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内院的厢房里,当朝左仆射李璟穿着一身睡服躺在床上,头上还敷了一块白色帕子。
自昨日犯了心病,他这心口难受得很,呼吸都不畅快了。
“老爷,外头有三十多位朝廷官员跪在门口求见您呢。”
老爷有交代过不见任何人,但是这么多官员来了,他都被吓到了。
李璟摆了摆手,示意下人出去,虚弱地说道:“你告诉他们,我今日不会见他们,让他们以朝廷大局为重,勿要反抗皇上的政令,否则必是第一批被免职的官员。”
小厮只能又退下去了。
李相有三子,其中两子在外省任职,还有一子任兵部侍郎,在外省任职的两子皆为文皇时荫补入仕的,只有家中这位李清源是科考中了进士的。
李清源挂念着父亲的病,下了朝就快马赶回了家中。
李家虽是相府门第,但是若父亲的身子出了什么问题,李家可就没有这般风光了。
还未脱下官服,李清源就来到了父亲的床前,握着父亲的手,担忧的说道:“父亲,您可一定要好起来,今儿个皇上给苏大人晋了官,让他出任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这可是大权在握呀。”
李相咳嗽了几声,咳完之后有些喘不过气来,好一会才说道:“仲隐啊,父亲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如今的形势,苏墨升官是必然的。”
他今日虽然没有去上朝,但猜得到朝中会发生什么,也想到了会有官员来相府求自己。
“那父亲的宰相之权可不就被他分了,”
李璟又咳了几声,然后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分了便分了,父亲老了,终有一日是要从宰相位置上下来的。儿啊,如今皇上要取消了荫补制,咱家里头那几个瓜娃子,我的这些孙儿你可得好好管教,让他们好好读书,日后就只能去科举考取功名了。”
“父亲是赞同了那苏墨的提议,整顿吏治,裁撤官吏?”李清源看着父亲,父亲在朝堂上没表态,他也不清楚父亲的想法。
李璟勉强笑了笑,道:“赞不赞同不重要,如今是皇上要做这件事,我身为宰相是要辅佐皇上的。”
第109章 去了相府
李璟深知历朝历代站在君王对立面的宰相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不管皇上要做什么,自己要么支持,若不支持便只能辞官。
父子俩正聊着,外头,李府的家眷们全部跪在了门口,停在门口的是一辆皇家的马车。
顾瑶从车里下来,她穿的不是黄袍而是一身青绿色长衫,头发挽成髻,插一个流苏簪子。如许多官家小姐的打扮,看起来便是一个明艳美丽的少女。
看到皇上下车了,门口接待的李府家眷们全部行礼。齐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顾瑶做了一个平身的动作。
她走到相府门口,然后握住了李府当家主母李夫人的手,说道:“朕听闻丞相病了,过来看看他。”
“皇上,怎劳您亲自过来呀。”李夫人受宠若惊,这是新皇上第一次登临相府。
顾瑶回道:“朕让宫里的刘太医来了,让太医给丞相瞧瞧病,另外带了一些补品药材给丞相养养身子。”
顾瑶不知李相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李相年近花甲,若真的身体不好,于当前的朝廷来说可是个大问题,目前很多事情还得李相去处理。
朝中也没有其他她更信任的能力上能坐到丞相位置的官员。
李夫人激动地又跪下了,说道:“皇上隆恩,臣妇感激不尽。”
“好啦,进去吧。”顾瑶将她扶起来。
这位相府夫人她是见过的,以前太后举办宫宴,邀请了不少皇亲国戚,还有封了诰命的官家夫人。
李夫人带着顾瑶来到了李府内院。
顾瑶让太医先进去瞧了病,然后才进去。
她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李相,只一日不见,他似乎就憔悴了许多,脸色也有些苍白没有血色。
李璟想起来行礼,被顾瑶阻止了他。
“丞相好好养病,礼就免了吧。”顾瑶摆了摆手,随即示意一旁的李夫人和随自己一起来的宫女太监都下去。
“皇上,您亲自来看我臣,臣实在是受宠若惊呀。”李璟没想到自己只缺朝一日,皇上便亲自来看望。
顾瑶搬了张凳子坐在了床前。
