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时间一晃到了1979年的年底。
  顾逍再一次跑车从羊城回来,这一次,他兴致勃勃地去学校把苏清苒接回家过了周末。
  并告诉她一个天大的消息。
  “羊城那边已经有人申请到了个人营业执照!”
  其实,从今年开始,南方街头上做小生意的人就已经越来越多。
  但是大部分还是躲躲藏藏的,现在有人成功申请下了营业执照,这就说明,个人经济已经合法了。
  没过多久,消息果然传到了沪城。
  沪城街面上也陆陆续续能看到有人在卖摆摊卖各种各样的小吃,甚至还有纽扣、袜子等等小商品。
  只不过,一开始大家都还是比较谨慎的。
  春节返乡后,郭四海、张兵和赵军从顾逍那听说了南方的情况后,也都开始蠢蠢欲动。
  这半年来,顾逍全国各地跑长途,也悄悄捎了一些电子表给他们出售。
  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也挣了不少。
  现在手头有钱了,大家便想着拿钱出来在宁城做点小生意。
  到时候顺便算上逍哥和嫂子一份,也不枉费她们一直帮衬。
  可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的点子。
  宁城不比南方开放得早,也不像沪市和京市那样事事走在前面。
  现在在宁城,街头上还见不到什么正大光明开店做生意的人。
  三人也害怕枪打出头鸟。
  于是便又过来找顾逍和苏清苒商量。
  第432章 八零年来了
  顾逍和苏清苒也不赞同三人着急开店做生意的想法。
  “还是再等等,现在宁城做生意的少见,万一被人举报,也是麻烦。”
  其实真的要是摆摊做点小生意被抓,顶多也是没收。
  但是如果一下子开了个饭店出来,不就是明晃晃的靶子吗?
  顾逍直接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三个人。
  “其实我现在在运输队里跑车,就是为了积累经验,以后好开一家私人输运车队。
  虽然现在个人还不能买卡车,公路运输政策也还没有对个人开放,但是我相信肯定不会等太久了。
  在羊城,已经有个人开始搞短途运输,这就是个信号。”
  三人听后眼睛都亮了。
  “逍哥你想买大卡车跑运输?到时候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干?”
  “如果真的能自己跑车,不光拉货能挣钱,到时候还能顺带着从南方带货回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就是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在那之前还是要找点什么事情做。”
  顾逍点了点头,“沉住气,挣钱又不是只指望这一会。”
  苏清苒想了想,觉得还是让三人有空自己去羊城看一看。
  很多事,光是靠别人转述或者想象,很难有直观的感受。
  正好,如果三个人想做点小生意,也可以去那边进点货悄悄先卖起来。
  “听说那边已经有个体集贸市场,里面的纽扣、袜子、衣服,都挺便宜的,你们可以先去那边摸索看看,拿回来试试水。”
  三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用来试探着做点小生意再合适不过。
  只是对自己的眼光没什么信心。
  “嫂子,你啥时候要去羊城啊?我们也赶着那个时间过去,到时候你帮我们参谋参谋。”
  苏清苒笑着点了点头,“那要等到十月份了。”
  羊城的羊交会是十月中旬才正式开始。
  “行,那就十月份,到时候我们仨也提前过去,等你们忙完了展会,再看有没有时间帮我们看看。”
  顾逍原本心想,这点小事他顺路去羊城的时候就给办了。
  非要等到媳妇去才行?
  到时候展会那么忙,哪里有时间顾得上他们三个?
