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队长点了点头,“行,也只有这样了。”
  商议完大队的安排,一家四口便张罗着开始准备晚饭。
  正吃着,林小梅从兴城打来了电话。
  她白天在外面的时候已经听到了这一消息,一直等到下班回到家才找到机会给苏清苒打电话。
  一接通,激动的声音便顺着电话线飞了过来。
  “表姐,多亏你提醒,我这几个月每天都有好好看书,哪怕现在单位不给我批假,也不至于来不及复习。”
  苏清苒嗯了一声,“过两天我想办法给你寄点资料,你注意查收,别光顾着学习,也要保重身体。”
  恢复高考的消息不仅给他们这些准备参加高考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就连村里那些丝毫没有关系的家庭也都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为知青们高兴的同时,更多的还是不舍和不知所措。
  担心知青们离开后,学校的孩子没人管,加工点也要少去很多主力军。
  最关键的,小苏要是走了,他们大队的副业可怎么办?
  发愁归发愁,大家还是相信大队长会安排好这些事。
  而且,现在大队的各项副业都趋于成熟,前期的路,小苏都已经替他们蹚平了。
  也是时候让村里其他年轻人帮着大队长一块撑起来,不能光依赖小苏了。
  晚上,小两口躺在被窝里。
  顾逍问她想考到哪里去?
  虽然两个人是第一次正式谈这个问题,但苏清苒其实早就想好了,只是谁也没告诉。
  “我想去沪城,宁大虽然也不错,但是对比京市和沪城的大学,还是差得远。”
  顾逍微微诧异,倒不是因为去外地。
  “我以为你想去京市,我听说京市的清北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以你的实力,应该可以试试。”
  苏清苒点了点头,“没错,不过沪城的申大也不差,有些专业甚至不输清北。
  而且沪城离咱们这更近一点,我们也更熟悉,还能照料下大队的副业,以后去兴城也方便。”
  还有同样重要的一点,她没说。
  她知道上辈子的顾逍是靠着往返南方做生意起家的。
  往后的十几年,国内最先发展起来的还是南方那边。
  尤其是羊城那一片,甚至用不了十几年,再过几年就会迎来高速发展。
  开放后,原本不起眼的小渔村会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而沪城地理位置正好在京市和羊城的中间,既可以北上供货也可以南下采购。
  未来,沪城也会有一次大的机遇。
  就在上辈子她去世那年,沪城的江东地区也被列为了国家的重点开发区域,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以后的发展更是不会差。
  这些,顾逍都还不知道。
  他只当媳妇是为了大队的生意考虑,再加上那边也有熟人,隔壁城就是亲人,的确更合适。
  便也很赞成,“好,那咱们就去沪城。”
  第372章 复习晕倒
  小两口决定去沪城后,第二天便开始找家里人商量。
  特别是问顾晓蕾的打算,看她愿不愿意也跟着去沪城。
  今年是第一年恢复高考,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统一安排,很多地方的政策会不一样。
  甚至有的连考试的时间也不一样。
  宁城这边是要求先填志愿,再参加考试。
  所以复习的同时,就要把报考的学校提前想好了。
  顾晓蕾原本还没开始考虑要去哪里,听说嫂子想考沪城的学校,二话不说也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沪城的申大。
  “上次去沪城,我就很喜欢那,以后要是真去了沪城上大学,是不是就能经常找向南哥和小梅姐玩了?
  对了,小梅姐准备考哪里?”
