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完成之后公子高心里就有一个预感,这次的戏剧绝对会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受人追捧,名留青史。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从这些天戏台座无虚席就可以看出来了。
这次戏剧的主角是嬴政,和之前在寿春城内编的秦王传差不多,这本戏舆论很稳定,没有辜负嬴政血雨腥风的体质,口碑两极化很严重。
换句话说,对这位秦始皇嬴政的评价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当然这些负面评价只在某些人、某些圈子私底下流传。
至于为什么嬴子瑜还会知道呢。
原因还在于这几次嬴子瑜出门听戏,在听到百姓评价的时候总能听到一些人看似夸奖实则贬低的言论。
有些人分辨不出来也就算了,一些听出来的并且还不认可的,双方就会争辩的面红耳赤,到最后大打出手也不在少数。
嬴子瑜甚至不止一次感慨,秦始皇果然是从古至今的顶流,所到之处必定会引起舆论的滔天巨浪。
想到这里,嬴子瑜突然怜悯的看了一眼自家似乎无知无觉的仲父,“这样大的舆论效应,这件事情肯定满不了太久,仲父就不怕大父知道之后怪罪吗?”
公子高神色不变,“当然不怕。”
嬴子瑜不解,总觉得这件事情有自己不知道的细节。
“为什么?
虽然咱们大秦没有文字狱,舆论还比较宽松,大父自己也不在意别人的误解和评价,甚至咸阳城内明面上百姓的舆论还很克制。
但是这种直接评价君主的行为确实超过了封建君王的容忍程度,完全削弱了君王的威严。大父知道了会不会不高兴啊。”
原来自家小侄女担心的是这件事情啊,公子高了解清楚之后非常不在意的说道,“不用担心,我是有免死金牌的人,毕竟这件事情父亲是知道的。”
“大父知道?而且还同意?”
果然这件事情背后有她不知道的细节。
公子高点点头,“是啊,而且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是父亲要求我做的。”
事实上,嬴政一直都知道当初在禅地的时候,一些大臣对自己立太孙的行为虽然表面赞同了,但是内心却很反对,当时所谓的同意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也知道这群人未来肯定会搞事情。
这件事情他隐晦的同嬴子瑜说过,但是也许是嬴子瑜没听懂,也许是嬴子瑜听懂了但是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储君之位就够了,所以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
嬴政一方面高兴自己养出的是一个走光明正道的君王,一方面又担心嬴子瑜善良磊落,以后会被这群老狐狸欺负。
所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时候,他要为自家孙女多铺一铺路,想到这里,当时嬴政立刻叫来了公子高,打算先下手为强。
他需要培养更多认同自己、认同小鱼儿的人,他需要自己和小鱼儿的支持越来越多。
长辈爱之深,则为其计深远。
这些年他也看明白了,宣传的作用潜移默化,是一把看不见的思想演变的刀,用的好了,效果非常喜人。
不过嬴子瑜是一只不谙政治斗争的小白兔这个观点只有滤镜八百米厚的嬴政赞同。
听到这里,嬴子瑜张了张嘴,在心里对系统发出了第一次的忏悔。
【小九啊,我真的很惭愧,我一个学新闻的专业人士居然还不如我家大父这个古代人。
明明我家大父也没有学过舆论战和文艺作品对人意识形态转变的重要作用啊,结果仍然凭借天赋,玩转了起来。
和我家大父比起来我真的是太不称职了。】
已经很少冒头的系统数着这段时间迅速回本的积分,头也不抬的敷衍道,【所以宿主是明白自己工作的不认真了,打算重新卷起来了吗?】
嬴子瑜摇摇头,【我家大父毕竟是千古一帝,能抱他的大腿何乐而不为,哪里需要我亲自卷?】
和系统插科打诨的嬴子瑜微微走神了一会儿,不过这在公子高眼里就变成了震惊到呆愣住了,以为嬴子瑜担心舆论不好控制。
想到嬴子瑜之前提出的双刃剑的概念,于是公子高更加详细解释道,“你也别担心后面舆论控制不住,现在只是让话题发酵一段时间,等后面我的出版社就会出手的。”
嬴子瑜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公子高说道这里她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这么说来仲父你已经准备好引导舆论的稿子了?”
