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还有其他一些书。我知道弩有很多种。我说的是那种、那种相对轻便的,一个人就能手持的连弩。”
  李清柳挥舞着手臂,激动地比划着。她谈起自己的设想时,整个人仿佛都在发着光。
  “那种轻便的连弩,便是没经过长期训练的女子也可以使用。”
  方羽担忧道:“清柳,你想要做连弩?这恐怕不行。我们可以用弓箭和刀剑,但即便是打造出来的刀剑,也要标上工匠的名字。
  但弩,不一样。私自制造兵器甲弩是要除以刑罚的。”
  “你说的弩是那种射程远威力大的弩。我说的是轻便的弩,轻便的连弩也不行吗?”李清柳不甘心。
  在这事上,方远兄妹更为了解。
  方远一反平日里嘻嘻哈哈的模样,沉稳道:“你制作弓箭,可以卖给村民。但制作连弩,不行!虽然不是军中用的床弩和重弩,但一样不能在民间流传。否则,你就要被投入大牢了。”
  “清柳,要不算了吧?”
  “太危险了,反正弓箭就够用了,何必管那么多?”
  同班的同学们都劝李清柳不要考虑武器的事情了,制作弓箭养家糊口就挺好。以后学的多了,还能用别的知识挣钱,何必要一条路走到死,自己走到大牢里去呢?
  李清柳摇摇头,握着自己的弓箭,抿着唇不大甘心。
  张梓若问她:“清柳,你是想要做连弩,还是想要改进弓箭?”
  李清柳抬头:“我想把二者结合起来。让弓箭具备连弩的发射速度,也可能没有连弩那么快,但起码能提高它自身的速度。而且它还能够具备弓箭的远距离射程,以及强大的攻击力度。”
  张梓若肯定道:“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在现代,已经有牛人做出了二者的结合体,但放在古代,肯定更为困难。
  无论如何,自己的学生能够主动创新,想到这一点,还是很让人高兴的。
  张梓若大大夸奖了李清柳一番,转而说道:“武器终究不比别的,必须注意相关的禁制,考虑自身安全。
  律法课的夫子应该有讲到本朝相关律法。我记得其中一条是,民间研制的武器和农具,送到官府评估可以获得奖励。
  假如你研发新武器成功,不要急着对外售卖,先送到官府去报备。无论能不能获得奖励,起码不能让自己陷入危险。”
  方远点头附和,“没错!没错!官府是鼓励研发新农具的!武器虽然没什么人做,但你要是做的好,会奖你一大笔银钱!上面还会刻上你的名字!”
  李清柳终于笑了起来,“那我研发出来就去官府报备!”
  “这敢情好!但你实验的东西可不能对外流传啊!”方远叮嘱。
  “我明白!”李清柳笑意融融。
  方远由她一启发,自己也动起了脑筋。他请教张梓若,“夫子,她两者结合能做更厉害的武器,我能不能把风扇也和别的东西结合起来?”
  张梓若乐于解答他们的问题,尤其是他们很有创造性的问题。
  “你想把风扇和什么结合起来?”
  “我想把风扇和水车……不!不!不是水车。我是说那个、那个……”
  方远透过窗口指着河流的方向,“就是和水车连在一起,能像锤子一样,一下一下捶谷子的那个东西。”
  张梓若:“水碓?”水碓是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舂捣设备。水车带动连通轴旋转,上面的拨杆也会被带着动起来。
  拨杆利用旋转拨动木杆的一端,木杆就会翘起,再次落下时就会像锤子一样砸进凹槽。
  人们用此来加工粮食,也可以用来捣碎药物、矿石,或者竹面纸浆等。
  这个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之一——水碓。
  “对对!就是水碓!”方远高兴道,“我每次拉风扇反正也是往下拉,水碓的锤子也是往下捶打。要是我把绳子绑到锤子上。它自己会一下又一下的锤打,不就等于风扇会自己转了吗?”
  第211章 从今日起,就要发光了
  “哇,你可以啊!”何乐一张拍在方远背上,“竟然有这种奇思妙想!”
  “方兄!多年未识你才华,是我眼拙了!”
  “这法子听起来真不错!和水碓结合起来以后,我们不就可以一直扇风扇了?厉害了,方兄!”
