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太后再次看向丞相李璟。说道:“丞相,你是三朝元老,更是文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就由你推荐吧。”
李璟无奈地叹息了一声,他两次尝试推脱,却没想到,这层窗户纸还得他来捅破。
于是他想了一下,说到:“皇上膝下无子,按照祖制,膝下无子的君王若突然崩逝或失踪超过七日以上,当从皇室宗亲选出新君人选。当下文馨公主已嫁为人妇。臣以后若三日后,还是找不到皇上,可选尚未出嫁的宁安公主承继大统。”
第361章 推荐新君人选
丞相说完,百官们终于不再沉默了。
一些大臣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议论,但依然没有人站出来。
太后则满眼诧异地看着站在下面的老丞相。
心想,这老狐狸卖得什么药,竟然推荐一个庶出的公主出来继位。
太后皱了皱眉头,但想了一下后,还是没有反驳,而是看着窃窃私语的百官们,问道:“众位觉得丞相的提议如何?”
很快吴国公又站出来了,他看了一眼丞相,说道:“太后娘娘,臣不认可丞相的提议。宁安公主乃林太妃所出,庶出的公主,生母身份低微,原是宫女出身,文皇帝在位时,也不得宠。且其年幼,从未学过治国安邦之术,也没有德高望重的帝师从小教授课业。如此平庸的公主如何能承继大统,又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
吴国公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而他说完,百官们议论的声音更大了。
这时又有人站出来了,是御史范思进。
他低低咳了两声,然后才说道:“禀太后娘娘,吴大人所言有理,历朝历代,从未有过庶出的公主继位,此实在不妥呀。”
太后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好一会儿没说话。
李璟在这时扭头看向了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吴国公和范御史,这两人一丘之貉,倒像是事先通过气似的。
于是他反问道:“那你们二位觉得当立谁呢?在下愿听你们的高见。”
范思进又咳嗽了两声,好像得了重病似的,但他的气色看起来却是正常的。
他顿了顿,回道:“太后娘娘,臣以为既然文皇帝膝下无子,不如从上选择,从高祖皇帝的子孙中挑选出德才兼备者继承皇位。”
“此才是正解。”吴国公紧跟着说道。
听到这话,李璟将头扭到了一边,而此时没人注意到他眼里一闪而过的讽刺。
太后则叹息一声,终于开口回道:“是啊,从高祖皇帝的子孙中选择一位更为合适。”
“其他人呢,诸位有什么便说什么。在此危机之际,大家该贡献良策才是。”太后看着下面低头不语的大臣们。
她知道这些人心里想着什么,不过是不愿意站出来,不愿意得罪人罢了。
很快又有人站出来了,是齐宣候陆正良,同样是一个老臣,但其在去年因为反对顾瑶改革吏治,而被顾瑶冷落,不得重用。
他站出来候,先看了看丞相,然后又看着大殿上的太后,深吸一口气,说道:“禀太后娘娘,臣斗胆推荐一位宗室子,臣以为他若承继大统,天下臣民都会信服。”
“是谁?”太后问道,不过问的时候,她心里是有答案的。
“臣推荐礼亲王长子,曾经的太子顾昊继承帝位。”
此话一出,在场许多官员都愣住了。
一些人直接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
在后排的一些官员则悄悄议论。
太后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看向丞相李璟。
这位曾经的太子少傅,亲自给太子授过课的老臣。
“丞相以为呢?”见丞相不站出来说话,之低着头,太后很直接地问道。
第362章 召顾昊即刻回宫
李璟却没有立即回答太后的问题,而是回头看着文武百官。
他们当中一些人还是自己的门生。
但此时此刻,他却没有看到一个人站出来反对,甚至也没有看到有人敢站出来。
如他所料,真到这种时候,没有一个人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出来说话。
就连参知政事苏墨和礼部尚书杨东庭都选择低头不语。
果然,这才是朝堂。
李璟于是扭头看向大殿上唱着大戏的赵太后,他想了一下,说道:“太后娘娘,若废太子还在世他自然是合适的人选,但臣在坊间听到一些传闻,说废太子可能已……”
后面的话,李璟没有说下去了。
不过此时他记住了这几个站出来说话故意引出废太子的几位官员。
太后低低咳了一声,似乎是哭哑了声音。
