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苏清苒看了看手表,“都快中午了,先回家吃饭,等傍晚你们再来吧!反正他就在这上班,跑不掉。”
两人点了点头,“也好,那就等傍晚再过来。”
送走吴城的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晚上,顾逍和苏振华出去了大半宿,再回来时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萧栋国以后绝对不敢再过来盯梢。
苏振华怕妹子不放心,和她保证,“我和附近的片警也打过了招呼,以后要是发现他再敢鬼鬼祟祟过来,直接抓人。”
苏清苒叮嘱了家里人两句,第二天便跟着顾逍回去了村里。
接下来,夫妻俩带着顾晓蕾,三人开始忙起了上次从沪城带回来的小生意。
剩下的空余时间就是看书复习。
春去秋来。
转眼到了十月初。
大队的秋收已经进入尾声。
地里的水稻、玉米和大豆都已经收了回来。
今年的果园又比去年增收了不少。
最令人振奋的是,两年半前种下的那一批‘野生抚育’的中药材,如今也已经到了最佳收获的时间。
采收前,省城的技术专家专门来了一趟,想实地考察下收获的情况。
顺便给大家做下培训,不同的药材,采收的时间和方法都有区别。
还有采回来之后的简单处理更是有讲究。
大队长选了十几个人,都是熟悉山林的,培训后跟着顾逍和技术人员进了山。
自从种下以后,大队只在每年春天的时候,会进山再种下下一批,顺便看看之前的长势情况,并不干涉。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这样丢在野外自生自灭的草药,竟然真的能长出来东西,且收成不错。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大家将挖回来的根茎和采回来的果实清理晒干。
再加上夏天时采回来晒干的金银花,一起送到了收购站。
晾晒之后虽然分量不算很多,但毕竟价格在那。
最终一共卖了三千多块钱。
要知道,这三千多块钱可是第一年采收的盈利。
对于这种一年只要进两次山,就能有这么多的收成,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营生了。
就连省城来的技术员也大为撼动。
虽说产量比不上外省人工种植的产量,但是毕竟投入少,而且野生种植出来的品质药效更好。
实实在在挣了钱以后,大家对中药材种植信心倍增,打算等明年春天播种时,再扩大山林范围,继续多播种一些。
忙完药材,时间转眼就到了十月的下旬。
这天,苏清苒仍旧作为向阳山小学的临时代理校长,跟着胡慧英和谢志远两位知青老师,一块在学校开会。
九月开始时,三人曾商量着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分班。
这次是分班后的第一次测验,三人正在比对孩子们的进步情况。
事实证明,分了班之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进步飞快。
三人正商量着后面课程要再加快些进度,突然就看见顾晓蕾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
“嫂子!嫂子!快,跟我回去!”
苏清苒被她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下一秒,看到桌子上的日历后,突然反应了过来。
“晓蕾,是不是——”
“嫂子,刚才广播里说,要重新恢复高考了!”
苏清苒心中一块石头应声落地。
虽然前段时间已经从父亲那得知了风吹草动。
而且早已笃定了这一天的到来,但是猛地听到这一消息时仍旧激动不已。
见两人抱头欢呼,胡慧英和谢志远则是傻傻地呆在了一旁。
缓了好一会,才敢确信她们说的高考恢复是什么意思。
“晓蕾,你确定?没有听错?”
顾晓蕾拉着苏清苒就往外走,边走边招呼两个人。
“胡老师,谢老师,你们要是不相信,跟我一块过去听广播,一会肯定还会重新播报的!”
两人愣了一瞬,安顿好孩子后就快步跟了过去。
到了顾家,顾晓蕾将广播调到了本地的频道,果然又听到了新一轮的重复播报和解读。
苏清苒激动道:“快,连上村里的大喇叭,通知下其他人。”
“好!”
广播还没播完,剩下几个知青已经飞快地冲了过来。
“苏知青,广播里说的是啥意思?”
