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好简短的军报,顾瑶看完后皱了皱眉头。
因为这奏报里只写到两军在什么地方交战,我方杀了多少贼寇,但并没有写这遭遇战的胜负,也没有写我军伤亡多少人。
顾瑶看完后,又将奏报给了枢密院的三位官员看。
看到后,枢密院副使陈安说道:“皇上,如此看,西凉贼寇并没有大举进攻兰山郡,而是县派了一支军队潜入。”
“这仗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也没说。”顾瑶有些郁闷,她需要的是准确的军事奏报,而不是这种简报。
按现代的说法,这字数越少,事情越大。
“皇上,这奏报中没有写小胜或者大胜的字眼,说明我方与敌军互有伤亡,就是不胜也不败。”枢密使刘守良解释道。
顾瑶,“以后不准这么写了,必须跟朕按要求写,敌方伤亡多少人,我方伤亡多少将士,都要写清楚。”
第1026章 岳凌,本王必将你碎尸万段
首战虽然没有获胜,可是只是打了一波消耗,但顾瑶心里还是满意的。
毕竟这帮贼寇气焰嚣张,能挫挫他们的气焰也是好的。
但随即顾瑶想到了北边,北边到现在还没有紧急军报传回来,这让她很担忧。
“高平县的情况呢?还是没有消息吗?”顾瑶凝着眉问道。
“皇上,北边应该还没有还爆发战争,这戎寇并没有进犯高平县。”刘守良再次回道。
如果战事发生了,枢密院随行的记录官会及时写奏报传回来的。就算带兵出征的将军不写奏报,枢密院也会得到消息的。
“这就奇了怪了,他们明明二月份就已经把粮草运到了距离高平县不到五百里的地方。这都两个月,竟然不打了。”
顾瑶很疑惑,她就担心这戎贼突然改变了策略,要是他们不进犯高平县,转而进犯北边其他的州县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皇上,这戎寇狡猾,兴许是有什么计谋。”
顾瑶点头嗯了一声,想了想后回道:“枢密院听旨,让随行的记录官每三日发一份折子回来,不管有没有战事,都把边境的情况如实的写到折子里。”
顾瑶实在担心,这古代消息传递不便,这仗打完了好几天后,朝廷才会得到消息。
“臣领旨!”
——
高平县以北五百里外的一片草原上。
戎国的士兵正在搭建帐篷,成千上万个帐篷搭建在一片一望无垠的草原上。
戎国此次带兵的将领是百隆王巴图,巴图此刻正忧心忡忡的在营帐中走来走去。
不一会儿后,一位戎国的医官走了进来。
“禀王爷,下官已经查清了那六百匹战马突发疾病的原因。”
“快说!”
“王爷,那些马并非遭了瘟疫,而是中毒了。”医官回道。
“中毒?”
“对,那些马应该是吃了被洒了毒药的草,所以才出现无力、呕吐等症状。下官刚刚检查了将士们从通河边拔回来的野草,那些草看着正常,但草叶上早就沾了毒药水。下官曾听闻在南云国有一种叫做红信子的花,此花若被动物误食了,会直接死去。于是在南云国有人用这种花炼制毒药水。将这些药水稀释后喷洒在杂草上,咱们的马到河边喝水,然后吃了河边的草便发病了。”
听到此话,巴图大怒,他气得将腰间佩戴的长刀狠狠地刺向了地面,怒道:“无耻小人,本王从未见过这等无耻之徒。”
“王爷息怒,眼下这战马生病的原因找到了,其他战马可以不用隔离观察了。”
巴图气得脸色通红,他紧握拳头,手臂上的青筋都突了出来。
“岳凌,本王必将你碎尸万段。”他怒道。
他本来计划三月二十五日便攻打高平县,但却因为战马突发疾病,疑似马瘟,不得不临时放弃作战计划。
没想到竟然是被人提前投毒了。
这时巴图的副将蒙尔汉说道:“王爷,现在看来,这岳凌就是个奸诈小人,咱们明日便杀到高平县,活捉了他。”
第1027章 让贼寇有来无回
高平县军营。
十万大军驻守在此。
夜里也有上万将士值守。
高平县没有城墙,边境地带只有当地百姓和士兵们一起用树杈做的围栏。
这里地势平坦,当地的百姓靠种地为生。然而因为北边常年战乱,许多百姓都往南边逃了,原来有三十万人的大县,如今只有十二万百姓。
最靠近大越国和戎国边境的便是高平县同安镇,这个小镇有四千百姓居住,不过在十日前,这些百姓就都被掉包了,当地的百姓被安排到了附近的军营里住着,而住在这小镇里的则是西营的三万将士,将士穿着当地老百姓的衣裳,在这里洗衣做饭,甚至卖包子馒头,正常过日子。
当然唯一看着不正常的就是这里没有老人、孩子和女人。
