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嬴子瑜可不管公子高赌气的话,眼珠子一转,十分好奇的凑到公子高身边,“仲父,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秘密的?”
公子高还想拿乔的,但是架不住嬴子瑜的软磨硬泡,端起了架子,说道,“我要纠正小鱼儿你的一个错误认知,父亲和文信侯的关系不算什么秘密。
大秦上下知道那段过去的人不少,我是秦公子,随便找个人威逼利诱一下,很快就能知道我想知道的事情。”
表面上“威逼利诱”,实际上只有“威逼”。
只是,嬴子瑜不明白公子高为什么要去问这些。
她一个嬴政粉丝都没想过深入探寻自家大父年轻时候的事情,“仲父,你这个行为很可疑啊。”
公子高不乐意了,他理由很充分的,“什么很可疑,我这是为我的旷世巨作搜集素材呢。”
“旷世巨作?你不已经写好《嬴子说》了吗?”
公子高摇摇头,“这只是我的开山之作,并不是我的巅峰之作,我的巅峰之作将会是我手上正在创作的《秦》!”
公子高想的很美,他的《秦》如果写好了,将会和大秦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嬴子瑜充满了怀疑的眼神激起了公子高的胜负欲,“小鱼儿你别不信,我这本《秦》讲的是我大秦从成立到兴盛再到辉煌的故事,以父亲的视角展开,绝对具有开天辟地、划时代的价值!”
到这里嬴子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公子高这是打算自己亲自动手操刀一部长篇小说,比前世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早了一千多年。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是划时代的突破。
不仅是嬴子瑜,就连一旁不爱看书的项羽都来了兴趣。
公子高得意洋洋,有点找不着北了,“吕不韦写了《吕氏春秋》,说是一字不改,我以后写出来的《秦》也是这样的。”
说什么来什么,公子高吹牛还没结束呢,嬴政就从他身后来了一句,“说这话之前看过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了吗?”
这一声差点吓到公子高。
公子高抚摸着胸口,有些惊慌失措,“父亲,你站在人后面太吓人了。”
嬴政不在意,一锤定音道,“你被吓到说明你刚刚说的话非常心虚。”
公子高需要辩驳,“我虽然没看过《吕氏春秋》,但不是我的问题啊,还不是因为这书不给看嘛。”
公子高后面的声音越来越低。
嬴子瑜看热闹不嫌事大,立刻举手表示,“仲父没关系,我这里有书,可以借你的。”
公子高勉强微笑。
嬴政则表示不用,“朕正好在吕不韦书房中找到了新版《吕氏春秋》,更好给你学学。”
说完作势就要把书给公子高,公子高一开始是真的浑身抗拒,他爱写书不代表他爱看书,这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到后面公子高就发现,其实嬴政不是真的想把《吕氏春秋》给他。
得出这个结论的公子高非常高兴,嬴政则也没有不好意思,而是非常理直气壮的表示,“这书只有一本,当然是给小鱼儿更加有用。”
嬴子瑜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个吃瓜群众,结果没想到这火还能烧到她的身上,“大父我不需要啊,我有的,之前你让阿父带给我的。”
嬴子瑜企图让嬴政回想起来。
但可惜,嬴政没有忘记。
“这本是最终版,是吕不韦死前才修改过的,和之前给你的不一样。”
“修改过?可是吕不韦当初在这书完本之后可是放出话来说,这书一字不可改啊?”
当初吕不韦说《吕氏春秋》一字不可改一方面是个噱头,传播他的书。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当时正处于权力巅峰,正春风得意,和后来晚年不受重用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然后自行修改年轻时候偏激的观点也是正常的。
当然这些嬴政没有太细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行吧,嬴子瑜接受了这个解释。
“但是这书之前不是还不让人看嘛,现在怎么还逼着我学呢?”
嬴子瑜更想问的是,不能因为祭拜一次吕不韦,她家大父就对吕不韦改观了吧,难道恋旧的实际上是她大父?
“想什么呢,让你学不过是因为这本书很重要而已。”
嬴政反思过了,以前他虽然也知道这书有用,对大秦未来有用,但是那时候的他年轻,还是比较意气用事的,是非黑白太绝对了。
等后来阅历跟上了,他也忘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了。
好在现在还不晚。
本着不能自己一个人受苦的嬴子瑜发扬着有福同享的好精神,“仲父也说了,文信侯的《吕氏春秋》对治理国家和地方都有好处。
这样的好东西怎么可以只有我一个人看呢?”