好一会儿后,她才回道:“文皇帝仁慈,两年前虽废了顾昊的太子之位,但并没有削去他的皇室宗籍,他依然是先皇文皇帝的亲侄儿。外头是有一些传闻说废太子已不幸离世,但那是文皇帝为了让顾瑶顺利登基,让人散播的谣言。文皇帝怎会害死的亲侄子。所以顾昊现在还活着。”
太后说完。
李璟低头轻叹了一声,而站在他身后的参知政事苏墨则紧紧凝着眉。
一些官员还在议论着什么,但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沉默。
这时有人站出来了,是掌管了西郊大营十万将士的岳凌将军。
他站出来后,单膝跪地,行了个军礼,说道:“太后娘娘,末将也曾听到过这样的坊间传闻,如今您说废太子还活着,但臣身为武将,必须见到了他本人才能相信真假,末将想西郊大营的将士们也是一样的。”
太后轻蹙眉头,看着这位年轻的将军。
她没有想到对方竟然在大殿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她记得这位将军是三年前提拔上来的,是文皇帝亲自提拔的,而这位将军和顾昊也是有些交情的。
太后于是回道:“若大家一致同意新君人选为礼亲王之子顾昊,那哀家就下懿旨,召顾昊即刻回宫。”
“有不同意此提议的自己站出来。”
百官们再次选择沉默。
没有人站出来,甚至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
此时此刻,他们谁也不敢站出来,若几日后废太子登基了,他们今日站出来,那么几日后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莫须有的罪名,重则杀头,轻则丢了官帽。
太后见一众官员还是沉默,于是再次点名,道:“苏大人,你的意见呢?”
被突然点名的苏墨肩膀微微一颤。
他赶紧站出来,但好一会儿都没有回话。
此时此刻,他还在想着怎么先救出自己的儿子苏煜。
至于新皇立谁,他提不提意见都是无关紧要的。
他不是将军,手里没有兵,拿任何人都没有办法。
苏墨于是轻叹了一声,回道:“太后娘娘,臣没有其他意见,只要丞相支持,臣就支持。”
苏墨说完,微微闭了闭眼睛,而此时没有人看到他眼里一闪而过的失落。
第363章 苏公子绝食
朝会持续了一个时辰。
结束后,太后赵佩蓉回了自己所住的祥和宫。
不过回来之后她并没有去用膳,而是叫了自己的贴身奴婢李嬷嬷进了寝宫。
李嬷嬷将一杯刚泡好的茶端给眼前的主子,然后小声问道:“娘娘,今日朝会顺利吗?”
太后小抿了一口茶水,然后微微皱了皱眉头,回道:“事情还算顺利,不过当下得让昊儿见岳凌。这样吧,你即刻出宫,亲自去寺庙传话,让顾昊今日晚上前去赵府,我会在赵府等他。”
太后长叹一声,她本不想让顾昊这么早出来,但现在情势所迫,她必须让掌管了十万兵马的岳凌见到顾昊,若有西郊十万大军的支持,再加上两万御林军,便可确保顾昊顺利登基,到时候楚渊若要反对,就是造反,楚家就是灭门之罪。
“好,奴婢这就去。”说完,李嬷嬷转身便要出去。
但她刚走了没几步,却又被太后叫住了。
“对啦,苏家那位还是不吃东西吗?”太后问道,她四日前就将苏煜软禁了起来,关进了一间密室里,但这家伙可真是个硬骨头,硬是几日不吃不喝。
“娘娘,那苏公子还是不愿意吃东西,不过好像喝了些水。”李嬷嬷回道。
太后听到这个有些烦闷地皱了皱眉,回道;“若他下午还不吃,就让人强行灌些汤水进去。”
李嬷嬷有些疑惑,于是反问道: “娘娘,为何要如此呢,是他自己不愿意吃的。”
太后这时叹息了一声,她摇了摇头,回道:“确实是他自己要绝食,但若他真绝食而去,那满朝文武大臣都会觉得是哀家杀了他。哀家现在不能杀他,他是苏家嫡子,苏家在朝中有一定的势力,昊儿若登基,得有这些朝臣的支持,才能把位置坐稳了。”
“奴婢见识短浅,还是太后娘娘想得周到。”李嬷嬷知自己刚刚说错了话,赶紧儿说道。
“好了,你先去办事吧。”太后摆了摆手,示意李嬷嬷出去。
李璟无奈地叹息了一声,他两次尝试推脱,却没想到,这层窗户纸还得他来捅破。
于是他想了一下,说到:“皇上膝下无子,按照祖制,膝下无子的君王若突然崩逝或失踪超过七日以上,当从皇室宗亲选出新君人选。当下文馨公主已嫁为人妇。臣以后若三日后,还是找不到皇上,可选尚未出嫁的宁安公主承继大统。”
第361章 推荐新君人选
丞相说完,百官们终于不再沉默了。
一些大臣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议论,但依然没有人站出来。
太后则满眼诧异地看着站在下面的老丞相。
心想,这老狐狸卖得什么药,竟然推荐一个庶出的公主出来继位。
太后皱了皱眉头,但想了一下后,还是没有反驳,而是看着窃窃私语的百官们,问道:“众位觉得丞相的提议如何?”