见大家都一副懵懂不知所措的状态,苏清苒笑道:“就是字面的意思,今年要重新恢复高考,咱们这些人,都符合条件可以报考。”
几人相视一眼,七嘴八舌开始议论起来。
“怎么办?要不要考?”
“当然要考,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考了,是不是就能回城?”
“可是没有书本怎么办?考试还剩多少天来着?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见大家都像是无头苍蝇一般乱撞,苏清苒连忙开了口。
“刚才广播里说了,咱们宁城的考试时间是十二月十号到十一号,满打满算还有五十天的准备时间。
如果考上了大学,户口自然是要跟着迁到城里去的。
至于书本,当初我下乡的时候带了一套,可以先借给你们,我和晓蕾看一套。
你们人多,不够的话明天再去城里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买点资料回来。”
那些高中的书本,这段时间她已经翻得很熟,再看就没有意义了。
几个知青接过苏清苒的书本,忙不迭道谢。
没想到她会主动借书。
拿到书,大家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去,开始争分夺秒地翻看起来。
第371章 媳妇去哪他去哪
几个知青前脚刚走,顾逍和大队长正好从镇上赶了回来。
一进门,两人便连忙把在镇上得知的消息告诉了她们。
顾晓蕾笑道:“我们刚才已经从广播里听到了,大家伙也全知道了!”
大队长见她们已经知道,这才坐下来喝口水缓缓。
整个人却还是懵的。
顾逍也是如此,虽然一直都相信会有这么一天,但是猛地听到这一消息后,也觉得十分突然。
就在这时,城里的家人也陆陆续续从工作单位打来了电话。
她准备参加高考的事,娘家那边都是知道并且支持的。
唯独公公婆婆这边,还没有和他们正式谈过这个话题。
现在消息正式公布下来,也是时候和他们说下自己的打算。
“爹,娘,我打算和晓蕾一块去参加高考。”
两个人都有些回不过神,但是听见儿媳妇这么说,还是立刻点了头。
“考,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去试试的。”
女儿和其他知青都要参加高考,没有道理拦着不让他们的儿媳妇参加。
更何况,原本她就有机会去上工农兵大学的,只是被耽误了。
不过现在想想,幸好当初没有去上。
否则也赶不上这么好的机会。
说着说着,大队长忽然感慨起来,“刚才在镇上的时候,听郭主任说,这次高考报名不需要经过大队同意,只怕到了年底很多结过婚又考上的知青都要离婚了。”
顾婶也唏嘘道:“幸好咱们大队那些知青都没有留下来结婚,不然就麻烦了。”
两人说完,这才突然意识到,他们的儿媳妇也是知青!
这些年,两人早把苏清苒当做自家人,差点忘记了这一点。
“小苏,我们俩不是那个意思......”
苏清苒看了顾逍一眼,笑道:“爹,娘,你们放心吧,不管能不能考上,都不会影响我和顾逍。”
老两口听到这,放心地点了点头,“听说大学也就四年,说快也快的,到时候你就安心去上。”
顾逍被老两口弄得莫名其妙。
“我可没打算留在家里等四年啊,我媳妇考上哪,我就要跟着去哪的。”
顾晓蕾赶紧抱紧大腿,“嫂子考哪,我也考哪,到时候我们一块去上大学。”
老两口回过神,才发现自己想岔了,“这样也好,不然让她们两个去外地,我们还不放心,有顾逍跟着去照顾,再好不过。”
“只是他粮食关系弄不走,到了外地吃什么?”