公子高给了个必然如此的眼神,“而且这次的稿子还是张子房亲自写的。”
嬴子瑜抽了抽嘴角,她现在真心觉得自己对不住自家张先生了,怎么什么活都接啊。
对公子高开玩笑道,“我好好的封地丞相都成了你们御用笔杆子了,明明是我的秘书,结果都快成为你们养的营销号了。”
以后如果这段历史被挖掘出来,那岂不是——震惊!风光霁月的大秦丞相居然是营销号出身!掌握水军数十万,为大秦三代君王洗白反黑,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简直太丧心病狂了,她觉得她们老嬴家对不起留侯。
公子高手指一屈,往嬴子瑜脑袋上一敲,“别把你仲父说的好像是黑心商贩一样,我们出版社是给钱了的,而且他的稿费不低!”
最后一句话公子高简直是用吼的,张子房的身价简直是高得离谱好吧。
这是钱财的问题吗,这是张良史书上名声的问题啊,让张良成为后世人人喊打的营销号鼻祖,这简直是给他们贴金。
嬴子瑜决定了,这件事情一定要瞒住!对后人瞒住!
但是现在,嬴子瑜揉了揉被敲了的脑袋,嘀咕了一句,小时候大家喜欢捏脸,现在长大了,不好捏脸了,改敲脑袋了是吗。
然后重新回到正式话题上,“引导舆论光凭借张先生还不够吧。”
独木难支,即便张良言语再犀利,粉丝再多,孤零零的意见领袖也不能形成一边倒的舆论风向啊。
这点公子高早就在过去的尝试中有了很多经验了。
“你不会以为我们养的这些你所谓的营销号只有张良一个吧?”
天真!
自从第一次翻车之后,公子高早就痛定思痛,暗地里养了很多作者了。
至于这些作者都是从哪里来的?
大秦朝堂的官员都是宝藏,不用白不用。
知道公子高心里有数,嬴子瑜也就没有过多干涉,下意识感慨道,“可惜大父只同意改编这一个,不然朝堂一些争论、大父统一六国的过程都是现成的素材。”
嬴子瑜的刚说完就看到公子高意味深长的表情。
“仲父难道还有我不知道的惊喜?”
公子高轻咳了一声,“你知道的,仲父我自从出版了《嬴子说》奠定了我小说学派集大成者的地位,现在我的目标是创作一部史诗级小说。”
“仲父的意思是……”
公子高给了一个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眼神。
懂了的嬴子瑜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重新回到窗边看戏了。
虽然这本戏嬴子瑜已经完完全全看完一遍了,但是好剧不怕重复看。
只是看着看着,嬴子瑜觉得不对劲了,“仲父,你看戏台下中间位置上的人是不是很眼熟?”
嬴子瑜和公子高是在二楼包厢,她指的位置是在一楼大堂中央。
公子高听到嬴子瑜的话也走了过来,顺着嬴子瑜指的方向看过去。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不是三弟吗!”
是的,一楼大厅坐着的是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把军营当家的公子将闾。
当然,如果只是公子将闾一个人,嬴子瑜他们还不会这么惊讶,最关键的,公子将闾身边带了一个姑娘!
嬴子瑜和公子高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三叔父/将闾有看上的姑娘了?”
结果两个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不解和好奇,然后两个人一拍即合,准备下去一探究竟。
对于这俩人要做什么,坐在楼下的公子将闾一无所知。
他现在正对着自己身旁的姑娘献殷勤呢。
一会儿拿着糕点询问,“李姑娘,你尝尝这个糕点,是一品楼新出的,特别好吃!”
一会儿端着茶水递过去,“李姑娘要喝水吗?这是新出的茶,虽然我尝不出来有什么不同,但是我觉得你一定喜欢的。”
见对方正关注着台上的戏,又说,“李姑娘很喜欢这部戏吗,我听说这是最近咸阳城内最流行的,你觉得如何?”
