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苏清苒照例推辞了两下,然后收下来了。
接着,又帮着一块看了塑料厂准备的申请材料和样品。
塑料厂和食品厂一样,从周开诚那开会回来后,立刻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开始准备。
这会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七月底,京市那边果然传来了动静。
要求宁城这边把申请表以及工厂资料、样品等尽快寄过去审核。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为了早一点确定下来,周开诚立刻安排人亲自去了一趟京市。
把食品厂和塑料厂准备的申请资料当面送了过去。
接下来便是焦急等待消息。
八月中,京市那边终于来了反馈。
经过研究决定,宁城这边可以获得一个标准摊位。
食品厂提交过去的方便面样品、以及塑料厂提交的塑料凉鞋、塑料包装制品都审批通过。
问题是,羊交会的摊位是以企业为主体、也只能按照一个品类申请。
如果是食品厂参加,那就会被分到食品区的一个摊位。
换成塑料厂参加,那就是分到塑料制品区域。
如果两个厂的产品能分到一个大类,倒是还好说,而如今却是食品和塑料,无论如何也凑不到一块去。
展方也不允许在方便面的摊位上摆上凉鞋,更不可能在凉鞋旁边摆方便面。
这样一来,选择权就落到了周开诚这里。
手心手背都是肉,让谁去?不让谁去?
无奈之下,周开诚又带人开了一次会议,把塑料厂和食品厂的人都叫了过来。
顺便也把苏清苒两口子给请了过来。
开会商议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孙厂长和肖厂长原本听说产品审核通过了,正在开心,突然又听说只能一个厂去,都为难了起来。
两人既是朋友,也是生意伙伴。
平时私底下的关系也不错,可现在不是互相谦让的时候。
谁都知道这一次的参展对他们工厂意味着什么。
“领导,谁去谁不去,你来定一下吧,你要是实在定不了,那我们就只能抓阄了。”
苏清苒觉得很抱歉,“当时在京市的时候,我应该再问的详细一点的。”
当时只想着先抓住机会,先把申请提交上去,没想到竟然是这个结果。
大家都安慰她,“这是第一次,我们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怪你。”
“没错,就算是一开始知道只能一个厂参加,我们肯定也是会一起申请的,两个厂一起申请,总比一个厂胜算要大。”
“这倒是真的,不管谁去,反正我们宁城这个机会是拿到了,剩下的就是咱们内部商量的事。”
苏清苒想了想,“我倒是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
众人都转过头看她,“你快说说看。”
“摊位咱们可以以食品厂的名义申请,主要展示商品就是目前这几款方便面。
京市只说不能在方便面旁展示凉鞋,但是又没说不能展示塑料包装。
而且方便面外面的塑料包装,本就是方便面的一部分,这个是没办法分割的。
咱们介绍方便面的同时,顺便着就能介绍包装。
另外,那些真正需要塑料包装的买家,买来也多是用来包装食品的,肯定也要来食品区逛,应该不用担心找不到买家。”
众人眼底一亮,“这话倒是不假。”
“这次展会本来就是为了展示,也不指望当场能接到多少订单,只要能和买家联系上,后续就不用愁了。”
“这样一来,塑料包装倒是不用担心了,不过这塑料凉鞋肯定就没办法了吧?”
苏清苒想了想,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入秋的时候羊城还是很热,到时候咱们可以想办法把凉鞋穿在脚上进场,也算是一种展示。
不过,展会上虽然对着装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也都会比较正式,咱们之前的凉鞋款式要改一改。”
第431章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说着,苏清苒便拿了纸笔开始画了起来。
边画边解释,“咱们可以仿制小皮鞋的款式,把脚尖包起来,另外在这个地方加个搭扣。
颜色的话以白色、米色、棕色、黑色这些低调的颜色为主,仔细看是能看出珠光效果,但是又没那么另类夸张。”
几人都站起来围观她画的图纸。
“我看这个法子不错,你们塑料厂的款式这两年好像也没什么变化,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开一款新的模具出来,反正时间来得及。”
“时间是来得及,但是到时候咱们几个过去的都是男人,这女士的鞋怎么穿进去?”
苏清苒笑着眨了眨眼,“这次展会急需一批翻译人员,上次在京市的时候,外贸部就已经透露过消息,会从我们申大和清北选一批人过去现场协助。
这些人当中大多都是女同志,上次在京市也见过一些,到时候我试着请大家帮帮忙。
我想,只要做出来的款式好看大方,又是免费赠送的,大家应该会乐意帮这个忙的。”
肖厂长激动地站了起来,“一会回去我就商量开新款凉鞋,到时候样品出来,我马上寄到沪城给你看看。”
苏清苒爽快答应下来,又提了一点,“到时候咱们可以提前印一些彩色的小册子,或者是拍一些彩色相片洗出来带着,把咱们之前那些款式和颜色都展示一下。
到时候如果买家感兴趣,给他们看小册子就行。”
摊位上给买家看样品册子是允许的,即便展方看到了也应该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缝缝补补、总算是把三款产品都凑齐了。
几人喜出望外,都夸她这个主意好。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只要不违反主办方制定的大方向,剩下的全凭各家的本事了。
毕竟,人家只是看方便面的同时看中了包装,低头又看中你脚上的鞋,你能不卖?