顾逍,“......反正饿不死,捡破烂要饭我也要跟着。”
老两口见他有这么决心,也不再说什么。
儿子的本事两人还是知道一点的,不可能真的去捡破烂。
眼下真正要发愁的,是向阳山小学那边。
其他的工作,少了几个知青,大家伙都可以顶一顶。
但是学校那边除了知青,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人来顶了。
苏清苒提议,“这两天我和晓蕾先帮忙顶两节课,让胡老师和谢老师腾出一半时间复习。
同时咱们再和郭主任那边申请下,尽管安排新的老师过来。”
两人点了点头,“也好,那就等傍晚再过来。”
送走吴城的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晚上,顾逍和苏振华出去了大半宿,再回来时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萧栋国以后绝对不敢再过来盯梢。
苏振华怕妹子不放心,和她保证,“我和附近的片警也打过了招呼,以后要是发现他再敢鬼鬼祟祟过来,直接抓人。”
苏清苒叮嘱了家里人两句,第二天便跟着顾逍回去了村里。
接下来,夫妻俩带着顾晓蕾,三人开始忙起了上次从沪城带回来的小生意。
剩下的空余时间就是看书复习。
春去秋来。
转眼到了十月初。
大队的秋收已经进入尾声。
地里的水稻、玉米和大豆都已经收了回来。
今年的果园又比去年增收了不少。
最令人振奋的是,两年半前种下的那一批‘野生抚育’的中药材,如今也已经到了最佳收获的时间。
采收前,省城的技术专家专门来了一趟,想实地考察下收获的情况。
顺便给大家做下培训,不同的药材,采收的时间和方法都有区别。
还有采回来之后的简单处理更是有讲究。
大队长选了十几个人,都是熟悉山林的,培训后跟着顾逍和技术人员进了山。
自从种下以后,大队只在每年春天的时候,会进山再种下下一批,顺便看看之前的长势情况,并不干涉。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这样丢在野外自生自灭的草药,竟然真的能长出来东西,且收成不错。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大家将挖回来的根茎和采回来的果实清理晒干。
再加上夏天时采回来晒干的金银花,一起送到了收购站。
晾晒之后虽然分量不算很多,但毕竟价格在那。
最终一共卖了三千多块钱。
要知道,这三千多块钱可是第一年采收的盈利。
对于这种一年只要进两次山,就能有这么多的收成,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营生了。
就连省城来的技术员也大为撼动。
虽说产量比不上外省人工种植的产量,但是毕竟投入少,而且野生种植出来的品质药效更好。
实实在在挣了钱以后,大家对中药材种植信心倍增,打算等明年春天播种时,再扩大山林范围,继续多播种一些。
忙完药材,时间转眼就到了十月的下旬。
这天,苏清苒仍旧作为向阳山小学的临时代理校长,跟着胡慧英和谢志远两位知青老师,一块在学校开会。
九月开始时,三人曾商量着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分班。
这次是分班后的第一次测验,三人正在比对孩子们的进步情况。
事实证明,分了班之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进步飞快。
三人正商量着后面课程要再加快些进度,突然就看见顾晓蕾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
“嫂子!嫂子!快,跟我回去!”
苏清苒被她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下一秒,看到桌子上的日历后,突然反应了过来。
“晓蕾,是不是——”
“嫂子,刚才广播里说,要重新恢复高考了!”
苏清苒心中一块石头应声落地。
虽然前段时间已经从父亲那得知了风吹草动。
而且早已笃定了这一天的到来,但是猛地听到这一消息时仍旧激动不已。
见两人抱头欢呼,胡慧英和谢志远则是傻傻地呆在了一旁。
缓了好一会,才敢确信她们说的高考恢复是什么意思。
“晓蕾,你确定?没有听错?”
顾晓蕾拉着苏清苒就往外走,边走边招呼两个人。
“胡老师,谢老师,你们要是不相信,跟我一块过去听广播,一会肯定还会重新播报的!”
两人愣了一瞬,安顿好孩子后就快步跟了过去。
到了顾家,顾晓蕾将广播调到了本地的频道,果然又听到了新一轮的重复播报和解读。
苏清苒激动道:“快,连上村里的大喇叭,通知下其他人。”
“好!”
广播还没播完,剩下几个知青已经飞快地冲了过来。
“苏知青,广播里说的是啥意思?”
