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村民们惊奇地看着,议论着。还有人好奇地跑过去代替里正的儿子摇轱辘,或扶犁。有人跑到地里去扒扒土,查看犁出来的效果。
  “我天,还真成啊!顾大,你个糟老头子,闷不吭声做大事儿啊!”沈族老吐槽。
  里正挺直了身板,笑意吟吟:“你们为了上名人榜努力,我不也一样?夫子,你看我这个发明可能上名人榜?”
  听到秀娘说家人发明出了新农具,悄悄跟在后面而来的方远:不好!我第一之位危矣!
  第226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方远心中危机感大增,总有人想要抢走我的第一之位!
  只发明一个投掷车,已经不能保住我第一的位置了!必须造一个更强劲有力的东西出来!
  他望着田地中的犁,暗自思索,种地是里正他们的强项。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更容易造出来真正需要的东西。
  他也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创造!
  可自己擅长什么呢?方远想了一圈,忽然发现自己哪方面都不突出,啥都不擅长,顿时如遭雷劈!他慢吞吞地坐上自家马车,连妹妹和他说话都听不进去了,伴着苍凉的夕阳,失魂落魄地回家去了。
  广袤的田野被夕阳镀上了一层柔光。新开辟的田地上,村民们兴奋地用新式农具犁地。众人皆对里正的发明赞不绝口。
  里正笑着谦词两句,转而望向张梓若和燕飞,等着他们的评价。
  张梓若对里正的发明给予了极大的赞誉。
  “一次能够犁四排,提高了效率,而且省了买牛的钱,也不用喂草料,是一项极好的发明。”
  燕飞也夸新农具实用,可造福百姓。
  里正喜笑颜开,乐得合不拢嘴,“有了你们两位夫子的肯定,我再安心不过。明日我便带着农具去县衙登记!”
  “明日我与你同去,咱也见识见识!”沈族老好奇,“咱村里还是第一次有人搞发明去登记呢!”
  “没错,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
  “顾大一个糟老头子不适用这话,这是铁树开花古来稀,老头儿造犁是第一!”
  一群人说说笑笑。已经散学的顾云淮跑来找张梓若,张梓若领着孩子回家。燕飞和夏雷秋风也各自归去。
  傍晚,写完作业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闹。肩负重任的顾云淮拿上零花钱,去木匠家定制东西。
  沈照划着自己的小车车和他一起,“我要把我的车车换成马儿的模样!”
  大人们吃完饭,抓紧时间去修路铺路。一块又一块的青石板铺出了半条干净平坦又宽阔的道路。
  孩子们欢呼着跑上青石板路,被大人骂了几句,便嘻嘻哈哈地追着蜻蜓跑走了。
  张梓若将县试的题型和重点总结了出来,只等明日和燕飞敲定模拟卷的题目。
  当清晨鸟雀啾鸣,村里的大黄狗汪汪叫时,里正早已收拾一新。吃了早饭,他另借辆牛车来,让儿子把犁头和把手木轱辘分别放到两辆车上。
  里正亲自驾车,一抖缰绳,带着家人和同去的乡亲,心情明媚地前往县城。
  张梓若趁着没课的时间,和燕飞出了一套试卷。关于县试卷子的策论题目,她请燕飞写了答案作为参考。
  等孙明下课后,她先将近几年的县试卷子拿给孙明,让他刷题。
  孙明愧然:“张夫子,多谢您好意,这些我都已写过了。再写恐怕也是徒劳无用。”
  张梓若点点头,“这些卷子你做过了,那可以把自己答的不够好的题目给单独摘出来,看究竟是哪里需要改进,然后重新答上一遍。若是哪里有困惑,可以和大家多多交流。
  若是不复盘,我是说若是不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卷子确实写再多也没用。”
  孙明老脸一红,讷讷应下。
  张梓若放缓了语气,“以前是没有条件,即便自己做了总结,也不知道如何提高。如今有这么多读书人可以交流,咱们可不能浪费机会。
  别人是薅羊毛,咱这可是薅读书人的才华,能薅一点是一点。只要学会了,都是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孙明愁闷紧蹙的八字眉微展,神色舒缓,“您说得对。我考试考太多次,倒是考疲了。只说做过,却无进展。待我回去,定然好好钻研!”
  张梓若欣慰道:“那你先总结提升一下。我和燕夫子再多出几套模拟卷。等过几日,我给你调一下课。你便按正式考试那样来做卷子。”
  孙明深深朝她行了一礼,“多谢张夫子!多谢燕夫子!”