……
李婉清一边感谢公子将闾的厚待,一边对公子将闾不加掩饰的亲近感到为难。
“将闾,你是秦公子,没必要做这些的,让仆人来就好了。”
将闾摇摇头,不乐意,“这怎么可以,仆人做的哪有我做的诚心啊。
你也不要有负担,我这是在追求你,做这些理所应当,我还觉得不够呢。”
要不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将闾都想和李婉清说之前扶苏和公子高追求夫人的时候闹出的动静比这还大呢。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从这些天戏台座无虚席就可以看出来了。
这次戏剧的主角是嬴政,和之前在寿春城内编的秦王传差不多,这本戏舆论很稳定,没有辜负嬴政血雨腥风的体质,口碑两极化很严重。
换句话说,对这位秦始皇嬴政的评价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当然这些负面评价只在某些人、某些圈子私底下流传。
至于为什么嬴子瑜还会知道呢。
原因还在于这几次嬴子瑜出门听戏,在听到百姓评价的时候总能听到一些人看似夸奖实则贬低的言论。
有些人分辨不出来也就算了,一些听出来的并且还不认可的,双方就会争辩的面红耳赤,到最后大打出手也不在少数。
嬴子瑜甚至不止一次感慨,秦始皇果然是从古至今的顶流,所到之处必定会引起舆论的滔天巨浪。
想到这里,嬴子瑜突然怜悯的看了一眼自家似乎无知无觉的仲父,“这样大的舆论效应,这件事情肯定满不了太久,仲父就不怕大父知道之后怪罪吗?”
公子高神色不变,“当然不怕。”
嬴子瑜不解,总觉得这件事情有自己不知道的细节。
“为什么?
虽然咱们大秦没有文字狱,舆论还比较宽松,大父自己也不在意别人的误解和评价,甚至咸阳城内明面上百姓的舆论还很克制。
但是这种直接评价君主的行为确实超过了封建君王的容忍程度,完全削弱了君王的威严。大父知道了会不会不高兴啊。”
原来自家小侄女担心的是这件事情啊,公子高了解清楚之后非常不在意的说道,“不用担心,我是有免死金牌的人,毕竟这件事情父亲是知道的。”
“大父知道?而且还同意?”
果然这件事情背后有她不知道的细节。
公子高点点头,“是啊,而且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是父亲要求我做的。”
事实上,嬴政一直都知道当初在禅地的时候,一些大臣对自己立太孙的行为虽然表面赞同了,但是内心却很反对,当时所谓的同意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也知道这群人未来肯定会搞事情。
这件事情他隐晦的同嬴子瑜说过,但是也许是嬴子瑜没听懂,也许是嬴子瑜听懂了但是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储君之位就够了,所以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
嬴政一方面高兴自己养出的是一个走光明正道的君王,一方面又担心嬴子瑜善良磊落,以后会被这群老狐狸欺负。
所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时候,他要为自家孙女多铺一铺路,想到这里,当时嬴政立刻叫来了公子高,打算先下手为强。
他需要培养更多认同自己、认同小鱼儿的人,他需要自己和小鱼儿的支持越来越多。
长辈爱之深,则为其计深远。
这些年他也看明白了,宣传的作用潜移默化,是一把看不见的思想演变的刀,用的好了,效果非常喜人。
不过嬴子瑜是一只不谙政治斗争的小白兔这个观点只有滤镜八百米厚的嬴政赞同。
听到这里,嬴子瑜张了张嘴,在心里对系统发出了第一次的忏悔。
【小九啊,我真的很惭愧,我一个学新闻的专业人士居然还不如我家大父这个古代人。
明明我家大父也没有学过舆论战和文艺作品对人意识形态转变的重要作用啊,结果仍然凭借天赋,玩转了起来。
和我家大父比起来我真的是太不称职了。】
已经很少冒头的系统数着这段时间迅速回本的积分,头也不抬的敷衍道,【所以宿主是明白自己工作的不认真了,打算重新卷起来了吗?】
嬴子瑜摇摇头,【我家大父毕竟是千古一帝,能抱他的大腿何乐而不为,哪里需要我亲自卷?】
和系统插科打诨的嬴子瑜微微走神了一会儿,不过这在公子高眼里就变成了震惊到呆愣住了,以为嬴子瑜担心舆论不好控制。
想到嬴子瑜之前提出的双刃剑的概念,于是公子高更加详细解释道,“你也别担心后面舆论控制不住,现在只是让话题发酵一段时间,等后面我的出版社就会出手的。”
嬴子瑜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公子高说道这里她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这么说来仲父你已经准备好引导舆论的稿子了?”