她今日来,不单单是看望李相,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丞相,朕今日已让吏部的苏墨出任参知政事一职。”
顾瑶直奔主题,这事她之前是没有跟丞相商量的。
按制度,任命如此重要的官员,她是需要和丞相商议的。
“如此甚好,苏墨才能卓著,定能辅佐皇上,改革吏治,整顿朝纲。”李相说着说着,又咳的几声。
顾瑶倒了水递给他,看他病着,她这心里也着急。
她想了想,接着说道:“本来整顿吏治这事,应该你来牵头做。但朕不忍心,不想你成了王孙贵胄,高门显贵们的众矢之的。”
李璟嘴角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回道:“皇上爱惜臣,臣感激不尽。”
顾瑶笑着点了点头。
在她眼里,这丞相更像一位长辈。
他的年龄够给她当爷爷了。
她一直是尊敬他的。
于是她又说道:
“丞相,朕说过,这满朝文武,朕最信任的是你,朕也相信你的才能。如今朝廷要解决这么一大顽疾,还得丞相你站出来啊。”
第110章 还得有丞相相助
“可皇上如今不是已经把这这事交给苏墨去办吗?”李璟承认自己确实不想办这个事。
不仅仅是得罪人,还会连累到他李家,甚至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
顾瑶叹了口气,实话回道:“苏墨跟我说了,他说这事还得有丞相相助,才可保新政实施下去后不出乱子,朝廷安稳。”
“可我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呀!皇上……”。
他之前也想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朝廷当前冗官冗费的问题,后来发现还真只有苏墨提出来的这些办法是切实有效的。
如此他也就没有反对,但也没有明面上支持。
顾瑶淡淡一笑。
看丞相似乎为难后,她笑道:“丞相定然是有法子的。”
顾瑶相信眼前这位老臣,为官三十多载,两朝宰相的李大人绝对是能力出众的,否则先皇不会把他作为托孤大臣。
李璟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又喝了几口水。
想了好一会,才回道:“皇上,臣就说实话吧。当前朝廷确实有太多荫补入仕的官吏,且多为王侯将相,高官显贵之家的子弟或者亲戚,这些人有的是些纨绔子弟,有的是靠着关系进的衙门,但实际一点差事也不办,白拿朝廷的俸禄。还有一些文武散官,也是不用当差做事的。所以才导致朝廷官员众多,开销巨大。收上来多少赋税,国库都是没银子的。”
“但荫补入仕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历朝历代的功勋贵族们就是靠着荫补制度,确保家族的繁荣壮大,世代荣华的。如今皇上要取消了荫补制度,他们必然会反抗,轻则敲登闻鼓闹事,重则勾结宗室子弟谋反都是有可能的。所以皇上做这个事一定要谨慎,不能急于求成。”
“你接着说……”顾瑶明白李相说的都是事实。
这也是他和苏墨都担心的事情。
“但这冗官问题是必然要解决,否则,官吏越来越多,且多为无能之辈,本朝会渐渐衰落”
“皇上,臣提几个法子吧。首先,皇上要想法办让楚家支持,楚家功勋卓著,是功勋世家里最显赫的,若能裁一些楚家的门亲,那么其他公侯伯爵之家就裁得动。”
“楚家已经不反对了。”顾瑶回道。
这一点她之前也想到了,而楚奕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哦……”
李璟有些意外,他记得朝堂上楚渊将军是反对的。
“如此很好。不过接下来要实施下去还会有很多阻力,第一个是裁撤哪些人,以什么理由裁,以什么方式裁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第二个荫补制度不能完全取消了,自古以来立了功勋的家族都是被朝廷善待的,若朝廷不善待,以后谁还拼死去为朝廷效力啊,尤其是立了战功的。”
顾瑶明白的点点头。
这一点确实是应该考虑的。
丞相果然考虑问题更为周全。
“还有吗?”顾瑶再问。
李璟想了想,接着又道:“还有就是,以后荫补入仕的官吏大大减少了,但朝廷在职的官吏每年都会有不少离世的,被罢免的,还有辞官的。如此朝廷需要增加科举取仕的人数。”
第111章 微服出宫
从李府出来,顾瑶没有回宫,而是换了一身男装去了金陵城闹市区。