突然被提及的公子高很想表示,这话他没说过。
“正好咱们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多印刷一些也不难。”
嬴子瑜的意思是让嬴政陪着她学,但好像嬴政理解错了嬴子瑜的意思,“你说得对,你父亲在邯郸治理国事也需要这书,印好了找个人给他送几本。”
虽然但是,嬴子瑜当然不会阻止自家父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甚至还想为他添砖加瓦。
“我在大父你身边,大父随时可以检验我的学习成果,但是阿父不行,为了阿父好,阿父每个月交一篇学习心得最好。”
而且她阿父坐镇陪都之一的邯郸需要学,那她姑姑坐镇寿春也不能厚此薄彼。
对此,嬴政表示顺手的事!
至于收到嬴政的“关心”的两位什么样的心情,这就不在嬴子瑜现在的考虑范围内了。
不过正是因为这本书,阴嫚后面对百越的征伐才不至于伤亡过大。
第144章
蒙毅等人接到嬴政之后,原本打算先带嬴政他们去行宫休息的,但是嬴政有别的想法。
“自从学宫建成,寡人还未见过,还是先去学宫吧。”
蒙毅有些犹豫,“君上一路舟车劳顿,臣恐君上不耐,不如先去行宫,反正学宫一直在,休整好再去也不迟啊。”
蒙毅这话完全是从嬴政的角度来考虑的,但是嬴政并不是像蒙毅想的奔波许久。
“不用了,寡人更想看看学宫。”
蒙毅的劝阻不过是之前照顾嬴政照顾惯了,嬴政当然也知道蒙毅平时的贴心,于是开了句玩笑,“蒙卿这样极力阻止寡人,难道是学宫有什么寡人不能看的?”
蒙毅知道他们君上的性格,并不是真的生气,但是跟在一旁的郡丞不知道。
郡丞以为嬴政因为被反驳所以生气了,于是立马挤开蒙毅,“君上误会了,郡守并非是这个意思。
学宫一切都好,若是君上恩准,臣斗胆为君上引路。”
要不说嬴政宠爱蒙毅不是无缘无故呢,在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蒙毅就发现嬴政对眼前搭话的人毫无印象。
所以第一时间就不留痕迹的为嬴政介绍他的副手——郡丞陈方。
虽然即使是介绍了,嬴政还是没有想起来,但不妨碍嬴政表现出对他的赏识,让陈方前面带路。
陈方以为自己因此入了嬴政的眼,立刻有些逾距地安排自己和嬴政同行,故意遗忘了身后的蒙毅。
同样被嬴政落下的还有嬴子瑜。
嬴子瑜仰着头询问道,“蒙卿,你能带一带我吗?”
蒙毅是打算追上嬴政的,但是看看拉着自己衣摆的嬴子瑜,又看看了已经走远的嬴政,纠结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嬴子瑜。
说是带着,不过是因为嬴子瑜还小,要做马车,需要蒙毅陪同。
嬴子瑜仔细打量着这位史书上都承认的嬴政的心腹重臣,与他兄长蒙毅正常的五大三粗的将军相不一样,蒙毅偏文臣书生气一些。
蒙毅被嬴子瑜直勾勾的眼神看的有些发毛,又想到兄长曾经跟他提到过的嬴子瑜的神异之处,总感觉嬴子瑜要做些什么。
“不知道太孙殿下如此看着臣做什么?”
自己吓自己也不是办法,蒙毅选择先下手为强,询问清楚。
嬴子瑜则是摇摇头,“我是觉得蒙卿长得好看才看你的,可没有什么坏心思啊。”
嬴子瑜要不这样说蒙毅可能只是猜测,但是都已经这样说了,蒙毅可就确定嬴子瑜要给他下套了。
“太孙殿下说笑了,说起伟岸英武,臣是比不上张少相张子房的,更不用说您仲父公子高也是姿容绝艳的。
在他们面前,臣怎敢当太孙一句‘长得好看’啊。”
嬴子瑜不喜欢蒙毅这样妄自菲薄的样子,“蒙卿这话就说的不对了,你和仲父以及张先生是不一样的好看。
他们是超越性别的美,的确是人间少有,但蒙卿你也是和阿父一样的美男子啊。
真不用自谦!”