很快吴国公又站出来了,他看了一眼丞相,说道:“太后娘娘,臣不认可丞相的提议。宁安公主乃林太妃所出,庶出的公主,生母身份低微,原是宫女出身,文皇帝在位时,也不得宠。且其年幼,从未学过治国安邦之术,也没有德高望重的帝师从小教授课业。如此平庸的公主如何能承继大统,又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
吴国公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而他说完,百官们议论的声音更大了。
这时又有人站出来了,是御史范思进。
他低低咳了两声,然后才说道:“禀太后娘娘,吴大人所言有理,历朝历代,从未有过庶出的公主继位,此实在不妥呀。”
太后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好一会儿没说话。
李璟在这时扭头看向了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吴国公和范御史,这两人一丘之貉,倒像是事先通过气似的。
于是他反问道:“那你们二位觉得当立谁呢?在下愿听你们的高见。”
范思进又咳嗽了两声,好像得了重病似的,但他的气色看起来却是正常的。
他顿了顿,回道:“太后娘娘,臣以为既然文皇帝膝下无子,不如从上选择,从高祖皇帝的子孙中挑选出德才兼备者继承皇位。”
“此才是正解。”吴国公紧跟着说道。
听到这话,李璟将头扭到了一边,而此时没人注意到他眼里一闪而过的讽刺。
太后则叹息一声,终于开口回道:“是啊,从高祖皇帝的子孙中选择一位更为合适。”
“其他人呢,诸位有什么便说什么。在此危机之际,大家该贡献良策才是。”太后看着下面低头不语的大臣们。
她知道这些人心里想着什么,不过是不愿意站出来,不愿意得罪人罢了。
很快又有人站出来了,是齐宣候陆正良,同样是一个老臣,但其在去年因为反对顾瑶改革吏治,而被顾瑶冷落,不得重用。
他站出来候,先看了看丞相,然后又看着大殿上的太后,深吸一口气,说道:“禀太后娘娘,臣斗胆推荐一位宗室子,臣以为他若承继大统,天下臣民都会信服。”
“是谁?”太后问道,不过问的时候,她心里是有答案的。
“臣推荐礼亲王长子,曾经的太子顾昊继承帝位。”
此话一出,在场许多官员都愣住了。
一些人直接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
在后排的一些官员则悄悄议论。
太后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看向丞相李璟。
这位曾经的太子少傅,亲自给太子授过课的老臣。
“丞相以为呢?”见丞相不站出来说话,之低着头,太后很直接地问道。
第362章 召顾昊即刻回宫
李璟却没有立即回答太后的问题,而是回头看着文武百官。
他们当中一些人还是自己的门生。
但此时此刻,他却没有看到一个人站出来反对,甚至也没有看到有人敢站出来。
如他所料,真到这种时候,没有一个人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出来说话。
就连参知政事苏墨和礼部尚书杨东庭都选择低头不语。
果然,这才是朝堂。
李璟于是扭头看向大殿上唱着大戏的赵太后,他想了一下,说道:“太后娘娘,若废太子还在世他自然是合适的人选,但臣在坊间听到一些传闻,说废太子可能已……”
后面的话,李璟没有说下去了。
不过此时他记住了这几个站出来说话故意引出废太子的几位官员。
太后低低咳了一声,似乎是哭哑了声音。
好一会儿后,她才回道:“文皇帝仁慈,两年前虽废了顾昊的太子之位,但并没有削去他的皇室宗籍,他依然是先皇文皇帝的亲侄儿。外头是有一些传闻说废太子已不幸离世,但那是文皇帝为了让顾瑶顺利登基,让人散播的谣言。文皇帝怎会害死的亲侄子。所以顾昊现在还活着。”