  ……
  同学们纷纷夸奖方远。
  方远连连拱手,笑逐颜开道:“过奖过奖,今日风扇吹开了蒙在我这颗明珠上的灰尘!让让,不要挡着我发光!夫子,您觉得我想法怎么样?”
  张梓若笑道:“很好!很有创新精神!听起来是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过你也要考虑到,水碓是和水车连在一起的,利用了水力的驱动。
  风扇放在室内,打算怎么连接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风扇的稳定性。当拉扯的力道过大过猛,风扇会不会倒?”
  方远:“那就把风扇下面的这根支柱给固定到一个地方,或者多加一个支柱,把它固定到墙壁一侧,让它无法摔倒。”
  “至于水力……我们造个假山?把水引过来,里面再弄个水车?”
  方远犹犹豫豫,他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法子。
  张梓若:“如何让水一直流淌呢?”
  方远吸口气,摸着额头,冥思苦想,怎么也答不上来。
  同学们积极地出谋划策。
  “循环!我们要想办法把这水造成可循环的!”
  “怎么循环?”
  “我想想,我想想……”
  “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水引过来,只要外面的水一直不断,这个水就不会断!”
  “我们是在楼上,怎么把水引到这么高?”
  “不一定水要引得这么高,我们把绳子扯长点,只要水碓扯下绳子,风扇能转就行。”
  ……
  张梓若笑意盈盈地听着同学们的讨论。
  面对大家征求肯定的询问,她说道:“一个想法究竟能不能实现,靠的是实验实践。光靠说是没用的。未经验证,我也不能给你们肯定的答案。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怕大家上来就做个大型水车,她加了一句,“大家可以做小模型进行实验。这样更方便,成本也更低。”
  同学们兴冲冲地应下。
  课间休息时间结束。再次上课时,方远拉风扇拉得格外起劲儿,边拉,边琢磨风扇的结构。
  他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摸着风扇边缘,细细打量,连拉绳子也顾不得拉了。对课程内容更是一点都听不进去了。
  吕立和他蹲在一起研究。
  张梓若喊他们:“方远、吕立,课后再研究!课上不听内容,等你们试验的时候会发现很多要用到的东西,还需要从头再学。
  现在听了、会了,你们研究的时候才会有头绪有思路。就说水碓,其中应用了一个原理,知道是什么吗?”
  “什么?”方远和吕立两脸迷茫。
  “不知道?不知道就好好听课。你们暂时不用拉风扇了,到前面来听课。”
  张梓若把他们叫到前面听课。
  ……
  傍晚,方县尉吃完饭,到演武场转了一圈,亲自提着水桶给自己的爱马刷毛。
  方远跟在他后面,一会儿给他打扇子,一会儿给他递茶。
  方县尉不耐烦,“你不去做功课,总跟着我干什么?有什么事快说!”
  方远笑嘻嘻道:“爹,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你想听哪一个?”
  方县尉:“好消息!”
  “好消息就是你儿子——我,是一颗蒙尘的明珠!从今日起,就要发光了!”
  方县尉毫无波澜地拿刷子沾沾水,给马儿梳理毛发,“你这灰尘积得挺厚,十几年的老灰,我和你娘硬是没看见一点光明。不用编好消息了,直接说坏消息吧!”
  “爹!你儿子我真的不一样了!夫子都夸我有想法呢!”方远站在马旁,一脸骄傲。
  方县尉:“就是一坨屎,你夫子也能看出它沤肥的价值。我信你夫子夸你,你身上多少还是有点优点的。直接说坏消息吧,我挺得住。”
  方远从袖袋里掏出自己折了又折的试卷,递给他。
  “我给你讲讲上面的知识。然后,你帮我在卷子上签个名字。”
  方县尉擦擦手,接过试卷,看见上面的分数,老怀欣慰,“考得不错。”
  方远嘿嘿一笑,试图蒙混过关。
  方县尉:“你在班里排多少名?”
  方远竖起一根手指,“第一。”
  方县尉笑容绽放:“好!”
  方远:“倒数。”
  方县尉笑容消失,“往日催你做功课,你不是说你什么都会了吗?”
  方远:“啊这……失误,我就是不小心失误了。下次我保证考好!我真的有好好学习,我今日还想了一个非常妙的主意!夫子说是有可操作性的。”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方县尉听。
  方县尉点点头,“不错。想法确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