嬴子瑜说的很真诚,蒙毅只能勉强微笑,“太孙说的是。”
公子高还想拿乔的,但是架不住嬴子瑜的软磨硬泡,端起了架子,说道,“我要纠正小鱼儿你的一个错误认知,父亲和文信侯的关系不算什么秘密。
大秦上下知道那段过去的人不少,我是秦公子,随便找个人威逼利诱一下,很快就能知道我想知道的事情。”
表面上“威逼利诱”,实际上只有“威逼”。
只是,嬴子瑜不明白公子高为什么要去问这些。
她一个嬴政粉丝都没想过深入探寻自家大父年轻时候的事情,“仲父,你这个行为很可疑啊。”
公子高不乐意了,他理由很充分的,“什么很可疑,我这是为我的旷世巨作搜集素材呢。”
“旷世巨作?你不已经写好《嬴子说》了吗?”
公子高摇摇头,“这只是我的开山之作,并不是我的巅峰之作,我的巅峰之作将会是我手上正在创作的《秦》!”
公子高想的很美,他的《秦》如果写好了,将会和大秦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嬴子瑜充满了怀疑的眼神激起了公子高的胜负欲,“小鱼儿你别不信,我这本《秦》讲的是我大秦从成立到兴盛再到辉煌的故事,以父亲的视角展开,绝对具有开天辟地、划时代的价值!”
到这里嬴子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公子高这是打算自己亲自动手操刀一部长篇小说,比前世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早了一千多年。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是划时代的突破。
不仅是嬴子瑜,就连一旁不爱看书的项羽都来了兴趣。
公子高得意洋洋,有点找不着北了,“吕不韦写了《吕氏春秋》,说是一字不改,我以后写出来的《秦》也是这样的。”
说什么来什么,公子高吹牛还没结束呢,嬴政就从他身后来了一句,“说这话之前看过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了吗?”
这一声差点吓到公子高。
公子高抚摸着胸口,有些惊慌失措,“父亲,你站在人后面太吓人了。”
嬴政不在意,一锤定音道,“你被吓到说明你刚刚说的话非常心虚。”
公子高需要辩驳,“我虽然没看过《吕氏春秋》,但不是我的问题啊,还不是因为这书不给看嘛。”
公子高后面的声音越来越低。
嬴子瑜看热闹不嫌事大,立刻举手表示,“仲父没关系,我这里有书,可以借你的。”
公子高勉强微笑。
嬴政则表示不用,“朕正好在吕不韦书房中找到了新版《吕氏春秋》,更好给你学学。”
说完作势就要把书给公子高,公子高一开始是真的浑身抗拒,他爱写书不代表他爱看书,这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到后面公子高就发现,其实嬴政不是真的想把《吕氏春秋》给他。
得出这个结论的公子高非常高兴,嬴政则也没有不好意思,而是非常理直气壮的表示,“这书只有一本,当然是给小鱼儿更加有用。”
嬴子瑜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个吃瓜群众,结果没想到这火还能烧到她的身上,“大父我不需要啊,我有的,之前你让阿父带给我的。”
嬴子瑜企图让嬴政回想起来。
但可惜,嬴政没有忘记。
“这本是最终版,是吕不韦死前才修改过的,和之前给你的不一样。”
“修改过?可是吕不韦当初在这书完本之后可是放出话来说,这书一字不可改啊?”
当初吕不韦说《吕氏春秋》一字不可改一方面是个噱头,传播他的书。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当时正处于权力巅峰,正春风得意,和后来晚年不受重用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然后自行修改年轻时候偏激的观点也是正常的。
当然这些嬴政没有太细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行吧,嬴子瑜接受了这个解释。
“但是这书之前不是还不让人看嘛,现在怎么还逼着我学呢?”
嬴子瑜更想问的是,不能因为祭拜一次吕不韦,她家大父就对吕不韦改观了吧,难道恋旧的实际上是她大父?
“想什么呢,让你学不过是因为这本书很重要而已。”
嬴政反思过了,以前他虽然也知道这书有用,对大秦未来有用,但是那时候的他年轻,还是比较意气用事的,是非黑白太绝对了。
等后来阅历跟上了,他也忘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了。
好在现在还不晚。
本着不能自己一个人受苦的嬴子瑜发扬着有福同享的好精神,“仲父也说了,文信侯的《吕氏春秋》对治理国家和地方都有好处。
这样的好东西怎么可以只有我一个人看呢?”
