辛辛苦苦、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才借来的书!”
“要不是人家过段时间才开始运行,我都想要住在那里了!”
“不管是在那儿帮忙盖房子,卖东西,还是在他们的乐园找活计,亦或是给村中人家帮工,即便是收些羊毛、狗毛、兔毛,都能赚钱呢!”
“许多人去河湾村找活干!不用送礼,也不用找门路。只要人家缺人,我们就可以去报名,一旦选上了,干一日就有一日的钱!”
朋友越说眼睛越亮,“而且,那里有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有专门的讲学大赛!我们不仅能去免费听课,心中的疑惑不解之处,还能与人交流!去参赛的话,还能得奖!”
“可惜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值休赛期。”朋友捶胸顿足,神色悔恨,“我怎么就没早点去,早点发现这么个好地方呢?!”
吴攀安慰他,“我们现在知道也不晚。刚好能赶上图书馆开始,能去借书。
陈兄,你带来的这个消息,对我而言,就像及时雨一般!如今我们抓紧时间,去读书看书,明年科考便能再多一成把握!”
“对!对!”提起图书馆,陈兴情绪立马好转,笑容洋溢道,“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得赶紧收拾收拾,抓紧时间,早点去!
若是去的晚了,保准连一间房都租不到!我得赶紧回去,先同家人说一声,我要常住河湾村的事。”
陈兴兴冲冲的回家。吴攀回转,静静地望着自家空寂的砖瓦房。
他不满一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五岁的时候,父亲缠绵病榻许久,终未留下。家底因为看病消耗一空,下葬还是借的钱。
他的兄长和姐姐为了还债,为了一家子,争着抢着去自卖自身。
最后,识得几个字,又会照顾人的姐姐去给人做了丫鬟,把卖身的银两和每月的例钱都给了兄长,用来还债养家。
兄长拉扯着他长大。每日四处奔波找活干活,下工回来,就教他读书写字。
兄长说,他们都要好好读书,科考做官,要给他姐姐赎身,一家人好好的生活在一起。
那时,他最常见的就是兄长屋中整夜整夜亮起的烛光和窗子上读书写字的身影。
他的兄长努力、上进,从不言败,却在考场中一睡不醒。
来报信的官差让他把尸体带回来,说死在考场晦气。
吴攀都记不清,那段时间,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他将兄长下葬,和兄长一样,一边找活挣钱,一面读书写字,准备考科举。
乡人笑他,说他和兄长一样没有那个命,偏偏还爱做梦瞎折腾。
吴攀置若罔闻。他只需考中,把姐姐接出来,就是最大的回击!
东邻的婶子吆喝着馋嘴的孙子,让他去地里把家人都叫回来吃饭。
吴攀到厨房,早上做的稀粥还剩了一半。他不加柴温饭,直接把剩饭喝完,刷过锅碗。细细的洗手擦手,继续去抄写典籍。
他不分白天黑夜的抄写,终于以最快的速度,且认真工整地将典籍抄写完毕,物归原主。
他爹拽着他的胳膊就把他拔了起来。
孟川一个劲儿的往地上坠,扯着嗓子干嚎:“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张裕看了,都爱做题了!他还说看书让他变聪明了!”
“那得看正经书才会变聪明!乱七八糟的书只会让人玩物丧志!你给我站好了!”
孟川他爹一脚踢在他屁股上。
“呜呜,祖父祖母,我爹打我!”孟川一咕噜滚在地上,来回翻着打滚哭嚎。
孟老夫人心疼地过来扶起宝贝孙子,责备儿子,“你说话就说话,打孩子干什么?把孩子给打坏了怎么办?”
“娘,你看看他什么样子!”孟州怒视儿子。
孟川有祖母护着,丝毫不惧,擦擦根本没多少眼泪的眼睛,理直气壮道:
“那些书都是很好看的书!玩具也很有意思,还有猜谜!你都不一定能猜到!