大营中。
此次北征的主帅岳凌正在部署下一步的军事安排。
他和八位将军一起围着一个沙盘讨论接下来的军事部署。
他将一面小旗子插在了沙盘中,然后说道:“前方哨兵已经探到,贼寇正在集齐大军,估计两日后便会进犯高平县,我们此次有三个目标,第一在高平县以北一百里的株木潭附近埋伏敌军,记住此次埋伏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敌军,而是诱导他们进入同安镇,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第二个目标,我们必须在同安镇将贼寇消灭,进来多少,杀多少。第三个目标,绕道后方,阻拦贼寇的援军抵达。”
“岳将军,同安县埋伏的将士是三万人,若戎贼大举进攻,那这三万将士恐怕不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啊。”征南将军左腾说道。
岳凌摇了摇头,回道:“戎寇这次来了十万,但他们不会十万人同时进犯高平县,没有哪个主帅会这么打仗,这是孤注一掷的做法,一旦输了就是全军覆没。”
“我们在高平县埋伏了三万将士,这些将士都已经扮成当地的百姓,只要贼寇进入高平县,那么他们对扮成百姓的将士是没有防备的,这样杀他们就变得容易多了。还有高平县每个路口都要派五千将士把守,让这些人有来无回。”
——
元祐七年四月十一日。
大朝会。
坐在金銮殿的顾瑶正在看户部呈上来的折子。
顾瑶看完后,说道:“众位爱卿,去年我大越国赋税总计为一亿四千三百六七万两。其中商税最多,达六千三百多万两。这么多的税银,朕想问问你们,要怎么用?”
顾瑶记得刚穿越到这里来时,国库里只有九百多万两银子,如今是一亿七千万两。
这几年,先后经历地震、洪灾、旱灾等等灾难,再加上接连不断地战争,这国库里的银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逐年增加了。
看来自己这几年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允许民间百姓自由摆摊卖货等政策还是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会儿后翰林院学士张昭站出来说道:“皇上,您刚刚说这朝廷的赋税,最多的为商税,可见在咱们大越国,缴纳税银最多的是被视为低贱之人的商贾。”
第1028章 请皇上允许商人参加科举
“臣的祖上也是商贾,深知商贾走卒活得不易,被世人瞧不起,纵有家财万贯,也没有资格读书入仕。今日臣斗胆向朝廷,向皇上建议,请求皇上开天恩,允许商贾出生的商籍户也可考科举,入仕做官。”
张学士说完,许多官员开始小声议论。
顾瑶则蹙紧了眉头。
她倒是没想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顾瑶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看向了中书令苏墨。
她知道,这个张昭是苏家船上的人。
苏墨见皇上看向自己,便站出来说道:“皇上,商籍户不可入仕,这是前朝胤太宗庆元女帝定下的政令。三百多年来,后世所有君王都采纳了这条政令。我朝两位先皇也是如此。”
“这士农工商排序,是千百年来民间形成的共识。商人重利,且精于算计,若允许商人入仕为官,那么他们便可官商勾结,从中谋取巨大的私利,恐会导致官场腐败。”
顾瑶依然没有回话。
她记得华夏古代隋唐时期,商人以及商人的后代都是不能出仕做官的,到宋朝时这个政令有所放松,但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明显提高,商人及其后代也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顾瑶此时很惊讶,这个规定商人不能出仕做官的竟然是庆元女帝。
这时礼部尚书杨东庭站出来说道:“皇上,臣也反对商籍户入仕,商人一旦入仕,便可以以权谋私,以朝廷官员的身份为他的家人和亲属谋取私利。圣人云: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说得就是商人乱国啊……皇上。”