突然被提及的公子高很想表示,这话他没说过。
“正好咱们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多印刷一些也不难。”
嬴子瑜的意思是让嬴政陪着她学,但好像嬴政理解错了嬴子瑜的意思,“你说得对,你父亲在邯郸治理国事也需要这书,印好了找个人给他送几本。”
虽然但是,嬴子瑜当然不会阻止自家父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甚至还想为他添砖加瓦。
“我在大父你身边,大父随时可以检验我的学习成果,但是阿父不行,为了阿父好,阿父每个月交一篇学习心得最好。”
而且她阿父坐镇陪都之一的邯郸需要学,那她姑姑坐镇寿春也不能厚此薄彼。
对此,嬴政表示顺手的事!
至于收到嬴政的“关心”的两位什么样的心情,这就不在嬴子瑜现在的考虑范围内了。
不过正是因为这本书,阴嫚后面对百越的征伐才不至于伤亡过大。
第144章
蒙毅等人接到嬴政之后,原本打算先带嬴政他们去行宫休息的,但是嬴政有别的想法。
“自从学宫建成,寡人还未见过,还是先去学宫吧。”
蒙毅有些犹豫,“君上一路舟车劳顿,臣恐君上不耐,不如先去行宫,反正学宫一直在,休整好再去也不迟啊。”
蒙毅这话完全是从嬴政的角度来考虑的,但是嬴政并不是像蒙毅想的奔波许久。
“不用了,寡人更想看看学宫。”
蒙毅的劝阻不过是之前照顾嬴政照顾惯了,嬴政当然也知道蒙毅平时的贴心,于是开了句玩笑,“蒙卿这样极力阻止寡人,难道是学宫有什么寡人不能看的?”
蒙毅知道他们君上的性格,并不是真的生气,但是跟在一旁的郡丞不知道。
郡丞以为嬴政因为被反驳所以生气了,于是立马挤开蒙毅,“君上误会了,郡守并非是这个意思。
学宫一切都好,若是君上恩准,臣斗胆为君上引路。”
要不说嬴政宠爱蒙毅不是无缘无故呢,在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蒙毅就发现嬴政对眼前搭话的人毫无印象。
所以第一时间就不留痕迹的为嬴政介绍他的副手——郡丞陈方。
虽然即使是介绍了,嬴政还是没有想起来,但不妨碍嬴政表现出对他的赏识,让陈方前面带路。
陈方以为自己因此入了嬴政的眼,立刻有些逾距地安排自己和嬴政同行,故意遗忘了身后的蒙毅。
同样被嬴政落下的还有嬴子瑜。
嬴子瑜仰着头询问道,“蒙卿,你能带一带我吗?”
蒙毅是打算追上嬴政的,但是看看拉着自己衣摆的嬴子瑜,又看看了已经走远的嬴政,纠结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嬴子瑜。
说是带着,不过是因为嬴子瑜还小,要做马车,需要蒙毅陪同。
嬴子瑜仔细打量着这位史书上都承认的嬴政的心腹重臣,与他兄长蒙毅正常的五大三粗的将军相不一样,蒙毅偏文臣书生气一些。
蒙毅被嬴子瑜直勾勾的眼神看的有些发毛,又想到兄长曾经跟他提到过的嬴子瑜的神异之处,总感觉嬴子瑜要做些什么。
“不知道太孙殿下如此看着臣做什么?”
自己吓自己也不是办法,蒙毅选择先下手为强,询问清楚。
嬴子瑜则是摇摇头,“我是觉得蒙卿长得好看才看你的,可没有什么坏心思啊。”
嬴子瑜要不这样说蒙毅可能只是猜测,但是都已经这样说了,蒙毅可就确定嬴子瑜要给他下套了。
“太孙殿下说笑了,说起伟岸英武,臣是比不上张少相张子房的,更不用说您仲父公子高也是姿容绝艳的。
在他们面前,臣怎敢当太孙一句‘长得好看’啊。”
嬴子瑜不喜欢蒙毅这样妄自菲薄的样子,“蒙卿这话就说的不对了,你和仲父以及张先生是不一样的好看。
他们是超越性别的美,的确是人间少有,但蒙卿你也是和阿父一样的美男子啊。
真不用自谦!”
嬴子瑜说的很真诚,蒙毅只能勉强微笑,“太孙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