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路上碰到村民,大家也不扯那么多闲话了,反倒向她请教起了问题。
  这种全民向学的氛围,正是张梓若想要看到的!
  她一连两日,心情甚好。看到各家各户门前院落中的花花草草,更觉美好。
  早晨起来,枝头的喜鹊都在喳喳叫。
  虎子娘来报喜:“张夫子,纸造出来了!”
  “太好了!待中午放学,我就去!”
  中午,张梓若和顾云淮直奔顾八爷家。
  顾八爷的儿媳们捧着纸张呈上。
  构树皮做的纸,纸质厚,且粗糙。
  竹子做的纸,洁白如雪,平整光滑。
  张梓若一一看过,笑道:“辛苦你们了!纸做得非常好!”
  “以后也不用去县城买纸了。咱自己就有!”
  “八爷爷,”她回头同顾八旦说道,“我打算把造纸的事彻底交给你们。”
  “纸造出来后,不急着往外售卖,先供我们村子印刷或书写。等一切都稳妥下来,更有底气时,再往外售卖。纸张盈利后,你们只要给我一部分分红就好。”
  顾八旦眉头纹深刻,惊讶的瞪大了眼。
  他张张嘴,话没说出来,双腿一晃,朝地上跪了下去。
  “八爷爷,你这是做什么?”
  张梓若赶忙避开,去扶他。
  顾八旦不让扶。
  “张夫子,我老头子厚着脸皮,求你收我为徒!”
  “八爷爷,你快起来!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何必非要拜师?”
  张梓若苦口婆心,扶他不起。
  唤他的儿子孙子、儿媳孙媳来扶。
  他们讷讷地站着,不来扶,反倒都跪了下去!
  张梓若急道:“你们这是做什么?云淮,快扶大家起来!”
  她和顾云淮没能扶起来一个人。
  “张夫子,你别气。”顾八旦说道,“我托大,喊你一声丫头。”
  “丫头,这世上财帛动人心。
  今日你把这生财的方子交给我们。
  我们心生感激。这挣的钱,一年能分得个零头就很高兴了。”
  “可,我的后代,这子子孙孙的就说不准了。”
  “到云淮的孩子,子孙,我也不能保证家里人都还听训,乖乖给分成。”
  “那时候,我家人已得了方子,你家的后代又能奈何呢?”
  “便是我们,也保不准以后心大了,黑了,昧了这笔钱。
  你也没个地方说理。”
  “但若拜了师,就不一样了。”
  “师者如父,受徒弟孝敬是理所当然的。
  若当徒弟的泄了秘,不敬师长,自然是由师傅来处置!”
  “无论怎么处置,旁人都挑不出理来。
  这叛出门的徒弟还要受挂落!”
  顾八爷细细地分析了一番。
  张梓若感念他至诚之心,说道:
  “那也用不着您拜我为师啊!找个家里的小辈就行了。
  您快起来吧!”
  见她松了口,顾八爷终于愿意起身。
  “单找一个小辈儿拜师可不行。
  我家里三个儿子,都学得了。让他们一起拜你为师!”
  顾八爷是个讲究人。他看重规矩,张梓若一同意,他便请来里正和族老作见证。
  张梓若坐在上首。
  两侧分别是里正和族老;顾八爷和顾云淮。
  下面跪着三男三女——顾八爷的三个儿子和儿媳。
  “徒儿顾望给师傅磕头!”
  “徒儿李大妞给师傅磕头!”
  “徒儿顾多给师傅磕头!”
  “徒儿………”
  六人齐齐给张梓若磕头。
  顾八爷的老大儿子顾望双手奉茶。
  “师傅请喝茶!”
  张梓若接过来,喝一口,递出自己匆忙准备的红包。
  按照习俗,说上两句师门规矩。
  “以后,要戒骄戒躁,努力上进。
  保持现在诚信善良的美好品德。
  把人给做好了,生意自然也会好!”
  “是,谢师傅训话。”
  张梓若一连喝了六杯茶,多了六个新出炉的徒弟。
  出门时,李大妞与两个弟媳自动跟在她身旁,恨不得她走路上,都给她捏肩捶背。
  张梓若:“……不必如此。你们各自去忙吧。”
  里正笑吟吟道:“这自古以来,徒弟就是半个儿。是要伺候师傅的。
  这才几个徒弟,你就遭不住了。
  后面的可怎么办?”
