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你们要是好好学,多少也能得个优秀奖!”
  “学!肯定学!下次我们也试试!”
  他的儿孙们纷纷拍胸脯保证。
  虎子抱着太爷爷得的棉布,嗅一口崭新的布料味道,乐得见牙不见眼。
  夫子说了,这说明他讲得好,是个很棒的小夫子!
  乡邻们接二连三地涌过来。
  “八旦、八旦,你这个证书也让我们看看,沾沾喜气!”
  顾八旦恋恋不舍地交出去,不错眼地盯着。
  “小心点!哎!慢点!”
  大家轮流传阅他的荣誉证书,珍爱的、小心翼翼地摸着大红的外壳和金色字体。
  “真气派!”
  “看看这金光!和金子一样亮眼!”
  “说的跟你见过金子似的!”
  “我是没见过金子!
  可我去县里给人跑腿时,经过县老爷的宅子,见了!
  人家那门头,那雕梁画栋,你们是不知道有多好看!
  我听人说,人家上面可是用了金箔!
  金箔知道吗?金箔!”
  其实,他自己也不明白金箔到底是个啥意思,但一听这个词,就觉得里面肯定含了金子!
  众人纷纷咋舌,又目光火热地望向顾老八的证书。
  顾老八忙不迭的抢回来,紧紧抱在怀里。
  “别流口水了,下次你们自己得一个!”
  台上,顾云淮获得了一等奖。
  抱着证书,扬着粉雕玉琢的小脸儿,朝张梓若笑。
  他把新得的十页《论语》交给张梓若。
  “娘,给,你也可以感受收集碎片的快乐了!”
  张梓若:“……娘不用。”
  “这是你的奖品,你收好。这可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顾云淮翻看着自己的证书。
  他一眼便认出来了张梓若的字迹。
  顿时笑意融融,将证书合起来,抱于怀中。
  “我收这个就好!”
  证书上的金光晃了无数人的眼。
  张梓若听得下面的议论骚乱,随意找来一个人一问,知晓了原委,有些哭笑不得。
  她扬声道:“大家静一静!”
  “这个证书上面的金色,是咱们村木匠的儿子——王承使用颜料调出来的,是伪金色!
  假的!
  里面没有金子!
  没有金子!”
  赵有福悄悄收回了抠金色徽章的手指。
  乡亲们半是心安,半是叹气。
  “原来是假的啊!”
  要是真的,将来他们也能拼一拼!
  废寝忘食也得赢个头三名出来!
  得了荣誉证书的人,无不松了一口气,又有着隐隐的失落。
  方才生怕自家漏了财,这不止露财,还是露金子啊!
  他们既担心害怕,又暗怀激动,恨不得赶快回家,把证书上的金粉刮下来。
  得知是假的后,大家都有着一种事后的平静。
  河湾村第一届讲学大赛,第一轮比赛,圆满落幕。
  沈河揣着自己的荣誉证书,亲自用衣衫兜着赢得的两勺麦子。
  和父母妻儿说说笑笑地回家。
  “不是我吹,要是单论诗,除了小夫子,我得得个头奖!”
  “我也觉得你那一首诗做得极好!
  小夫子说,白毛浮绿水,如诗如画,好看!
  你的红冠配彩衣也好看!”
  沈河的父母妻儿对他大为赞赏。
  几人说起其他人做的诗,尤其是王族老的诗,忍不住哈哈大笑。
  乡里人说话声音大。房子之间又没什么隔音之说。
  沈照在自己书房里,都听到了他们欢快的笑声。
  一会儿,又听到沈河大声嚷嚷着:
  “把证书挂起来!”
  “我这个月没机会了,下周你们也参加!”
  “咱家一人得一个荣誉证书,多气派!”
  沈照望着窗外的海棠树,手中的书本许久没有翻动。
  “吱呀”
  书房被推开。
  沈照立刻垂眸看书。
  “小少爷,小姐让我来带您去用膳。”
  “知道了。”
  沈照放下书,从太师椅上往下跳。
  丫鬟连忙抱住他,一路抱往堂屋。
  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佳肴碗碟,沈明珠和母亲、弟弟都已入座。
  “照儿,快来吃饭!”