见大家都一副懵懂不知所措的状态,苏清苒笑道:“就是字面的意思,今年要重新恢复高考,咱们这些人,都符合条件可以报考。”
几人相视一眼,七嘴八舌开始议论起来。
“怎么办?要不要考?”
“当然要考,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考了,是不是就能回城?”
“可是没有书本怎么办?考试还剩多少天来着?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见大家都像是无头苍蝇一般乱撞,苏清苒连忙开了口。
“刚才广播里说了,咱们宁城的考试时间是十二月十号到十一号,满打满算还有五十天的准备时间。
如果考上了大学,户口自然是要跟着迁到城里去的。
至于书本,当初我下乡的时候带了一套,可以先借给你们,我和晓蕾看一套。
你们人多,不够的话明天再去城里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买点资料回来。”
那些高中的书本,这段时间她已经翻得很熟,再看就没有意义了。
几个知青接过苏清苒的书本,忙不迭道谢。
没想到她会主动借书。
拿到书,大家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去,开始争分夺秒地翻看起来。
第371章 媳妇去哪他去哪
几个知青前脚刚走,顾逍和大队长正好从镇上赶了回来。
一进门,两人便连忙把在镇上得知的消息告诉了她们。
顾晓蕾笑道:“我们刚才已经从广播里听到了,大家伙也全知道了!”
大队长见她们已经知道,这才坐下来喝口水缓缓。
整个人却还是懵的。
顾逍也是如此,虽然一直都相信会有这么一天,但是猛地听到这一消息后,也觉得十分突然。
就在这时,城里的家人也陆陆续续从工作单位打来了电话。
她准备参加高考的事,娘家那边都是知道并且支持的。
唯独公公婆婆这边,还没有和他们正式谈过这个话题。
现在消息正式公布下来,也是时候和他们说下自己的打算。
“爹,娘,我打算和晓蕾一块去参加高考。”
两个人都有些回不过神,但是听见儿媳妇这么说,还是立刻点了头。
“考,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去试试的。”
女儿和其他知青都要参加高考,没有道理拦着不让他们的儿媳妇参加。
更何况,原本她就有机会去上工农兵大学的,只是被耽误了。
不过现在想想,幸好当初没有去上。
否则也赶不上这么好的机会。
说着说着,大队长忽然感慨起来,“刚才在镇上的时候,听郭主任说,这次高考报名不需要经过大队同意,只怕到了年底很多结过婚又考上的知青都要离婚了。”
顾婶也唏嘘道:“幸好咱们大队那些知青都没有留下来结婚,不然就麻烦了。”
两人说完,这才突然意识到,他们的儿媳妇也是知青!
这些年,两人早把苏清苒当做自家人,差点忘记了这一点。
“小苏,我们俩不是那个意思......”
苏清苒看了顾逍一眼,笑道:“爹,娘,你们放心吧,不管能不能考上,都不会影响我和顾逍。”
老两口听到这,放心地点了点头,“听说大学也就四年,说快也快的,到时候你就安心去上。”
顾逍被老两口弄得莫名其妙。
“我可没打算留在家里等四年啊,我媳妇考上哪,我就要跟着去哪的。”
顾晓蕾赶紧抱紧大腿,“嫂子考哪,我也考哪,到时候我们一块去上大学。”
老两口回过神,才发现自己想岔了,“这样也好,不然让她们两个去外地,我们还不放心,有顾逍跟着去照顾,再好不过。”
“只是他粮食关系弄不走,到了外地吃什么?”
顾逍,“......反正饿不死,捡破烂要饭我也要跟着。”
老两口见他有这么决心,也不再说什么。
儿子的本事两人还是知道一点的,不可能真的去捡破烂。
眼下真正要发愁的,是向阳山小学那边。
其他的工作,少了几个知青,大家伙都可以顶一顶。
但是学校那边除了知青,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人来顶了。
苏清苒提议,“这两天我和晓蕾先帮忙顶两节课,让胡老师和谢老师腾出一半时间复习。
同时咱们再和郭主任那边申请下,尽管安排新的老师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