那个村子里的两个小孩儿,能被程爷爷收为徒弟,一定是因为他们经常读这样的书,玩这样的玩具,才变得非常聪明!
你们要是给我买这样的玩具和书,我也一定会变得很聪明!说不定程爷爷一看我变聪明了,也会收我为徒弟!”
一直沉默着看儿子教训孙子的通判神色一变,再不复平淡。他问:“什么程爷爷的徒弟?”
孟川:“就是你们领我去程爷爷家,想让我拜师的那个程爷爷啊!”
通判问:“你听谁说,他收徒弟了?”
“学堂里宁韶说的呀!他还说他的滑板和玩具就是程爷爷的徒弟送的!他说,程爷爷的徒弟很聪明!
祖父,程爷爷的徒弟一定是因为从小玩这样的玩具,看这样的书,才会聪明的!你也给我买玩具和书吧?”
“不急。”通判问他,宁韶具体都说了些什么?
孟川想起什么说什么,时不时地添油加醋说宁韶多么嚣张,多么可恶。
通判沉吟着点点头。想到知府近日安排心腹处理事情,他唇角泛起丝冷笑。
此次,知府也要去河湾村?
他可不信,知府仅仅是为了孩子的玩具,跑去一个乡野之地!
通判暗自思索着,近日,多个权贵人家的夫人前往宁府的事情。怀疑这些人家在通过女流之辈暗中传递什么消息。
管他什么消息,反正绝不让他得逞!
通判眼眸一眯,起身出去,安排人叫得力下属去他书房。他非要把事情查清楚不可!
孟川眼巴巴的望着他的身影,询问祖母,“祖父做什么去了?他是不是同意给我买玩具了?”
孟父:“那不是你该管的事,回去做你的功课去!”
……
知府并未隐瞒外出的消息。而且,前往河湾村有许多人同行,消息也瞒不住。
所以,通判简简单单就知道了知府外出的目的地——河湾村。甚至,查到了原因,他们要去参加什么图书馆的开张仪式。
思索过后,通判找来心腹,安排事务。
他身为通判,有监督知府的职责。知府外出,他怎能不随行监督?
……
临近云县的县城叫做康宁县。县学散学的时间,诸位秀才三三两两的外出。一出门就见到守在外面,朝他们堆笑行礼的男子。
男子穿一件洗得发白掉色的青色长袍。天气转凉,也未加衣,依旧穿着这一身衣服。无论见多少次,他总是这副打扮。除了冬季,会加一件打有补丁的芦花袄。
脚上穿着半旧不新的布鞋。脚趾挤得布鞋两侧外凸,看上去很不舒服。那人却浑然不觉,只满面带笑的向他们行礼打招呼。
秀才们笑道:“吴攀,你可是又来借书?”
“你已挣到抄新书的笔墨钱了?”
吴攀拘谨地笑笑:“正是。我想借一本典籍,书店里没有,所以前来劳烦诸位。”
书店里卖的多是通用书籍,很多典籍都属于个人珍藏。吴攀毫无门路,只好腆着脸来借阅。
众人听他说了书籍名字,有摇头表示没有的,也有暗暗看热闹的,或建议他去别处借书的。
所幸,有个秀才看过这本书,“只是,我也是从别人那里看的。你得去他家里借才行。”
秀才给他说了名字和地址。吴攀再三谢过,穿着夹脚的最体面的鞋跋涉前往。他在人家门前,默默背着抄写过的文章,等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等到了主人家开恩。
经过一番交谈后,主人家让他写了一张契书,定下归还的日期,把书借给他。
吴攀如获至宝,感激不已,连连作揖。他抱着书回到家,小心翼翼的将书放好。
他脱掉布鞋,挑掉血泡,简单的处理一下,换上草鞋后,仔仔细细的洗干净手,换回打着补丁的旧衣服。
将自己最体面的长袍和布鞋放起来,再次洗干净手后,他珍而重之地打开典籍,认认真真的抄写。
“吴兄!吴兄!”