  沈夫人亲昵道:“去县里读书这么久,都瘦了!
  好不容易回来,可要好好补补!”
  “祖母,娘,舅舅!”
  沈照从丫鬟怀中下来,规规矩矩的行礼请安。
  “好好好,快来坐吧!”
  沈夫人笑容慈和。
  沈明珠问他:“今日书读的怎么样?都背会了没?大字可写完了?”
  “背会了。写完了。”
  丫鬟端了水,拿了帕子来,让沈照洗手。
  然后,把他抱上座椅。
  自己站在一旁布菜。
  “娘,我想——”
  沈明珠打断他的话,“食不言,寝不语。
  教你的规矩都忘了吗?有什么话,饭后再说。”
  沈照闭口不言,默默地吃饭。
  饭罢,他再次说道:“娘,我想下周回来,参加村里的讲学大赛。”
  沈明珠粉面微沉,训斥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值当你为此放下学业回来!”
  “都是些泥腿子,说了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话,你就被吸引了?!”
  “有什么好去的?莫要丢了身份!”
  沈照执着道:“我觉得有意思。尤其是村里人讲的西游记。
  讲学也热闹!
  我都没出去玩过。
  你就让我去看看吧,娘?”
  沈照软声哀求,期盼地望着沈明珠。
  他的祖母和舅舅也在旁边帮腔。
  “孩子小,想出去玩就玩会儿吧!”
  沈明珠柳眉倒竖,对母亲和弟弟的劝解充耳不闻,一双杏眼燃着火焰。
  她质问沈照:
  “你什么时候和村里的野孩子接触了?”
  “你是不是没温习功课,偷跑出去玩了?!”
  沈照垂着小脑袋,小声说道:“我的功课都做完了。”
  “做完就能出去玩了?
  你知不知道你还有多少东西要学!
  你知不知道我对你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你知不知道你和他们不一样!”
  沈明珠葱白的手指点着外面,怒道:
  “他们一辈子也就是个地里刨食儿的!
  就是些乡野刁民!
  有个会算术,能给人做账房的,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你不一样!你是我们全家的希望!
  我为了你差点没命!
  你祖父为了你没了官职!
  临死前都挂念着你!
  我们全家人为了你搬到这个穷乡僻壤!忍受着刁民的闲言碎语!
  你呢!
  你却整天想着玩!
  你对得起我们吗?!
  啊!你对得起我们吗!”
  沈明珠的眼几乎贴到他脸上,抓着他瘦小的肩膀来回摇晃。
  沈照因常年在屋里不接触阳光而苍白的小脸,更加苍白了。
  他眼睛里泪花滚滚,却始终没有落下。
  沈照仰着头,固执的透过模糊的视线,去看他的母亲。
  “明珠!”
  “姐姐!”
  “小姐!”
  屋里的另外三人,原本只是看着沈明珠训子,并不干涉。
  见她情绪过于激动,才纷纷开口来劝。
  “明珠,照儿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
  “姐,照儿已经很乖了。学堂里总是第一,夫子也常夸他。你别气了。”
  “小姐,您别气坏了身子!”
  丫鬟边给沈明珠顺背,边说道:
  “小少爷,小姐生您的时候伤了身子,可生不得气啊!”
  沈照伸手去拉沈明珠的手,“娘——”
  沈明珠打开他的手,失望道:
  “别叫我娘!你去跪你祖父牌位前反省去!”
  “什么时候想明白了,改了你这顽劣的性子,什么时候出来!”
  沈照被领到祠堂跪着。
  夜色渐深。
  外面起了风。祠堂里的烛火摇曳晃动,忽明忽暗。
  月光透过窗子,在昏暗的祠堂中,洒落清冷的光。
  朦朦微光中,小小的孩童跪在地上无声擦泪。
  门开了。外面的风涌进来。
  祠堂里的烛火灭了一多半。
  沈明珠站在阴影里,问:“知道错了吗?”
  沈照忍着哭意,“知道。”
  “以后还出去玩吗?”
  “不出去。”
  “还算听话。出来吧!”
  沈照按着地面起身。
  腿脚趔趄了一下,他咬着牙站好,一步步朝外走去。
  第44章 升辈儿了
  讲学大赛过后,张梓若发现孩子们学习更加用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