展方的目的也是为了搭建桥梁,让华国的商品走向世界。
开完会,周开诚立马让孙厂长和肖厂长回去准备。
除了参展的样品,还有很多涉及外贸的基本知识,比如出口政策、报价、商务谈判技巧等等,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起来。
外销不同于内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销售模式。
而且彩色册子印刷,展品摆放技巧、产品外语介绍,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起来的。
趁着小苏还在宁城,还能多找她想办法拿拿主意。
苏清苒也主动答应帮忙,毕竟刚拿了那么多工资和奖金,什么都不干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顾晓蕾和林小梅得知后,也都主动提出要帮忙。
几人一直忙到了八月下旬,这才准备返沪。
回去后,顾逍的工作紧接着就出现了变动。
货运站准备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国营运输车队,正是缺人的时候。
之前介绍顾逍来货运站的老大哥就是其中一名司机。
他见顾逍底子不错,提议让他跟着一起跑车,顺便教他开大货车。
顾逍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跑车虽然辛苦,但是能学到的东西更多。
去的地方多了,眼界也会更开阔。
趁着这难得的机会,顺便把自己大货车的驾照考下来。
等以后放开个人购车,他的经验也应该积累够了,到时正好可以想办法弄一辆卡车开开。
只不过,工作变动以后,留在沪城的时间就少了。
也不能保证每个周日都会留在沪城。
苏清苒早就知道他想弄车队的打算,自然是支持的。
“反正平时也见不到,你就放心跟车出去,就算是周日不在也没关系。
你要是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我和晓蕾、小梅就留在学校里不回去了。”
现在学校管理得也没有一开始那么严格了。
加上老师对她印象也不错,平时偶尔请个假出校门也是可以的。
顾逍点了点头,想着在学校也算安全,便放心了下来。
一开始,他没什么经验,只能跟着去一些周边短途的地方。
三个月后,顾逍成功拿到了实习驾照,老师傅们便开始带着他去北上京市、南下羊城。
因为他踏实能干又肯吃苦,干活也不偷懒。
出门在外人也很灵活,身手也好,老师傅都开始抢着带他一起出车。
顾逍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
忙碌的同时,两人仍惦记着要帮老爷子找女儿的事。
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习惯性地开始打听消息,并把寻人启事贴到了人流多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前。
可惜的是,两人发出去寻人的消息一直石沉大海。
就连之前托冯教授在西南打听,以及托林向东在西北打听,也都没有任何进展。
实在令人沮丧。
接着,又帮着一块看了塑料厂准备的申请材料和样品。
塑料厂和食品厂一样,从周开诚那开会回来后,立刻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开始准备。
这会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七月底,京市那边果然传来了动静。
要求宁城这边把申请表以及工厂资料、样品等尽快寄过去审核。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为了早一点确定下来,周开诚立刻安排人亲自去了一趟京市。
把食品厂和塑料厂准备的申请资料当面送了过去。
接下来便是焦急等待消息。
八月中,京市那边终于来了反馈。
经过研究决定,宁城这边可以获得一个标准摊位。
食品厂提交过去的方便面样品、以及塑料厂提交的塑料凉鞋、塑料包装制品都审批通过。
问题是,羊交会的摊位是以企业为主体、也只能按照一个品类申请。
如果是食品厂参加,那就会被分到食品区的一个摊位。
换成塑料厂参加,那就是分到塑料制品区域。
如果两个厂的产品能分到一个大类,倒是还好说,而如今却是食品和塑料,无论如何也凑不到一块去。
展方也不允许在方便面的摊位上摆上凉鞋,更不可能在凉鞋旁边摆方便面。
这样一来,选择权就落到了周开诚这里。
手心手背都是肉,让谁去?不让谁去?
无奈之下,周开诚又带人开了一次会议,把塑料厂和食品厂的人都叫了过来。
顺便也把苏清苒两口子给请了过来。
开会商议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孙厂长和肖厂长原本听说产品审核通过了,正在开心,突然又听说只能一个厂去,都为难了起来。
两人既是朋友,也是生意伙伴。
平时私底下的关系也不错,可现在不是互相谦让的时候。
谁都知道这一次的参展对他们工厂意味着什么。
“领导,谁去谁不去,你来定一下吧,你要是实在定不了,那我们就只能抓阄了。”
苏清苒觉得很抱歉,“当时在京市的时候,我应该再问的详细一点的。”
当时只想着先抓住机会,先把申请提交上去,没想到竟然是这个结果。
大家都安慰她,“这是第一次,我们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怪你。”
“没错,就算是一开始知道只能一个厂参加,我们肯定也是会一起申请的,两个厂一起申请,总比一个厂胜算要大。”
“这倒是真的,不管谁去,反正我们宁城这个机会是拿到了,剩下的就是咱们内部商量的事。”
苏清苒想了想,“我倒是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
众人都转过头看她,“你快说说看。”
“摊位咱们可以以食品厂的名义申请,主要展示商品就是目前这几款方便面。
京市只说不能在方便面旁展示凉鞋,但是又没说不能展示塑料包装。
而且方便面外面的塑料包装,本就是方便面的一部分,这个是没办法分割的。
咱们介绍方便面的同时,顺便着就能介绍包装。
另外,那些真正需要塑料包装的买家,买来也多是用来包装食品的,肯定也要来食品区逛,应该不用担心找不到买家。”
众人眼底一亮,“这话倒是不假。”
“这次展会本来就是为了展示,也不指望当场能接到多少订单,只要能和买家联系上,后续就不用愁了。”
“这样一来,塑料包装倒是不用担心了,不过这塑料凉鞋肯定就没办法了吧?”