她记得在一些小说里或者电视剧里,经常有女扮男装的情况。
自昨日犯了心病,他这心口难受得很,呼吸都不畅快了。
“老爷,外头有三十多位朝廷官员跪在门口求见您呢。”
老爷有交代过不见任何人,但是这么多官员来了,他都被吓到了。
李璟摆了摆手,示意下人出去,虚弱地说道:“你告诉他们,我今日不会见他们,让他们以朝廷大局为重,勿要反抗皇上的政令,否则必是第一批被免职的官员。”
小厮只能又退下去了。
李相有三子,其中两子在外省任职,还有一子任兵部侍郎,在外省任职的两子皆为文皇时荫补入仕的,只有家中这位李清源是科考中了进士的。
李清源挂念着父亲的病,下了朝就快马赶回了家中。
李家虽是相府门第,但是若父亲的身子出了什么问题,李家可就没有这般风光了。
还未脱下官服,李清源就来到了父亲的床前,握着父亲的手,担忧的说道:“父亲,您可一定要好起来,今儿个皇上给苏大人晋了官,让他出任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这可是大权在握呀。”
李相咳嗽了几声,咳完之后有些喘不过气来,好一会才说道:“仲隐啊,父亲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如今的形势,苏墨升官是必然的。”
他今日虽然没有去上朝,但猜得到朝中会发生什么,也想到了会有官员来相府求自己。
“那父亲的宰相之权可不就被他分了,”
李璟又咳了几声,然后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分了便分了,父亲老了,终有一日是要从宰相位置上下来的。儿啊,如今皇上要取消了荫补制,咱家里头那几个瓜娃子,我的这些孙儿你可得好好管教,让他们好好读书,日后就只能去科举考取功名了。”
“父亲是赞同了那苏墨的提议,整顿吏治,裁撤官吏?”李清源看着父亲,父亲在朝堂上没表态,他也不清楚父亲的想法。
李璟勉强笑了笑,道:“赞不赞同不重要,如今是皇上要做这件事,我身为宰相是要辅佐皇上的。”
第109章 去了相府
李璟深知历朝历代站在君王对立面的宰相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不管皇上要做什么,自己要么支持,若不支持便只能辞官。
父子俩正聊着,外头,李府的家眷们全部跪在了门口,停在门口的是一辆皇家的马车。
顾瑶从车里下来,她穿的不是黄袍而是一身青绿色长衫,头发挽成髻,插一个流苏簪子。如许多官家小姐的打扮,看起来便是一个明艳美丽的少女。
看到皇上下车了,门口接待的李府家眷们全部行礼。齐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顾瑶做了一个平身的动作。
她走到相府门口,然后握住了李府当家主母李夫人的手,说道:“朕听闻丞相病了,过来看看他。”
“皇上,怎劳您亲自过来呀。”李夫人受宠若惊,这是新皇上第一次登临相府。
顾瑶回道:“朕让宫里的刘太医来了,让太医给丞相瞧瞧病,另外带了一些补品药材给丞相养养身子。”
顾瑶不知李相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李相年近花甲,若真的身体不好,于当前的朝廷来说可是个大问题,目前很多事情还得李相去处理。
朝中也没有其他她更信任的能力上能坐到丞相位置的官员。
李夫人激动地又跪下了,说道:“皇上隆恩,臣妇感激不尽。”
“好啦,进去吧。”顾瑶将她扶起来。
这位相府夫人她是见过的,以前太后举办宫宴,邀请了不少皇亲国戚,还有封了诰命的官家夫人。
李夫人带着顾瑶来到了李府内院。
顾瑶让太医先进去瞧了病,然后才进去。
她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李相,只一日不见,他似乎就憔悴了许多,脸色也有些苍白没有血色。
李璟想起来行礼,被顾瑶阻止了他。
“丞相好好养病,礼就免了吧。”顾瑶摆了摆手,随即示意一旁的李夫人和随自己一起来的宫女太监都下去。
“皇上,您亲自来看我臣,臣实在是受宠若惊呀。”李璟没想到自己只缺朝一日,皇上便亲自来看望。
顾瑶搬了张凳子坐在了床前。
她今日来,不单单是看望李相,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丞相,朕今日已让吏部的苏墨出任参知政事一职。”