公子高给了个必然如此的眼神,“而且这次的稿子还是张子房亲自写的。”
嬴子瑜抽了抽嘴角,她现在真心觉得自己对不住自家张先生了,怎么什么活都接啊。
对公子高开玩笑道,“我好好的封地丞相都成了你们御用笔杆子了,明明是我的秘书,结果都快成为你们养的营销号了。”
以后如果这段历史被挖掘出来,那岂不是——震惊!风光霁月的大秦丞相居然是营销号出身!掌握水军数十万,为大秦三代君王洗白反黑,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简直太丧心病狂了,她觉得她们老嬴家对不起留侯。
公子高手指一屈,往嬴子瑜脑袋上一敲,“别把你仲父说的好像是黑心商贩一样,我们出版社是给钱了的,而且他的稿费不低!”
最后一句话公子高简直是用吼的,张子房的身价简直是高得离谱好吧。
这是钱财的问题吗,这是张良史书上名声的问题啊,让张良成为后世人人喊打的营销号鼻祖,这简直是给他们贴金。
嬴子瑜决定了,这件事情一定要瞒住!对后人瞒住!
但是现在,嬴子瑜揉了揉被敲了的脑袋,嘀咕了一句,小时候大家喜欢捏脸,现在长大了,不好捏脸了,改敲脑袋了是吗。
然后重新回到正式话题上,“引导舆论光凭借张先生还不够吧。”
独木难支,即便张良言语再犀利,粉丝再多,孤零零的意见领袖也不能形成一边倒的舆论风向啊。
这点公子高早就在过去的尝试中有了很多经验了。
“你不会以为我们养的这些你所谓的营销号只有张良一个吧?”
天真!
自从第一次翻车之后,公子高早就痛定思痛,暗地里养了很多作者了。
至于这些作者都是从哪里来的?
大秦朝堂的官员都是宝藏,不用白不用。
知道公子高心里有数,嬴子瑜也就没有过多干涉,下意识感慨道,“可惜大父只同意改编这一个,不然朝堂一些争论、大父统一六国的过程都是现成的素材。”
嬴子瑜的刚说完就看到公子高意味深长的表情。
“仲父难道还有我不知道的惊喜?”
公子高轻咳了一声,“你知道的,仲父我自从出版了《嬴子说》奠定了我小说学派集大成者的地位,现在我的目标是创作一部史诗级小说。”
“仲父的意思是……”
公子高给了一个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眼神。
懂了的嬴子瑜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重新回到窗边看戏了。
虽然这本戏嬴子瑜已经完完全全看完一遍了,但是好剧不怕重复看。
只是看着看着,嬴子瑜觉得不对劲了,“仲父,你看戏台下中间位置上的人是不是很眼熟?”
嬴子瑜和公子高是在二楼包厢,她指的位置是在一楼大堂中央。
公子高听到嬴子瑜的话也走了过来,顺着嬴子瑜指的方向看过去。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不是三弟吗!”
是的,一楼大厅坐着的是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把军营当家的公子将闾。
当然,如果只是公子将闾一个人,嬴子瑜他们还不会这么惊讶,最关键的,公子将闾身边带了一个姑娘!
嬴子瑜和公子高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三叔父/将闾有看上的姑娘了?”
结果两个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不解和好奇,然后两个人一拍即合,准备下去一探究竟。
对于这俩人要做什么,坐在楼下的公子将闾一无所知。
他现在正对着自己身旁的姑娘献殷勤呢。
一会儿拿着糕点询问,“李姑娘,你尝尝这个糕点,是一品楼新出的,特别好吃!”
一会儿端着茶水递过去,“李姑娘要喝水吗?这是新出的茶,虽然我尝不出来有什么不同,但是我觉得你一定喜欢的。”
见对方正关注着台上的戏,又说,“李姑娘很喜欢这部戏吗,我听说这是最近咸阳城内最流行的,你觉得如何?”
……
李婉清一边感谢公子将闾的厚待,一边对公子将闾不加掩饰的亲近感到为难。
“将闾,你是秦公子,没必要做这些的,让仆人来就好了。”
将闾摇摇头,不乐意,“这怎么可以,仆人做的哪有我做的诚心啊。
你也不要有负担,我这是在追求你,做这些理所应当,我还觉得不够呢。”
要不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将闾都想和李婉清说之前扶苏和公子高追求夫人的时候闹出的动静比这还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