  张梓若一惊:“还有?!”
  里正捻须笑道:
  “肥皂已经做出来了。
  下回比赛开始,就能拿来卖了。
  你教我家做肥皂,还教我们如何售卖。
  哪项不是传家的技艺,当师傅的绝招?
  别人拜师,即便做小伏低,伺候师傅五六年,也不一定能学到师傅真正的绝招。
  但你却毫不保留地交给我们。
  虽说有分成,可终究是我们占了大便宜。
  不如让孩子拜你为师,好孝敬你。”
  族老们:“俺们也一样!”
  张梓若:万万没想到,以后除了分成,还有这惊喜!
  这不得收徒收到手软!
  多少人得改口了!
  以前,村里随便见个老人就是爷爷奶奶。
  见着年轻点儿的,起步就是叔伯婶娘。
  连见个小娃娃,按照辈分都要喊声叔!
  但,从今往后,我,升辈儿了!
  师爷爷在此!
  第45章 讨教一下秘诀
  张梓若在村里转了一圈,欣欣然地与徒弟同游。不多时,村民们都拎着礼品上门来求拜师了。
  丁招娣看见张梓若“噗通”就跪下了:“师傅!是先磕头吧?”
  张梓若:“······”你跪得也太积极了点。
  不患寡而患不均。张梓若有意带整个村子共同富裕,但也不能太简单就答应了他们。
  她对眼巴巴求拜师的村民说道:“先前,我看了一个地方,花木繁茂,可用来打造乐园。无论大人小孩将来都能去消遣,而且也能成为咱村里的一个招牌营生。
  我把设计图给你们,若你们能想办法打造出来,我就收你们为徒。”
  众人谢过,接过图纸和画好的全景图,细细问过,都是用什么料子做成什么样子。然后,信心高昂地离开了。
  ······
  张梓若摇身一变,几乎升级为整个村子的师傅、师爷爷。
  徒弟们家中都郑重地摆了席,请她吃。
  张梓若带着顾云淮,这家尝一点,那家吃一口。计划完美。
  然而,架不住大家的热情投喂,吃得胃沉沉,肚圆圆。
  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张梓若吸吸肚子,一股气涌上来。
  她左右瞅瞅,除了顾云淮,四下无人。
  她捂住顾云淮的耳朵,舒舒服服地打了个嗝。
  顾云淮:“……娘,你这是掩耳盗铃。”
  “这怎么一样?
  掩耳盗铃是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盗铃铛。
  我分别捂的是你的耳朵。”
  顾云淮轻轻叹息一声,摸着自己的小肚肚。
  “你再不松开,我就要掩耳打嗝了。”
  话音刚落,两人面对面打了个嗝。
  两人都愣住了,转眼又都笑了起来。
  张梓若松开手,自责道:
  “怪我怪我,不仅没有言传身教,给你当个好榜样。
  还让你也吃了这么多。
  吃饭吃得直打嗝,不仅不舒服,还有失体面,让人看见了会笑话咱们的。
  为了健康,其实应该吃八分饱的。”
  “是我自己想吃菜。娘,你按按攒竹穴。”
  顾云淮按着自己的攒竹穴进行示范。
  “宝宝这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真聪明!”
  两人按着穴位,来回走了两圈,躲着村人的视线,火速回家。
  院中,大宝已经午休起来了。正在梓树下读书。
  张梓若问道:“大宝,怎么不多睡会儿,这么早就起来了?”
  赵大宝跳下石凳,小大人似的叹口气。
  “夫子,我要好好学习,不能再贪睡了。
  以后,我也要带学生了。”
  “哦?”张梓若好奇道,“大宝在家里也收了学生吗?这是好事啊!”
  “说明咱大宝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认可!”
  赵大宝小胖脸儿微红。
  “没有收学生。
  是我们村里一个叫赵竹的小孩。
  他比我小一岁,今年去刘夫子那里上学了。
  刘夫子总是打他手心,说他蠢笨又不知学习。
  他和我以前一样,也不想读书了。
  我就把您在课堂上讲的小故事告诉他。
  他很喜欢听。
  现在,我每天回家,他都和我爹娘一起听我讲课!”
  赵大宝语调雀跃,既透着小骄傲,又有着小小的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