因为这奏报里只写到两军在什么地方交战,我方杀了多少贼寇,但并没有写这遭遇战的胜负,也没有写我军伤亡多少人。
顾瑶看完后,又将奏报给了枢密院的三位官员看。
看到后,枢密院副使陈安说道:“皇上,如此看,西凉贼寇并没有大举进攻兰山郡,而是县派了一支军队潜入。”
“这仗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也没说。”顾瑶有些郁闷,她需要的是准确的军事奏报,而不是这种简报。
按现代的说法,这字数越少,事情越大。
“皇上,这奏报中没有写小胜或者大胜的字眼,说明我方与敌军互有伤亡,就是不胜也不败。”枢密使刘守良解释道。
顾瑶,“以后不准这么写了,必须跟朕按要求写,敌方伤亡多少人,我方伤亡多少将士,都要写清楚。”
第1026章 岳凌,本王必将你碎尸万段
首战虽然没有获胜,可是只是打了一波消耗,但顾瑶心里还是满意的。
毕竟这帮贼寇气焰嚣张,能挫挫他们的气焰也是好的。
但随即顾瑶想到了北边,北边到现在还没有紧急军报传回来,这让她很担忧。
“高平县的情况呢?还是没有消息吗?”顾瑶凝着眉问道。
“皇上,北边应该还没有还爆发战争,这戎寇并没有进犯高平县。”刘守良再次回道。
如果战事发生了,枢密院随行的记录官会及时写奏报传回来的。就算带兵出征的将军不写奏报,枢密院也会得到消息的。
“这就奇了怪了,他们明明二月份就已经把粮草运到了距离高平县不到五百里的地方。这都两个月,竟然不打了。”
顾瑶很疑惑,她就担心这戎贼突然改变了策略,要是他们不进犯高平县,转而进犯北边其他的州县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皇上,这戎寇狡猾,兴许是有什么计谋。”
顾瑶点头嗯了一声,想了想后回道:“枢密院听旨,让随行的记录官每三日发一份折子回来,不管有没有战事,都把边境的情况如实的写到折子里。”
顾瑶实在担心,这古代消息传递不便,这仗打完了好几天后,朝廷才会得到消息。
“臣领旨!”
——
高平县以北五百里外的一片草原上。
戎国的士兵正在搭建帐篷,成千上万个帐篷搭建在一片一望无垠的草原上。
戎国此次带兵的将领是百隆王巴图,巴图此刻正忧心忡忡的在营帐中走来走去。
不一会儿后,一位戎国的医官走了进来。
“禀王爷,下官已经查清了那六百匹战马突发疾病的原因。”
“快说!”
“王爷,那些马并非遭了瘟疫,而是中毒了。”医官回道。
“中毒?”
“对,那些马应该是吃了被洒了毒药的草,所以才出现无力、呕吐等症状。下官刚刚检查了将士们从通河边拔回来的野草,那些草看着正常,但草叶上早就沾了毒药水。下官曾听闻在南云国有一种叫做红信子的花,此花若被动物误食了,会直接死去。于是在南云国有人用这种花炼制毒药水。将这些药水稀释后喷洒在杂草上,咱们的马到河边喝水,然后吃了河边的草便发病了。”
听到此话,巴图大怒,他气得将腰间佩戴的长刀狠狠地刺向了地面,怒道:“无耻小人,本王从未见过这等无耻之徒。”
“王爷息怒,眼下这战马生病的原因找到了,其他战马可以不用隔离观察了。”
巴图气得脸色通红,他紧握拳头,手臂上的青筋都突了出来。
“岳凌,本王必将你碎尸万段。”他怒道。
他本来计划三月二十五日便攻打高平县,但却因为战马突发疾病,疑似马瘟,不得不临时放弃作战计划。
没想到竟然是被人提前投毒了。
这时巴图的副将蒙尔汉说道:“王爷,现在看来,这岳凌就是个奸诈小人,咱们明日便杀到高平县,活捉了他。”
第1027章 让贼寇有来无回
高平县军营。
十万大军驻守在此。
夜里也有上万将士值守。
高平县没有城墙,边境地带只有当地百姓和士兵们一起用树杈做的围栏。
这里地势平坦,当地的百姓靠种地为生。然而因为北边常年战乱,许多百姓都往南边逃了,原来有三十万人的大县,如今只有十二万百姓。
最靠近大越国和戎国边境的便是高平县同安镇,这个小镇有四千百姓居住,不过在十日前,这些百姓就都被掉包了,当地的百姓被安排到了附近的军营里住着,而住在这小镇里的则是西营的三万将士,将士穿着当地老百姓的衣裳,在这里洗衣做饭,甚至卖包子馒头,正常过日子。
当然唯一看着不正常的就是这里没有老人、孩子和女人。
大营中。
此次北征的主帅岳凌正在部署下一步的军事安排。
他和八位将军一起围着一个沙盘讨论接下来的军事部署。