太后说完。
李璟低头轻叹了一声,而站在他身后的参知政事苏墨则紧紧凝着眉。
一些官员还在议论着什么,但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沉默。
这时有人站出来了,是掌管了西郊大营十万将士的岳凌将军。
他站出来后,单膝跪地,行了个军礼,说道:“太后娘娘,末将也曾听到过这样的坊间传闻,如今您说废太子还活着,但臣身为武将,必须见到了他本人才能相信真假,末将想西郊大营的将士们也是一样的。”
太后轻蹙眉头,看着这位年轻的将军。
她没有想到对方竟然在大殿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她记得这位将军是三年前提拔上来的,是文皇帝亲自提拔的,而这位将军和顾昊也是有些交情的。
太后于是回道:“若大家一致同意新君人选为礼亲王之子顾昊,那哀家就下懿旨,召顾昊即刻回宫。”
“有不同意此提议的自己站出来。”
百官们再次选择沉默。
没有人站出来,甚至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
此时此刻,他们谁也不敢站出来,若几日后废太子登基了,他们今日站出来,那么几日后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莫须有的罪名,重则杀头,轻则丢了官帽。
太后见一众官员还是沉默,于是再次点名,道:“苏大人,你的意见呢?”
被突然点名的苏墨肩膀微微一颤。
他赶紧站出来,但好一会儿都没有回话。
此时此刻,他还在想着怎么先救出自己的儿子苏煜。
至于新皇立谁,他提不提意见都是无关紧要的。
他不是将军,手里没有兵,拿任何人都没有办法。
苏墨于是轻叹了一声,回道:“太后娘娘,臣没有其他意见,只要丞相支持,臣就支持。”
苏墨说完,微微闭了闭眼睛,而此时没有人看到他眼里一闪而过的失落。
第363章 苏公子绝食
朝会持续了一个时辰。
结束后,太后赵佩蓉回了自己所住的祥和宫。
不过回来之后她并没有去用膳,而是叫了自己的贴身奴婢李嬷嬷进了寝宫。
李嬷嬷将一杯刚泡好的茶端给眼前的主子,然后小声问道:“娘娘,今日朝会顺利吗?”
太后小抿了一口茶水,然后微微皱了皱眉头,回道:“事情还算顺利,不过当下得让昊儿见岳凌。这样吧,你即刻出宫,亲自去寺庙传话,让顾昊今日晚上前去赵府,我会在赵府等他。”
太后长叹一声,她本不想让顾昊这么早出来,但现在情势所迫,她必须让掌管了十万兵马的岳凌见到顾昊,若有西郊十万大军的支持,再加上两万御林军,便可确保顾昊顺利登基,到时候楚渊若要反对,就是造反,楚家就是灭门之罪。
“好,奴婢这就去。”说完,李嬷嬷转身便要出去。
但她刚走了没几步,却又被太后叫住了。
“对啦,苏家那位还是不吃东西吗?”太后问道,她四日前就将苏煜软禁了起来,关进了一间密室里,但这家伙可真是个硬骨头,硬是几日不吃不喝。
“娘娘,那苏公子还是不愿意吃东西,不过好像喝了些水。”李嬷嬷回道。
太后听到这个有些烦闷地皱了皱眉,回道;“若他下午还不吃,就让人强行灌些汤水进去。”
李嬷嬷有些疑惑,于是反问道: “娘娘,为何要如此呢,是他自己不愿意吃的。”
太后这时叹息了一声,她摇了摇头,回道:“确实是他自己要绝食,但若他真绝食而去,那满朝文武大臣都会觉得是哀家杀了他。哀家现在不能杀他,他是苏家嫡子,苏家在朝中有一定的势力,昊儿若登基,得有这些朝臣的支持,才能把位置坐稳了。”
“奴婢见识短浅,还是太后娘娘想得周到。”李嬷嬷知自己刚刚说错了话,赶紧儿说道。
“好了,你先去办事吧。”太后摆了摆手,示意李嬷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