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苏同志,我有翻译上的问题想和你请教,能不能耽误你几分钟?”
  顾晓蕾直接朝他翻了个白眼,“来来来,你先说说是什么问题,我来给你指教指教——”
  见他装死不说话,顾晓蕾直接冷哼一声,拉着苏清苒就走了。
  “猪鼻子插大葱,你装什么相?!”
  苏清苒忍着笑意,快步跟着顾晓蕾和林小梅回去了。
  一会回去吃个饭,晚上还要开个小会汇报下今天的情况。
  忙得要死。
  那些从展馆出来的外商们,倒是显得很是轻松。
  很多住在一起的外国友人,纷纷约着要一起吃饭,逛一逛羊城的夜景。
  因为集中被安排住在一起,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难免会聊起展会上的所见所闻。
  免不了就要提前宁城食品厂和沪四厂生产的方便面。
  以及他们不仅卖方便面,还卖塑料包装袋的事。
  消息很快就在食品行业的外商中间传播开来。
  展会第三天,宁城食品厂的摊位前,又是爆满的一天。
  苏清苒几乎都要成了他们的专属翻译了。
  一天忙下来,拿到了不少外商的资料和合作意向不说。
  孙厂长那边又接了三个订单,合计十万美金。
  肖厂长也卖出了三笔空白的塑料包装膜,合计十二万美金。
  甚至还有一点后来者居上的意思。
  然而,肖厂长之前带来的塑料凉鞋还迟迟没有动静。
  可能是因为展馆里人太多,很难有人注意到脚下。
  而且为了正式,选的都是比较低调的颜色,很难引起外商的注意。
  他们人坐在食品区里,也不可能有采购鞋子的外商主动送上门来。
  苏清苒想了想,觉得还是要主动出击。
  不能困在食品区里不动。
  于是便提议肖厂长带着一个鞋服区的翻译人员,一块去卖鞋的摊位前等待机会。
  看到有外商从鞋子摊位里出来,便厚着脸皮迎了上去。
  问他们考不考虑买塑料凉鞋?
  还别说,这一招真的起了作用。
  一位来自y国的外商当即便注意到了翻译人员脚上穿的凉鞋。
  “你们刚才说的是不是这种凉鞋?其实我第一天进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只是听说你们华国这边盯着女同志的脚看,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才没敢开口询问。”
  肖厂长哭笑不得,没想到不是没人注意,而是没人敢问。
  便连忙领着人往摊位走。
  对方有些奇怪,一个卖塑料鞋的厂家,为什么会蹲守在食品区的摊位上?
  但听完苏清苒的解释后,立马就明白了。
  肖厂长热情地把他们做的彩色小册子拿了出来。
  “这些都是我们厂生产的塑料凉鞋,一共有四个款式,每个款式有很多漂亮的颜色。”
  对方很满意,提出要进一步看样品。
  这下可算是为难住了几人。
  样品有是有,而且还偷偷塞进包里带来了。
  问题是,领导明确说过不能在方便面旁边摆鞋子,他也没胆子拿出来啊。
  万一要是被工作人员发现了,将他驱逐出展馆,岂不是得不偿失?
  苏清苒想了想,再一次站了起来。
  “我再去找领导报备下,看看能不能找个别的地方看样品?”
  外贸部领导看见苏清苒又过来找他,也很好奇。
  不是都已经答应让他们接塑料包装制品的订单了吗?怎么又来请示。
  苏清苒硬着头皮开了口,“领导,人家外商看中我脚上这双塑料凉鞋,非要问我哪个厂可以生产——”
  领导轻咳一声,“这个不会也是你们宁城塑料厂生产的吧?”
  苏清苒猛地点了点头,“没错,就是我们宁城塑料厂生产的。”
  “既然人家要买,那你就让塑料厂开单卖就是了。”
  “人家不光要买这款,还想看看其他款式的样品,想一起下单,我想着在食品的摊位上看鞋子样品是不是有些不太美观。”
  领导心梗了一瞬,听这意思,这是把厂里所有款式的塑料凉鞋样品全都带来了?
  “这样吧,你把人带过来,就在这旁边的洽谈间里谈。”
  “好嘞!谢谢领导,还是您有办法!”
  “......”