顾瑶直奔主题,这事她之前是没有跟丞相商量的。
按制度,任命如此重要的官员,她是需要和丞相商议的。
“如此甚好,苏墨才能卓著,定能辅佐皇上,改革吏治,整顿朝纲。”李相说着说着,又咳的几声。
顾瑶倒了水递给他,看他病着,她这心里也着急。
她想了想,接着说道:“本来整顿吏治这事,应该你来牵头做。但朕不忍心,不想你成了王孙贵胄,高门显贵们的众矢之的。”
李璟嘴角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回道:“皇上爱惜臣,臣感激不尽。”
顾瑶笑着点了点头。
在她眼里,这丞相更像一位长辈。
他的年龄够给她当爷爷了。
她一直是尊敬他的。
于是她又说道:
“丞相,朕说过,这满朝文武,朕最信任的是你,朕也相信你的才能。如今朝廷要解决这么一大顽疾,还得丞相你站出来啊。”
第110章 还得有丞相相助
“可皇上如今不是已经把这这事交给苏墨去办吗?”李璟承认自己确实不想办这个事。
不仅仅是得罪人,还会连累到他李家,甚至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
顾瑶叹了口气,实话回道:“苏墨跟我说了,他说这事还得有丞相相助,才可保新政实施下去后不出乱子,朝廷安稳。”
“可我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呀!皇上……”。
他之前也想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朝廷当前冗官冗费的问题,后来发现还真只有苏墨提出来的这些办法是切实有效的。
如此他也就没有反对,但也没有明面上支持。
顾瑶淡淡一笑。
看丞相似乎为难后,她笑道:“丞相定然是有法子的。”
顾瑶相信眼前这位老臣,为官三十多载,两朝宰相的李大人绝对是能力出众的,否则先皇不会把他作为托孤大臣。
李璟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又喝了几口水。
想了好一会,才回道:“皇上,臣就说实话吧。当前朝廷确实有太多荫补入仕的官吏,且多为王侯将相,高官显贵之家的子弟或者亲戚,这些人有的是些纨绔子弟,有的是靠着关系进的衙门,但实际一点差事也不办,白拿朝廷的俸禄。还有一些文武散官,也是不用当差做事的。所以才导致朝廷官员众多,开销巨大。收上来多少赋税,国库都是没银子的。”
“但荫补入仕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历朝历代的功勋贵族们就是靠着荫补制度,确保家族的繁荣壮大,世代荣华的。如今皇上要取消了荫补制度,他们必然会反抗,轻则敲登闻鼓闹事,重则勾结宗室子弟谋反都是有可能的。所以皇上做这个事一定要谨慎,不能急于求成。”
“你接着说……”顾瑶明白李相说的都是事实。
这也是他和苏墨都担心的事情。
“但这冗官问题是必然要解决,否则,官吏越来越多,且多为无能之辈,本朝会渐渐衰落”
“皇上,臣提几个法子吧。首先,皇上要想法办让楚家支持,楚家功勋卓著,是功勋世家里最显赫的,若能裁一些楚家的门亲,那么其他公侯伯爵之家就裁得动。”
“楚家已经不反对了。”顾瑶回道。
这一点她之前也想到了,而楚奕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哦……”
李璟有些意外,他记得朝堂上楚渊将军是反对的。
“如此很好。不过接下来要实施下去还会有很多阻力,第一个是裁撤哪些人,以什么理由裁,以什么方式裁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第二个荫补制度不能完全取消了,自古以来立了功勋的家族都是被朝廷善待的,若朝廷不善待,以后谁还拼死去为朝廷效力啊,尤其是立了战功的。”
顾瑶明白的点点头。
这一点确实是应该考虑的。
丞相果然考虑问题更为周全。
“还有吗?”顾瑶再问。
李璟想了想,接着又道:“还有就是,以后荫补入仕的官吏大大减少了,但朝廷在职的官吏每年都会有不少离世的,被罢免的,还有辞官的。如此朝廷需要增加科举取仕的人数。”
第111章 微服出宫
从李府出来,顾瑶没有回宫,而是换了一身男装去了金陵城闹市区。
她记得在一些小说里或者电视剧里,经常有女扮男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