门外是相熟的读书人。
吴攀小心的将一个字写完,放好毛笔,合上书籍,这才去开门。
刚一打开门,友人便兴奋地说道:“吴兄!以后我们不用四处借书了!我随朋友去河湾村卖字画,得知一个好消息!他们开了一个图书馆!咱们可以免费去看书!”
第280章 对对对
“免费看书?”吴攀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所有人都可以去看吗?”
“对!所有人都可以去看!我特意打听清楚了,不拘男女老少,贩夫走卒,富贵贫者,只要你想看,都可以去看!”
友人神色激动,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你是没见,他们的书有多少!一车车又一车的运过去!我光是看他们运书就看了好长时间!”
“我眼尖的瞅见几本书的名字,你肯定想不到是什么书!是以前咱们辛辛苦苦、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才借来的书!”
“要不是人家过段时间才开始运行,我都想要住在那里了!”
“不管是在那儿帮忙盖房子,卖东西,还是在他们的乐园找活计,亦或是给村中人家帮工,即便是收些羊毛、狗毛、兔毛,都能赚钱呢!”
“许多人去河湾村找活干!不用送礼,也不用找门路。只要人家缺人,我们就可以去报名,一旦选上了,干一日就有一日的钱!”
朋友越说眼睛越亮,“而且,那里有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有专门的讲学大赛!我们不仅能去免费听课,心中的疑惑不解之处,还能与人交流!去参赛的话,还能得奖!”
“可惜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值休赛期。”朋友捶胸顿足,神色悔恨,“我怎么就没早点去,早点发现这么个好地方呢?!”
吴攀安慰他,“我们现在知道也不晚。刚好能赶上图书馆开始,能去借书。
陈兄,你带来的这个消息,对我而言,就像及时雨一般!如今我们抓紧时间,去读书看书,明年科考便能再多一成把握!”
“对!对!”提起图书馆,陈兴情绪立马好转,笑容洋溢道,“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得赶紧收拾收拾,抓紧时间,早点去!
若是去的晚了,保准连一间房都租不到!我得赶紧回去,先同家人说一声,我要常住河湾村的事。”
陈兴兴冲冲的回家。吴攀回转,静静地望着自家空寂的砖瓦房。
他不满一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五岁的时候,父亲缠绵病榻许久,终未留下。家底因为看病消耗一空,下葬还是借的钱。
他的兄长和姐姐为了还债,为了一家子,争着抢着去自卖自身。
最后,识得几个字,又会照顾人的姐姐去给人做了丫鬟,把卖身的银两和每月的例钱都给了兄长,用来还债养家。
兄长拉扯着他长大。每日四处奔波找活干活,下工回来,就教他读书写字。
兄长说,他们都要好好读书,科考做官,要给他姐姐赎身,一家人好好的生活在一起。
那时,他最常见的就是兄长屋中整夜整夜亮起的烛光和窗子上读书写字的身影。
他的兄长努力、上进,从不言败,却在考场中一睡不醒。
来报信的官差让他把尸体带回来,说死在考场晦气。
吴攀都记不清,那段时间,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他将兄长下葬,和兄长一样,一边找活挣钱,一面读书写字,准备考科举。
乡人笑他,说他和兄长一样没有那个命,偏偏还爱做梦瞎折腾。
吴攀置若罔闻。他只需考中,把姐姐接出来,就是最大的回击!
东邻的婶子吆喝着馋嘴的孙子,让他去地里把家人都叫回来吃饭。
吴攀到厨房,早上做的稀粥还剩了一半。他不加柴温饭,直接把剩饭喝完,刷过锅碗。细细的洗手擦手,继续去抄写典籍。
他不分白天黑夜的抄写,终于以最快的速度,且认真工整地将典籍抄写完毕,物归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