  ……
  里正一家临近中午,喜气洋洋地归来。村民们一看他们的神色便都笑了起来,“一家子笑得跟喇叭花似的!铁定是成了!”
  同去的沈族老高声道:“可不?去了以后,掌管这块的老爷正试用呢,县令老爷竟也来了!他还亲自扶着犁头犁地呢!顾大得了县令老爷的夸奖,还得了奖赏!以后啊,这种农具上面都要刻顾大的名字了!”
  “嚯!这可了不得啊!”
  “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恭喜恭喜!”
  里正笑容满面地回应众人的恭贺。
  村里人发明了如此实用的农具,张梓若当然要为之画像,以激励更多的人努力。
  里正吃完饭,一丝不苟的梳好头,换上过年时才穿的衣服,若无其事的站在水盆旁边。悄悄垂眼看自己的身影。
  发现自己头上有几丝碎发,他返回屋中,重新梳头,出来后打点水,将碎发抹得整整齐齐。
  看看日头,现在还早。他坐在凳子上,又怕衣服皱了,便站起身来,在院中走来走去。
  下午,里正拎着点心,领着要去上学的顾安去张梓若家。
  张梓若拿出画具,同他一道去地头——里正早已让儿子把他发明的农具搬到了地里。
  “夫子、夫子!”顾安踮起脚,悄悄叫她。
  张梓若蹲下身,“怎么了?”
  顾安用小手捂着嘴,跟她说悄悄话。
  “我太爷爷跟仙女姐姐一样可爱漂亮了!是一个老仙男!您可不可以把他画的好看一点?”
  张梓若笑不可支。她揉揉小家伙的脑袋,“没问题!快去上课吧!”
  张梓若带着画架,去田地间给里正画素描,等回去后再上色。
  里正挺直了身板,扶着犁头,笑容洋溢地沐浴在阳光之下。
  张梓若夸道:“很好!保持住这个姿势!”
  她飞快地在画板上勾勒出人物。
  来寻她的燕飞望着她专注的神情,默默看了许久。
  下地的村民看到他,同他打招呼。
  燕飞轻轻颔首,等村民走远后,他问跟随在身边的夏雷和秋风,“你们说,我发明个什么好?”
  夏雷、秋风:“???”
  第227章 为什么写不好策论
  夏雷和秋风觉得他没必要费这份力气。燕飞默然不语,悄悄走近了看张梓若画画。
  张梓若以最快的速度画好素描,免得里正这么大年纪了一直戳在地里。
  “好了!快歇歇吧!”
  里正的儿子忙过去扶住他。
  张梓若让他们看素描,“现在是底稿,等我回去上个色,画作才算正式完成。”
  里正和儿子们已极为惊喜,“这个就挺好看!”
  “一看就有气势!”
  “别人一看就知道发明了啥,也一眼能认出我爹来!真像!”
  “等上完色更好看!”张梓若等他们欣赏过了,才开始收拾画架。
  夏雷和秋风上来帮忙,没能抢过热情的里正儿子。
  张梓若在上课出卷子的空闲之余,把画作给彻底画完了。
  里正捧着画,爱不释手,得到张梓若的应允后,欣喜地把画捧回去给家人看。
  一路上村民们也都好奇地来看,个个赞不绝口。
  里正看众人传递着画作,既高兴又心疼,生怕纸张有一点褶皱破损。
  “好了,好了,你们也都创造一个东西,自然会有画像,我得把画像拿回去了。等家人们看过,得送到县城去装裱呢!”
  村民们羡慕的同时,暗暗发劲,也想做一番成就出来。张梓若的学生们更是大受刺激。
  连村里的老爷爷都有成功的发明,他们怎么能碌碌无为,毫无成果?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期的发明先上墙!
  张梓若对大家努力学习,争取创新的态度很是赞赏。她在解答众人的疑惑之余,并未去搞什么发明,而是集中精力在教学与考试上面。
  于县丞说到做到,早在他们回村的次日,就把出好的卷子给送了过来。
  然而,上面的题目对于班里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深了一点。若是拿于县丞出的卷子去考校孩子,恐怕大部分孩子都得哭着回家。
  张梓若只好先把卷子收起来,留备后用。她和燕飞出了几套县试的模拟卷,特意调了课程,空出时间,让孙明模拟考试。
  孙明严谨以待,认认真真地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