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就是这内容可愁坏了李斯了。
  十天下来,光是废稿都有百来份了,李斯本人是肉眼可见的苍老萎靡了很多。
  一次小朝会的时候,当时正好嬴政带着嬴子瑜在身边。
  正事已经商量好了,大家都准备陆陆续续离开的时候,坐在李斯身边的蒙武突然对着李斯说起了悄悄话,交流感情。
  只是蒙武这个粗人,所谓的小声说话其实大家都听得见。
  “李丞相啊,你这刚做了丞相压力就这么大吗,人都憔悴了不少。”
  李斯虽然很感谢蒙武的关心,但是他觉得他不需要,什么刚成为丞相就压力大,这不是在说自己不堪重任吗,李斯阴暗的想。
  “多谢关心,并非是斯政事处理的吃力的缘故。”
  听到李斯的反驳,蒙武也好奇的猜了起来,“不是因为工作,难不成你是因为夜夜笙歌,把自己身体搞垮了?”
  由于嬴子瑜还在,蒙武收敛了一点,只是给了李斯一个大家都懂的眼神。
  李斯的脸都黑了,他就知道他讨厌蒙武这个粗人是有原因的!
  每次遇见蒙武,每次蒙武对他产生好奇他都会倒霉,他和蒙武绝对犯冲!
  什么夜夜笙歌,这人真的不是在君上面前给自己上眼药吗?
  说真的,和蒙武相比,他家那个非常讨厌的、和自己政见相左的儿子蒙恬都变得顺眼了起来。
  李斯冷冷回答了一句,“蒙将军慎言,斯只是遇上了些困难而已。
  斯为大秦殚精竭虑,无暇顾及声色犬马之事,还请将军不要没事找事,乱造谣。”
  蒙武摸摸鼻子,也知道自己刚刚那番话有点登不上台面了,连忙给李斯道歉。
  好在每次蒙武给李斯造成困扰之后道歉,李斯都会接受,用李斯的话来说就是谁会真的和莽夫计较呢?
  倒是这件事情引起了嬴子瑜的好奇心。
  “说来小鱼儿和李先生还有过一段师生情谊在,李先生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记得及时说出来,说不准我还能帮忙呢。”
  帮不帮忙嬴子瑜不知道,但她现在是真的想八卦。
  李斯看了一眼嬴政,在得到嬴政点头答应的示意后告诉了嬴子瑜他困扰的问题,“最近在为君上写泰山封禅时,刻石记功的时候刻在石头上的功绩。”
  他想要写出一篇文采、意义都非常优秀的,配得上嬴政的文赋,但是写了很多都不满意。
  原来是这个原因,嬴子瑜还以为是什么呢,立刻建议道,“既然是撰写君上丰功伟绩的,就要写君上所有的事情。
  写十三岁登基,平定长信侯嫪毐叛乱,铲除权臣吕不韦后亲政;十年统一六国……”
  嬴子瑜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的全说了出来,说完之后还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嬴政。
  而嬴政自始至终都是非常和蔼微笑的样子,只不过在嬴子瑜说完之后立马拒绝了嬴子瑜的想法。
  嬴子瑜不理解,“本来就是大父你目前所有的政绩,既然是刻石记功肯定都是要写上去的,为什么要否定?”
  嬴政很有自己的理由,他不想以后提到自己就会让后世的人第一时间想到赵姬嫪毐这俩蠢货,和他们放在一起真的很掉价的。
  对此嬴子瑜的解释是——即便不写这些,嬴政和赵姬嫪毐也分不开了。
  看着嬴子瑜的表情,嬴政瞬间猜到嬴子瑜又想要剧透些什么让自己听了很想去死的话,立马阻止了。
  “行了,寡人也不难为丞相了。
  石刻上写明寡人一统天下即可,只需陈述事实,无需过多溢美之词。
  剩余的就刻下寡人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再三声明的重要法令,以此彰显寡人坚持法家路线不动摇的决定。
  另外也是告诫后世子孙,我大秦以法治国,绝不更改的国策。”
  嬴政的这段话让李斯热血沸腾,这无异于是嬴政对李斯的承诺——只要大秦不灭,法家就不会灭亡。
  而且还是那种不需要躲藏在儒家背后的传承延续。
  是的,李斯在一次无意的试探中已经得知了未来随着大秦灭亡,法家也不再存在。
  也不能说不再存在,只是和儒家融合在一起了,所谓的外儒内法,但是这在李斯眼里就是法家的式微和灭亡。
  即便李斯知道,嬴政对自己承诺的大秦以法立国也不可能让其他学说被吞并、消失,李斯也是开心的。
  于是李斯郑重跪下,“君上的意思李斯明白,李斯定然不负君上所托。”
  嬴政很满意李斯的聪明和识相,这就是他对李斯的优待和承诺。
  于是嬴政摇摇头,“丞相错了,丞相还是没有寡人的意思。”
  李斯都准备谢恩的动作一顿,脱口而出了一句,“什么?”