  转念一想,他好像对这些东西也束手无策,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选。
  “十月份我想办法请个假,或者找一趟去羊城的活,正好陪你们一块去。”
  步入80年,不光是个人蠢蠢欲动,大队集体也起了变化。
  宁城下面的公社,都在陆陆续续动员各个大队进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
  向阳山大队也收到了消息。
  不管是大队长,还是村民,从上到下都很迷茫,不知道大队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趁着这次几人从沪城回来过年,正好一块商议商议。
  村里的人都习惯了跟着集体一块干,刚听到包产到户时,潜意识里是排斥的,也不想分开。
  苏清苒表示理解。
  她刚来的时候,村里很多人还吃不饱饭。
  后来就是因为集体团结一心搞副业,日子才渐渐过得红火起来。
  担心分开之后,日子还会像以前一样艰难。
  但时代一直在变,从现在开始,发展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人一多,步调就难免不一致。
  有的人胆子大,像以郭四海这些年轻人,都已经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的。
  有些人胆子小的,甚至连拿个鸡蛋出去卖都不敢,生怕被人抓起来。
  时间久了,在一起吃大锅饭难免会闹出意见不合。
  但包产到户的到来是不可逆的。
  时代的浪潮会推着每一个人大步向前,不想被浪拍倒,就只能顺应着潮流往前走。
  “我的意见,咱们可以先从田地开始,实行分田单干。
  去年国内已经有些地方开始试点,种出来的粮食比之前增产了百分之四十多,这个报纸上都有登的。
  至于之前那些集体的副业,暂时还是可以一块干的,可以依旧在年底统计利润后按照工分或者工作量分红。
  反正可以走一步看一步,慢慢来。”
  包产到户试点大增产的事,大队长已经从郭主任那开会时得知了。
  这会听见儿媳妇也这么说,更加坚信了。
  “也是,毕竟给自己田里干活,和给集体干,肯定还是会有区别的。”
  道理他都明白,其实也就是变化太快,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从前村里种什么,栽什么,什么时候灌溉施肥,什么时候收割晾晒,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在前面操心张罗。
  现在一下子要各管各了,不适应是正常的。
  苏清苒和顾晓蕾、以及顾逍三人轮流哄他。
  “爹,你辛苦操心了大半辈子,现在也该停下来享享清福了。”
  “没错,再过两年,等大队这些事都安排好,干脆你就带着娘一块去沪城陪我们。”
  老两口都是一脸震惊,“去沪城?我们去沪城干啥?”
  苏清苒笑了笑,“您儿子、女儿、儿媳都在沪城,以后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说不定都出生在沪城,你们老两口就不想过去陪陪我们?”
  突然说起要去沪城生活,两人都有些紧张。
  在乡下待了大半辈子,早就习惯了。
  从来没想到过要离开这里。
  “可是,我们乡下人只会种地,去了沪城我们什么也不会干啊。”
  “那能干得事多了去了,每天早上起来先去公园散散步,溜达溜达锻炼身体,然后再一块去菜场逛逛买买菜,回来下下象棋。
  对了,你们要是想种菜,那院子里也有的是地方。”
  “以后她们俩工作都忙,生了孩子不指望你们指望谁?”
  老两口知道三人这都是故意说的,是真心想劝他们去沪城。
  但提到带孩子,两人还是心动了。
  哪怕一时半会过不去,但后面的路总算是有了些盼头。
  有了盼头就有了底气,再面对未知的变化时,便坦然多了。
  “小苏说得对,以前是没办法,只能抱团搭伙过日子。
  现在时代变了,我们这些人的思想也要跟着变一变了,不能总抱着过去的成功揪着不放。”
  第433章 羊城租房
  因为改革春风的到来,1980年的春节过得特别热闹。
  春节期前,全国还发行了一套别出心裁的生肖邮票。
  是一只惟妙惟肖的金丝猴,通红的背景很是喜庆。
  到货的当天,苏清苒便拉着顾逍去买了。
  邮票的发行价格是8分钱一枚。
  上辈子她也买了,但买完随手写信就用掉了,哪知道到了90年的时候,开始有人回收这款邮票。
  价格涨到了两三百一张,后世估计只会更贵。
  这一次,她打算买了就放起来好好珍藏。
  不光自己买,她还带动着全家跟她一块买。
  这是发行的第一枚生肖票,听说是大师画家创作,加上年份又是个极具纪念意义的。
  大家也都一致认为可以买来收藏,便都跟着买。
  宁城邮局的货很快就卖断了。
  不过她也没打算去别的地方买,这种东西就是越稀少越值钱,有那么几张就够用了。
  等萧栋国想起来要进城买猴票时,邮局一张都没有剩下。
  这次回来,张桂兰死活闹着非要跟他一起进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