他将一面小旗子插在了沙盘中,然后说道:“前方哨兵已经探到,贼寇正在集齐大军,估计两日后便会进犯高平县,我们此次有三个目标,第一在高平县以北一百里的株木潭附近埋伏敌军,记住此次埋伏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敌军,而是诱导他们进入同安镇,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第二个目标,我们必须在同安镇将贼寇消灭,进来多少,杀多少。第三个目标,绕道后方,阻拦贼寇的援军抵达。”
“岳将军,同安县埋伏的将士是三万人,若戎贼大举进攻,那这三万将士恐怕不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啊。”征南将军左腾说道。
岳凌摇了摇头,回道:“戎寇这次来了十万,但他们不会十万人同时进犯高平县,没有哪个主帅会这么打仗,这是孤注一掷的做法,一旦输了就是全军覆没。”
“我们在高平县埋伏了三万将士,这些将士都已经扮成当地的百姓,只要贼寇进入高平县,那么他们对扮成百姓的将士是没有防备的,这样杀他们就变得容易多了。还有高平县每个路口都要派五千将士把守,让这些人有来无回。”
——
元祐七年四月十一日。
大朝会。
坐在金銮殿的顾瑶正在看户部呈上来的折子。
顾瑶看完后,说道:“众位爱卿,去年我大越国赋税总计为一亿四千三百六七万两。其中商税最多,达六千三百多万两。这么多的税银,朕想问问你们,要怎么用?”
顾瑶记得刚穿越到这里来时,国库里只有九百多万两银子,如今是一亿七千万两。
这几年,先后经历地震、洪灾、旱灾等等灾难,再加上接连不断地战争,这国库里的银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逐年增加了。
看来自己这几年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允许民间百姓自由摆摊卖货等政策还是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会儿后翰林院学士张昭站出来说道:“皇上,您刚刚说这朝廷的赋税,最多的为商税,可见在咱们大越国,缴纳税银最多的是被视为低贱之人的商贾。”
第1028章 请皇上允许商人参加科举
“臣的祖上也是商贾,深知商贾走卒活得不易,被世人瞧不起,纵有家财万贯,也没有资格读书入仕。今日臣斗胆向朝廷,向皇上建议,请求皇上开天恩,允许商贾出生的商籍户也可考科举,入仕做官。”
张学士说完,许多官员开始小声议论。
顾瑶则蹙紧了眉头。
她倒是没想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顾瑶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看向了中书令苏墨。
她知道,这个张昭是苏家船上的人。
苏墨见皇上看向自己,便站出来说道:“皇上,商籍户不可入仕,这是前朝胤太宗庆元女帝定下的政令。三百多年来,后世所有君王都采纳了这条政令。我朝两位先皇也是如此。”
“这士农工商排序,是千百年来民间形成的共识。商人重利,且精于算计,若允许商人入仕为官,那么他们便可官商勾结,从中谋取巨大的私利,恐会导致官场腐败。”
顾瑶依然没有回话。
她记得华夏古代隋唐时期,商人以及商人的后代都是不能出仕做官的,到宋朝时这个政令有所放松,但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明显提高,商人及其后代也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顾瑶此时很惊讶,这个规定商人不能出仕做官的竟然是庆元女帝。
这时礼部尚书杨东庭站出来说道:“皇上,臣也反对商籍户入仕,商人一旦入仕,便可以以权谋私,以朝廷官员的身份为他的家人和亲属谋取私利。圣人云: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说得就是商人乱国啊……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