  苏清苒也不清楚,便在傍晚趁着她下班后,拨了个电话过去找林小梅。
  林小梅也才刚开始考虑,虽然还没定好学校,但是已经基本确定要去沪城了。
  得知两人想报申大,她有些犹豫,“申大是沪城最好的大学,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
  不过我们这是先考试再报志愿,这一个多月我再努力努力,等考完之后看看情况再报。”
  苏清苒嗯了一声,“我们俩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不过会努力一试的,实在不行退而求其次还可以报两个其他的学校。”
  林小梅笑道:“好,我也会努力的!咱们都加油。”
  挂完林小梅的电话,苏清苒又去问了顾晓蕙。
  出于私心,两人当然也希望最好的朋友以后都能在一个城市上学。
  可是顾晓蕙家里却舍不得让女儿离得太远,她自己的理想也是去宁大苏教授的门下,多学一些机械方面的知识,以后还想继续投身机械事业。
  两人见她下了决心,便不再多说什么,只是交流分享了下复习的计划。
  确定完目标,接下来便是好好看书复习。
  为了让几个知青和晓蕾能全力以赴,大队长特地把大家上工的活重新安排。
  每天只安排了少量的活计,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他们复习。
  城里的苏家几人,一有空就往大队里跑。
  几个人都是知识分子,尤其是苏景山和林玉珍,之前从事教育工作那么多年,对于复习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不光给两人搜集了不少资料带过来,而且还亲自上阵出题押重点。
  苏景山为了女儿的高考,更是早早和校长申请了避嫌。
  主动回避任何关于高考相关的工作。
  其他知青得知后都羡慕不已。
  他们手上现在也只有可怜兮兮的几本教材,要是从头复习,压根就来不及。
  村里的信息实在太少了,唯一的消息来源就是广播。
  有的人甚至对高考要考的科目都还是云里雾里。
  苏清苒见状,便和父亲商议了一下,下次上课的时候直接把那几个知青都喊过来,一块听课。
  几个知青都感激不已,也很佩服苏教授的学识。
  有人甚至还想报考宁大,“苏教授,您现在还给学生们授课吗?我都想报您教的专业了。 ”
  苏景山笑呵呵道:“教的,欢迎报考我们宁大。”
  复习之余,大家在一块说说笑笑,倒是也很欢乐。
  只是胡慧英和谢志远似乎有些心神不宁。
  在苏清苒的追问下,两人才道出原委,“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才刚刚有起色,如果我们俩走了,不知道会不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清苒想了想,“我觉得咱们好好努力,考个好大学,对孩子们才是更好的鼓舞。
  而且大队长已经和郭主任申请在找老师了,就算一时半会找不到,这一个多月还有我和晓蕾帮忙,不会太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你们现在当务之急就是专心复习准备考试。”
  其余几个知青也都在劝他们,“机会或许就这么一次,明年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政策,还是先好好考试。
  再说了,咱们能不能考上还不一定呢!”
  还有人开玩笑道:“咱们先说好,要是谁没考上,也别难受,就留下来继续给孩子们上课。”
  “那就这么说好了。”
  有了对手,大家都开始暗暗较劲,你追我赶,都不想当落后的那一个。
  徐娇和孙浩,以及陈卫国三人,之前在高中的时候成绩就一般化,现在也不敢把目标定得太高。
  三人都准备报考本地的宁大。
  而另外四个老知青,因为留在这里的时间最久,都很清楚这次高考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因为目标高,所以也更加的努力。
  半个月过去,不少人都瘦了一圈。
  大队长和村民们看着很担心,主动从自家拿了些鸡蛋给他们补补身体。
  但令人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这天晚上,苏清苒已经洗好躺进了被窝,正准备睡觉。
  突然听见隔壁的门被人拍得哐哐作响。
  顾逍连忙翻身下床去查看,发现是知青点的人。
  “说是知青点有人晕过去了。”
  苏清苒连忙穿好衣服跟着走了出来,大队长和顾婶已经迈着步子朝知青点狂奔。
  到了地方一看,晕倒的人的是刘琴。
  都半夜了,还在一个人偷偷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
  哪知道起身准备上厕所,直接栽跟头倒下床去。
  幸好徐娇发现得及时。
  苏清苒悄悄拿了袋红糖出来,用热水冲化之后又滴了滴灵泉,帮着喂下。
  过了一会,人才慢慢醒了过来。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还好没事,吓死了。”
  得知她晕倒的原因,顾婶忍不住心疼道:“你看你这孩子,现在都瘦成什么样了,这么晚不睡觉还在看书,身体能熬得住吗?”
  大半夜把大家都折腾过来,刘琴也自责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