  “丞相明白的只是其中之一,寡人还想说的是,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大秦曾经的律令虽然完善,但也不太符合现在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完善秦律,寡人还需要丞相组织人手,重新编纂一份《秦律》,是真正适合如今大秦的《秦律》。
  不知道丞相有没有信心?”
  这当然有,必然是有的,李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嬴子瑜回忆道这里,那块事先准备好的石碑就已经被抬了上来。
  百官看着今天的仪式,刻石记功应该不会出现意外了吧,他们祈祷着。
  嬴子瑜不知道官员的心声,她在观察石碑,稍稍估测了一下,这块石碑高约1.6米,四面之三都刻上了字。
  据说总共有222个字,而且是李斯用小篆花费了靠近半个月才完成的,在雕刻途中损耗了很多石碑,想想都是一件工程量极大的细致活。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石碑上的小篆给人一种肃穆雄浑、典雅高古的气息,看着让人感觉到眼前好像出现兵马俑一样,远看整齐划一,近看栩栩如生。
  难怪李斯被称为“小篆之祖”,这是实力的原因,嬴子瑜在心里悄悄感慨道,这花费的时间还真不浪费,太值了。
  至此,所有的流程都走完了,只剩下最后一个大赦天下,昭示大秦开启新元,万象更新。
  在嬴子瑜的建议下,这次大赦天下减免赋税,除了一些罪大恶极的人,其他罪罚不重的都获得了一定的减免;
  另外值得称道的就是这次大赦天下,赐民以爵,赏赐粮食若干等等。
  其他的无所谓,给粮是百姓最高兴的。
  一时间,整个大秦都处于兴奋之中,一片祥和。
  第130章
  天降祥瑞和册立太孙这两件事情,只要出现一件就足以让这次的封禅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何况两件事情同时发生。
  可想而知,这次的封禅注定是精彩的、神秘的,富有话题度的。
  即便如今已经距离泰山封禅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嬴子瑜他们早就已经回到咸阳了,按理说封禅的热度应该退去了。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现在在咸阳城内的大街小巷中,只要有闲暇空余的人,仍然乐此不疲的和同伴好友津津有味的谈论着这件事情。
  话题褪去估计还要过好久的。
  而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公子高的杰作。
  嬴子瑜站在戏楼包间的窗边,这个角度刚好能看见对面戏台上的演绎。
  此时台上正上演着这段时间咸阳城最火热的新戏剧——《皇帝封禅记》,顾名思义,这是以秦始皇泰山封禅为蓝本创作的故事。
  嬴子瑜听了一会儿,现在已经演到皇帝泰山封禅之后,立刻册立太孙的剧情了,这段写的十分激烈曲折,现场观众的情绪被调动的很足。
  嬴子瑜转头就对公子高夸道,“这次经历还能这样改编,仲父你真是厉害啊。”
  说完之后还特别给公子高竖起了大拇指以示鼓励。
  公子高则是一副嬴子瑜少见多怪的样子,“按照你仲父我的能力来说,这些都是小意思。”
  公子高非常享受这种被夸奖追捧的感觉,嬴子瑜也乐意配合,于是她特意表现得非常好奇的样子,凑到公子高身边询问。
  “仲父改编戏剧的能力绝对是大秦第一,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就是怎么想起来要把大父封禅这件事情制作成戏剧的呢?”
  嬴子瑜了解到,之前公子高准备把嬴政上朝时一些精彩刺激的场面改编成戏剧,但是嬴政知道后的第一时间就拒绝了。
  嬴政认为朝中之事不可对外宣扬,君王臣子像戏子一样登台被人指点有损大秦威严。
  “这次仲父你这样做就不怕之后大父知道了生气吗?”
  公子高不慌不忙的吃着桌上的糕点,“你仲父我有极强的政治敏锐力,怎么会做一些反复试探触碰父亲底线的事情呢。”
  公子高自吹了一下。
  说起来这次泰山封禅剧本的改编从嬴政准备封禅就在公子高脑海里模模糊糊存在了。
  等到封禅仪式正式结束之后,公子高和身边的创作者们立马投入了没日没夜的创作中,终于在回咸阳之前就将新剧的初稿完成了。