苏清苒想了想,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入秋的时候羊城还是很热,到时候咱们可以想办法把凉鞋穿在脚上进场,也算是一种展示。
不过,展会上虽然对着装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也都会比较正式,咱们之前的凉鞋款式要改一改。”
第431章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说着,苏清苒便拿了纸笔开始画了起来。
边画边解释,“咱们可以仿制小皮鞋的款式,把脚尖包起来,另外在这个地方加个搭扣。
颜色的话以白色、米色、棕色、黑色这些低调的颜色为主,仔细看是能看出珠光效果,但是又没那么另类夸张。”
几人都站起来围观她画的图纸。
“我看这个法子不错,你们塑料厂的款式这两年好像也没什么变化,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开一款新的模具出来,反正时间来得及。”
“时间是来得及,但是到时候咱们几个过去的都是男人,这女士的鞋怎么穿进去?”
苏清苒笑着眨了眨眼,“这次展会急需一批翻译人员,上次在京市的时候,外贸部就已经透露过消息,会从我们申大和清北选一批人过去现场协助。
这些人当中大多都是女同志,上次在京市也见过一些,到时候我试着请大家帮帮忙。
我想,只要做出来的款式好看大方,又是免费赠送的,大家应该会乐意帮这个忙的。”
肖厂长激动地站了起来,“一会回去我就商量开新款凉鞋,到时候样品出来,我马上寄到沪城给你看看。”
苏清苒爽快答应下来,又提了一点,“到时候咱们可以提前印一些彩色的小册子,或者是拍一些彩色相片洗出来带着,把咱们之前那些款式和颜色都展示一下。
到时候如果买家感兴趣,给他们看小册子就行。”
摊位上给买家看样品册子是允许的,即便展方看到了也应该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缝缝补补、总算是把三款产品都凑齐了。
几人喜出望外,都夸她这个主意好。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只要不违反主办方制定的大方向,剩下的全凭各家的本事了。
毕竟,人家只是看方便面的同时看中了包装,低头又看中你脚上的鞋,你能不卖?
展方的目的也是为了搭建桥梁,让华国的商品走向世界。
开完会,周开诚立马让孙厂长和肖厂长回去准备。
除了参展的样品,还有很多涉及外贸的基本知识,比如出口政策、报价、商务谈判技巧等等,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起来。
外销不同于内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销售模式。
而且彩色册子印刷,展品摆放技巧、产品外语介绍,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起来的。
趁着小苏还在宁城,还能多找她想办法拿拿主意。
苏清苒也主动答应帮忙,毕竟刚拿了那么多工资和奖金,什么都不干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顾晓蕾和林小梅得知后,也都主动提出要帮忙。
几人一直忙到了八月下旬,这才准备返沪。
回去后,顾逍的工作紧接着就出现了变动。
货运站准备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国营运输车队,正是缺人的时候。
之前介绍顾逍来货运站的老大哥就是其中一名司机。
他见顾逍底子不错,提议让他跟着一起跑车,顺便教他开大货车。
顾逍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跑车虽然辛苦,但是能学到的东西更多。
去的地方多了,眼界也会更开阔。
趁着这难得的机会,顺便把自己大货车的驾照考下来。
等以后放开个人购车,他的经验也应该积累够了,到时正好可以想办法弄一辆卡车开开。
只不过,工作变动以后,留在沪城的时间就少了。
也不能保证每个周日都会留在沪城。
苏清苒早就知道他想弄车队的打算,自然是支持的。
“反正平时也见不到,你就放心跟车出去,就算是周日不在也没关系。
你要是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我和晓蕾、小梅就留在学校里不回去了。”
现在学校管理得也没有一开始那么严格了。
加上老师对她印象也不错,平时偶尔请个假出校门也是可以的。
顾逍点了点头,想着在学校也算安全,便放心了下来。
一开始,他没什么经验,只能跟着去一些周边短途的地方。
三个月后,顾逍成功拿到了实习驾照,老师傅们便开始带着他去北上京市、南下羊城。
因为他踏实能干又肯吃苦,干活也不偷懒。
出门在外人也很灵活,身手也好,老师傅都开始抢着带他一起出车。
顾逍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
忙碌的同时,两人仍惦记着要帮老爷子找女儿的事。
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习惯性地开始打听消息,并把寻人启事贴到了人流多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前。
可惜的是,两人发出去寻人的消息一直石沉大海。
就连之前托冯教授在西南打听,以及托林向东在西北打听,也都没有任何进展。
实在令人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