  有了领导的特事特办,塑料厂的塑料凉鞋终于成功开张。
  一共四个款式,最低的价格是三美金一双,最高的价格卖到了六美金一双。
  对方几乎把四个款式的所有颜色都订了一遍。
  总共算下来订了一万双,货值接近五万美金。
  肖厂长激动得快哭了。
  一个劲地感谢苏清苒。
  苏清苒却有些不好意思,“之前出点子的时候我也没考虑过这一点,没成想试穿没起效果。
  我觉得咱们还是要想办法去卖鞋子的那几个摊位上看一看,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帮我们摆一下塑料凉鞋的样品。”
  第442章 想买生产线?
  肖厂长认真回想了一瞬。
  刚才在卖鞋子的摊位上也顺便看了一下,大部分都是卖球鞋和皮鞋的。
  只要对方不生产塑料凉鞋,应该是可以商量的。
  到时候把样品和册子留在那里,再给人家一点好处,说不定能行。
  打定主意后,肖厂长就厚着脸皮去了。
  一家专门卖皮鞋的南方皮革厂答应了,想要采购一批塑料凉鞋给厂子职工做福利。
  南方湿热,穿这样的凉鞋干活不容易闷脚。
  至于价格嘛,肯定给不了外面百货商店同样的价格,能按照出厂价是最好的。
  肖厂长立马爽快答应了下来。
  除了寄放样品在别的鞋厂摊位,翻译组这边的女同志们也都纷纷发挥起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毕竟,穿了人家这么多天的鞋,一点帮上忙,实在不好意思。
  所以每当遇见合适的买家,总会顺带着帮忙问一下。
  要是感兴趣,再把人给带到宁城的摊位上去。
  一回生二回熟,肖厂长也习惯了带着外商去洽谈室看样品。
  才过几天,塑料凉鞋的销售金额竟然赶超了塑料包装制品。
  一个星期下来,塑料厂的交期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
  食品厂那边也差不多。
  两个人大有你追我赶、相互比赛的架势。
  在金额上也是不分上下,眼看着很快就要突破一百万美金的大关了。
  两人甚至还打赌,看看谁先超过一百万。
  输的一方,展会结束后要请他们这一帮人在羊城的大饭店吃一顿大餐。
  沪城四厂的江厂长也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虽然单论方便面,他们的订单金额不如宁城。
  但是如果加上罐头和其他,他们的销售金额也快到一百万大关了。
  苏清苒、顾晓蕾和林小梅都很努力,连带着食品区其他摊位上的生意也都不错。
  省城机械厂的徐厂长和省城纺织厂的刘厂长,不知道是不是听说了这边的动静,也都纷纷过来凑热闹。
  接单的金额瞒不住,迟早要报到省城那边。
  孙厂长和肖厂长也没打算瞒着,又不是偷来的,便把接到的金额告诉了两人。
  两人的脸色难看极了。
  皮笑肉不笑地恭维了几句,又看向苏清苒,“咱们都是一个省的,小苏同志有时间也帮帮我们,可不能厚此薄彼。”
  苏清苒笑笑,“怎么会?只不过我是负责食品区的,工作时间只能在这边晃悠,不能乱跑,否则领导怪罪下来,就是我违反规定了。”
  两人讪讪地笑了笑,气呼呼地走了。
  其实也不是苏清苒不想帮,实在是没有能力。
  食品区又不是只有宁城和沪城四厂,其他的展商也是她们三个负责,每一家都要尽心尽力。
  她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这一亩三分的责任田,尽力为自己负责的展商多接一些订单。
  一晃十天过去,孙厂长和肖厂长接单的热情渐渐消退了一些。
  并不是嫌订单多,而是生产能力有限。
  春节前能赶出来的货已经全部都被订走了,而且总要留一些数量给国内的市场。
  工人们辛苦一年,春节不可能一点假不放。
  这样一算,交期都要排到年后三月份了。
  所以,在剩下的十天里,接订单要务必谨慎起来。
  这十天,孙厂长和肖厂长每天都来,而且是一开大门就进来,闭馆前才离开,还接连吃了十天的方便面。
  倒是两个人带来的四个小伙子,还能轮换着休息。
  大家看两位领导一直忙了这么久,都挺不好意思的。
  现在既然订单也都接得差不多了,就想着换两个人下来休息休息,歇个两天。
  两人却执意不肯,“这样,以后你们四个主要在摊位上接待外商,我和老肖没事就经常在展馆里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